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RT:自成立至今,阿瑪丁達打擊樂團已經(jīng)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最初是如何萌發(fā)組建這樣一個打擊樂團的想法的?這三十年來,樂團在自身發(fā)展方向上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
阿瑪丁達打擊樂團:我們都畢業(yè)于布達佩斯的費侖茨-李斯特音樂學院,在學校里就相互認識。我們都感到,雖然打擊樂是古典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為打擊樂專門創(chuàng)作的音樂太少了,我們希望激勵作曲家為打擊樂創(chuàng)作更多樂曲。
我們最初的目標就是這么簡單。后來這些目標被三個要素擴展:傳統(tǒng)文化研究、與合作伙伴一起譜寫新作品,以及經(jīng)典作品的轉(zhuǎn)錄。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們樹立了獨特的演出風格。John Cage, Gy?rgy Ligeti 和Steve Reich的作品都是樂團演出曲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I ART:阿瑪丁達打擊樂團的演出曲目十分豐富,且風格多樣,樂團在曲目的選擇、改編及擴充方面有著怎樣的思考及實踐?
阿瑪丁達打擊樂團:雖然有很多當代藝術(shù)家為打擊樂譜寫了樂曲,但在總體上,供打擊樂演奏的作品還是偏少的。所以我們一邊重新錄制經(jīng)典作品,一邊把其它音樂作品改編成適合打擊樂的版本。我們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擴充曲目,并選擇讓人耳目一新的演出形式。
I ART:不少當代杰出作曲家曾為阿瑪丁達打擊樂團量身打造曲目,能否談?wù)剺穲F與他們的合作故事?
阿瑪丁達打擊樂團:2009年,美國前衛(wèi)音樂家Steve Reich譜寫了《mallet四重奏》。這基本是為樂隊量身打造的作品。包括了兩個電顫琴,兩個五倍頻馬林巴。開始的時候他很擔心,因為低到了低音C,他一方面很興奮能夠有低音上的嘗試,一方面又很擔心會產(chǎn)生噪音。這個15分鐘的作品于2009年12月在巴托克國家劇院首演,之后在澳大利亞、紐約等地都進行了演出?,F(xiàn)在看來是個非常成功的作品。在合作中,我們從來不害怕進行新的嘗試。
I ART:在你們看來,打擊樂的魅力在于哪里?打擊樂在自身表演形式等方面是否具有可發(fā)掘的空間?
阿瑪丁達打擊樂團:打擊樂的魅力在于聽起來有趣、玩起來有趣,討論起來也有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嘗試都被視為現(xiàn)代音樂“愚蠢”的代表。因為我們嘗試用啤酒罐、毛毯、掃把等各種非常規(guī)的物件發(fā)出聲音。人們對此嗤之以鼻。但后來,非常規(guī)樂器成為了打擊樂領(lǐng)域的常規(guī)。(采訪/編輯: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