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成儒(甘肅省山丹縣育才中學734100)
利用課外實驗進行物理有效教學的藝術性
扁成儒(甘肅省山丹縣育才中學734100)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要求有效地處理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
物理教學課外實驗藝術激發(f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資源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教學方式和教學素材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利用課外實驗進行有效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要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追求真理,并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xiàn),在于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一)設計實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即使是剛接觸物理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知識的了解總有些“前科學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誤解。在物理課的教學中,通過實驗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物理現(xiàn)象,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但是,有的實驗要進行較長時間,例如,觀察“固體的擴散現(xiàn)象”,由于需要的時間很長,課堂上不可能完成,如果就此罷手,學生只能單純記憶了,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到了氣體的擴散,液體的擴散現(xiàn)象,但他們無法真實地77觀察到固體的擴散現(xiàn)象。學生會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懷疑,因此可以布置課外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驗證固體的擴散,有的學生提出了設想:取廢棄的三夾板一塊,涂上調(diào)好的石膏,待石膏凝固后,平放,在其表面上均勻地撒一層煤粉,數(shù)日后觀察,煤和石膏已經(jīng)彼此有一點點擴散進對方了,學生從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掌握了終生難忘的探究過程和物理規(guī)律。這些實驗只能在室外進行,但很重要,所以課外實驗是不可缺少的,對學生學習物理很有效。
(二)指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索”,體會學習的樂趣
物理知識的傳授,應是一個學生自己思考,親自獲得知識的探索過程,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習活動不僅是由認知和情感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再發(fā)現(xiàn)”或“重新發(fā)現(xiàn)”的過程?!皩嶒炋剿鳌笨梢陨罨瘜W習興趣,這一過程,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應處在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上,教師應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對于課外實驗,教師不可能每次都提供成套的儀器設備,也不可能親臨指導。但是當很多重要的探究現(xiàn)象在課堂上無法完成時,我們可以不必提供器材,課后讓學生在家里獨立繼續(xù)完成。例如,探究“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很多教師課堂上只做了一點點實驗,其余內(nèi)容都是借助多媒體課件來完成的,在課堂上學生沒有或很少獲得參與的機會,這時教師應適當?shù)夭贾米屧趯W生課外來完成的探究活動。有的學生告訴我:他們洗完頭后,自然條件下頭發(fā)直接在空氣中完全變干要一個半小時,而用吹風機15分鐘頭發(fā)就全變干了,由于加快了空氣的流速,大大加快了蒸發(fā)。有的女學生說:中午洗了完全相同的兩塊手巾,一塊疊放兩次,一塊攤開平放在同樣的地方,晚上回到家中疊放的手巾里面還是潮的,而攤開放的手巾全干了,原因是增大了受熱面積,加快了蒸發(f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課外實驗就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探究能力、實驗能力,還能培養(yǎng)了他們嚴肅認真的科學實驗態(tài)度,使課堂教學的意義得到延伸。
教師要加強對課外實驗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做課外實驗,并不是讓他們隨心所欲,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一定的障礙,培養(yǎng)學生細致嚴謹?shù)淖黠L等多種能力,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學習“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zhuǎn)動”一節(jié)時,要求學生課后用兩塊小磁鐵,一根漆包的銅線,兩個金屬銅支架,電源,導線若干,自己制作一個小電動機,其中漆包線要繞成線圈的形狀。由于教材中有圖形可供學生參考,因此當我布置任務并分給他們器材后,他們很興奮,迫不及待地動手做了起來,學生都盡全力想使自己做得最好,更想使自己第一個做成功,但是第二天很多學生告訴我,他們制作的小電動機無法工作,而且不知道故障出在哪里,只有幾個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并制作成功。原來,漆包線上的油漆要刮掉一部分,否則絕緣了不導電。第二天課堂上經(jīng)過我的點撥,教室里的小電動機都轉(zhuǎn)了起來。如果當時我就把這‘一點’都告訴學生,那幾位細心的學生就不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沒有成就感,另外的學生對實驗的印象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樣深刻。
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時,應盡量貼近實際生活。物理知識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枯燥,所以課外實驗要起到聯(lián)系物理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學生能感到實驗的生動,有趣。例如,物態(tài)變化一章中,有“紙鍋燒水”的小實驗,很多學生認為我們燒水的鍋用鐵和鋁合金來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熔點高,學生認為著火點低的物體是不能燒水的,因此布置該實驗讓學生課后在家里完成,在父母的配合下選取適當?shù)募?,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完成了該實驗,一名學生的評估交流中寫道:我是在驚訝中做完這個實驗的,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但這是為什么呢?看來以后我要更努力地學習,然后自己才能全面地解釋這個現(xiàn)象。這樣能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而增加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證明,如果對課外實驗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開展并進行指導,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和勇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物理教學會更加有效。在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往往把成績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而缺少了對學生科學方法,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缺少在實驗過程中動手操作及科學探究帶來的快樂,因此讓學生親歷過程和體驗過程的課外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是不可替代的。
[1]廖伯琴,張大昌.物理課程標準解讀.
[2]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李榮明,張云生.用原型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物理教學探討,2000(8).
甘肅省2014年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
(責編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