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慶
大慶眼科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316
雷珠單抗治療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眼)療效觀察
陸相慶
大慶眼科醫(yī)院,黑龍江大慶163316
目的 探究雷珠單抗在治療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32例(3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所有患者均采用Lucentis在其玻璃體腔注射,對注藥后的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狀況進行觀察,同時對注藥前、注藥后患者的眼壓進行測量。結果 比較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組患者注射藥物前后的眼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虹膜新生血管組患者在注藥前、注射之后的3 d、注射后1周、注射后1個月、注射后3個月以及注射后6個月眼壓均在正常范圍內。所有患者經(jīng)治療后并未產生嚴重并發(fā)癥現(xiàn)象。結論 對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雷珠單抗注射,具有良好的消退效果,同時能夠減少手術中的出血量。
雷珠單抗;糖尿??;青光眼;作用效果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則是新生血管呈現(xiàn)在虹膜和小梁網(wǎng)的表面位置處,會使得小梁網(wǎng)產生阻塞現(xiàn)象,同時虹膜前會出現(xiàn)粘連,并會產生進行性房角關閉[1]。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則是在增殖過程中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所產生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具有一定的難治性。此病病情發(fā)展過快,還具有較高的失明率,而患者還會出現(xiàn)眼睛疼等特點。此病的病理機制則是視網(wǎng)膜產生缺血或者缺氧現(xiàn)象。相關因素致使視網(wǎng)膜產生缺血現(xiàn)象而造成部分灌注不充分,從而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而缺氧則會產生相應的反應,還會使相關抑制因子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2]。在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其VEGF則是細胞因子的主要新血管形成因素,此物質則是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有絲分裂原,基礎病理和受體存在相互結合的作用,有助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臨床中對此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采用降眼壓藥物和濾過手術,但是無顯著治療效果。對于此病而言,早期診斷以及及時治療則是治療此病的主要內容。雷珠單抗能夠有效對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為探究雷珠單抗在治療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作用效果,此研究對該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32例(3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32例(3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1例(11眼)患者眼壓為正常狀態(tài)中,其眼壓均在10~21 mmHg,將其設為虹膜新生血管組,21例 (21眼)患者眼壓出現(xiàn)上升現(xiàn)象,其眼壓在21 mmHg以上,將其設為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組。在所有患者中,男性為2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均在28~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6±11.53)歲。將患有視網(wǎng)膜脫離、無光感者、存在既往病史以及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以及玻璃體腔注藥。
1.2方法
1.2.1設備儀器 在此研究中的檢查儀器和設備包含裂隙燈顯微鏡、前房角鏡、直接檢眼鏡、前置鏡、Goldmann視野計、非接觸眼壓計以及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
1.2.2檢查狀況研究中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其中檢查內容包含國際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對眼前節(jié)檢查并照相時采用裂隙燈顯微鏡,對眼壓采用非接觸眼壓計進行檢查,對房角采用前房角鏡予以檢查,采用Goldmann視野計對視野進行檢查。患者經(jīng)檢查之后虹膜表面位置處均存在不同程度以及數(shù)量的新生血管。虹膜新生血管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眼壓均在15~20 mmHg,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組在治療前的眼壓均在36~60 mmHg。在32眼中,3眼在手術前矯正視力表現(xiàn)為光感,3眼為眼前手動者,4眼眼前指數(shù)在0.02以下,9眼在0.02~0.05之間,6眼在 0.05~0.1之間,7眼為0.1~0.3之間。在32眼患者中,能夠實行房角鏡檢查為24眼,寬房角為12眼,Ⅰ型為6眼,Ⅱ型為4眼,Ⅲ以及Ⅳ各為1眼。
1.2.3治療予以所有患者雷珠單抗進行治療,在其玻璃體腔中注射0.05 mL,并按照無菌原則進行操作。在手術前需要通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對患者的患眼進行清潔,點眼3次/d,在手術前1 h采用復發(fā)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散瞳。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需要按照自身的實際眼壓予以相應的降眼壓藥物,其使用藥物包含布林佐胺滴眼液、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同時全身降眼壓的治療藥物則為甘露醇以及甘油果糖。在對患者注射前應將眼壓進行降低,以免在手術中產生不良反應。
患者在手術臺上采取仰臥位置,同時利用生理鹽水進行沖眼,并鋪設常規(guī)消毒巾,利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對患者實行麻醉,利用開瞼器對其進行開瞼,在顳葉下方位置處的角膜緣3.5 mm位置,通過1 mL注射器對玻璃體進行穿刺,在保證針頭入腔之后,將10 mg/mL雷珠單抗注入玻璃體腔中去,對眼壓進行檢查,并在結膜囊位置處涂抹紅霉素眼藥膏,同時還應予以患者抗生素眼藥水進行滴眼。
對于注射藥物后眼壓在21 mmHg以上患者而言,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采用1~3種相關藥物進行治療,其治療藥物包含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每次點眼2次;布林佐胺滴眼液,點眼3次/d。每日還需要采用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進行注射。
如果患者在采用抗青光眼藥物治療后其眼壓在21 mmHg以上,需要采取小梁切除術,并在手術的過程中采用抗代謝藥物絲裂霉素[3]。手術前1 h予以患者250 mL甘露醇進行治療。患者采取仰臥位置,鋪設常規(guī)消毒巾,利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進行1:1混勻之后對患者進行麻醉,通過開瞼器對其進行開瞼。選擇鞏膜隧道方法,在鞏膜瓣和結膜瓣位置處放置絲裂霉素棉片,時間約為3 min,隨后采用250 mL生理鹽水對其進行沖洗,對深層鞏膜進行相應的咬切,當虹膜周邊位置均切除之后,對鞏膜瓣進行相應的縫合,對房水引流進行檢查,不持續(xù)對球結膜進行縫合,在結膜下注射2萬U的慶大霉素以及2.5 mg地塞米松隨后進行包眼。當手術完成之后,對患者采取抗感染以及抗炎治療,并對眼部位置進行相應的按摩。
1.3觀察指標
觀察注藥前、注藥后患者的眼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
1.4統(tǒng)計方法
選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
2.1比較兩組患者的眼壓
虹膜新生血管組患者在注藥前、注射之后的3 d、注射后1周、注射后1個月、注射后3個月以及注射后6個月眼壓均為(16.74±1.74)、(16.49±3.78)、(15.27± 2.44)、(15.52±1.66)、(17.00±1.74)mmHg以及 (18.51± 5.53)mmHg,均在正常范圍中,其中3眼伴隨虹膜新生血管所產生的復發(fā)現(xiàn)象出現(xiàn)眼壓上升趨勢。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注射藥物之前的均眼壓為(45.30±8.17)mmHg藥物注射之后其均眼壓為(36.16± 9.24)mmHg,比較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組患者注射藥物前后的眼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21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組患者中,3眼在用藥之后的3 d其眼壓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中,18眼的眼壓依舊在21 mmHg以上,予以患者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后,4眼逐漸恢復正常,14眼的眼壓依舊在21 mmHg以上,予以小梁切除術方法?;颊咴谶M行小梁切除術之前的眼壓均為(34.53±5.32)mmHg,在手術后1周、手術后1個月、手術后3個月以及6個月的眼壓均為(15.66± 4.62)、(17.74±4.34)、(17.21±3.47)mmHg以及(18.07± 4.52)mmHg,對比手術前以及手術后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
所有患者在進行注藥、手術以及手術后并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而3眼小梁切除術之后產生淺前房現(xiàn)象,予以患者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或者阿托品眼膏進行擴瞳,隨后對其進行包扎,經(jīng)針對性治療后患者前房恢復正常狀態(tài)。1眼在手術后其前房存在少量出血現(xiàn)象,并在治療后的5~7 d自愈吸收。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臨床中是一種難治性疾病,此病的發(fā)病原因以及發(fā)病機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同時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癥狀,在以往的治療中主要治療內容為降低眼壓以及減輕疼痛,其中包含藥物和手術兩種治療方法[5]。然而對于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而言,對上述兩種方法無顯著敏感性,且治療效果不佳。因為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在手術過程中極易發(fā)生出血現(xiàn)象,因此手術具有較大的困難性[6]。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產生疾病的原因較為復雜,和虹膜新生血管存在關系的疾病有以下原因:①視網(wǎng)膜缺血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視網(wǎng)膜脫離以及Eale病變等相關病變。②手術因素。例如白內障摘除術、激光虹膜成形術以及眼外傷術。③感染因素。例如鞏膜炎、眼內炎、交感性眼炎、視網(wǎng)膜管炎以及小柳-原田綜合征等相關因素。④眼內腫瘤。例如轉移性癌、虹膜色素瘤以及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等。⑤眼內血管性疾病因素。Coats病以及靜脈周圍炎等。⑥眼外血管性疾病。例如頸動脈海綿竇瘺、無脈癥以及頸內動脈阻塞等。虹膜新生管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產生與上述因素存在一定的關系,而主要因素則和視網(wǎng)膜缺血性疾病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7]。
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發(fā)病和視網(wǎng)膜缺血實際狀況存在直接的關系。相關因素致使視網(wǎng)膜出現(xiàn)缺血現(xiàn)象,同時缺氧現(xiàn)象致使局部灌注存在不充足現(xiàn)象,會使其充分釋放出相關炎癥介質以及細胞因子等,因此會出現(xiàn)相關炎癥反應[8]。按照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自身的病理特征將其分為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前期、開角型青光眼以及閉角型青光眼3期[9]。在臨床中對其進行治療的主要內容則為降低眼壓,而對此病的早前診斷以及治療則是避免形成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關鍵性內容。通常情況下采用全視網(wǎng)膜激光光凝術進行治療。
就目前而言,臨床中逐漸采用玻璃體腔中注射藥物進行治療,其治療藥物包含曲安奈德以及雷珠單抗等藥物,此方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簡便性[10]。雷珠單抗能夠有效的對人血管內皮中的生長因子A進行靶向抑制。此藥物和血管內皮中的生長因子A出現(xiàn)親和力相互結合的效果,以此來對其受體自身結合產生抑制效果。我國逐漸將此藥物應用于臨床中,同時經(jīng)臨床研究后證實了其有效性。但是因為此藥物的價格較為昂貴,患者在出現(xiàn)新生血管復發(fā)現(xiàn)象時應按照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行治療[11]。
在臨床中對眼壓進行治療時通常情況則選擇降眼壓藥物,其中常用的藥物為噻嗎洛爾滴眼液(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此藥物則是對房水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時對患者的眼壓進行降低;布林佐胺滴眼液(碳酸酐酶抑制劑),此藥物則是對房水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進而降低患者餓眼壓;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α2腎上腺素能激動劑),此藥物大大減少了房水的生成現(xiàn)象,并能夠對葡萄膜鞏膜房水的外流進行加大,因為上述兩種作用的關系有助于眼壓的降低。當新生血管逐漸將葡萄膜覆蓋時,或者房角出現(xiàn)關閉現(xiàn)象,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前列素類藥物)具有顯著的效果,因此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選擇相關治療藥物。阿托品眼膏對睫狀體會起到相應的麻醉效果,以此來加大葡萄膜鞏膜房水外流現(xiàn)象。鹽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縮瞳劑)存在一定的縮瞳效果,會加大房水外流現(xiàn)象,但是此類藥物會增加房角粘連現(xiàn)象的嚴重性,在一定情況下會出現(xiàn)房角關閉現(xiàn)象,因此患者需要謹慎使用。對于患有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而言,應采用降眼壓藥物進行治療,經(jīng)一種藥物治療后無顯著效果時,應聯(lián)合幾種藥物進行治療,如果聯(lián)合藥物無法降低患者的眼壓,應實行抗青光眼手術。
綜上所述,對于患有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而言,在其玻璃體腔中注射雷珠單抗,具有顯著的效果,同時為后續(xù)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療奠定了基礎,然而此方法的近期治療效果良好,遠期治療效果以及并發(fā)癥還需要繼續(xù)加以研究。
[1]王宇宏,王一鵬.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4 (6):543-545.
[2]岳紅云,張百紅,張曉春,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圍手術期雷珠單抗應用研究[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4,36(8):589-592.
[3]徐蕾,王大江.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5,37(2):125-128.
[4]張露元,朱小華,鄧莉,等.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聯(lián)合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4):459-460.
[5]劉斌,楊玉霞,劉杏,等.雷珠單抗聯(lián)合Ahmed青光眼閥植入術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眼科新進展,2015,35(3):263-265.
[6]樊會霞,劉玉新.玻璃體腔內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的療效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z1):315-317.
[7]楊瓊,魏文斌,劉月明,等.單純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及其聯(lián)合其他方法治療3期以上Coats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4,30(5):462-465.
[8]王璞,邢怡橋,陳震,等.視網(wǎng)膜光凝聯(lián)合雷珠單抗玻璃體內注射治療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阻塞[J].國際眼科雜志,2014(2):290-292.
[9]黃曉.抗VEGF藥物治療陳舊性視網(wǎng)膜脫離導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16):66-68.
[10]劉國軍,龐鳳,杜敏暉,等.視網(wǎng)膜中央靜脈阻塞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3,31(10):968-972.
[11]陳星,于建春,孫慶祝,等.視網(wǎng)膜光凝聯(lián)合玻璃體內注射治療視網(wǎng)膜分支靜脈阻塞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33(7):804-806.
R77
A
1672-4062(2015)12(b)-0046-03
10.16658/j.cnki.1672-4062.2015.24.046
2015-09-07)
陸相慶(1975-),男,本科,山東泰安人,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視網(wǎng)膜疾病,科室:眼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