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珺
B型鈉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檢測及其評價心功能的價值
崔珺
目的研究分析B型鈉尿肽(BNP)在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及其對心功能變化的評價價值。方法隨機的選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試驗組, 選取同期80例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為對照組, 采用化學發(fā)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進行BNP的檢測, 并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的心功能分級標準進行分級, 比較不同分級患者的BNP水平。結(jié)果試驗組患者的BNP檢測值為(592.3±16.4)pg/ml, 對照組患者的BNP檢測值為(68.2±18.3)pg/ml, 試驗組患者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檢測值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而不斷的增高, 相鄰的兩級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NP的檢測值與心功能分級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0.847, P<0.001);治療后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BNP檢測值均低于治療前,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顯著的升高, 其檢測值的水平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級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可作為客觀的指標進行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準確的評價患者的心功能和判斷治療效果。
B型鈉尿肽;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是循環(huán)內(nèi)科的常見疾病, 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有助于延緩疾病的發(fā)展和降低死亡率[1]。BNP是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種激素, 其在血漿中的水平能夠客觀的診斷心力衰竭, 并且能夠敏感的判斷患者的心功能的分級和治療后患者的預后[2]。本組研究旨在分析BNP在診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以及其對心功能變化的評價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以及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80例為研究對象。將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試驗組,其中男74例, 女46例;年齡43~78歲, 平均年齡(64.7±9.4)歲, 其中高血壓心臟病44例、冠心病35例、擴張性心肌病20例、風濕性心臟病16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Ⅰ級24例, 心功能Ⅱ級38例,心功能Ⅲ級32例, 心功能Ⅳ級26例。將80例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46例, 女34例;年齡45~74歲, 平均年齡(65.3±9.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1.2 檢測方法 利用AXSYM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美國雅培公司)和相配套的試劑盒進行BNP的檢測。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2 ml加入EDTA-K2抗凝管中, 于室溫下靜置30 min, 離心機離心10 min, 轉(zhuǎn)速為3000 r/min, 將血漿分離進行檢測, 按照操作說明進行嚴格操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q檢驗進行不同分級的組間比較,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BNP檢測值的比較 試驗組患者BNP檢測值為(592.3±16.4)pg/ml, 對照組患者的BNP檢測值為(68.2±18.3)pg/ml, 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試驗組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BNP檢測值的比較 試驗組心功能Ⅰ級患者BNP檢測值為(148.3±30.5)pg/ml、心功能Ⅱ級患者BNP檢測值為(338.6±51.5)pg/ml、心功能級Ⅲ患者BNP檢測值為(598.7±98.6)pg/ml、心功能Ⅳ級患者BNP檢測值為(1057.3±23.4)pg/ml、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檢測值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升高而不斷的增高, 相鄰的兩級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的BNP檢測值的對數(shù)值進行相關性比較, 相關系數(shù)r=0.847, t檢驗顯示P<0.001, 表示BNP的檢測值與心功能分級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3 試驗組患者不同分級患者治療前后BNP檢測值的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心功能Ⅰ級患者BNP檢測值為(96.2±17.8)pg/ml、心功能Ⅱ級患者BNP檢測值為(256.2±36.3)pg/ml、心功能級Ⅲ患者BNP檢測值為(422.5±64.7)pg/ml、心功能Ⅳ級患者BNP檢測值為(746.8±46.3)pg/ml, 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NP是由日本學者Sudoh在20世紀80年代最先于動物腦內(nèi)分離出來。其是來源于心室的含有32個氨基酸的多肽,具有拮抗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激活、擴張血管、促進尿鈉的排泄以及減少水鈉潴留等作用的一種物質(zhì)[3]。血漿BNP能夠有效地反映心室負荷的增加程度, 心力衰竭時機體通過升高BNP來延緩或者抵抗腎血管收縮引起的鈉潴留以及體循環(huán)血管收縮引起的心臟前負荷增加, 通過充盈心臟來降低靜脈充血程度和減輕過重的體液負荷[4]。在心功能出現(xiàn)損傷是機體能夠快速并且大量的分泌BNP來調(diào)節(jié)心功能和血容量。其分泌增加并未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 因此能夠成為特異的、敏感的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和評價心室的功能[5]。
本組研究中, 試驗組患者BNP檢測值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試驗組中患者隨著心功能分級的增加BNP升高, 且相鄰的兩級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BNP可用于客觀的診斷心力衰竭和進行心功能分級。同時,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BNP檢測值均低于治療前, 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改善心功能能夠降低心室內(nèi)壓、改善心室的順應性, 從而抑制神經(jīng)興奮性、阻止心室的重構(gòu)過程并降低心室壁的張力, 使BNP分泌減少。表明其可作為判斷治療效果的客觀指標。與林琳等[6]獲得結(jié)論相同。
綜上所述,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顯著的升高, 其檢測值的水平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級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可作為客觀的指標進行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準確的評價患者的心功能和判斷患者的治療效果。
[1] 李先任, 陳娟, 伍貴平, 等.血BNP水平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預后的影響.海南醫(yī)學,2014,25(14):2039-2041.
[2] 張健, 張力, 汪萍, 等. B型鈉尿肽在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檢驗醫(yī)學,2011,26(6):372-374.
[3] 李施泉, 陳彤, 陳宇翔.血漿BNP檢測在呼吸困難病因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1,18(3):137-139.
[4] 舒燕, 姜榮建, 孔洪, 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與血漿B型鈉尿肽和尿酸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10):1041-1043.
[5] 章小軍.血漿BNP檢測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級評價中的作用.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3):472-474.
[6] 林琳, 李俊, 龔青, 等. BNP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LVEF、心功能分級及預后相關性研究.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6(4):464-4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63
2015-04-20]
110006 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