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利
河北省圍場縣新?lián)苄W
踐行《弟子規(guī)》推進德育以構建和諧校園
孫國利
河北省圍場縣新?lián)苄W
《弟子規(guī)》以學規(guī)、學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學習和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指導,曾被譽為是“開蒙養(yǎng)正之最上乘”的讀物,對后世產生了普遍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其中的養(yǎng)成教育思想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因此,在學校內倡導推廣《弟子規(guī)》,重拾傳統(tǒng)國學,就是當前出現(xiàn)的道德危機、校園內的系列問題的一劑良方,必將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對推進學校的德育創(chuàng)新和校園文化建設,化解社會精神道德危機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對于《弟子規(guī)》踐行,我們應予以足夠重視、深入研究,使其為今天的學校教育實踐服務。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思想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當今少年兒童所面對的是一個文化多樣性、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信息的紛繁復雜,節(jié)奏的飛速加快,使少年兒童心靈陷入迷茫、困頓的境地。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行為習慣,這些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
不懂得尊重父母、自私、虛偽: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脾氣大,稍不順心就不滿,在家中對父母常發(fā)脾氣,或大喊大叫,或不理不睬,弄得父母反而倒過來懇求孩子;有的孩子說假話欺騙家長、老師;當成績考得好時沾沾自喜,向家長索要獎賞;而當成績考得差時,就對家長隱瞞,甚至自己模仿父母的筆跡簽名;犯了錯誤做了錯事,沒有勇氣承認,甚至千方百計尋找理由和借口為自己開脫。
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寬容之心: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缺乏應有的理智和謹慎,不注意方法,不講究禮儀,常常為一點小事或一句不恰當?shù)脑挾a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一些孩子乃至家長認為,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后掙大錢,忽視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導致孩子們不愿意學習、不肯學習。
生活挑剔、懶散、不愿勞動:因為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在農村大多家庭經濟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勤儉意識、勞動觀念逐漸淡薄,現(xiàn)在的孩子不會勞動,不愿勞動,追求高消費、講排場。他們的頭腦中對享樂生活的渴望大于對生活的責任和義務。
那么,學校該如何來教化學生呢?除了以往的教育方法外,還應該用《弟子規(guī)》來教育學生。《弟子規(guī)》利用日常生活中兒童最易接觸的事情對兒童進行著多方面的教育。誦讀《弟子規(guī)》有利于養(yǎng)成少年兒童的善心、仁愛之心,有利于培養(yǎng)孝親敬長、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對于養(yǎng)成舉止文雅的道德行為習慣,促進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長、密切親子關系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
1.重倫理親情。
《弟子規(guī)》在道德教育方面突出強調的孝悌二字:“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以孝悌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友愛兄弟姊妹。這種強調確實是獨具慧眼,以親情維系的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元素,家庭的穩(wěn)定和諧是社會穩(wěn)定、和諧的基礎。而與其他情感相比,血濃于水的親情更具有激發(fā)人心的力量。家庭結構和家庭的穩(wěn)定性是影響德育工作及德育對象的重要因素,許多社會問題則直接與家庭相關聯(lián)。而與傳統(tǒng)的家庭結構和家庭倫理觀念相比,目前的倫理親情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比如離婚率上升、單親家庭數(shù)量不斷增加、家庭意識的淡化、家庭關懷的缺損;《弟子規(guī)》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倫理親情的德育思想,正可被我們借鑒,用以指導今天的學校德育工作,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
2.重人格完善。
對個人的發(fā)展來說,完美的人格是致關重要的,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成功的目標之一。《弟子規(guī)》要求人要“謹而信”,要“泛愛眾”,要“能親仁”,把德育與人格塑造緊密結合起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德育思想歷來重視對光明偉岸的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睆娬{了文才與品德的協(xié)調發(fā)展、行為與心靈的和諧美。這是人本身外在與內在的和諧,也是人們進步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發(fā)展的和諧。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首先是人本身的和諧發(fā)展,然后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衡與和諧等。我們往往可以在《弟子規(guī)》的道德規(guī)范中得到啟示。
3.德育優(yōu)先,余力學文。
《弟子規(guī)》要求“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弊龅搅诵ⅰ?、謹、信、愛眾、親仁之后,才可以學習技能、知識。我們今天學校的德育工作的理念也正是: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否則,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有才無德不僅不利于社會,卻往往變成“危險品”。現(xiàn)在這樣的例子已經俯首皆是了。校園中的道德教育必須重視,道德教育與文化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并不存在矛盾,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兜茏右?guī)》認為:“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蓖瑯邮侨?,卻良莠不齊,隨流俗者多,有仁德者少。為什么會這樣,仔細分析下去,往往發(fā)現(xiàn)其實人們之間的智力差距是有限的,而差距漸漸拉開,是因為人們在道德修養(yǎng)、人格品行上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忽略道德修養(yǎng),只講學問能力,講名氣大小,講獲利多少,那么“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就沒有區(qū)別了。
4.重躬行的行為教育。
學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所講的道理,往往是人盡皆知,但之所以還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長期的做這項工作,就是因為“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本來就是一件需要長期做下去的工作,且如果德育目標定的過高,或過于空泛,則更難以收到好的效果。而《弟子規(guī)》正是一本把先賢的道德教義具體化的書,它把孔子的一句德行教育的言論,編成上千字的修養(yǎng)德行的規(guī)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側重于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具體而細致,實踐性強,致力于實踐。比如學習,我們平時常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很籠統(tǒng)。如何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弟子規(guī)》“余力學文”一則從讀書方法到讀書計劃,從如何做筆記到如何請教問題,從讀書環(huán)境的布置到寫字的過程,從讀書后書籍的歸置到修補,從讀書的選擇到讀書的效果,詳盡具體細致。對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等各方面的闡釋也是如此。
教體局倡導推廣《弟子規(guī)》進校園后,我校提出了“學習踐行《弟子規(guī)》、構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校做起”的口號,并采取“明確一個目標、抓好二條主線、把握三個原則、做到四個統(tǒng)一、搞好五項活動等五項措施(簡稱“一二三四五”工程)。
(1)明確一個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愛育愛,一切為了孩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為構建和諧校園,建設和諧社會而努力,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
(2)抓住二條主線。第一是厚德。將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結合,激發(fā)孝心,培養(yǎng)愛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師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即教會師生學會做人,做個好人;第二是博學。在正確人生觀的指導下,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撥的學習毅力和刻苦鉆研知識的拼搏精神,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父母、老師,回報社會,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即教會學生如何讀書。
(3)把握三條原則。一是老師率先垂范。從提高師德水準和業(yè)務水平著手,塑造廣大教師的良好形象;二是學生全面普及。從思想品質、行為規(guī)范、科學文化各方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做到儀表端莊,言行規(guī)范,孝親尊師,友愛同學,積極進取,學習進步,成績優(yōu)異;三是家長全力配合。注重講究學校與家庭的互動,做到既教育學生,又重塑自我,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塑造學生。
(4)做到四個統(tǒng)一。切實做到教育共性與學生個性的統(tǒng)一,知識教學與做人教育的統(tǒng)一,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的統(tǒng)一,當前推廣與長久堅持的統(tǒng)一。
(5)搞好五項活動。一是搞好主題班會或作文演講比賽活動;二是搞好朗誦背誦或口試筆試活動;三是搞好《弟子規(guī)》校內評優(yōu)課活動;四是搞好《弟子規(guī)》優(yōu)秀教學設計競賽活動;五是搞好義務勞動或開展感恩父母或師長活動。
毋庸置疑,弘揚傳統(tǒng)文化,踐行《弟子規(guī)》、構建和諧校園,是造福一代甚至是三代的一件大好事、大善事、大實事?!兜茏右?guī)》的傳承和弘揚,光榮艱巨,任重道遠。北京師范大學黃義文教授向他的學生們呼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大力推行《弟子規(guī)》教育,是做老師的應盡之義,光榮職責。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拿出知識分子的睿智和良知,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胸懷,讓《弟子規(guī)》在這一代開花結果、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