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楊慎《木氏宦譜·序》的初步研究

      2015-02-12 03:22:11趙心愚
      云南社會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世系序文楊慎

      趙心愚

      《木氏宦譜》具有的史料價值早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與重視,百多年來,中外有關學者在相關研究中都注意利用其材料。*陶云逵先生認為《木氏宦譜》等為木氏家族的四種宗譜。見陶云逵:《關于么些之名稱分布與遷移》,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集刊》(第七本)第一分冊,1937年。本文涉及的《木氏宦譜》為《木氏宦譜》影印本“文譜”與“圖譜”,這兩種又稱《木氏宦譜》(甲)與《木氏宦譜》(乙)。中國古代家譜的名稱有多種,有稱之為家譜、家乘、家牒的,也有稱作宗譜、族譜、房譜的?!赌臼匣伦V》雖然名為“宦譜”,但從其所記內容來看,實際上是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家族的宗譜、家譜,即記木氏土司家族世系與事跡的書,亦可稱之為木氏土司家族史。*章學誠認為:“家乘譜諜,一家之史也”。見章學誠《文史通義》外篇,《州縣請立志科議》。

      體例完整的中國古代家譜,一般都有譜序,包括舊序、新序、本族人所作序及族外人所作序、跋等。由于其內容多涉及家族的歷史、遷徙及修譜緣由、經過等,所以譜序與家譜所記內容一樣,也有著值得重視的史料價值?!赌臼匣伦V》是漢文化影響下的產物,與不少古代家譜一樣,有序、跋多篇,皆為族外人所作,有的還出自名人之手。在這些序、跋中,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大學者楊慎所作之序。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在滇生活30多年,并卒于滇,云南人稱之為“楊狀元”。在百多年來的納西族歷史文化研究中,中外著名學者,如E·沙碗、J·巴克、J F·洛克、方國瑜及羅常培等,在其著作里均已提及楊慎《木氏宦譜·序》,有的在論著中引其材料,有的還對序中談到的木氏世系問題進行過探討,但總的來看,學者們關注、分析的重點是《木氏宦譜》所記的內容,對這一“宦譜”的序、跋則關注不夠,對其中的楊慎所作序當然多是一般的提及,沒有全面地進行分析。*E·沙畹(E·Chavannes)1912年發(fā)表了《有關麗江史地的文獻》一文,J·巴克(J·Bacot)次年在萊頓出版的《么些研究》(Les MO-SO)一書,將沙畹文收入其書中。沙畹在此文中談到了楊慎所作序,并對楊慎序中所言木氏世系與其所見《木氏宦譜》世系存在不同提出疑問,但未找到答案。見巴克《么些研究》,萊頓1913年,第128頁。J F·洛克(J F·Rock)在其著作《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The ancient NA-KHI 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中多次談及楊慎序,還對楊慎生平事跡作了一定介紹,并對沙畹提出的問題作出了解釋。見其著,劉宗岳等譯,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42、43、103、103、104頁。方國瑜《木氏宦譜概說》《木氏宦譜圖像世系考概說》,載其著《云南史料目錄概說》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73-476頁。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36、137頁。方、羅在其論著中,均引用了楊慎序中的材料。楊慎《木氏宦譜·序》與有的中國古代家譜序一樣,并非應酬之作,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有其特色。因此,在納西族歷史文化及相關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探究,并對其史料價值等作一應有的評價。

      《木氏宦譜》現(xiàn)有的五篇明、清序、跋中,楊慎所作之序近1500字,雖不是文字最多的一篇,但內容較豐富。從整篇序文所談來看,此序可分為幾段。下面,為便于了解楊慎序內容,先逐段分析這一序文。

      從“楊子曰”到“余觀麗江《木氏宦譜》而有感焉”應為此序文第一段。*本文所引楊慎《木氏宦譜·序》,皆引自《木氏宦譜》影印本,云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部分標點為本文作者所加。有研究者將“余觀麗江《木氏宦譜》而有感焉”與之后敘世系視為一段,這與其內容段落意思不合。實際上,“而有感焉”是序文第一段內容寫后所發(fā)之感嘆。中國古代家譜的譜序開篇多談世系或修譜緣由、經過等,楊慎此序則不同,第一段主要談姓氏的重要性、姓氏之源及姓、氏之不同等?!皸钭印北臼敲鞔藢钌鞯拿婪Q、尊稱,但楊慎自己也以此自稱。*《升庵文集》四十二“日中星烏”第:“或問楊子曰:‘子于諸位,多取漢儒,而不取宋儒,何哉?’答之曰:‘宋儒……’”。轉引自王文才《楊慎學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5頁。此序以“楊子曰”始,一直到“而有感焉”結束,整段均為楊慎觀《木氏宦譜》后有關姓氏的感言。在開篇談了姓氏之重要性及姓氏之說出現(xiàn)的混亂之后,楊慎接著寫道:“孔子《易》之《傳》,首摽伏羲氏,次曰神農氏,次曰黃帝,氏之說昉于此者乎?史載伏羲之姓曰風,神農曰姜,黃帝曰姬,姓之說昉于此乎?”序文中“黃帝”之后可能脫一“氏”字?!翱鬃印兑住分秱鳌贰保缚鬃铀魇?,亦《易傳》。《周易·系辭下》載:“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扁覡奘霞捶耸?。楊慎引此以言“氏”之起源問題。序文中“史載”之“史”,不是特指《史記》,而是泛稱史籍,如《帝王世紀》《竹書紀年》《國語》等,楊慎引這些史籍所記言“姓”之起源問題。之后,楊慎又寫道:“《左傳》曰‘天子命德,因生以賜姓’,亦既哲焉。后世昧之,以氏為姓,以姓為氏,而臨文用字,姓氏互稱”。序文所引《左傳》語,見《左傳·隱公八年》,原文為“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睏钌鞔硕卧捠侵赋觥靶铡迸c“氏”本是有區(qū)別的,人們本已知此區(qū)別,但“后世昧之”,姓氏相混,并批評“宿儒且朦”。此段后的大段文字,是談古代帝王賜姓命氏“或氏于國,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并分別舉例以說明。*《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關于“氏于字”一段內容標點有誤?!安忻蠈O子服叔子所謂字也”,應標點為“伯有、孟孫、子服、叔子,所謂字也”?!安小薄懊蠈O”“叔子”為春秋至晉三位名人的字。春秋時魯國有子服景伯,“子服”后為氏,楊慎也將其視為古人之字了。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第一段最后言:“凡厥姓氏,胥此例出,可以一況,難勝載也。余觀麗江《木氏宦譜》而有感焉?!毙蛭牡谝欢蔚膬热?,看起來似乎與《木氏宦譜》關系不大。姓與氏本是有區(qū)別,但后來實際上混而為一,楊慎的議論似乎有些不必要,也似乎有點離題,但實際上,這一大段議論仍與木氏家族歷史有關,關鍵之處是指出“賜姓”的重要,而木氏家族正是因為明太祖賜姓而姓木。因此,此段內容實際上是有其用意的,指出了木氏之“姓”的不一般之處,而引《左傳》語,意在強調世居滇西北的木氏是因功績而獲得賜姓的。

      序文的第二段,從“木氏之先,始于葉古年”起到“泰之長子定,字靜之,誥晉中順大夫”止。*在《木氏宦譜》之《木定傳》中,木定為“中憲大夫”,并非“中順大夫”,但《皇明恩綸錄》中記為“中順大夫”。楊慎序中此處作“中順大夫”可能與其依據的《木氏宦譜》版本有關。見《木氏宦譜》影印本,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第32頁。這一段內容,是敘木氏土司家族世系及事跡,從唐代葉古年直到明代木公之父本定。古代家譜的譜序,敘世系是其重要內容之一,楊慎序也是如此。在寫姓氏及其感言之后,即用一大段文字加以敘述。目前所見楊慎序文及標點均有些問題,下面抄錄《木氏宦譜》影印本序文內容,并加標點,文字不同之處亦列出。楊慎序記木氏世系從葉古年開始,唐宋時期木氏世系記為:“木氏之先,始于葉古年,當唐武德世,仕為總兵官。一傳上元中為秋陽,再傳天寶中為陽谷,叁傳為谷工,肆傳為工蒙,則貞元之元也,宦更麗水節(jié)度使矣。*《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文字及標點作:“唐武德世仕,由總兵官一傳”,當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對照《木氏宦譜》影印本中的相關記載,楊慎序“貞元之元也”,本應為“貞元之元年也”,當脫一“年”字。伍傳為蒙汪,當貞元之叁年,以殪戎功晉武勛公,于是始大。繼武勛公者,陸傳為汪完,柒傳元和中為完濃,捌傳為濃可,值太和中,官改越析軍民總管云。玖傳則可同,咸通四年南詔陷交趾有功,復任武勛公事。拾傳而同庚,拾壹傳而庚沽,皆繼為公。*《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作“拾傳而同庚,拾壹傳而庚沽”?!都{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作“拾傳為同庚,拾壹傳而庚沽”。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傳拾貳寔曰沽犀,乾興四年改為武英侯,傳拾叁曰犀參,乃宋至和中,更摩娑詔大酋長,段氏莫能有也。*楊慎序中“乾興四年改為武英侯”一語,《木氏宦譜》影印本相關記載為“宋貞宗中改為武英侯”,并言:“舊本作乾興四年,考正宋乾興只有元年,并無四年……”?!扒d”為宋真宗年號,僅有元年。此再次說明,楊慎作序依據的是另一版本《木氏宦譜》,即所謂“舊本”?!都{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未指出序與“宦譜”所記存在不同。嗣大酋長者,政和中拾肆傳之參祿,拾伍傳則致大將軍祿麥也。*《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中“拾伍傳則致大將軍祿麥也”一語,《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作“拾伍傳則改大將軍祿麥也”。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祿麥傳麥琮,為拾陸葉,生七齡,不習而識文字,及長,旁通吐蕃、白蠻諸方書,入深山,食盎漿,聞云中禽語皆諳之,蓋異于人也。其族亦大矣?!睏钌餍蛑杏浤臼咸扑螘r期共16傳,序中所言木氏各代官職名號及事跡,與《木氏宦譜》相應部分所記一致,只是事跡十分簡略。作為序文而言,也只能如此提及,但也可從中看出楊慎對材料的關注點。

      在完整記木氏唐宋時期世系之后,楊慎序在第二段中緊接著又記木氏家族元代的世系。麥琮之后為琮良,是木氏家族中宋末元初的人物,《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中寫作“宗良”。楊慎序敘其元代世系為:“拾柒葉為宗良,時元世祖親征大理,良兵迎于刺巴江口,遂破巨津州半空和砦,生擒叛賊阿他刺,敘績升茶罕章宣慰司,又從克大理,擒段興智,功列蒙古將兀良合臺之右,升授副元帥,賜虎符、金牌,還鎮(zhèn)摩娑。又破鐵橋城、華馬國,加授銀印,為提調諸路統(tǒng)軍司。*《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中“又破鐵橋城”一語,《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作“大破鐵橋城”。從影印本《木氏宦譜》相關內容看,應為“又”。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拾捌傳則良兀,襲元帥之職。拾玖傳兀亮,至元之杪,改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貳拾傳亮甲,罷府置宣撫司,旋改通安州知州。甲之長子得,復升麗江宣撫司副使*《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中“改通安州知州”前原書一“尋”字,但其右又用墨筆寫一“旋”字,“尋”字上并用墨筆劃兩小圈,表示刪改?!都{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文作“尋”。從影印本《木氏宦譜》相關內容看,亦作“尋”。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睏钌餍蛑羞@一段文字,涉及木氏家族17-20代,并提及21代,即“甲之長子得”。準確地說,木氏這幾代經歷了南宋、蒙古國及元,但為敘述方便,一并納入元代。在這一段內容中,楊慎對宗良的事跡記得較多,其其余幾代則僅記其官職,這與《木氏宦譜》記這幾代事跡內容本來就偏少有關。

      “甲之長子得”與前已提到的“宗良”一樣,是木氏家族中又一個跨時代的人物。楊慎序記木氏元代世系最后言:“甲之長子得,復升麗江宣撫司副使。”之所以將此語劃為元代世系記載,是因為“麗江宣撫司副使”為元代官職。緊接此語,序文記木氏明代木公之前的世系與事跡:“皇帝洪武壬戍,天兵南下,(得)率眾先附,欽賜姓木,名曰得,字自然。*括號內“得”字,為本文筆者所加?!都{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文作“皇帝壬戍天兵南下”,與《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比較,少“洪武”兩字。明兵南下入滇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此年為壬戌年,但二者將“壬戌”均寫作“壬戍”,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攻破石門關、鐵橋城,錫綸誥,升本府世襲土官知府。得長子名初,字啟元,以軍功錫金牌,又隨西平侯征景東、永寧、蒗蕖及四川鹽井,重錫綸誥,散官壹階,金刻‘誠心報國’字帶一束。*“散官壹階”四字前,比較《木氏宦譜》影印本相關內容,影印本楊慎序及《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均脫一“升”字。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初長子名土,字養(yǎng)民,繼前職。*木初長子名木土,“字養(yǎng)民”,《木氏宦譜》影印本相關內容在“字養(yǎng)民”后還有“即育民”三字,是木土即字養(yǎng)民,又字育民。影印本楊慎序與《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均無“即育民”三字。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土長子名森,字升榮,從尚書王驥征麓川,給誥,升太中大夫、資治少尹、云南布政司參政。*“資治少尹”,《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為“資詔少尹”,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森長子名嵚,字惟高,襲知府。嵚長子泰,字本安,繼惟高職。泰長子定,字靜之,誥晉中順大夫?!敝链耍瑮钌餍虻诙谓Y束。有關木氏明代在木公之前的世系與事跡,楊慎也為簡要記述,只重點寫了木得,其次木初,再次木森,其余僅記官職、名號。與唐宋及元代的世系記敘比較,楊慎序未再一一明確記木得等為木氏家族何代何葉,這可能與之后總言木氏“貳拾柒葉”的寫法有關。

      在寫木定之后,楊序用一段文字專寫木公及其事跡,并言及作此序的緣由。盡管木公是木定長子,也是木氏土司家族明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但從序文所寫內容看,有關木公的這一段文字及作序緣由應為楊慎序文的第三段。此段內容為:“定長子公,字恕卿,號雪山,繼職如前。嘉靖丁亥,尋甸、武定之亂有功,奉誥升中憲大夫,世襲知府。玉音嘉賜‘輯寧邊境’肆字及文幣寶鏹。*“文幣寶鏹”,《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作“文幣璽鏹”,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4頁。嘉靖庚子,安南莫登瀛叛,以調兵功恩赍白金一錠,其增光充拓,偉昭先烈卓矣。雪山植學掞藻,蜚英士林,于是修其姓氏譜牒。永昌少司徒南國張君序之,郵以示慎,屬繼序其后?!痹谶@一段內容中,除如之前記官職、名號及事跡外,楊慎還提及木公的好學及在文人中的影響和修宦譜事,并談到張志淳為宦譜作序之后來函請楊繼序事。張志淳序《木氏宦譜》影印本中可見,其字為“南園”,影印本楊慎序中誤為“南國”。這一段文字雖不多,但作為譜序而言很重要,既談及《木氏宦譜》的編修,又寫了此序撰寫的緣由。

      從“余觀其世,自唐初至元”到“書之或有征于耄言也夫”,為楊慎序的第四段。這一段內容,是敘世系等之后作者的又一番感言與看法。序文稱:“余觀其世,自唐初至元,皆胙土命氏,千余年未嘗中微。圣朝賜姓,同古封建。”*“胙土命氏”,《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胙”字脫,“氏”字作“民”,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5頁。所謂“胙土命氏”出自前已提及的《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此處意在強調“胙之以土”,指木氏家族世代因獲得王朝賞賜,“千余年未嘗中微”,歸附明王朝之后,又獲賜姓。而明朝皇帝賜其姓,楊慎認為同于古之“封建”,即將土地分封宗室與功臣,讓其在所擁有土地上建諸侯國。接下來序文又稱:“其宗法相傳,不置妾媵,嫡子世繼者貳拾柒葉,尤自古世家所無也?!贝苏Z對木氏家族評價甚高,嫡子世繼27代,“古世家”亦不及。更重要的是序緊接著又稱:“況其沉烽臥鼓,使中國不知有西夷之患,其盛宜哉”。*“沉烽臥鼓”,《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中作“枕烽臥鼓”,誤?!罢矸椤睙o解?!俺练椤敝阜榛鹣纾鬟吘碂o戰(zhàn)事?!芭P鼓”即息鼓,亦指無戰(zhàn)事。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5頁。這又高度評價了木氏家族守邊之功。楊慎認為,正是因為木氏在滇西北,這一地區(qū)才“沉烽臥鼓”,使內地不知有吐蕃南下之患。而“其盛宜哉”四字,則表明了其對木氏家族興盛所持的態(tài)度。

      在寫了以上這些感言與看法后,序文又稱:“《左傳》云,‘晉拜戎不暇’。疏家表之,以為封建之效。余謂晉之拜戎,中宇雖偷安,而國容貶矣,厥后享和戎之利,亦僅強人意。豈若我圣代奄萬方,服四裔,麗江之御蕃,恒以威勝。拜云和云,蔑矣豸肖矣,則天威長羅回馭,遠過周室,而木氏之績,視晉室多讓歟。昔文侯之命,紀于《尚書》,不啻如左氏之傳而已。他日讀書,當有如文中子者,書之或有征于耄言也夫?!贝硕蝺热葜兴蹲髠鳌氛Z,見《左傳·昭公十五年》,原文為:“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于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在獻器?”又《左傳·襄公四年》,有晉使魏絳和戎的記載。序中“蔑矣豸肖矣”,楊慎書不常用的異體字,“豸肖”字當右邊上僅為一豎,下為一“月”,為“貌”的異體字,當傳抄者誤為“豸肖”。“昔文侯之命,紀于《尚書》”,指晉文侯獲周平王褒獎一事?!渡袝分杏小段暮钪菲钌鲗v史上的拜戎和戎有自己的看法,但重要的是認為“麗江之御蕃,恒以威勝”,并認為明王朝長轡遠馭遠超過周,而木氏家族守邊之績比之晉豈多讓哉。在楊慎看來,木氏家族歸附明朝有守邊之功,而明王朝賜之姓并命之為土官守邊,均是古人所不及的。

      序文在這一段值得注意的內容結束后,為其署年署銜。對于譜序講,這也是應有的一部分。《明史》有《楊慎傳》,序文所署銜與其傳所記合。此序署年為明嘉靖二十四年,即寫于公元1545年。*《木氏宦譜》影印本楊慎序署年為“嘉靖貳拾肆年,歲在乙巳孟冬拾月陸日”, 《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所載《木氏宦譜》(乙)楊慎序為“嘉靖二十四年,歲在已巳孟和十月六日”,誤。見《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95頁。

      以上逐段分析了楊慎《木氏宦譜·序》的全部內容。通過逐段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楊慎此序既有中國古代宗譜序中一般應具有的內容,又在序中對木氏家族及守邊之功發(fā)表了自己的感言與看法,這與有的多是空話、套話的應酬之作或滿篇皆為溢美之詞的譜序有很大區(qū)別。序文內容基本清楚之后,與楊慎此序相關的幾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下面,就結合其他材料逐一進行探討。

      (1)楊慎為何在《木氏宦譜》修成多年后才作此序及序文的真實性問題。前已言及,楊慎序最后署年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這一時間非常明確,目前也未見有人對此表示懷疑。楊慎在此序第三段中,明確說“雪山植學掞藻,蜚英士林,于是修其姓氏譜牒”。雪山即木公之號。從此語中可知,楊慎寫此序之前,木公已修成《木氏宦譜》,所以序文中才有“余觀《木氏宦譜》而有感焉”語及“余觀其世,自唐初至元,皆胙土命氏”語。但是,楊慎序中沒有明確言及木公《木氏宦譜》最初修成的具體時間,整篇序文也沒有這方面的任何線索。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木氏宦譜》影印本分“文譜”與“圖譜”兩個版本,這兩個世系有些不同的版本,J F·洛克曾分別稱之為《木氏宦譜》(甲)與《木氏宦譜》(乙)。*見J F·洛克著,劉宗岳等譯《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43頁。在《木氏宦譜·文譜》也就是《木氏宦譜》(甲)正文之前,有明進士張志淳所作序,其序署年為明正德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16年。由于張志淳序中已明確談到“木公”及楊慎序中提到的“讀其所為《木氏宦譜》”,因此,《木氏宦譜》最初修成的時間應在張序寫成之前,當也在正德年間。正是依據這樣的記載,方國瑜先生推斷“《木氏宦譜》始作于正德年間,出木公手”*方國瑜:《木氏宦譜概說》,《云南史料目錄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73頁。。從正德十一年到嘉靖二十四年,也就是從1516年到1545年,張、楊作序時間相距已近30年,楊慎也就應在《木氏宦譜》始修完成30年之后才寫了序。為何如此呢?主要原因應是楊慎看到《木氏宦譜》的時間及應張志淳作序之請的時間較晚。據《明史·楊慎傳》載,楊慎以議大禮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時間雖為嘉靖三年(1524),但楊“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明史》卷一百九十二《楊慎傳》。。其千里迢迢抵戍所時間,已是次年正月。*王文才:《楊慎學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5頁。楊慎在滇期間,因父病、父卒等原因曾多次返蜀,如在嘉靖二十二年,就第六次返蜀,次年才返滇。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楊慎與張志淳父子熟悉,關系密切,但木公通過張氏父子與楊慎取得聯(lián)系并建立關系的時間不可能太早,而木公請求張志淳出面邀楊慎為《木氏宦譜》作序,也有可能楊慎因返蜀等原因擱置過一段時間,但總的看應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寫作時間應沒有可疑之處。

      楊慎《木氏宦譜·序》在嘉靖二十四年寫成后,近百年時間里卻無人談及。根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最早明確談到此序的是明末清初朱桂林為《木氏宦譜》所寫的“重序”,此“重序”附在《木氏宦譜·文譜》影印本后。之后,清道光年間麗江府知府陳釗鏜為《木氏宦譜·圖譜》所作“后序”中,也明確提到楊慎序,此序位于《木氏宦譜·圖譜》影印本之前。長期無人談及楊慎此序的原因,應主要是《木氏宦譜》未刻印流傳,只是藏于木府之中,所以不為他人所知。從楊慎序內容、寫作時間及文中好引經據典等來看,此序應是楊慎所作,盡管已非楊慎原手書,但其內容應為楊慎所撰,這是可以肯定的。

      (2)楊慎所作序在《木氏宦譜》中本置于何處的問題。前已言及,人們了解比較多的也是目前易見到的《木氏宦譜》,是木氏后人捐贈,原藏于云南省博物館,本世紀初由云南美術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木氏宦譜·文譜》與《木氏宦譜·圖譜》。之所以稱“文譜”“圖譜”,是因為前者僅有文字記載,而后者除文字外,還繪有木氏各代圖像。這兩種《木氏宦譜》,幾十年前被J F·洛克稱之為《木氏宦譜》(甲)、《木氏宦譜》(乙),并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了這兩種《木氏宦譜》的材料。1963年鉛印并于1983年正式出版的《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中,也載有甲、乙這兩種《木氏宦譜》。翻閱這兩種《木氏宦譜》,可看到楊慎所作之序已置于《木氏宦譜·圖譜》也就《木氏宦譜》(乙)正文之前。但是,細讀兩種宦譜及楊慎序內容,便可發(fā)現(xiàn)矛盾:一是楊慎序中所敘木氏家族世系與《木氏宦譜·圖譜》所記有很大不同,最關鍵的是楊序中無“圖譜”之“一世考”中的“爺爺”這一始祖,而是明確稱“木氏之先,始于葉古年”,這又與“文譜”所記世系明顯一致;二是楊慎在序中明確稱:“永昌少司徒南園張君序之,郵以示慎,屬繼序其后。”永昌南園張君即張志淳,但張志淳序并不在“圖譜”之前,而又在“文譜”之前。根據目前可見到的資料,最早發(fā)現(xiàn)楊慎序與《木氏宦譜·圖譜》在木氏世系上存在矛盾的應是清道光年間任麗江知府的陳釗鏜。陳于道光“辛丑”年(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作《木氏宦譜·后序》,其中就明確談及楊慎序中的木氏世系,并對“圖譜” 中的“爺爺”的出現(xiàn)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其“后序”看,陳雖然知道楊慎序是“前譜”之序,對楊慎序位于“圖譜”前表示了懷疑,但對為何置于“圖譜”前卻未進一步談及。相對而言,這兩種《木氏宦譜》中,西方人先見到的是《木氏宦譜·圖譜》。上世紀初,法國人J·巴克(J·Bacot)兩次到麗江考察,不僅看到了《木氏宦譜·圖譜》,而且抄錄了其內容,并請人臨摹了圖像。其后巴克將獲得的這些資料收入其《么些研究》一書中,但因未見到《木氏宦譜·文譜》,也未細讀其所見到的“圖譜”中的楊慎序,所以對楊慎序與“圖譜”所記世系的矛盾未在其書中談及,對楊慎序的位置也未提出置疑。在西方學者中,最早發(fā)現(xiàn)楊慎序與“圖譜”所記世系存在矛盾的是E·沙畹。實際上,沙畹獲得的木氏家族資料來自巴克,但其認真閱讀并進行了比對。比較研究之后,沙畹對楊慎序中所談木氏世系比“圖譜”所記世系多10多代表示不解,對“圖譜”為何不記這10多代也表示不解,但其因不知有“文譜”的存在,所以盡管提出了問題,卻未找到答案。*E·沙畹《有關麗江史地的文獻》1912年發(fā)表在《通報》第13卷,J·巴克1913年出版的《么些研究》一書將其收入。見J·巴克《么些研究》,萊頓1913年,第128頁。此事J F·洛克在其著作中也提及。見J F·洛克:《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劉宗岳等譯,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42、43頁。不過,沙畹事實上已對楊慎序位于“圖譜”前表示了懷疑。J F·洛克是西方學者中既見到《木氏宦譜·圖譜》,又見到《木氏宦譜·文譜》的第一人,并將“文譜”稱作《木氏宦譜》(甲),將“圖譜”稱作《木氏宦譜》(乙)。洛克在其著作中,多次談及楊慎序,也指出楊慎序中所敘世系與“圖譜”不同而與“文譜”同,但其卻認為楊慎本來就是為“圖譜”所作,也就是說,楊慎此序本來就是在“圖譜前”。*J F·洛克:《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劉宗岳等譯,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42、43頁。這樣說顯然存在明顯矛盾,但不知為何原因,對《木氏宦譜》頗有研究的J F·洛克卻如此認為。

      首先正確指出楊慎序本來位置的是方國瑜。在《木氏宦譜圖像世系考概說》中,方國瑜指出:此為別本《宦譜》,錄楊慎為前譜所作之序。并根據“圖譜”中“其余細事,另有宗譜”等認為,此譜成于“文譜”之后,具體在清道光年間。*方國瑜:《木氏宦譜圖像世系考概況》,《云南史料目錄概況》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75頁。而在《木氏宦譜概說》中,方國瑜明確稱:此宦譜“有正德十一年十二月張志淳序,嘉靖二十四年楊慎后序”。并稱:“1933年,瑜歸里,從木氏以一部《徐霞客游記》換得副本,惟缺其所附載之《世系表》?!?方國瑜:《木氏宦譜概說》,《云南史料目錄概說》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73頁。從方國瑜以上所言中。可知其所獲《木氏宦譜》副本還有楊慎所作序。換言之,即楊慎序本是在《木氏宦譜·文譜》中。陶云逵曾看到了藏于木府中的與楊慎序“合裝一冊”的“圖譜”,并指出“楊氏序的譜并沒有圖像而且世代也不同?!?陶云逵:《關于么些之名稱分布與遷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研究集刊》(第七本第一分冊),1937年。這實際上也指出楊慎序本不是在《木氏宦譜·圖譜》中。方、陶所言應是。除兩位先生所指出的楊慎序所記世系與“文譜”同而與“圖譜”矛盾外,實際上,楊慎序中所記“木初”等人事跡,也與“文譜”相合多而與“圖譜”則不同。這些都證明楊慎序本應是在《木氏宦譜·文譜》中, 是后之傳抄者將其移到“圖譜”之前。還有一點應指出,《木氏宦譜·文譜》后所附朱桂林寫于明末清初的《木氏宦譜·重序》中,明確言:“侍郎永昌張君志淳、太史成都楊君慎撰序跋?!睏钌餍蛑幸嘌裕骸啊谑切奁渥V牒,永昌少司徒南園張君序之,郵以示慎,屬繼序其后”。因此,楊慎所作應為方國瑜先生所指出的“后序”,也就是“跋”,其本來的位置應是在《木氏宦譜·文譜》正文之后。

      (3)楊慎作此序前所見到的與木氏家族有關的材料問題。作譜序離不開相關的材料,需要了解家譜所記家族的歷史、遷徙及修譜等情況,這是必要的資料準備。楊慎雖然博覽群書,知識廣博,但對于地處滇西北的木氏家族的情況原來不可能了解,嘉靖初到云南永昌之后,雖然到過大理等地,居滇期間也可能聽到一些有關麗江及木氏家族的情況,但要作《木氏宦譜·序》,還是需要看與木氏家族有關的材料。從其所作序的內容來看,可知在查閱有關典籍及云南某些史志之外,楊慎的確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材料。

      分析楊慎在《木氏宦譜·序》所言,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楊慎應看了張志淳所作《木氏宦譜·序》?!坝啦偎就侥蠄@張君序之,郵以示慎”一語,本已十分清楚地記載其事,但細觀張序,可發(fā)現(xiàn)張序與楊慎序在有關內容上也存在一致之處,這也有力地證明楊慎作序時參考了張志淳序。如,張志淳《木氏宦譜·序》稱:“讀其所為《木氏宦譜》,蓋自始祖諱葉古年者,陸傳而至叁甸總管秋陽,時唐上元中也,又肆傳至武勛公蒙汪而始盛。自武勛公又貳拾肆傳乃至生,中間歷唐、五代、宋、元?!边@一段文字,談及木氏家族始祖,又談及秋陽、蒙汪,然后指出自武勛公貳拾肆傳至木公。對比楊慎所作序中第二段的內容,“木氏之先,始于葉古年”,然后記秋陽,從秋陽到蒙汪,亦四傳,“晉武勛公,于是始大”。從蒙汪至木公,亦二十四傳,不僅僅是所記世系相同,而且有些用語也相似。當然,二者也存在不同的記載,即葉古年之后傳秋陽,張序稱六傳,而楊慎則言壹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不同?的確需要進一步研究,但總的來看楊慎序顯然參考了張志淳序。除這一序外,從時間上看,楊慎作序時還可能參考了張志淳《麗江木氏勛祠碑記》。此記中,張稱木氏肇興唐初,傳二十二傳即麥琮 ,二十三世即宗良拓之,又明確引“胙之土而命之氏”等語。*張志淳:《麗江木氏勛祠碑記》,《麗江府志略·藝文略》,麗江縣志編委會辦公室翻印,1991年。

      其次,楊慎作序時還應看過木公所作《建木氏勛祠自記》等詩文。楊慎與木公雖然未見過面,但有書信來往。*楊慎《雪山詩選·序》中言:“予感雪山之神交于千里?!贝诵蜉d《麗江府志略·藝文略》,麗江縣志編委會辦公室翻印,1991年。木公作于嘉靖七年(1528)的《建木氏勛祠自記》中寫道:“祖葉古年已上十一代,雖有俗老口傳名訊,而無譜牒,不敢據信?!庇址Q:“尤念我祖太父本安,讀書史,立宗子,不娶妾媵,家法愈隆愈備,木氏之盛,未有如于此者。”“凡我子孫,受朝廷世襲美官,拓守邊城,不可有動撓患,以貽天子憂”。*木公:《建木氏勛祠自記》,《麗江府志略·藝文略》,麗江縣志編委會辦公室翻印本,1991年。楊慎所作序從葉古年開始敘木氏世系,不言葉古年之前十一代,既可能有張志淳序的影響,還有可能是受木公在這一“自記”中所反映出的這一看法的影響。除此之外,楊慎序中的一些用語、用詞,也應與木公的一些詩文有關,尤其是與這一“自記”有關。

      再次,木公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譜》,應是楊慎作此序時重點查閱的木氏家族材料。楊慎本是作《木氏宦譜·序》,主要看的材料應是當時木公根據家族已有的家譜材料修成的《木氏宦譜》,但由于缺乏明確的記載,指出這一點的不多,有的研究者甚至只言楊慎作此序是因為收到了張志淳所作《木氏宦譜·序》。事實上,從楊慎序的內容來看,如果只看了張志淳序,其第二、三段的內容就無法寫出,因為木氏家族世系不可能寫得如此完整,各代的官職、名號及其中幾代的事跡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具體。楊慎序涉及的木氏家族事跡與世系遠超張志淳序,因此,可以肯定張序并非其主要看到的材料,其主要依據的材料只能是當時木公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譜》。有研究者指出,“首訂于木公時期的‘宦譜’已不存”。*楊林軍:《〈木氏宦譜〉諸版本源流新考》,《云南社會科學》2012年第5期。這一看法應是正確的。但正是由于楊慎作序時不僅主要看了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譜》,而且敘世系時又主要從中摘取材料,所以從這一序中我們應可以看到一些當年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譜》的原貌。如現(xiàn)《木氏宦譜·文譜》中的葉古年前十一代,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譜》就可能未列入,這十一代及其之前的關于人類起源的文字,木公時代的《木氏宦譜》也可能沒有。這是因為前已言及的《建木氏勛祠自記》表明,木公修其“宦譜”時,不太可能將這些“不敢據信”的內容編入。又如,楊慎序中秋陽之后有完整世系,各代木氏祖先名字是“陽谷”“谷工”“工蒙”“蒙汪”“汪完”“完濃”“濃可”“可同”“同庚“庚麥”“麥琮”“宗良”“良兀”等,一直到“亮甲”,甲之子即“得”,從張志淳“碑記”看其本名“甲得”,后因獲賜姓稱“木得”,“得”之后則只記名不再言姓。楊慎序中提到的這些名字,“蒙汪”亦見于張志淳序,“麥宗”“宗良”及“甲得”見于張志淳《麗江木氏勛祠碑記》,朱桂林重序中只明確提到“麥琮”,之后則記“生子良、良生兀、兀生亮、亮生甲,甲生得,享元之世,其跡昭典”,未記全名。元《一統(tǒng)志·麗江路·人物》記:“麥宗,磨些人也”?!对贰さ乩碇尽惤贰ねò仓荨份d:“磨些蠻葉古乍二十三世孫麥良內附?!痹兑唤y(tǒng)志·通安州》曰:“葉古乍二十四世孫麥兀?!庇謸对贰さ乩碇尽酚?,麥兀為麥良之子。據楊慎序所記木氏家族世系,麥琮為祿麥之子,而麥琮之子為琮良,亦即麥良,麥良之子良兀,亦即麥兀,也就是今《木氏宦譜》中的“阿良阿胡”。值得注意的是,楊慎序中所列木氏世系名字都是兩字,雖與今《木氏宦譜》所記不同,但仍是父子連名制,而且有的與張志淳序碑記和其他史志記載相同。因此,這決不是楊慎作序時自作主張將木氏各代名字加以改動或只寫簡稱,而只能是木公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譜》中就是如此記木氏各代祖先名。這也反過來證明,楊慎作序時主要依據材料是木公當時始修完成的《木氏宦譜》。

      以上對楊慎《木氏宦譜·序》的內容及與此序相關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筆者的研究只是初步研究,在分析、探討中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意在拋磚引玉,敬請專家指正。楊慎此序內容豐富,價值是多方面的,需要進一步研究。李霖燦釋麗江木氏宗譜碑時,將這一宗譜碑稱之為“么些民族的歷史長系”*李霖燦:《釋麗江木氏宗譜碑——么些民族的歷史長系》,《么些研究論文集》,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1984年。。如此確定其價值很有意義,也使人難忘。從所記內容來看,《木氏宦譜》不論“文譜”還是“圖譜”,也是納西族的歷史長系,而且是內容更為豐富的納西族歷史文獻。應指出的是,楊慎《木氏宦譜·序》,不僅也記有納西族歷史長系,而且對研究《木氏宦譜》及楊慎在滇生活與晚年思想也有值得重視的價值。

      猜你喜歡
      世系序文楊慎
      察哈爾格西《厄魯特王統(tǒng)世系》譯注
      遼耶律休哥世系考
      新見《源伯儀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補考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54
      劉禹錫詩序研究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唐貞休世系再考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1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小楊慎智對先生
      對聯(lián)(2015年23期)2015-11-14 14:19:49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西部學刊(2015年10期)2015-11-09 16:43:56
      楊慎:這個狀元郎沒有情趣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14
      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寿光市| 临泉县| 和田市| 琼中| 福鼎市| 定兴县| 佛学| 卢氏县| 涟水县| 西青区| 贡觉县| 黎城县| 鹤山市| 崇礼县| 江北区| 双桥区| 荣昌县| 惠水县| 澜沧| 北流市| 青阳县| 陇川县| 永善县| 丁青县| 琼结县| 新营市| 剑川县| 沂南县| 南澳县| 琼结县| 河间市| 筠连县| 喀什市| 临安市| 苏尼特右旗| 隆昌县| 会东县| 永胜县| 阳高县| 新建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