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新認識養(yǎng)蜂產業(yè)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新作用

      2015-02-11 15:15:54王鳳賀
      天津農林科技 2015年1期
      關鍵詞:傳粉蜂場蜂產品

      王鳳賀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農業(yè)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97)

      提起蜜蜂大家都比較熟悉,很快想到公路兩側、山間古道、家庭院落常見的放蜂場景以及大街小巷、商店、社區(qū)等眾多的蜂產品。大多數人對養(yǎng)蜂的認知,停留在產蜜階段,知道蜂蜜對人體可起到保健作用,但對蜜蜂的生態(tài)作用卻了解甚少。蜜蜂在采集花蜜的同時為植物傳花授粉,幫助植物繁衍發(fā)展,維護植物多樣性,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果品安全生產起著重要作用。隨著濫砍濫伐、植被種類銳減、空氣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蜜蜂在生態(tài)系統的作用顯的尤為突出。

      1 蜜蜂是自然生態(tài)的優(yōu)秀建設者

      我國地大物博、植被資源豐富,但由于人類的生產活動,致使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蜜蜂數量銳減,顯著影響植被的繁殖力,造成一些植被數量銳減甚至滅絕。世界上約有蜜蜂2.5萬~3萬種,我國擁有屬于蜜蜂總科的昆蟲達3 000余種,對于維護我國植物多樣性意義重大。蜜蜂與被子植物關系密切,被子植物為蜜蜂提供食物來源和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蜜蜂反為被子植物傳粉,促進被子植物的生殖繁衍。蜜蜂與植物在億萬年的歷史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協同發(fā)展的共生關系。

      1.1 蜜蜂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人類利用的植物有1 330余種[1],其中1 000種植物必須經蜜蜂傳粉才可受精結實、繁衍。調查證實有14 317種分屬于864 屬,141科的植物被蜜蜂作為蜜粉源,分別占全國被子植物的58.77%,29.32%和48.45%。主要輔助蜜源植物66種,主要粉源植物 24 種。依靠蜜蜂授粉的顯花植物在長期的協同進化過程中,每種植物與少數幾種(甚至單一種)傳粉昆蟲形成了極強的互惠關系,蜜蜂作為傳粉昆蟲中的優(yōu)勢種,成為最理想的授粉昆蟲。

      人們傳統觀念中蜜蜂的最大貢獻就是生產蜂產品,往往忽視蜜蜂更重要的價值——為植物傳粉,保持植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tài)平衡。2004年的《Nature》雜志報告“如果沒有蜜蜂和蜜蜂的授粉,整個生態(tài)系統將會崩潰”。法國《科學與生活》雜志報道:由于蜜蜂的減少,會誘發(fā)生態(tài)劇變。2006年3月19 日中央電視臺(CCTV1)晚間新聞報道澳大利亞科技人員研究結果,由于授粉蜜蜂的減少,植物的繁殖力明顯降低。2006年6月19日(CCTV4)新聞60分報道英國原有24種熊蜂,已有3種絕滅,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授粉結實。2006年美國出現因蜂群衰竭失調(CCD)引起的蜂群丟失現象后, 美國國會經聽證撥巨資對蜜蜂進行研究和保護。蜜蜂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蜜蜂的減少會誘發(fā)生態(tài)劇變,也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2]。

      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綠色植物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生產成有機物,并放出氧氣,為人類提供食物和氧氣。綠色植物根系發(fā)達,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因此,綠色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核心。蜜蜂為綠色植物授粉,使之能受精結實,不斷繁衍,興旺發(fā)達,并促進植物遺傳多樣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所以蜜蜂在生態(tài)系統中同樣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蜜蜂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修復因子,不僅成本低效果顯著,且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蜜蜂還能保持植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tài)平衡。蜜蜂對珍稀植物的保護、生態(tài)系統的恢復以及高原荒漠地區(qū)的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生物修復作用不可替代,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1.2 蜜蜂與植物在外部形態(tài)方面的適應性

      從蜜蜂外部形態(tài)結構看,蜜蜂是一個單元性的社會傳粉昆蟲,可進行人工大量繁育和隨時轉移,個體蜜蜂全身密生絨毛并分叉便于粘附花粉,三對足有固定的花粉刷、花粉耙、花粉籃等,收集絨毛粘附的花粉,并集中到花粉籃中形成粉團帶回蜂巢飼喂幼蟲。世界上約有17萬種顯花植物,他們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分泌著芳香蜜汁,吸引蜜蜂前來采集花粉覓食。蜜蜂群體通過采集花粉、花蜜為食不斷發(fā)展壯大,若沒有這些天然食物的提供,蜜蜂就不能繁衍和發(fā)展。在數千萬年的歷史進程中,植物通過蜜蜂采集花粉而完成了自身受精作用,這些植物的花朵通過大量蜜蜂傳粉受精、提高了雜交優(yōu)勢的利用,增加了植物遺傳基因物質的轉移,提高增加了植物的生命活力和籽種數量,有利于植物的繁衍和生物多樣性的產生,最終實現了植物、生態(tài)多樣性的修復和產生。所以蜜蜂處于動植物生物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蜜蜂數量的減少會引發(fā)環(huán)境危機。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僅能活四年,沒有蜜蜂就沒有植物,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3]。這句話并不是危言聳聽,確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揭示蜜蜂傳粉在生態(tài)系統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 蜜蜂授粉與安全果品生產

      2.1 農作物的繁茂和生存與蜜蜂授粉密切關聯

      蜜蜂采訪植物有某一特定的時間,有明顯的專一性。蜜蜂每次出巢只認定一種植物的花朵,這主要是由蜜蜂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所致。每群蜜蜂每天可以采集成千上萬朵花花粉,為同種植物不同植株傳粉受精。同種植物的不同植株之間的花粉傳播會導致等位基因的相互交流和等位基因之間的多種遺傳組合,產生遺傳多樣性[4]。蜜蜂采蜜的半徑在3~5 km,相對一定遺傳距離的植株之間進行花粉傳播,造成子一代產生明顯的雜交優(yōu)勢,植物后代提高生產力和抗病能力,使其后代能吸收轉化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新陳代謝加快、種子粒數增多與飽滿,果實更加碩大,促進了植物快速繁衍和發(fā)展,保持延長了生物多樣性的產生。

      植物更新繁衍,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維持的良性循環(huán)的有力保障,蜜蜂授粉增加植物遺傳基因多樣性,提高植物的籽種數量和生命活力,對植物繁衍發(fā)展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同樣,在農作物生產中,蜜蜂授粉使農作物增產和農作物增效提質,被形象地稱為“農業(yè)之翼”。美國農業(yè)部報道蜜蜂授粉所帶來的增產效益是蜂產品效益的143倍,而蜜蜂授粉的農業(yè)生態(tài)效益無可估量。

      2.2 我國農業(yè)生產情況

      在農業(yè)生產中依靠化肥、生長素、地膜、棚膜增加產量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全國化肥生產4 124 萬t/a、400 kg/ hm2,超出了國外225 kg/ hm2安全上線[5]。農藥312單位3 549 090 t、19%增長,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08 000(千hm2),用藥2.19 kg/ 667 m2。獸藥、飼料、添加劑、激素和抗生素等不斷地長期使用,已對食品安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不進行科學地使用,就會嚴重污染食物,因藥殘留超標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尋求農業(yè)生產新的增產措施勢在必行。隨著農業(yè)結構的調整,規(guī)模化、區(qū)域化種植單一作物品種以及返季節(jié)蔬菜的銷售和設施作物的迅猛發(fā)展對蜂授粉技術的需求顯得極為迫切。農田長期應用化肥、農藥造成野生傳粉昆蟲資源減少,人工授粉現象普遍存在; 設施農業(yè)快速興起,由于棚室結構的限制,阻礙了傳粉昆蟲的進入和空氣的流通,在沒有傳粉昆蟲的環(huán)境中,人工輔助授粉必不可少,否則開花不結果或千朵花一穗果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保證產量的獲得,所以多種人工授粉方式在全國農業(yè)生產中普遍興起。

      農業(yè)生產中人工授粉方式有:人工對花(摘雄花對雌花)、鼓風機、振動棒、 激素蘸花等授粉方式。上述無論哪一種人工授粉方式均存在以下弊端:(1)授粉不能及時有效;(2)不能準確掌握最佳授粉時間;(3)作物上、中、下坐果不均勻;(4)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工作勞動強度大、對身體健康帶來危害。人工授粉容易造成枝葉損傷增加植株感病機會;(5)激素蘸花對果品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開展蜂授粉工作是市場的需求、更是人類健康的需求,研究應用推廣蜂授粉技術可使上述問題得到解決。

      2.3 蜜蜂授粉經濟價值評估

      蜂授粉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1)研究表明,蜂授粉對我國36種作物生產貢獻的經濟價值高達3 042.20億元,占這些作物總產值的36.25%,相當于全國農業(yè)總產值的12.30%[6],是我國養(yǎng)蜂業(yè)總產值的76倍。(2)養(yǎng)蜂業(yè)對促進現代果業(yè)發(fā)展和維護糧食安全十分重要,在異花作物中,蜜蜂授粉對水果和堅果貢獻率最大,達到1 779億元 ,占總價值的58.48%。蜜蜂授粉對于棉花、油菜籽、大豆生產也有巨大貢獻,每年蜜蜂為棉花和油菜籽授粉后貢獻價值分別為458.36億元164.82億元,相當于兩類作物 產值的43%和76%。(3)蜜蜂授粉的替代價值大,山西省蘋果和梨兩種果品蜜蜂授粉的替代價值高達8.39×109,相當于全省水果總產值的6.44%。(4)70%以上的異花作物在沒有蜜蜂授粉的前提下,開花不結果或千花一果現象較為普遍,設施作物又因棚室結構的隔絕與阻礙空氣的流通顯得更為突出,所以蜜蜂授粉的出現彌補了棚室作物傳粉昆蟲的不足。

      據國家蜂產業(yè)體系專家研究表明:采用蜜蜂授粉油菜提高產量10%以上,水稻增產2.44%,蘋果產量提高2倍以上。蜜蜂授粉使果實中的某些營養(yǎng)成分增加,100 g黃瓜中維生素C的含量增加0.25 mg,100 g西紅柿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增加0.14%。蜜蜂授粉使蔬菜籽種籽粒飽滿、千粒重增加,提高10%~120%。蜜蜂為棉花傳粉后棉籽千粒重增加3%,發(fā)芽率提高29%。水稻千粒重增加2.6%~2.94%;油菜千粒重增加5.1%~28.1%。我國西部大開發(fā)、退耕還林還草戰(zhàn)略生物授粉媒介發(fā)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利用蜜蜂為三葉草授粉可增產4倍,切葉蜂為苜蓿授粉增產2~4倍。

      2.4 蜜蜂授粉增產優(yōu)勢

      蜂授粉技術是現代都市農業(yè),尤其是設施農業(yè)生產必不可少的生物授粉技術,符合綠色安全農產品生產原則,與其它農業(yè)增產技術措施相比:具有低碳、安全、快速、省工、便捷、不占用耕地、不消耗能源,投資小見效快等優(yōu)點。一些發(fā)達國外早已把蜂授粉技術作為一項農業(yè)專項投入,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農場使用蜜蜂授粉;法律上,制定相應管理條例;實際中根據作物品種、種植面積、授粉季節(jié)等,配備一定數量的蜜蜂完成授粉工作。20世紀70年代,養(yǎng)蜂戶已免費使用JPS通信系統,通往蜂場的公路可得到政府免費修補,在養(yǎng)蜂用具上也有相應的補貼政策。如美國400萬群蜜蜂,有350萬群用于作物傳粉,日本的角額壁蜂、原蘇聯的紅壁蜂大面積應用于果樹傳粉,加拿大切葉蜂為苜蓿傳粉,每年度繁殖數億頭,歐盟共同體成員國每年利用熊蜂已達100多萬群,除滿足本國農作物需求以外,還向其他國家出口,20世紀90年代,國內先后從加拿大、日本、以色列、荷蘭引進過切葉蜂、角額壁蜂和熊蜂,目前,荷蘭熊蜂每年以3萬箱的速度進入國內授粉市場。

      2.5 我國蜂授粉研究進展

      我國從事蜜蜂授粉在研究時間、研究內容及水平、人員力量投入、領導重視程度與群眾接受能力等方面與國外都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推廣蜜蜂授粉作物種類與應用面積方面差距明顯。發(fā)達國家發(fā)展養(yǎng)蜂業(yè)主要以授粉為主,蜂產品大多依靠國外進口,而我國養(yǎng)蜂者均以生產蜂產品為主要收入,而授粉為輔助增收途徑甚至不參加授粉工作,嚴重忽視了蜜蜂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價值。20世紀70年代中期,國內部分地區(qū)開始利用蜜蜂進行規(guī)模授粉,包括大連旅順、山東煙臺、棲霞果樹等。真正從事蜜蜂授粉研究工作是從1986年開始,北京農林科學院養(yǎng)蜂研究室成立蜜蜂授粉課題組,授粉研究從大白菜親本繁育授粉開始,逐步過渡到甘藍、蘿卜、花椰菜、黃瓜、蘆筍、韭菜等蔬菜育種,涉及多個省市多家育種單位,最終成為籽種育種必不可少的生物技術。1990年初利用蜜蜂、壁蜂分別為西瓜、果樹授粉,授粉面積從北京地區(qū)擴展到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區(qū)。直到1998年,河北省滿城縣、樂亭縣的棚室草莓蜜蜂授粉工作得到全面的示范推廣。1999年,茄果類作物利用熊蜂授粉研究應用工作起步,2003年,第一個熊蜂工廠化生產車間在北京市順義區(qū)三高科技園區(qū)建成,通過技術攻關,擁有一年四季均可供應授粉熊蜂的生產車間。

      國內蜂授粉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取得一定的進展,尤其在蔬菜育種、設施草莓、西瓜、番茄、彩椒、西葫蘆、南瓜等品種,推廣面積逐漸增加,通過蜜蜂、熊蜂授粉工作不但增加了產品的產量,更提高了果蔬的品質,保障了果蔬的安全。目前,北京蜂授粉工作在授粉蜂種(蜜蜂、壁蜂、熊蜂、中華蜜蜂、切葉蜂)的研究及配套應用方面已形成體系,從授粉蜂群的生產、銷售、應用、回收以及配套的蜂具和操作規(guī)范都已向規(guī)范化、標準化方向發(fā)展。目前,根據多年經驗制定的設施草莓蜜蜂授粉技術、設施西瓜蜂授粉技術、設施番茄熊蜂授粉技術地方標準已經實施,推廣形勢已形成區(qū)域化、規(guī)?;?。授粉果品(蔬菜繁種、草莓、果樹、西瓜、番茄等主流生產品種)的生產,銷售方式已向市場化方向運作,打造綠色安全品牌。北京蜂授粉工作正以帶動周邊地區(qū)授粉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在良性循環(huán),目前,已在全國36個省市地區(qū)設立了授粉基地,年利用蜂授粉面積約數百萬kg,授粉面積正逐漸增加,蜂群數量與授粉需求關系接近吻合,且將呈現蜂群供不應求的現象,國內蜂授粉工作蓄勢待發(fā),前景廣闊。

      3 我國養(yǎng)蜂生產與模式

      3.1 蜂業(yè)生產

      2005—2014年,國內飼養(yǎng)的蜜蜂數量穩(wěn)定在730萬群。蜂群中西方蜜蜂占 2/3 ,東方蜜蜂占 1/3。西方蜜蜂主要生產蜂蜜和蜂王漿,東方蜜蜂以生產蜂蜜為主。中國西南部、東北部地區(qū)以生產蜂蜜為主,養(yǎng)蜂發(fā)達地區(qū)的蜂農以生產蜂王漿為主,如江浙一帶。2005年全國蜂蜜產量為29.3萬t、蜂王漿產量3 000 t、蜂花粉產量為5 000 t、蜂膠產量 350 t、蜂蠟產量4 000 t。全國現有蜂農約30萬人[7],分為專業(yè)養(yǎng)蜂者和業(yè)余養(yǎng)蜂者,蜂產品加工企業(yè)約2 000 家,蜂產品加工企業(yè)年產值約80億元。年銷售額在1 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yè)不到100 家,以中型和小型的企業(yè)居多。還有零散的個體銷售者。中國蜂蜜50%出口到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qū)。全世界的蜂王漿90%以上產自中國,50%~60%蜂王漿出口,其中90%出口到日本。國產蜂蠟80%~90%出口。

      3.2 中國養(yǎng)蜂生產模式

      根據我國養(yǎng)蜂生產現狀,可將蜂場分為三種類型:(1)定地飼養(yǎng):北方80%蜂場多數以定地飼養(yǎng)為主;(2)部分小轉地養(yǎng)蜂:主要采集本地及周邊地區(qū)1~2個蜜源為主;(3)周年轉地蜂場(流動蜂場):以追花采蜜為主,以南方蜂場為主,常年在外屬流動放蜂。這三種模式各不相同,定地飼養(yǎng)型:受家庭經濟條件和本地蜜粉源植物種類所限,屬于被動養(yǎng)蜂“靠天吃飯”,遇到風調雨順、年景好的時候就大年豐收;遇到小年只可解決溫飽,不需要花錢購買給蜂群越冬所需飼料;若遇到干旱少雨年份屬于歉年,蜂群不但沒有經濟收入還要花錢購買飼料進行飼喂,則屬虧本經營。小轉地放蜂采蜜:可根據天氣變化、周邊主要蜜源泌蜜狀況提前踩點考察,主動出擊,這些蜂場有較國定的放蜂路線,一般在100~200 km范圍左右,由被動采蜜轉為主動采蜜,效益穩(wěn)定。周年轉地放蜂采蜜:屬于大流動放蜂采蜜,養(yǎng)蜂員常年在外較為辛苦,蜂場開支較大,經濟效益相對不穩(wěn)定,有風險。

      3.3 如何使蜂群效益最大化

      2011—2013年,分別對三種類型蜂場(定地、小轉地、周年轉地)進行運營模式研究,改變傳統采蜜為主的經營方式,以授粉為主,兼顧采蜜的運營模式得出令人滿意與振奮的結果:蜜蜂授粉收入占蜂場全年收入的40%以上,蜂場全年總收入增加了1倍左右,效果極為明顯,實現了蜜蜂授粉架金橋、養(yǎng)蜂農業(yè)雙豐收的雙贏理念。有效引領推動了各大蜂場為現代農業(yè)授粉積極性,使授粉市場也逐步顯現出用戶認可接受、領導重視鼓勵、蜂農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從中得出結論:要使蜂場獲得較高效益、實現蜂群效益最大化,就要轉變傳統蜂場經營模式,轉變思想、與時俱進、挖掘蜜蜂對社會的最大貢獻價值,結合本地區(qū)作物授粉情況,主動出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改生產蜂產品為主向結合授粉為輔的方向轉變,最終實現授粉為主,生產蜂產品為輔的良性蜂業(yè)發(fā)展模式。

      4 結語

      蜂蜜、王漿、花粉、蜂膠等產品是純天然保健滋補品,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生物活性物質,也是醫(yī)藥、食品、紡織、煙草等工業(yè)的輔助原料。進入21世紀國內居民對生活質量和保健意識提高,綠色食品生產與消費需求上升。養(yǎng)蜂業(yè)為國民的健康貢獻力量,利用50 多種蜜源植物生產天然的飲食、保健、醫(yī)療、美容蜂產品。蜜蜂搭建自然界植物花朵與人類之間的橋梁,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和具有發(fā)展?jié)摿Φ睦ハx。

      [1] 羅文華,王瑞生,楊秀珍,等.蜜蜂與生態(tài)環(huán)境[J].中國蜂業(yè),2011(9):39-41.

      [2]匡邦郁,匡海鷗,楊文超,等.論蜜蜂與生態(tài)建設關系[C]//第三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文集(蜂業(yè)研究與蜂產品).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7.

      [3]吳燕茹.蜜蜂的行為[J].生物學通報,2001,10:1-3.[4] 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v/6597.htm.

      [5]全曉書,劉曉莉.我國農業(yè)生產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 . [EB/OL],(2001-10-1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04/content_4794184.htm,.

      [6]李海燕.中國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7]刁青云,吳杰,姜秋玲,等.中國蜂業(yè)現狀及存在問題[J].世界農業(yè),2008(10):59-61.

      [8]陳同斌,鄭袁明,陳煌,等.北京市土壤重金屬含量背景值的系統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4(1):117-122.

      猜你喜歡
      傳粉蜂場蜂產品
      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增強蜂產品科普宣傳工作有效性
      蜜蜂雜志(2022年12期)2023-01-10 06:18:57
      植物爭奪傳粉昆蟲降低其多樣性
      蜜蜂巴士站
      蜂產品科普比蜂產品銷售更重要
      蜜蜂雜志(2020年11期)2020-12-20 16:56:26
      邢臺縣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啟動
      蜜蜂雜志(2020年2期)2020-12-02 23:34:34
      具有授粉互惠關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傳粉系統的持久性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兇
      微信銷售蜂產品的幾點建議
      蜜蜂雜志(2019年9期)2019-12-30 21:38:32
      春季蜜源失收 轉地放蜂步履艱難
      有計劃安排蜂場確保穩(wěn)產穩(wěn)收
      报价| 文山县| 临潭县| 乌苏市| 静安区| 河间市| 胶州市| 铜梁县| 苗栗市| 瑞昌市| 吴旗县| 乌拉特前旗| 神池县| 佛山市| 福鼎市| 嘉荫县| 凌源市| 泰安市| 玛多县| 莆田市| 江津市| 天长市| 闵行区| 云龙县| 昌乐县| 乌拉特后旗| 石棉县| 亳州市| 承德县| 竹溪县| 榆中县| 洱源县| 清水河县| 绥江县| 彰武县| 五寨县| 托克托县| 祁门县| 淮北市| 雅安市|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