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發(f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qū)畜牧技術推廣站,貴州碧江 554300)
青貯飼料的制作及感官鑒定
楊明發(f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qū)畜牧技術推廣站,貴州碧江 554300)
青貯飼料是把新鮮青飼料(如紅薯藤、青玉米稈、牧草及野青草等)放入青貯窖、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經微生物發(fā)酵作用制成的飼料。
青貯是保存青飼料營養(yǎng)和調劑青飼料余缺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在青飼料的保存方法中,青飼料的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維生素和蛋白質損失最少。通過青貯可使青飼料達到以旺補淡,以余補缺及合理利用青飼料的目的。青貯料質地柔軟、有酸香味,一切家畜都喜食,加之銅仁市青飼料來源廣泛,且青貯的設備簡單,制作方便,因此,被廣泛推廣應用。
但是,由于本市有許多農戶對青貯的原理和方法,不十分理解和掌握,制作出的青貯料品質較差,造成了極大的青貯資源浪費。所以,本文簡要介紹青貯飼料的制作及品質的感官鑒定。
青貯是利用乳酸菌對青飼料進行厭氧氣發(fā)酵,產生乳酸,使酸度下降到pH4.2以下,控制其他微生物活動,最后,乳酸菌也被抑制,以達到長期保存青料的目的。
以紅薯藤為例簡要介紹青貯飼料的制作方法:青貯原料要求新鮮、無霉爛、泥沙和農藥污染,含水量適當(用手緊握切碎的紅薯藤出水但不往下滴。本市在寒露前后刈割,含水量在65%~75%剛好適宜青貯)。
青貯成功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適宜乳酸菌生長的厭氧環(huán)境條件,因此操作時,一要青貯原料具備一定的含糖量,例如,紅薯藤和禾本科青草等為易青貯原料;二要控制好青料水分,水分過多,則需加糠麩類或稍作晾曬;不足則要灑水調節(jié)。三要將切短的紅薯藤踩緊壓實、窖池壁四周及頂部密封,嚴防漏氣。四要適量添加食鹽,促進細胞滲出汁液,破壞毒素,有利于乳酸菌發(fā)酵,提高青貯品質;五要具備適宜的溫度,以15℃~35℃為宜。
本市農村常用窖池青貯和塑料袋青貯。
2.1 窖池青貯
選擇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掘青貯窖或用磚石修砌青貯窖,窖的大小根據青貯原料的多少確定(形狀成長方形較好),一般1m3可裝紅薯藤400~600 kg。
先把窖底或池底鋪一層10~20 cm的稻草或麥稈草(以便吸收踩壓出的青貯汁液),再將切短的紅薯藤(2~3 cm)一層一層裝入窖內,邊裝邊壓緊(尤其是四角及周邊),裝一層青料均勻灑一層食鹽(按0.2%),裝料最好高出窖池口。最后,紅薯藤裝填完畢及時蓋上塑料薄膜或稻草,其上覆蓋泥土30~60 cm,壓緊封嚴。一周左右窖頂的泥土下陷出現裂縫,應及時修補,嚴防漏氣。裝窖時間不能持續(xù)太長,最好不超過3d。
2.2 塑料袋青貯
此法便于移動,可就地青貯,取用方便,損失少,但缺點是容量小,花工較多。適用于塑料袋易尋、空房多,圈舍有棚架的農戶。
自制塑料袋:買取加厚塑料薄膜,按需要裁剪長度和寬帶,側邊和底邊用熨斗或烙鐵燙熨即成。
其方法是將符合青貯要求的紅薯藤,裝入加厚無毒的塑料袋內,邊裝邊壓緊,裝滿后用繩索捆緊袋口,堆積在干燥的地方。
一般多用感官鑒定,主要觀察青貯料的顏色、質地和氣味。
品質好的青貯料呈綠色或黃綠色,有酸香味或酒糟香味,質地柔軟,無霉爛。
品種差的青貯料呈褐色或黑色,有腐臭味,莖葉粘成團或爛如泥,品質差的青貯料不能飼喂畜禽。
經40~60 d青貯發(fā)酵結束,即可飼喂家畜。用時自上而下或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挖取,取料后及時封嚴窖口,切忌從任一處挖洞取用青貯料。
用青貯料飼喂畜禽應由少到多,逐漸習慣。并且要與其他飼料搭配使用,不宜單獨飼喂。
添加的食鹽不宜過量,以免引起食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