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敏
(吉林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教學機智:交響樂團中揮舞的指揮棒
謝 敏
(吉林大學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教學機智是教學智慧的外在表現(xiàn)。教學機智的內在教育意蘊體現(xiàn)為:實踐智慧、身心合一的特殊知識以及指向兒童的多層面的關心;教學機智外在表現(xiàn)為:聆聽每一個音符的跳動、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把握住教育時機、對實踐的反思。筆者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教師教學機智的選擇提供了多樣化的情境,在變幻莫測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的教學機智就好比“交響樂團”中揮舞的指揮棒,以深厚的內在教育意蘊和多樣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引領學生奏響美妙的生命之歌。
教學機智 教學情境 交響樂團 指揮棒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課例:
周末,我讀了一篇有關萊克的詩《豹》的譯文,引起了我對該詩的深深思考。星期一的早晨。我走進十二年級的教室,一心想著準備好的這首詩的教案。但是在此時,我直覺地覺察到這些學生好像剛從哪兒回來……此刻,他們并不關心萊克或什么詩。因此,在進入主題之前,我需要以某種方式把大家調動起來。
我本來計劃課程開始時先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反思回答,然后再對菜克詩的主題智慧進行小組談論??墒牵野l(fā)現(xiàn)現(xiàn)在還不合適。于是,我用喚起注意的方式開始:“我想給大家讀一首詩,題目叫《豹》?!蔽以谡f話時,已經(jīng)感覺到學生們的情緒還不適合這類的東西,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說了句聽起來像道歉似的話:“我知道今天早晨詩歌可能不是你們最想聽的……”有幾個孩子不以為然地看著我,瑪莎眼珠往上翻,好像在說:“你可以再說一遍?!薄@時,我感到我應該相信自己。我不想顯得像道歉似的,于是,我?guī)е嗟臒崆檎f:“有時候,很難做我們想做的事?!侗愤@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p>
在向學生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不斷地注意誰在聽講,誰在躁動不安,或心不在焉。這是教師與單個學生和一群學生接觸的知覺。但是,隨著故事的深入,全班同學似乎都在仔細聽了。學生們的聚精會神促使我將萊克有關的故事講得更加有聲有色[1]146-149。
以上課例生動地說明:教室里的情境是充滿偶發(fā)性的,每一個情境里的每一個學生都帶有獨特的背景和聲音。在教學情境中,倘若教師能讓學生的各種觀點相互碰撞激蕩,就好像不同樂器的聲音相互協(xié)調地鳴響而產(chǎn)生了交響樂那樣,便可形成如同美妙交響樂一般的教學。指揮家可謂一個樂隊的靈魂,指導整個樂隊的音樂演奏,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在變幻莫測的教學情境中,教師教學機智就好比交響樂團指揮家手中的指揮棒,引領著學生奏響美妙的生命之歌。
教學機智作為一種特殊的機智,被譽為教學藝術之樹上最為亮麗而鮮活的花朵。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1802年在他首次關于教育的講演中指出:“關于你究竟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者還是拙劣的教育者的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你是否發(fā)展了一種機智感呢?”[1]169教學機智作為衡量教師“優(yōu)秀”與“拙劣”的重要標尺,那究竟何為教學機智?筆者主要從范梅南的闡述來理解:首先,教學機智是一種實踐智慧,它能使一個沒有成效的、沒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轉換成一個從教育意義上說積極的事件[1]172;其次,教學機智慧是一種特殊的知識,這種知識既源自于心靈也源自于頭腦,是融入身體的、感性的、對實踐具有敏感性的知識;最后,教育機智是“指向兒童的多層面的關心”,即教師能夠為真實情景中的兒童提供恰當?shù)膸椭R陨先齻€方面的理解揭示了教學機智不同的質的規(guī)定性,但是只有把它們整合起來,才能全面地把握教學機智概念的豐富內在教育意蘊。
教學機智作為教學智慧的外在表現(xiàn),是以何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呢?我們怎么才能看到教學機智在發(fā)生作用呢?筆者綜合范梅南的觀點以及自身對教學機智的理解,認為教學機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聆聽每一個音符的跳動
教學機智首先表現(xiàn)在善于聆聽每一個音符的跳動。對于指揮家來說,不僅要從總譜密密麻麻的音符中,用眼睛“聽”出十幾種樂器組合的音響效果來,而且還必須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領悟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以內心的聽覺,去體會樂曲的各種感情和內容,因而會出現(xiàn)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指揮家手下奏出不同的效果。
同理,教師要想課堂呈現(xiàn)出精彩美好的畫面,也要善于聆聽。這種聆聽不是虛假的聆聽,更不是傲慢的聆聽,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發(fā)自內心的聆聽。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
學習起源于個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個人本身,所以學習始終是個人事件。因此,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自我內在的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向學之心,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是站在關心孩子位置上的人,擁有教學機智的教師在處理任何教學情境時,都應該以學生的利益為前提。
在課例中,教師本來是用心準備好教案的,如果是一位沒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或者天真的教師,都會認為只要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把這首詩表達清楚,任務就算完成了,但是由于是周一早上,學生還沒有做好學習詩的準備,此時,評判一位教師優(yōu)劣的教學機智就發(fā)揮作用了。課例中的教師沒有急于按照自己的教案來上課,而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從而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給予學生自主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內心感受到學習和成長是個人事件,此時,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會真正得到彰顯。
(三)把握住教育時機
在日常教學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在每個情境中我們似乎聽到了學生的召喚,要求老師能有所行動。這樣一個主動的際遇就是教育時機,也就是說,教育的情境是我們每天教育活動、教育實踐的場所,教育時機就位于這種實踐的中心[1]55。那什么樣的情境含有教學時機?在富有教學時機的情境中教師應該怎樣采取行動呢?
關于理解前者,要求教師對教學情境十分敏感,他們能迅速捕捉到情境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因素。如課例中寫道:“瑪莎眼珠往上翻,好像在說:‘你可以再說一遍?!艺f:‘有時候,很難做我們想做的事?!侗愤@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可以看出,課例中的教師十分善于捕捉情境中的教學時機。當然,教師對情境的敏感,一部分是基于教師對學生生活背景的了解;另一部分是建立在教師處理類似情境的經(jīng)驗之上的。關于明白后者,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取對學生有利的行動。教師不僅要能感受到學生的召喚,而且要具備良好的倫理道德,因為教師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倫理價值觀,才能客觀做出真正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行為。
(四)對實踐的反思
教學機智是教師“即席創(chuàng)作”的藝術,它鑲嵌在教學實踐之中,對教學實踐進行不斷反思,是教學機智外在表現(xiàn)的主要形式之一。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主要有四種形式:即實踐前的反思,實踐中的反思、全身心地投入及實踐后的反思。
實踐前的反思包括一種需要處理的情境的期望性反思,是指教師對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境進行思索,從而幫助教師以一種有備無患的方式更好地應對情境;還有一種是以任務為中心的課程計劃方面的反思,即制作超前的課程計劃。值得注意的是,課程計劃不應過于刻板,而應保持一定的開發(fā)性,更好地促進預設和生成性課程的完美交融。實踐中的反思是指教師對正在發(fā)生的情境作客觀地反思,仔細地反思各種可能的方案,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實踐方案,采取相應的“現(xiàn)場瞬間行動”。全身心的投入是指在瞬息萬變的情境中,教師沒有時間去反思,而是抓住教育時機,讓實踐和反思融而為一,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感知力尤為重要。教育的感知力(pedagogical perceptiveness)部分來自于某種無言的直覺的知識,教師可以從個人經(jīng)歷或者通過見習某個更有經(jīng)驗的教師獲得這種知識[1]273。教育的感知力的技能存在于智慧和機智當中,因此,全身心的投入又名機智型反思。實踐后的反思是指教師對已有實踐經(jīng)驗的反思,教學機智是我們通過教學的實踐所獲得的,通過對過去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反思,我們才得以總結機智。因此,對過去的教育經(jīng)歷進行反思的體驗,豐富了教師未來的教育經(jīng)歷并使其更具有思想性[1]269。
總而言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課堂教學理應成為情感與智慧的交融匯合,成為激情人生與智慧人生的燧火,而這一美妙境界的達成正是來自于教學機智[2]。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lián)合創(chuàng)造的教育經(jīng)驗,課程實施本質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創(chuàng)生新的教育經(jīng)驗的過程[3]。在變幻莫測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的教學機智就好比交響樂團中揮舞的指揮棒,讓每一種樂器都發(fā)出獨特的聲音,實現(xiàn)真正的個性化教學。
[1][加]馬克斯·范梅南.李樹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46-149;169;172;55;273;269.
[2]黃偉,謝利民.教學機智: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1):58-62.
[3]鐘啟泉,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