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康琿+叢慧芳
關鍵詞:滯針提拉法;子宮脫垂;補中益氣湯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12-0046-02
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常伴有陰道前壁及后壁的脫垂。本病常發(fā)生于體力勞動婦女,以產(chǎn)時損傷、產(chǎn)后操勞過早者多見。筆者采用滯針提拉法治療子宮脫垂30例,取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來自2012年9月~2014年4月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婦科一病房,采用完全隨機化設計方法將患者等分為2組進行單盲試驗。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婦女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至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門外;有下腹隱痛、墜脹等癥;婦科檢查:子宮下垂的程度,一般分為3度;1度:子宮頸下垂至坐骨棘平面以下,但不超過陰道口。2度:子宮頸與部分子宮體脫出于陰道口外,常伴有陰道前后壁膨出。3度:宮頸與宮體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常伴有陰道前后壁膨出。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初次發(fā)病子宮脫垂的患者,未經(jīng)正規(guī)系統(tǒng)治療;②年齡25~60歲;病程在2年以內;③自愿接受本治療方案者。
1.4 排除標準 ①子宮脫垂伴隨嚴重的心、腦、腎等嚴重并發(fā)癥者;②子宮脫垂伴有盆底肌萎縮者;③子宮脫垂伴嚴重宮頸口潰瘍、感染化膿及先天性宮頸延長者;④對于針刺嚴重暈針;⑤針刺選穴部位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針刺過敏者;⑥不同意治療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配對t檢驗或兩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 分析。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滯針提拉法:取提托透子宮,帶脈透氣海,針刺得氣后,押手使針身穩(wěn)定于獲得針感的深度,刺手拇食指捏住針柄,單向捻轉使針柄捻轉360°左右,連續(xù)操作3次造成滯針,捏緊針柄向針尾方向提拉3次,使患者會陰和小腹有抽動感。月經(jīng)干凈后開始,隔日1次,14d為1療程,連續(xù)3個月經(jīng)周期。
2.2 對照組 補中益氣湯:黃芪15 g,白術15 g,陳皮15 g,黨參15 g,柴胡10 g,當歸15 g,升麻5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棗3枚。上述藥物水煎服,早晚分服,日1劑,月經(jīng)干凈后開始服用,14d為1個療程,連續(xù)3個月經(jīng)周期。服藥治療期間禁房事、飲食清淡、禁食油膩和辛辣刺激。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子宮恢復正常位置,半年未復發(fā);好轉:宮頸與宮體向上回納,但未恢復到正常位置;未愈:癥狀與體征無變化。
3.2 治療結果 見表2。
3.3 2組不良反應及脫落病例 對照組出現(xiàn)1例暈針,癥狀不重,拔針平躺后癥狀消失,治療組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4 討論
女性盆腔器官脫垂(POP)發(fā)病率很高。約50%的經(jīng)產(chǎn)婦女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器官脫垂[2]。子宮脫垂是盆腔臟器脫垂的主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分娩時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宮韌帶均過度伸展,甚至出現(xiàn)撕裂,產(chǎn)后上述各組織尚未復位時,過早的體力勞動,腹壓增高時將尚未復位的子宮推向陰道而致病。另外,平素的長時間腹壓增高及盆底組織發(fā)育不良均可導致本病。祖國醫(yī)學認為,子宮脫垂屬“陰挺”、“陰下脫”、“陰菌”等范圍。其病因主要由于素體虛弱,產(chǎn)后氣血未復,加之產(chǎn)后操勞持重,導致氣虛下陷,維系固定子宮的胞絡松弛不能收攝,故子宮從正常位置向下移位,甚至全部脫出于陰道口外。病機的基本核心是沖任不固,帶脈失約,提攝無力。滯針提拉法,是強刺激手法,意在通經(jīng)導氣。提托穴乃經(jīng)外奇穴,位于下腹部,臍下3寸,旁開4寸。出自《常用新醫(yī)療法手冊》,本穴具有升提托起下垂內臟的功能,故名。然子宮穴位于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旁開3寸。具有調經(jīng)理氣,升提下陷。是治療陰挺之有效穴。帶脈穴,位于側腹部,第11肋骨游離端直下平臍處。固攝帶脈,系胞固脫。氣海為任脈穴,位于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能益氣固胞。筆者采用提托透子宮,帶脈透氣海,針刺得氣后會陰和小腹有抽動感。共奏沖任脈通調,帶脈約束有力,使中氣得以濡養(yǎng),內臟逐漸回升。從而體現(xiàn)“虛者補之,陷者舉之”治療原則。
臨床治療表明,子宮脫垂患者經(jīng)滯針提拉法治療后,在其癥狀、體征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滯針提拉法療效要優(yōu)于補中益氣湯治療。在積極治療子宮脫垂的同時,應重視本病的預防及降低發(fā)病率和臨床復發(fā)率。
參考文獻:
[1]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2]Adams E J.Thomson AJM,Maher C,et al.Mechanical devices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wome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CD0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