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币虼?,作為傳遞真善美的語文教學更應充分調動各種要素,構建師生互動、多維互動的和諧課堂,從而達到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目的。本文試圖通過論述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追求的境界來呈現這一理想的教育愿景。
【關鍵詞】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理想境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包含“多維”與“互動”兩個概念?!岸嗑S”是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傳遞、師生言語交流等不是單向的,而是多向、立體的;“互動”是指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學習與運用、課內與課外等多項、多邊的交互活動。在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中,具體呈現為師生對話、小組討論、論辯溝通、合作探究以及在多媒體或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人機交互等形態(tài),甚至是語文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不同學科間的知識遷移、探究應用等。在多維互動語文課堂上,學生無疑是教學的主體,他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實時參與,積極地輸入輸出豐富的信息,不斷影響或改變著教學進程。而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應該是教學另一主體。教師的主體性體現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時睿智地引領,促使各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從多個側面進行理解、探究和深化。而要真正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多維互動的理想境界,我以為師生雙方應努力實現如下追求:
一、教師的追求——彰顯出較高的教育智慧和較豐厚的專業(yè)學養(yǎng)
語文教師明確了自己在多維互動課堂教學中仍然要起主體作用之后,就必須相應地做好“引領”的充分準備,這是實現多維互動教學的前提。準備應突出語文教師對五個方面的研修和思考:
一是加強對現代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通過學習,深刻領會課改精神,逐步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教育理論素養(yǎng),并建構起自己的教育精神和信仰。要以教育的大視野觀照學科教學,將課改理念切實融入課堂教學中,明確本學科課程旨在追求的素養(yǎng)目標,把握好課程內容在教材中的蘊藏點,將教材內容教學化,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或設計或創(chuàng)生有所差異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學科課程目標保持一致,使教學內容更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使教與學最終達成共同的課程目標。
二是用心打造富有靈性的智慧課堂。語文教師要以“學”的主體學生為“教”的支點,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高屋建瓴地確立教學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精心選擇教學的突破口,并形成具體有效的教學設計,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問題,引趣激思,挑起認知沖突,使處于“問題情景”中的學生產生強烈的追本溯源的欲望,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與學的多向多邊活動中來,從而使課堂上呈現出充滿生機的千姿百態(tài)的開放的局面。
四是對人生時世的觀照和洞察。世事洞明皆學問,引入課堂成智慧。社會生活是教學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師課余要積極介入社會生活、參與社會實踐,把握當今科技與人文的走向,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調研、反思,提煉出與學科教學相關的鮮活、豐富的感性材料,既為自己的教學儲備足夠的素材,也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找到更多可以用于開展探究的話題,自然也會調動起學生主動探索和發(fā)現的興趣、欲求。
五是語文教師要調整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課程目標的達成,需要師生雙方平等地合作與互動、對話與交流,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擺正心態(tài),適度降低“體位”,從“俯視”者變?yōu)椤捌揭暋闭?,虛心傾聽學生的聲音。課改理念中倡導的師生的交往與對話,就是建立在教學實踐也是一種共同參與和分享、師生雙方都在發(fā)揮主體作用認知上的。師生在教學實踐中的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勢必體現為課堂活動的交互式、互動式,既能活躍課堂,又能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語文教師有了以上五個方面的認知和行動,就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的引領作用,從而實現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第一層境界。
二、學生的追求—— 激揚起快樂學習的個體生命活力
教育的終極意義是為了探求真理,是為了獲得探求真理的能力,是為了培育求真、養(yǎng)善、致美的理想和信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在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已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他們期望通過學習能把自身原有的知識、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他們渴望自己的人格尊嚴、自主性、獨立性能得到尊重和呵護,他們期盼著能在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中激揚起自己快樂學習的個體生命活力,并得到價值和情感上的認同。因此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要定位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而進行。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有目的、有計劃地規(guī)范、組織各種教學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活學生的心智,喚醒學生主動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從而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生命主體。
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也必須樹立自覺的意識,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不僅要自覺地把握學習的對象,而且還要自覺地把握自身,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語文教師應相機引導學生主動做好學習的準備。學生主動學習準備應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形成問題意識。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fā)現都歸功于‘如何’。而生活的偉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备咚挂舱f:“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測,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發(fā)展?!币虼?,學生在預習中除了必須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基本的或初步的了解外,還必須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課文的自學,了解自己對課文中哪些內容理解,哪些內容暫時還很陌生。對較為熟悉的內容應該進一步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勇于發(fā)問;對不理解的內容,也能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特別關注留心這些內容,積極與同學、老師展開交流和溝通。正如李政道告誡的那樣:“最重要的是要會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二是養(yǎng)成與他人互相交流和積極探討的好習慣。蕭伯納有個妙喻: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當我們交換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當我們交換之后,每人就會有兩個思想。其實,兩個思想碰撞后還可能擦出絢麗的火花,產生新的思想。所以,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應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主動參與課堂上的討論、辯論、爭鳴,以求與他人交流信息、深化認識、發(fā)展智能,通過意見的交鋒,使自己擺脫已經形成了的定勢思維的影響,直接促進自身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爭論是思維的最好媒觸”(巴甫洛夫)。
三是促成自己學會學習。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劇增著,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是不能滿足將來走上社會之后需要的。因此,學生在校學習,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學習,“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冷冉語),培養(yǎng)自己正確的思維方法、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并且要自覺地應用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感性實踐相結合,真正提高悟性,觸類旁通地掌握理論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學生有了以上三個方面的認知和行動,就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的主體性,從而實現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第二層境界。
三、師生共同的追求——建構起師生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主體精神舞臺
在學校教育中,如果說學生是受教育者,教師同樣也應該是受教育者。在認識真理的途中,師生永遠都是“人在旅途”。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眮喞锸慷嗟抡f得更透徹:“吾愛我?guī)煟岣鼝壅胬?。”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更應該是師生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舞臺。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互助,實現教與學的“雙贏”,這是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實現這樣崇高的追求,除了教與學的兩個主體充分體認和行動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拓寬交互渠道,建立起教與學的多項立體的互動互助的平臺。
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內涵豐厚的校園文化大環(huán)境。校園文化既是一種固態(tài)的積淀,又是一所學校穩(wěn)如磐石的精神支柱,它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傳承性,對學校成員的行為和精神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并塑造著人們的思維、心智和品位。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優(yōu)雅怡情的校園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必然能夠激勵師生快樂、自主地去學習工作,使師生都能體驗到擁有自己話語權的幸福和愉悅,品味到情趣盎然的生命自由,對未來的自我實現之路充滿美好的期待。有了這樣的校園文化大環(huán)境熏陶浸潤,語文課堂上就能喚醒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的智慧,教師養(yǎng)護和培育學生求真的人性、愛美的天性、向善的本性的教學理念就能深深植根于課堂文化中。
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恰當地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運用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手段,把各種有用資源、信息與學科知識有機地整合起來,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再現教學內容,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利用網絡環(huán)境中情景化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學用互動、課程互動、課內外互動、家校互動等多維、多向互動教學,如采用網上提問、網上答疑、網上反饋、網上評論等形式,使語文傳統(tǒng)的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構成優(yōu)勢互補,實現師生共同完成知識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教與學多邊多維活動達到最優(yōu)化。
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在班級中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的合作交流、互動溝通營造良好的平臺,促使學生把同學看做資源而非競爭對手,利用群體的智慧,實現優(yōu)勢互補,使他們能夠從不同視角深化對知識與信息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實踐證明,在合作小組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組成探究團隊,他們在其中進行討論、解讀和反思,提升了生成性學習的機會,對知識的探究往往會形成共享的更高級的體認。
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形成師生情感交集的互聯網,師生之間要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的合作伙伴關系。成功的語文教學,應該是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盡相同的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維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捕捉到對方的所感所思所想。作為教師,必須實時了解學生最想學或最困惑的是什么,對這些內容教師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精心準備,利用多維互動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感悟,并適時給予啟發(fā)、點撥和引導,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提高教學效果;作為學生,也應該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對話,讓教師及時了解自身的需求,自覺地從“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轉化,大膽質疑問難,不斷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思維能力,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一起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促成多維互動課堂教與學的多維多向的情感交響共鳴。
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師生構筑起追求卓越的精神家園。學生應當志存高遠,拓寬視野,轉變“唯卷唯分”單純追求考試成績的陳舊觀念,正確處理好考試與終生學習的關系,明確學習目的和動機,形成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觀念。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轉變角色,變被迫接受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的學習主體為教學互動的主體外,自身也要激揚起不甘平庸、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勇氣,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仰,打破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格局,大膽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并構筑起能夠煥發(fā)學生生命活力和心靈自由的多維互動課堂,進而使自己也真正升華為教育精神的建設者。
師生有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共同體認和實踐,就能在多維互動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與“學”的“復合主體”作用,并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課堂功效,從而實現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第三層境界。
綜上所述,語文多維互動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和認識活動,是由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它作為通往實現新課改追求目標的一座 “橋”,改變了語文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絕對權威的主導地位,創(chuàng)造了師生平等合作、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文化,形成了師生心心相印、相通、共長的激勵機制,使師生在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中產生共鳴和交響,給師生和諧發(fā)展帶來了互利和雙贏。
參考文獻
[1]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文森,吳剛平.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余文森,吳剛平,劉良華.關注資源、學科與課堂的統(tǒng)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婁華英.我們的課堂·基于課例研究的課堂教學改進行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王建軍.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張?zhí)鞂?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劉雍潛.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
[8]冷冉.談“情·知”教學 [J].教育研究,1982(1).
作者簡介:林育,男,1961年生,福建省福州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