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祥
當今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缺的不是好的題目,缺的是學生思維鍛煉的過程;缺的不是有潛質的學生,缺的是能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改變教育觀念,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如何改變這一局面?我認為應該以生為本,讓學生從課堂中學會如何去思考,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1. 激發(fā)學生課堂上產生思維的需要
學生的思維活動來源于認識需要和求知欲望。沒有認識需要和求知欲望,就不會引起思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 “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導致學生過份地依賴教師,從而埋沒了自己的潛能。課前不預習、課后不總結,學生自身產生不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導致更多時候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長久下去,學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開發(fā)和鍛煉,將不利于其今后自身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生為本,使學生時常處于欲求明白而未得,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狀態(tài),學生才會產生思維的需要,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其潛在的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開發(fā)和鍛煉。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提前布置適量的前置性練習。讓學生帶著問題提前去預習,認真研讀課本,從而產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需要,再帶著求知欲望的需要來上好這節(jié)課,其思維活動就會得到積極的開展。比如,在學習“垂直于弦的直徑”這節(jié)課之前,我設置了幾個前置性問題:
① 把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能否通過折疊的方法找到圓的圓心?
② 圓上任意畫一條弦后,是軸對稱圖形嗎?
③如圖,在圓上任意作一條弦AB,CD是垂直于弦AB的直徑,將圓形紙片沿著直徑CD對著,比較圖中的線段和弧,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和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從中引發(fā)學生思維的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長久下去,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就會在無形中被鍛煉出來。
2. 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誘發(fā)學生彼此間思維碰撞,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俗話說:思維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前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更需要教師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更好地鍛煉其各方面的能力為目的。為此,課堂上,教師應側重于引導學生怎樣利用已有的知識,如何去思考、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知識本質的東西和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而這一過程,關鍵在于教師肯為學生花時間、花功夫,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造讓學生去試驗自己能力的平臺,讓其體驗面對困難時,自己通過思考,應該采取什么方法來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在思考適當?shù)臅r間后,再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產生思維碰撞,相互學習,最終達成共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獲取到相關的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從中鍛煉和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假以時日,學生便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 再現(xiàn)思維活動經過,及時修正和跟進,更好更快地提升自我
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生思維的結束。一個人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少不了課后要騰出合適的時間來進行思考。思考今天所學的知識,再現(xiàn)思維活動經過。如:分析今天所學的知識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突破難點的關鍵處在哪里,學到什么定理和數(shù)學思想,實戰(zhàn)起來理論是怎么應用的,實戰(zhàn)完后回頭去體會一下定理又是怎么理解的,當中是否存在多種解法,題目是如何變式的,把自己的感受簡單地寫下來,進行查漏補缺.養(yǎng)成勤思考、勤反思小結的好習慣,日子久了,學習、思考、總結等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總之,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不僅要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懂得如何去思考,如何盡快地獲取其需要的東西。因此,新課標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師應以生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思考的習慣為目的。俗話說:“泰山不拘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睂W會思考,并非一兩天的問題,這要求教師要改變角色,指導學法,并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使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如何思考為目的,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