程鵬舉 謝培洪 通訊作者:宋桂華
1.河南中醫(yī)學院,鄭州450000 2.河南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3.河南省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納肛療法·
五仁通便栓治療小兒便秘臨床療效觀察
程鵬舉1謝培洪2通訊作者:宋桂華3
1.河南中醫(yī)學院,鄭州450000 2.河南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3.河南省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選取河南省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院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門診收治的60例便秘患兒,經(jīng)臨床診斷均符合《新生兒/幼兒功能性便秘(FC)羅馬Ⅲ診斷標準》《兒童/青少年FC羅馬Ⅲ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兒年齡2~10歲,平均年齡(6.54±2.34)歲?;純罕憩F(xiàn)為大便干結,腹脹腹痛,口干口臭,面紅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均屬腸道實熱證。停用一切藥物,將患兒分為兩組,患兒便秘病程、程度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照2006年國際功能性胃腸疾病(FGIDS)羅馬Ⅲ(RomeⅢ)標準及2009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在深圳召開的第21屆全國脾胃病學術會議通過的《慢性便秘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具備以下條件:①符合RomeⅢ診斷標準,經(jīng)腸鏡、鋇灌腸等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②符合中醫(yī)便秘診斷標準;③年齡2~10歲;④知情同意,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消化道腫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統(tǒng)性疾病,如神經(jīng)肌肉的病變、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系統(tǒng)性硬化癥等;明確病因的繼發(fā)性便秘;最近30 d內有急性胃腸疾病或外科手術者;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呼吸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等疾病。
治療組應用藥物為五仁通便栓。使用方法是排便后清潔肛門,以溫水坐浴,坐浴水溫約39~41℃,坐浴時間15 min,之后戴指套用手將藥栓緩慢塞入肛門內,每次1粒,每日早晚各1次,2周為1個療程。
對照組應用藥物為開塞露藥液,方法為將開塞露藥液全部抽吸到20 mL注射器中(棄去針頭部分),然后接上一次性頭皮針(將頭皮針前端帶針頭部分剪去,留2~5 cm備用),涂上石蠟油即可插入使用。每次半支,每日早晚各一次,2周為1個療程。
兩組均經(jīng)肛門納入藥物,早晚各1次,連用15 d,不用其他通便藥物。早晨給藥時間應在晨起排便后,如患者大便不規(guī)律也應盡量安排在便后,以使藥物在直腸內停留較長時間;晚上給藥時間應在入睡前。
療效評定標準:1個療程后觀察便秘患者排便頻率、排便費力程度、每次排便時間、排便不盡感、便質、便意感治療前后的變化。主要癥狀單項癥狀的記錄與評價[1]①參考Bristol糞便分型標準對便秘進行評分:糞便性狀的描述根據(jù)Bristol糞便性狀分型。Ⅰ型:堅果狀硬球;Ⅱ型:硬結狀臘腸樣;Ⅲ型:臘腸樣,表面有裂縫;Ⅳ型:表面光滑,柔軟臘腸樣;Ⅴ型:軟團狀;Ⅵ型:糊狀便;Ⅶ型:水樣便。Ⅳ~Ⅶ型,計0分;Ⅲ型,計1分;Ⅱ型,計2分;Ⅰ型,計3分。②排便困難、過度用力排便評分標準:無,計0分;偶爾,計1分;時有,計2分;經(jīng)常,計3分。③排便時間(min/次)評分標準:<10,計0分;10~15,計1分;15~25,計2分;>25,計3分。④下墜、不盡、脹感評分標準:無,計0分;偶爾,計1分;時有,計2分;經(jīng)常,計3分。⑤頻率(1次/d)評分標準:1~2,計0分;3,計1分;4~5,計2分;>5,計3分。⑥腹脹評分標準:無,計0分;偶爾,計1分;時有,計2分;經(jīng)常,計3分。
證候療效評定標準[2]: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95%。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shù)<95%。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
結果:治療組30例,臨床痊愈17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0%。對照組30例,臨床痊愈8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有效率66.7%。可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津液、精血先天不足,加之飲食失調,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飲水少、過食、挑食等,或病后胃腸功能紊亂,如患外感發(fā)熱、肺炎、腹瀉等外感內傷均易化熱導致熱邪蘊積胃腸,消灼陰液,致使陰津虧虛,腸道干澀,形成便秘。本文研究為腸道實熱型便秘,治療則以瀉熱導滯、潤腸通便為法??紤]部分患兒口服藥物困難,故予中醫(yī)外治法之栓劑,即本院自制五仁通便栓進行治療腸道實熱型便秘患兒,療效顯著。
關于外治法,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創(chuàng)立蜜煎導、豬膽汁導等外用藥塞肛通便法。唐代《外臺秘要》也記載了肛門塞藥,如治療大便不通方“用豬膽和少蜜,于鐺中熟令熟稠,丸如棗大,內下部中,即瘥”。朱丹溪對本病治以肛門塞藥的適應證及給藥方法較晉唐時期更為具體,《丹溪心法·結燥》說:“凡諸秘,服藥大通,或兼他證,又或老弱虛不可用藥者,用蜜熬入皂角末少許作錠導之。冷秘生姜汁宜佳”?,F(xiàn)代藥理證明直腸黏膜血液循環(huán)旺盛,吸收力強。藥物在直腸內主要通過以下3種方式發(fā)揮作用:①通過直腸中、下靜脈和肛管靜脈直接進入體循環(huán)。②通過直腸上靜脈經(jīng)肝臟代謝后至全身血液循環(huán)。③通過直腸淋巴系統(tǒng)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樣藥物注入直腸后,有效地減少了藥物在肝臟中發(fā)生變化的機會,又避免了胃和小腸對藥物的影響。中藥外治法在保留傳統(tǒng)中醫(yī)藥的精髓上,使用方便,又能減輕患兒服藥困難的問題。
五仁通便栓所用五仁為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鹇槿矢省⑵?,歸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潤燥、滑腸、通淋、活血作用;郁李仁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經(jīng),能潤燥滑腸、下氣利水;桃仁,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jīng),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功效;杏仁,甜杏仁性味甘、辛,苦杏仁性味苦、溫,宣肺止咳、降氣平喘;柏子仁味甘,性平,歸心、腎、大腸經(jīng),有養(yǎng)心安神、斂汗、潤腸通便之功。五仁俱為甘平之性,合用潤下而不傷正?,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五仁均可刺激腸黏膜,使分泌增加,蠕動加快,減少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故有潤腸通便之功。本文的創(chuàng)新性突出表現(xiàn)在科學嚴謹?shù)膶嶒炘O計下,靈活運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結合行之有效的臨床經(jīng)驗,采用潤腸通便中藥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柏子仁等,制成肛門栓劑,治療小兒便秘,療效顯著,為后續(xù)中藥新劑型研究開發(fā)提供真實可信的參考依據(jù)。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4):355.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慢性便秘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4,18(2):138.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