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寒冰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遼寧鞍山114000)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閆寒冰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遼寧鞍山114000)
目的:分析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隨機選取為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結(jié)果: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糖尿病患者采取中醫(yī)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糖尿??;中醫(yī);臨床療效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屬于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范疇。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急劇上升的趨勢,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我院為了觀察分析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對糖尿病患者采取中醫(yī)進行治療,現(xiàn)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2年5月~2014年11月,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成兩組,每組50例。
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9∶21,年齡為39~78歲,均值為(58.77±4.48)歲,患病時間為8個月至10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63±1.34)年。
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為38~76歲,均值為(58.54±4.31)歲,患病時間為10個月至11年,平均患病時間為(5.71±1.45)年。
對比兩組糖尿病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P>0.05,組間無明顯差異,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糖尿病患者采取口服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11020541,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g)進行治療,服藥時間:餐前20~30min,每天3次,每次2片,連續(xù)服藥1個月;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進行治療,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若患者屬于氣陰兩虛有熱型糖尿病,且同時存在脈細弱、多汗、舌紅、發(fā)力、多尿、口腔異味、口渴等癥狀,給予患者由15g大黃、當歸、郁金以及黃芪,20 g丹參、白芍、生地以及土茯苓,10 g葛根以及5 g杜仲組成的中藥。若患者屬于肝氣郁結(jié)型糖尿病,且同時存在易餓、脈滑、便秘、飯量大、舌唇紅以及口渴等癥狀,可以給予患者由12 g丹參,20 g半枝蓮、生地、黃柏以及黃連,15 g黃芪、五味子、麥冬以及柴胡,10 g炙甘草組成的中藥。若患者屬于脾腎陰虛型糖尿病,且同時存在失眠、頭重、脈弦細、頭暈、耳鳴、口唇干燥、視力模糊、尿頻以及多尿等癥狀,可以給予患者由20 g山藥、小薊、熟地、澤瀉、麥冬、石斛、平地木以及虎杖,10 g蒼術、胡黃連以及川連,16 g杏仁以及仙靈脾,12 g苦參以及黨參組成的中藥。服藥方法:水煎口服,每天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服藥1個月。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多尿、多飲、多食以及消瘦)全部消失,且糖耐量試驗2h血糖≤8.2 mmol/L,空腹血糖≤6.6 mmol/L為顯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糖耐量試驗2h血糖≤10.8 mmol/L,空腹血糖≤8.5 mmol/L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出現(xiàn)加重現(xiàn)象,糖耐量試驗2h血糖≥8.2 mmol/L,空腹血糖≥6.6 mmol/L為無效[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前糖耐量試驗2h平均血糖值為(15.58±1.41)mmol/L,空腹平均血糖值為(8.74±0.61)mmol/L,治療后糖耐量試驗2小時平均血糖值為(8.51±0.91)mmol/L,空腹平均血糖值為(7.11±0.72)mmol/L,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8例患者為顯效,有22例患者為有效,有10例患者為無效,其總有效率為80.00%;實驗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前糖耐量試驗2小時平均血糖值為(15.61±1.39)mmol/L,空腹平均血糖值為(8.72±0.58)mmol/L,治療后糖耐量試驗2小時平均血糖值為(7.23±0.82)mmol/L,空腹平均血糖值為(6.18±0.53)mmol/L,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23例患者為顯效,有25例患者為有效,有2例患者為無效,其總有效率為96.00%。經(jīng)比較發(fā)現(xiàn),兩組糖尿病患者治療后的血糖變化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具意義(P<0.05)。
糖尿病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多尿、多飲、多食以及消瘦,同時又伴有血糖升高現(xiàn)象[3]。目前臨床上尚未出現(xiàn)徹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為了控制病情發(fā)展和惡化,患者需終生服藥。
總結(jié)得出,對糖尿病患者采取中醫(yī)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尹冬.甘精胰島素與諾和靈N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1,40(18):1810-1811,1814.
[2]白謙,魏廣川,張彬,等.止血散瘀明目湯治療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5):1642-1645.
[3]朱葉,尹德輝,楊世忠,等.芪術降脂方劑治療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861-4863.
[4]鄭鎮(zhèn)雄.探討消渴解郁方與百優(yōu)解對糖尿病后抑郁癥的療效[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3(12):37-38.
[5]李莉,于秀坤.中醫(yī)治療糖尿病81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0,29(33):116.
R255.4
B
1002-2376(2015)11-0134-02
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