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際法語境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015-01-30 04:20:41黃德明盧衛(wèi)彬
      治理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全人類國際法南極

      黃德明 盧衛(wèi)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①參見十八大報告第十一部分“繼續(xù)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這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個理論亮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進入21世紀后對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新認識、新發(fā)展。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②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表明中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诖?,在國際法語境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進行分析和解讀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出的旨趣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話語體系下對“共同體”這一概念的重構,強調全人類應共同構成一個同呼吸、共命運的整體。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臺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秉h的十八大報告對其進行了拓展,將命運共同體的范圍擴大到全人類。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試圖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國際社會,把人類作為一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日益緊密的相互依存性的整體來對待。

      馬克思認為“人是類的存在物”。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頁?!叭说默F實的類存在方式多種多樣,如人群、社團、組織、社會及共同體等。在人的多種類存在方式中,時代日益彰顯出人的共同體存在的基礎和本質意義,即共同體是人的歷史存在的基本方式?!雹俸河?《共同體:人的類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現代意義》,《甘肅理論學刊》,2010年第1期。自從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1887年發(fā)表的著作《共同體與社會》提出“共同體”概念以來,這一概念被不斷嵌入到不同的語境中而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如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政治共同體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就是在思想上把全人類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此基礎上,以國家、民族、宗教或其他集合體為表現形式的人類活動應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福祉,或至少應限制或禁止不利于全人類共同福祉的活動?!鞍?0億人的現實生活作為關注對象的價值觀?!恳粋€人都作為世界公民生活著,……都在采取共同行動解決全球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②M.Albrow,Globalization,knowledge and society:an introduction,in M.Albrow and E.King,eds.,Globalization,Knowledge and Society[M].London:Sage,1990,p8.其意義在于,既然整個人類是一個共同體,那么我們所關注的就應該是人類整體的生存與發(fā)展問題,而不是一個國家、民族、種族甚或個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要求每個國家(特別是大國、強國)不將本國利益凌駕于別國利益之上,不漠視別國利益。

      后冷戰(zhàn)時代全球性問題日益凸顯,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和環(huán)境危機。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面對恐怖主義、民族主義等危機和矛盾的頻發(fā),環(huán)境污染、全球變暖等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SARS、MERS等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地震、洪水、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人們逐漸認識到:面對這些問題時,單獨的個人、組織甚至國家是渺小的、能力是極為有限的,整個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國家、每個組織、每個民族以及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而獨善其身,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解決這些問題。整個世界正在不斷發(fā)展為一個既息息相關、休戚與共而又勾心斗角、矛盾重重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呼喚所有國家盡釋前嫌、攜手合作、求同存異、和而不同。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出的國際背景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國際關系變革的背景下對國際法的新發(fā)展。自冷戰(zhàn)結束以降,國際政治方面,已從冷戰(zhàn)時的兩極世界轉變成一個美國居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又兼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等不可忽視國家力量的多極化世界;國際經濟方面,一個幾乎涵蓋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的世界經濟正在形成,它的重要特點是既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又相互競爭、相互博弈。這一時期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呈現出以下新特點:

      一是非國家行為體的作用更加突出。國家之外的非國家行為體,如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民族解放運動及個人等超國家角色參與國際活動越來越多。這些不同的實體、組織或者個人在國際關系中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在各自的層面上影響著國際法的發(fā)展和變化。非國家行為體獨立于國家的職能和作用不斷強化,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新內容和調整國際法發(fā)展的新形式,這使得當代國際法律關系比傳統的僅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法律關系更為復雜、多變??v觀整個戰(zhàn)后國際社會,如果沒有非國家行為體的存在,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國際紅十字會等,整個國際社會必然處于一個更為自發(fā)和無序的狀態(tài)。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非國家行為體的勃興,使主權國家的傳統中心地位面臨著挑戰(zhàn)與危機。

      二是國家間的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與相互影響明顯增強,既包括小國、窮國、弱國對大國、富國、強國的依賴,也不能忽視大國、富國、強國對小國、窮國、弱國的依賴?!斑@種相互依賴是經濟全球化在國家關系中的集中表現,體現為國家之間利益的交織與互動?!雹圳w樹森:《多重復合相互依賴與東亞大國關系》,《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除了傳統的政治經濟、國家安全、文化交流、軍事合作等方面外,各國在環(huán)境保護、反恐、海洋利用、國際機制等方面的合作也逐漸增多。這就使世界各國由于共同的目標和追求而成為一定程度上的共同體?!霸谶@種情況下,共同利益要在合作中實現,共同風險也要在合作中化解”,④于光勝:《文明的融合與世界秩序》,山東大學2009年博士論文。所以,相互依賴程度的提高,不僅有利于國家間積極關系的發(fā)展,如協調、互動、合作等,在總體上更是有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

      三是全球性問題愈加凸顯。進入21世紀,國際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的困擾,這是以前的人類無法想象和理解的。各種地區(qū)沖突、民族矛盾甚囂塵上,各種工業(yè)化的負面后果愈加顯現。例如,恐怖主義愈演愈烈、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全球人口爆炸危機、南北貧富差距增大,此外,還有民族主義問題、毒品泛濫問題、難民問題、跨國犯罪問題,等等?!氨M管這些問題的成因不一,表現形式各異,性質亦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均成為跨越國界、影響全球所有國家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又非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能力之所及?!雹賱⒌卤?《國際關系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30頁。這些問題需要整個國際社會凝聚力量、共同解決。

      總之,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性問題不斷增多,這些問題關系到全人類生存與發(fā)展,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而且這些問題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其他方面危機的消除”。②劉德斌:《國際關系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39頁。可以說,整個世界已經被連接起來,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共同體,整個人類的命運也被聯系起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應運而生。國際法作為國際社會的法律規(guī)則,其發(fā)展變革與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的發(fā)展變革是一致的,因此,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的發(fā)展變革必然促進國際法的發(fā)展變革。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國際法的新發(fā)展,為制定新規(guī)則和建立新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體現了全人類的利益。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國際法體現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國際法的價值觀相符合。國際法價值是“全人類價值需求的法律化,直接明確地反映全人類的價值追求。”③趙震江、付子堂:《現代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的也是作為整體的人類的共同利益,在本質與內涵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全球治理”等國際法的理念在價值取向上是—致的?!堵摵蠂鴳椪隆?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以下簡稱《憲章》)第1條“聯合國宗旨”第3項規(guī)定:“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弊鳛楫斀駠H社會的基石和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憲章》特別強調“人類福利性質”和“全體人類”,就是將整個人類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除《憲章》之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還體現在國際法各領域的一系列國際公約和國際法文件之中。

      (一)國際海洋法中的體現

      1970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各國管轄范圍以外海床、洋底及其底土的原則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Seabed and the Ocean Floor,and the Subsoil thereof,beyond the Limits of National Jurisdiction),正式宣布國際海底及其資源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以下簡稱《公約》)繼續(xù)將國際海底區(qū)域界定為“人類共同遺產”,而不是各國共同財產。《公約》第136條“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規(guī)定:“‘區(qū)域’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钡?37條“區(qū)域及其資源的法律規(guī)定”為:“任何國家不應對‘區(qū)域’的任何部分或其資源主張或行使主權或主權權利,任何國家或自然人或法人,也不應將“區(qū)域”或其資源的任何部分據為己有。任何這種主權和主權權利的主張或行使,或這種據為己有的行為,均應不予承認?!蓖瑫r規(guī)定:“對‘區(qū)域’內資源的一切權利屬于全人類,由管理局代表全人類行使?!钡?40條“全人類的利益”規(guī)定:“‘區(qū)域’內活動應依本部分的明確規(guī)定為全人類的利益而進行”。這些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屬于全人類的國際海底,防止海底資源被某些國家、組織或個人非法侵占。需要注意的是,特定情況下,允許這些資源為了全人類共同利益而加以開發(fā)和利用,但前提是要對環(huán)境保護問題充分考慮。

      (二)外層空間法中的體現

      1958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348(ⅹⅢ)號決議,規(guī)定了外層空間的公共性質和使用目的,在外層空間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決議確認“外空是人類共同利益所在”,強調外層空間“只能用于和平目的”。1966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簡稱《外層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條約在序言中提出:“確認為和平目的發(fā)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該條約規(guī)定了外層空間活動的基本原則,其對于全人類利益的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共同利益原則”,即外層空間對所有國家平等開放,外層空間的探索和利用應符合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國家或某個組織的利益。二是“不得據為己有原則”,即外層空間不屬于任何國家,任何國家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將外層空間據為己有。三是“非軍事化原則”。①許健:《論國際法之“人類共同利益”原則》,《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0期。條約的這些規(guī)定與國際法一貫倡導的價值和精神是相一致的,又由于其規(guī)定的較為明確和具體,因而《外層空間條約》被稱為“空間憲法”,成為外層空間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國際公約。聯合國大會于1979年12月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簡稱《月球協定》或《天體協定》)。《月球協定》在第4條、第11條明確宣告“月球的探索和利用應是全體人類的事情并應為一切國家謀福利”、“月球及其自然資源均為全體人類的共同財產”?!对虑騾f定》批準或加入的國家比較少,但它仍然體現了國際法一貫的立法精神,即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三)南極問題中的體現

      1959年12月,保護南極的最重要的《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在美國華盛頓簽訂,簽署條約的國家有包括前蘇聯、英國、美國、法國在內的12個國家。條約在序言中開宗明義的指出:“承認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南極應永遠專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和對象;認識到在國際合作下對南極的科學調查,為科學知識作出了重大貢獻;確信建立堅實的基礎,以便按照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的實踐,在南極科學調查自由的基礎上繼續(xù)和發(fā)展國際合作,符合科學和全人類進步的利益;并確信保證南極只用于和平目的和繼續(xù)保持在南極的國際和睦的條約將促進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該條約第4條第2款強調:“在本條約有效期間發(fā)生的任何行動或活動不得成為提出、支持或否認對在南極洲的領土主權的要求的根據,或創(chuàng)立在南極洲的任何主權權利。在本條約有效期間,不得提出對在南極洲的領土主權的任何新要求或擴大現有的要求。”可見,《南極條約》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保護人類共同利益,這與其他國際公約的精神是一致的。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保護南極的自然環(huán)境已成為重中之重。國際社會在《南極條約》的基礎上,又陸續(xù)通過了1964年《保護南極動植物議定措施》、1972年《南極海豹保護公約》、1980年《南極生物資源保護公約》、1991年《南極環(huán)境保護議定書》,以對南極環(huán)境進行有效地保護。特別是1991年10月在馬德里通過的《南極環(huán)境保護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在序言中就強調:“確信有必要加強南極條約體系以確保南極應繼續(xù)并永遠專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或對象”,“深信制訂一個保護南極環(huán)境及依附于它的和與其相關的生態(tài)系統的綜合制度是符合全人類利益的”。《議定書》對于保護南極不遺余力,除附則之外還有五個附件,分別為:附件一“環(huán)境影響評價”,規(guī)定了對南極環(huán)境的影響評價,分為初步評價和全面評價;附件二“保護動植物”(包括附錄A“特殊保護種類”、附錄B“動植物的引進”、附錄 C“防止引進微生物的預防措施”),主要規(guī)定對南極哺乳動物、鳥類、植物、無脊椎動物的保護;附件三“廢物處理及廢物管理”,規(guī)定了南極各種廢物的種類、處理方法等內容;附件四“預防海洋污染”,對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任何情況進行了規(guī)定,如油類、有毒液體、污水的排放以及垃圾的處理等;附件五“特別保護區(qū)”?!赌蠘O條約》和其它保護南極的公約、建議和措施,被統稱為南極條約體系(Antarctic Treaty System),共同構成了有關南極問題的條約體系。雖然南極還存在部分主權主張國的“無主地”主張與多數國家的“人類共同繼承遺產”主張之爭,但經過國際社會的努力,維護世界和平與保護全人類利益已成為主流意識,并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

      此外,國際環(huán)境保護法,如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戰(zhàn)略》、1992年《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極地保護法,如1959年《南極條約》、1980年《南極生物資源保護公約》、1911年《有關北極環(huán)境保護的條約》;文化遺產保護法,如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01年《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等公約,都考慮了人類的整體安全與利益,目的都是保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和降低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和人類的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理念。

      四、國際法視角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動態(tài)分層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并非一成不變的靜態(tài)思想,而是通過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各構成層次間的動態(tài)平衡形成的意識體系,主要表現為三個層次:人本意識、合作意識和共進意識。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本意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法上首先表現為人本意識,即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意識。人本意識作為國際法的基本理念,其核心是: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人本身,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最重要條件就是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此處指的人,不僅是作為個人而存在,更是一種類存在(即人類)和人的集合體 (國家和社會)”。①胡群英:《共同體:人的類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現代意義》,《甘肅理論學刊》,2010年第1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在現代科技和全球化條件下對人類生存和諧的整體性訴求,其必須以人本意識為基礎。也就是說,人本意識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形成的前提,沒有對人的尊重和人本意識的勃興,不可能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與國際法對人本主義理念的提倡是分不開的。國際法與人本主義的結合往往被稱為“國際法的人本化”,②曾令良:《現代國際法的人本化發(fā)展趨勢》,《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它要求“人類社會的一切制度、一切努力的最終目標既不是抽象的原則,也不是抽象的共同體,而是人自身?!雹酆沃均i:《人的回歸:個人國際法上地位之審視》,《法學評論》,2006年第3期。在國際法的人本意識的影響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應運而生,而反過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又對國際法產生影響。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意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法上其次表現為合作意識,即相互合作、相互協調的意識。合作是人類文明進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人類的進化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人類合作方式的進化史。正如哈耶克所言:“我們的文明,不管是它的起源還是它的維持,都取決于這樣一件事情,它的準確表述,就是在人類合作中不斷擴展的秩序?!雹埽塾ⅲ莨?《致命的自負》,馮克利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合作也因此而成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是由國際社會的基本結構和人類的共同利益所決定的?!啊?·11’事件后,有一句話經常被人們引用,這句話就是:‘只有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我們自己才能實現自由;只有別人處于安全狀態(tài),我們自己才能安全’。這表明人類日益認識到,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合作,才能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只有合作,才能遏制跨國犯罪;只有合作,才能預防全球風險;只有合作,才能消除人類的貧困;只有合作,才能維護人類自身的安全;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全球的民主治理;只有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增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簡言之,地區(qū)之間的合作、國家之間的合作、民族之間的合作,是人類實現幸福、繁榮與和平的必經之路?!雹萦峥善?《國際合作與和諧世界》,《學習時報》,2006年2月27日(第002版)。世界各國唯有形成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集體合作意識,才能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和危機。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進意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國際法上更深層次地表現為共進意識,即攜手共進、共同進退的意識。按照羅伯特·賴特的理論,“國際關系已經從舊的‘零和游戲’發(fā)展到了‘非零和游戲’。所謂‘零和游戲’是指一方所得必然是對方所失的游戲,而‘非零和游戲’就是指通過合作共同獲益的游戲。”①[美]羅伯特·賴特:《非零和時代:人類命運的邏輯》,李淑珺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只有在共同獲益、共同進步中,人類文明才能繼續(xù)發(fā)展和進步?!叭祟惞餐钤谝粋€地球,其中每一部分的發(fā)展都依賴于其它部分的發(fā)展?!雹谥炀拔?《關于法律和全球化研究的幾個有爭議的問題》,《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10期。處于這種時代背景下,世界各國無論南北、不分強弱,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榮衰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種狀態(tài)下的國際法稱之為“共進國際法”。③See Sienho Yee:《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Law of Co- progressiveness》,Leiden/Boste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4,p1 -26。共進國際法以人類繁榮為其終極目標,基于“共進國際法”這一概念而提出的共進意識,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最終價值追求,即全人類在以人為本、相互合作的基礎上攜手共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要求整個人類同呼吸、共命運、共同進步,這就要求以主權國家為代表的全人類必須權責共擔、共同進退。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胡錦濤在會見英國首相布朗時表示“全球各國都處在世界經濟這條大船上,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狂風惡浪,只有大船上所有成員都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才能把世界經濟這艘大船平安地駛向彼岸”。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胡錦濤會見布朗 就應對金融危機等達成廣泛共識》,http://www.Gov.cn/ldhd/2009-04/01/content_1275261.htm 2013年2月22日瀏覽。

      五、結 語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⑤《孟子·滕文公上》。反映了孟子的一種社會理想。2000多年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延續(xù)了這一理想。盡管人類社會紛爭不斷、矛盾重重,局部戰(zhàn)爭、地區(qū)沖突以及民族危機此起彼伏,但從全人類的立場和角度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只有相互合作和相互理解才能帶給人類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隨著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共同體的利益高于共同體組成部分(國家)的利益,也作為現代國際關系的(新)前提得到了確立?!雹蓿勖溃菪塬d:《無政府狀態(tài)與世界秩序》,余遜達、張鐵軍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6頁?,F代人類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地區(qū)或民族的利益離不開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整個人類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當代國際關系健康發(fā)展的真誠關注和睿智把握,必將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

      猜你喜歡
      全人類國際法南極
      論陳顧遠之先秦國際法研究及啟示——基于《中國國際法溯源》
      關于獻血
      世界博覽(2021年7期)2021-04-19 04:57:25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瘋狂的重量
      我去南極能住哪兒
      來到南極要補課
      南極大逃亡
      學生天地(2019年32期)2019-08-25 08:55:20
      難忘的南極之旅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和結局
      學習月刊(2015年13期)2015-07-09 05:38:04
      冷水江市| 永福县| 南川市| 东莞市| 涪陵区| 长葛市| 甘泉县| 儋州市| 五华县| 利津县| 梁平县| 隆昌县| 龙陵县| 绥德县| 沁源县| 新野县| 广丰县| 比如县| 策勒县| 商都县| 新闻| 和林格尔县| 枣强县| 喀喇沁旗| 祁东县| 桂阳县| 杂多县| 巫溪县| 新巴尔虎右旗| 余干县| 无为县| 平山县| 南和县| 无为县| 琼结县| 克东县| 利川市| 吴江市| 米易县| 六枝特区|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