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前沿 專業(yè)領航用行動詮釋青春正能量
文 / 本刊特約記者 高志凌
活動室里,青年們圍坐一起,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的仿真結果,任何數(shù)據(jù)變化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他們或認真聆聽、或低聲交流。這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研究室一團支部開展的“新視野.大講堂”活動現(xiàn)場,在思維的碰撞中航天技術青年正醞釀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
“咱們是做地面的,天上的東西可沒法仿?!蹦贻p設計師小趙發(fā)愁地說。仿真研究對于某重點項目團隊來說是全新的領域,攻破技術難題可就靠它了。負責該項目的研究室一團支部第一時間就想到聯(lián)系外部專家一起進行技術探討。依托長期堅持的“質量放心團支部”創(chuàng)建品牌活動“新視野.大講堂”,團支部通過組織青年開展前沿技術交流,提升專業(yè)能力,拓寬發(fā)展視野。
團支部在全國范圍“遍尋”仿真專家,電話從高校打到學院,從仿真課題組到專家辦公室,終于聯(lián)系到某重點大學的王教授。王教授欣然接受邀請,為青年上了一堂精彩的仿真課。通過仿真技術,為項目組完成后續(xù)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小鄧在剛參加工作時就趕上了團支部導師“傳幫帶”的好制度,提起自己的導師于總,他充滿尊敬與感激。剛工作時,他出現(xiàn)了很多年輕人都有的“心浮氣躁”,失望于實際工程項目的“粗糙”,工作不夠學術前沿。于總默默地看在眼里,趁著一次設計圖紙的機會,看似不經意地說道:“小鄧,你以前在學校畫的圖是理論前沿,我們的工程圖比起來可就‘粗糙’得很。但是,你看,工程圖指導著產品的制作過程,我們落下的每一筆都反映著產品的尺寸和弧度,容不得一絲馬虎。有粗有細,剛柔并濟,一幅好的圖紙同樣是一門藝術。”于總就這樣“俘獲”了小鄧的心,從此沉下心來開始從小做起,從低做起。小鄧在師傅的帶領下快速成長為所專業(yè)技術骨干。
導師“傳幫帶”制度是團支部長期堅持的活動,通過簽訂責任書的方式明確導師職責,由導師制定完善培養(yǎng)計劃幫助年輕人成長。團支部定期對計劃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提升培養(yǎng)成效。工作經驗豐富的資深設計師與青年設計師“一對多”、“多對一”結對子,技術精神雙傳承。
團支部“讀書微感言”活動在夏日的午后如期開展。從活動策劃初期團支部就下決心組織“開放式”讀書會,廣泛征詢青年意見,從“選題”開始就參與到活動中。針對當下紛繁的社會現(xiàn)象、信仰的搖擺缺失,集體決議將第一期主題定為“責任與使命”,并選擇《帶著責任心與使命感去工作》作為指導讀物。
活動期間,青年讀到令人觸動的文字可在間休朗讀、微信轉發(fā)、交流心得。“讀書微感言”活動在青年中引起巨大反響,樹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團支部發(fā)揮著思想引路的作用,讓青年認識到航天事業(yè)的榮譽和使命。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研究室一團支部以“服務中心工作,助力青年成長”為主旨,以“探索前沿,專業(yè)領航”的特色文化為引領,在“質量放心團支部”創(chuàng)建過程中凝練出“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質量零缺陷理念,揮灑青春,圓夢青春,用行動詮釋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