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摘要:目的 觀察分析卡培他濱維持化療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效果與應用價值。方法 根據(jù)相關案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我院選取了98例胃癌患者進行研究,并將其隨機分成了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僅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卡培他濱治療。我院對兩組的治療效果與毒副反應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在治療晚期胃癌中應用卡培他濱維持化療,可使治療的有效率得到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關鍵詞:晚期胃癌;對癥治療;卡培他濱;毒副反應
胃癌具有起病隱匿的特點,早期常無體征或者癥狀,因而容易造成漏診的問題,在發(fā)現(xiàn)時多數(shù)已屬晚期[1]。晚期胃癌患者失去了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其預后效果較差,且容易引發(fā)各類并發(fā)癥。為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有效延長,需給予患者化療治療[2]。本文將結合相關案例,對卡培他濱維持化療在治療晚期胃癌中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3年7月10日~2014年1月10日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選取了98例進行研究,入選對象均經(jīng)胃鏡檢查與病理學檢查,且得到確診。納入標準:卡氏評分>70分;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免疫系統(tǒng)抑制者;妊娠期、哺乳期者;合并有肝腎功能衰竭的患者。
我院將入選的98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了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9例,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齡(54.72±4.98)歲,平均體重(57.68±3.89)kg;觀察組49例,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齡(55.07±3.76)歲,平均體重(58.49±4.02)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待患者行全身性的化療結束后,兩組均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對癥治療,包括選用維生素B6對手足綜合癥進行預防,選用5-HT拮抗劑進行鎮(zhèn)吐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還給予患者卡培他濱輔以治療,其用量為5 d/w,1.0 g/d,以治療4 w作為1個療程。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均需進行1次/月復查,包括MRI檢查、腹部CT等。
1.3療效評價 我院對兩組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包括完全緩解:非淋巴結病灶全部消失,原病理性淋巴結短徑<10 mm;部分緩解:靶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進展:目標病灶長徑總和增加≥20%,增加的絕對值≥5 mm;穩(wěn)定:變化介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
總有效率=(部分緩解例數(shù)+完全緩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我院對兩組毒副反應的分級標準為0至Ⅳ級,其中0級為無反應,Ⅳ為最嚴重或者死亡,Ⅲ級以上即為毒副反應嚴重[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我院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分析主要是采用SPSS 17.0軟件,兩組數(shù)據(jù)的比較主要是采用t檢驗,以P<0.05作為數(shù)據(jù)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對比,見表1。
根據(jù)表1的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數(shù)據(jù)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對照組與觀察組毒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對比,見表2。
根據(jù)表2的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總不良率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胃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對人類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有文獻指出,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要高達934000例,且大約有2/3是發(fā)生于亞洲、南美以及東歐[4]。晚期胃癌因遠處轉移、腹膜播散、淋巴結轉移或者局部浸潤等因素,錯失根治手術的時機,臨床上多采用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其中化療能夠起到消滅遠處轉移、防止復發(fā)等作用,使患者的生存時間得到有效延長。卡培他濱屬于嘧啶類的抗代謝藥物,是新一代的口服選擇性氟尿嘧啶甲胺酸鹽的抗腫瘤藥,是用于腫瘤治療的靶向藥物。卡培他濱作為5-Fu前體,能夠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代謝后,于腫瘤細胞內(nèi)選擇性地轉變成5-Fu,其優(yōu)點主要包括選擇性激活腫瘤,使局部藥物的濃度得到提高,從而增加抗腫瘤作用,并使毒性得到進一步的減少;可口服給藥,對5-Fu的持續(xù)滴注進行模擬,使受影響器官藥物濃度得到降低,從而減輕全身毒性。根據(jù)文中的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40.82%與61.22%,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兩組的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無明顯差異??偟膩碚f,卡培他濱維持化療在治療晚期胃癌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學新,張煒.晚期胃癌的治療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1,18(6):574-576.
[2]胡紹育,傅向平,潘連生,等.卡培他濱維持化療治療晚期胃癌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3,13(11):58-59.
[3]胡欣,李光明,文世民等.卡培他濱聯(lián)合放療治療消化道腫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6):545-547.
[4]楊子鑫,劉巍.晚期胃癌內(nèi)科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9):1572-1576.
[5]Lehecrtt T,Buhi K,Dueek M,etal.Two-stage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perforated gasstric cabcer[J].Ear J Surg Oncol,2000,26(8):780.
[6]Noguchi M,Miyazaki I.Pro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J].Br J Surg,1996,83(1):156 .
[7] Kok K, Bond RP, Duncan IC,et al. Distal embolization and local vessel wall ulceration after gastric variceal obliteration with N-butyl-2-cyanoacrylat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literature[J].Endoscopy,2004,36:442-446編輯/肖慧
醫(yī)學信息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