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繼鳳
摘 要:講評的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內(nèi)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
關鍵詞:如何上好;作文;講評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27-01
在平時的教學中,作文寫完后,總認為批改好就沒有事了,往往會忽略了評講的過程,其實,作文的評講和作前的指導一樣重要。講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培養(yǎng)學生良好動機的心理過程,是錘煉學生作文思維品質(zhì)的過程,是發(fā)展學生內(nèi)部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過程,是不斷提高寫作效率的過程。那么,如何上好一節(jié)作文講評課呢?
一、要有充分的準備
常見有些教師,對作文講評缺乏準備,甚至不備課,不寫教案,隨意為之。講評時不痛不癢說一通,蜻蜓點水一下,對學生作文毫無幫助。作文講評必須做好充分的認真的準備。
作好講評的資料準備。這是講評成敗的關鍵。如果評語沒有學生的作文資料,就會空對空胡謅一通,對學生作文指導失掉了意義。如果有關學生的作文資料,沒有經(jīng)過篩選,沒有一定的代表性,講評就有可能掛一漏萬,失之偏頗。因此,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隨時記下學生作文的有關情況,主要優(yōu)缺點,典型例子等,教師應當手勤、腦勤,隨時記錄有關情況,這樣,就能了解學生作文的真實情況,使作文講評能有的放矢地施教。
第二,作文講評要同作文的教學計劃銜接起來。作文教學計劃是語文教學計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制訂作文教學計劃能增強作文訓練的科學性,提高作文訓練的效率,使作文訓練在良性的軌道上運。拿學期計劃來說,要安排依教學單元做幾次作文,每次作文訓練什么,指導學生怎樣寫,每次作文講評,都要按計劃進行。力求突出重點,講一個問題,講一點寫作知識,講一個具體的寫作技能,使學生收到實效。
二、要面向全體學生
作文講評最忌以偏概全,一葉障目,把個別現(xiàn)象當作全班的共性問題,導致講評失誤。作文講評要把多數(shù)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概括進去,觸及學生寫作的得失,引起學生的共鳴。每次作文講評的對象,特別是拿來宣讀的習作,要盡可能輪換,不要集中在某幾個“尖子”學生身上,讓多數(shù)學生都得到賞識,受到激勵和鼓舞。
三、要讀寫結合
作文講評不能單純的就文評文,而要把學生的作文同學過的范文結合起來,一是加深對范文的理解,二是從中行到寫作的營養(yǎng),提高對作文優(yōu)缺點的認識。講評中,要把學生作文珠主流或傾向性問題,同有關的寫知識聯(lián)系起來,或褒或貶,或是或非,都要有一定的理論指導。
四、要突出重點
作文講評的范圍比較廣泛,每次講評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突出重點,讓學生就此次作文中一至兩個主要總是,在教師的“重錘”敲打中震驚起來,取得更大的收獲。當然,在突出重點問題講評的同時,還要適當?shù)丶骖櫰渌?,做重點帶一般,詳評與略評相結合。
五、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文講評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學生集體評改。就是要求全體學生參與,互相進行評改。其具體做法是:把全班學生在日常習作中能力的強弱分為六人的評改小組,并選舉寫作較好的學生為小組長,教師選擇本班有代表性的三至五篇所謂“典型文”印發(fā)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進行修改,(盡量回避本組學生的習作)教師加強指導。待學生批完之后,每個小組進行合作討論,廣泛交流個人的不同看法,然后由小組統(tǒng)一反饋,并有小組長代表進行總結陳述,最后由教師根據(jù)小組發(fā)言的情況適當點評,及時對每組寫出不同的評改意見。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找出他人文章問題的所在,而且能從不同的好文章中汲取精華,達到引以為我,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之目的。
2、學生互批互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小學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他們對同伴的作文時時充滿好奇,可有意去讓他們進行比較,取長補短。在此過程中,我采用了讓學生自由找伴,互相交換作品,安排了學生同桌互該、優(yōu)生互該、差生互該、優(yōu)差生互該、一人讀大家改的方式。在批改之前,教師根據(jù)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和具體要求提出一些要點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修改。之后要抽樣檢查,防止學生走馬觀花。針對學生不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這一缺點,教師隨時把一些修改的技巧傳授給他們,允許他們發(fā)表不同的看法,給每個人一個辯論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主角地位意識。但也要注意不要喧賓奪主,偏離訓練重點,使學生真正做到在改中學習,改中有所提高。(本身能去正視別人的問題就是一種進步和創(chuàng)造)通過學生之間的改改畫畫,圈圈點點,并帶有鼓勵性的小評語,使學生潛移默化學到了他人的習作方法,提高了分析、判斷和口語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信息的雙向交流,氣氛友好、平等、融洽,避免了教師的單項灌輸,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習作的自信心,為以后自己修改做好了準備。
3、學生自批自改。眾所周知,學生能夠獨立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評改訓練的最終目的。通過互改,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正躍躍欲試,都想急于“露一手”,想親自“摘個果子吃”,教師應該抓住這一極好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批自改。在這一過程,要求學生遵循“多讀”的原則,作文寫完后,先輕聲讀一兩遍,統(tǒng)觀全文,邊讀邊思考;接著逐句逐段的細讀,邊讀邊加批注,邊讀邊改;改好后再進行復查,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改,改好,并評出作文修改“小明星”給與獎勵。老師最后根據(jù)修改的次數(shù)和質(zhì)量,再打分評出甲乙丙等級。同時教育學生要細心、認真、說真話,公正合理的自我評價,并養(yǎng)成自改自查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