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坤,李才玉
西華師范大學
薩特的自由選擇觀及其對大學生的啟示
吳 坤,李才玉
西華師范大學
大學生是社會較為關注的群體之一,他們風華正茂,斗志昂揚,乃國家之棟梁,民族之砥柱。大學生個人素質(zhì),不僅關乎自身前途,更是連接國家命運。本文將以薩特自由選擇觀為著力點,為大學生提供人生規(guī)劃藍圖。
自由選擇;行動;責任
在現(xiàn)代西方哲學花園里,盛開著一朵叫做“存在主義”的花兒。存在主義者從人的角度出發(fā),推導人的存在是世界本原,用人道主義思想點綴著哲學花園的美麗。無神論存在主義的集大成者——薩特,提出關于自由、選擇、實踐相關理論。雖然某些觀點與馬克思主義和儒家文化存在一定的沖突,甚至顯現(xiàn)出不合理之處;但薩特思想的精髓對于當下中國大學生來說,具有行動指導意義。
(一)人就是自由
初談自由,大多數(shù)人將之與放浪形骸、隨心所欲等字眼連接。但按照薩特的觀點,自由指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自主選擇。自由的主體是人,具有自然屬性,不是競爭得來的戰(zhàn)利品。
“薩特”在否定有神論、理性主義、普遍人性基礎上,提出人的形成發(fā)展依據(jù)“存在先于本質(zhì)”的理論?!按嬖凇睘槿说淖詾榇嬖?,自為存在是意識的存在,兩者屬性相同,都是自由的,即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由自為存在的否定性所決定,“是其所不是”源于自為存在的超越性。每時每刻無不否定過去,超越現(xiàn)在,面向未來,在這一過程中,不受因果關系和自然、社會規(guī)律的制約。另外,“本質(zhì)”表示人是賦予意識對象意義的生成物?!按嬖谙扔诒举|(zhì)”,也就是說,人之初,就像白紙上的圖畫一般虛無存在,呈現(xiàn)的藝術由自己在絕對自由里選擇,按自由意志加以改造,從而造就自我。因此,薩特說:“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東西,這是存在主義第一原理?!?/p>
人的選擇是不受客觀條件限制的自由。值得一提的是,“薩特”指出,人不能改造“個人過往”的本質(zhì),所以人們大可卸下舊事的包袱進行全新的選擇。
(二)實踐讓自由選擇成為現(xiàn)實
實踐是人在自由意識的支配下,進行活動以賦予自在之物意義的行為。實踐與選擇相輔相成。選擇是實踐的前提,沒有選擇的實踐,如同脫韁之馬;實踐是選擇實現(xiàn)的必經(jīng)路徑。如,人均渴望成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這就說明,在同等選擇條件下,實踐是選擇的保障,是個人發(fā)展決定性因素。薩特說:“一個人,不外是一系列的事業(yè),他就是造就這些事業(yè)種種關系的總數(shù),組織和整體?!边@暗示人的本質(zhì)是由實踐結果來構成,實踐主導個人前景。無獨有偶,實用主義者關注實踐,強調(diào)行動優(yōu)于教條。著名學者胡適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說道,“現(xiàn)在輿論界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么東西。那些提倡尊孔祭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現(xiàn)時社會的需要。那些迷信軍國民主義或無政府主義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現(xiàn)時社會的需要么?”文中啟發(fā)世人應考察并落實具體實踐,而非浮沉于觀念主義。
(三)責任是自由選擇的限定
“選擇”無限定,人可不受任何條件限制進行選擇;“選擇”無標尺,人選擇無對錯之分。但選擇需要承擔相關責任。人的存在先于本質(zhì),“自我”高塔從藍圖設計到建筑完工,均要求個人付全權責任。另外,薩特認為,人每個行動正潛移默化影響他人,個人應試圖為理想社會景象加以努力。可以得知,個人對自己負責之外,還應對他人負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為他人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薩特代表的無神論存在主義在哲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理論精華正正激發(fā)大學生思想火花,鼓勵大學生積極向上。
(一)樹立良好的人生進取觀
1、頑強拼搏,敢于接受外界挑戰(zhàn)。提升自我的道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時常會經(jīng)歷風雨的考驗。自我責任意識淡薄和意志力弱的人在困難面前,常常將命運依附于神靈前定以致自甘墮落和逃避現(xiàn)實;作為當今大學生應該明確自我使命,勇于承擔社會與歷史責任,在艱難險阻面前,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撐起專屬自己的藍天。
2、謙遜為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人始終處于“虛無”的狀態(tài),人處于不斷完善實體。過去是實質(zhì)是不會影響當下自由的自在之物,同時人是不斷超越和否定的自為之物。所以,大學生不能過于炫耀自己以往的榮譽,也不要深陷過去的泥潭而是今天黯然失色,畢竟過去的往事我們無法參與和改變,能夠做到的事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實際行動來改變的是現(xiàn)在處境,并且不要止步不前,應當在不斷收獲中,繼續(xù)爭取。
(二)重于實踐
光有選擇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大學生勤勞的耕種知識的土地,這樣才能收獲知識和贏得美好的未來。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說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似乎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觀點,然而實踐了什么才重要,觀點反而是次要的。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可能因為意見不統(tǒng)一而放棄了計劃的實施,其實不然,要勇于去嘗試才深知結局,條條道路通羅馬,只是各自實行的道路不同罷了。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是每個人都可做到的簡單之事,但是學習行動不見得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沒有堅定的恒心毅力是無法將一件事做好的。所以要重視實踐,說什么宏偉的目標不重要,關鍵是看行動與否。
(三)勇于擔當
薩特認為擔當是選擇的歸宿。每一段經(jīng)歷對應著相應的責任。責任是絕對、無限和無法托辭的。曾經(jīng)一時興起的勵志格言:“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薄肮颉弊譄o不體現(xiàn)出自身所要付出的艱辛和那份執(zhí)著。正因為心中有責任,所以“跪”也要挺過荊棘之路漢人完成自我的使命。當今大學生不僅要對把自己含辛茹苦養(yǎng)大的父母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命運負責,同時,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在不斷完善“小我”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為集體這樣一個“大我”出謀劃策,為祖國的將來增添幸福的一筆。
通過本文了解到對大學生群體而言,自我道路選擇是多種多樣的,在符合切實情況下,應精心規(guī)劃自我未來,更為關鍵的是將規(guī)劃落實于行動,通過自我主觀努力,盡力達成自我目標,不管結果的好壞,只求在過去中吸取教訓,這才是負責人的大學生,而一味的埋怨,則是懦夫的表現(xiàn)。積極上進、勇于實踐,力爭成為合格的大學生,為民族的振興貢獻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