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純文學”界定及其混用現象分析

      2015-02-13 07:52:18岳慶云
      關鍵詞:純文學文學性網絡文學

      岳慶云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淄博255049)

      “純文學”界定及其混用現象分析

      岳慶云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淄博255049)

      跨入新千年之后,學界關于“純文學”的論爭,讓“純文學”一詞走進了公眾的視野。所謂“純文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總是于對立物的關系中存在意義;是一種文學策略,它是通過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達到回歸文學本真的有效手段;“純文學”的本質是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其內在指向仍然是文學自身。“純文學”定義的模糊不清,致使學界在描述和使用“純文學”一詞時產生了各種混用現象:一是將“純文學”等同于“傳統(tǒng)文學”“嚴肅文學”,二是將“純文學”與“網絡文學”相對立。

      純文學;傳統(tǒng)文學;嚴肅文學;網絡文學

      跨入2000年之后,學界曾經爆發(fā)了一場關于“純文學”的論爭,之后各種文學雜志和學術論著中使用“純文學”一詞的頻率大增。但仔細追究其內涵,卻發(fā)現我們口中的“純文學”一詞的含義有很大的差異。那么,“純文學”到底是什么?它與“傳統(tǒng)文學”“嚴肅文學”“網絡文學”的區(qū)別是什么?且讓我們進行辨析。

      一、“純文學”界定

      2001年第3期的《上海文學》刊登了李陀的一篇采訪稿:《漫說“純文學”》,由此掀起了一場關于“純文學”的論爭。在這篇文章中,李陀以20世紀80年代“先鋒文學”和“純文學”的倡導者的身份,站在世紀之交反思20世紀90年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他提出90年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已經脫離了社會現實,出現了私人化寫作的傾向,文學批評界對這種傾向非但沒有及時指正,反而給予過高的評價。李陀將這種創(chuàng)作傾向的出現歸咎于80年代的“純文學”觀念對90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誤導。由此提出:“純文學”不管過去它的出現和發(fā)展有多么充足的理由,現在到了進行反省的時候了。

      對于李陀提出的問題,有人贊同,也有人置疑。一時間,諸多的學者和作家紛紛寫文章討論“純文學”問題。筆者認為,在《漫說“純文學”》一文中,李陀對“純文學”的描述是含糊不清的。作家韓少功非常贊同李陀對“純文學“含糊不清的見解,他提出“純文學”的定義從來就是含糊不清的。南帆則對這種“含糊不清”的“純文學”進行了理論上的升華,他認為“純文學”就是一個“空洞的理念”,一種“文學理想”,它總是于對立物的關系中存在意義。所以,隨著對立物的變遷而具有不同的內涵。陳國恩撰文對“純文學”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考察,他認為,“純文學”的概念都是在與對立面的關系中獲得其規(guī)定意義的,純文學可以改變文學的道路,但它卻無法從正面提供一個純文學的樣板,所以可以說從來不存在純文學作品。純文學的內涵總是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被賦予的,它在爭取文學自由權利的時候,能捍衛(wèi)文學尊嚴,但當要創(chuàng)造一種純文學標準的時候,它會變得軟弱無力。在對“純文學”的界定中,南帆和陳國恩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純文學”這一概念的相對性,即它總是于對立物的關系中存在意義。“純文學”的對立物應是“不純”的文學,只有當此對立物存在時,“純文學”才有其存在的意義。那么,什么是“不純”的文學?筆者認為,當文學外圍的因素入侵并取代文學之審美特質的時候,文學就失去了其“文學性”成為他者的附庸,成為了“不純”的文學。如“文革”時期,“政治性”對“文學性”的壓抑,使得文學成為宣揚政治的工具。當政治觀點和立場占據第一位,文學的審美以及對人性的關懷淪為次要地位,此時的文學就是“不純”的文學。因而,80年代提出“純文學”這一概念,旨在摒除文學的政治因素,把文學從“不純”的境地拉回到正軌上來,使文學回到文學自身。

      在《漫說“純文學”》中,李陀認為,80年代提出“純文學”的目的是以“文學性”反抗“政治性”。這一文學策略在80年代文學改革和突圍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90年代“純文學”又演化為作家抵抗“商業(yè)化”的一個“護身符”,從而引起了90年代創(chuàng)作的脫離現實和“私人化”傾向。由此可以看出,李陀所謂的“純文學”是一種特殊歷史階段產生的文學策略、文學手段。筆者認為,這種總結對我們理解“純文學”的含義是有益的。其實,縱觀中國文學史,文學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著“純”與“不純”的矛盾。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中,倫理、道德、宗教、政治、商業(yè)等各種因素等都可能入侵文學,成為文學“不純”的因素?!凹兾膶W”的提倡,其最終的指向就是讓文學擺脫外在的入侵因素,回到文學自身。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所謂的“純文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總是于對立物的關系中存在意義;是一種文學策略,它是通過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達到回歸文學本真的有效手段;“純文學”的本質是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其內在指向仍然是文學自身。

      二、“純文學”的混用現象分析

      李陀所發(fā)起的關于“純文學”的大討論,其最大的意義是讓“純文學”走進了公眾的視野。自此之后,我們經常在各種場合聽到或使用“純文學”這一術語。2004年,作家張煒曾在山東理工大學作了一場題為“純文學在當代的境遇”的報告,他將“純文學”定義為一種與流行、商業(yè)文化相對的詩性寫作,并堅稱自己是一位“純文學”作家。同時,在談到“純文學”這個概念時,他說“這個概念不令人滿意,用它來描述一部分文學作品也不夠準確,但如果叫成‘高雅文學’或‘嚴肅文學’,似乎也不妥當?!惫P者認為,張煒對“純文學”含糊不清的介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各種文章和專著中,我們雖經常使用“純文學”,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厘清這個概念。因而,在使用“純文學”這一術語時,學者們往往會自動尋找一個同義詞或反義詞,來對“純文學”加以限定和描述。我們來總結一下學界在描述“純文學”時出現的混用現象。

      (一)將“純文學”等同于“傳統(tǒng)文學”“嚴肅文學”

      “我有一個比較固執(zhí)的看法,傳統(tǒng)文學這一塊,或叫純文學,要能夠在時間之流中站得住,絕不是倒向市場化、類型化、網絡化,用通俗文學的某些元素所置換,恰恰相反,它需要的是更加堅守純文學的審美立場,并且接受經典化的洗禮,才能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存在下去……”這段話出自文學批評家雷達。他認為“傳統(tǒng)文學”應該更加堅守文學的審美立場,而不是一味媚俗,這個觀點筆者很認同。但是,他將“傳統(tǒng)文學”簡單地等同于“純文學”卻是筆者不敢茍同的。根據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所謂的“純文學”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一種理想化的存在。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我們很難找出一個“純文學”的范本?!凹兾膶W”的“純”字其實是一種文學策略,其最終的指向是讓文學回歸其審美的特質。而我們所說的“傳統(tǒng)文學”指的是在進入電子時代之前,通過紙質媒體進行發(fā)行和傳播的文學作品。“嚴肅文學”是與“通俗文學”相對而言的,強調其正統(tǒng)的風格。當今文壇的武俠、言情、玄幻、推理、紀實等都因為其“不嚴肅”“不正統(tǒng)”,被列為“通俗文學”。我們暫且不討論這種劃分是否可行,筆者想說的是,“純文學”、“傳統(tǒng)文學”和“嚴肅文學”本來是三個不同的概念,但卻經常被簡單地畫等號。雷達作為文學批評界的老前輩尚且如此,可見我們對“純文學”的界定和辨析還需要進一步厘清。

      (二)將“純文學”與“網絡文學”根本對立

      “網絡文學”從萌芽至今不滿30年,具有時間短、發(fā)展快、樣式多變、創(chuàng)作自由、崇尚感性等特色,但也存在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缺乏有效監(jiān)管等問題。隨著網絡的普及,“傳統(tǒng)文學”即以紙質媒介發(fā)行和傳播的文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一提到“網絡文學”,傳統(tǒng)作家們往往會流露出不屑,認為這是一種“不純”的文學,因而將“純文學”與“網絡文學”二者以對立的姿態(tài)相提并論。

      但是,“網絡文學”不是商業(yè)性和娛樂性的代名詞,不是“純文學”的對立面,“網絡文學”中也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有學者將“傳統(tǒng)文學”的衰落歸咎于“網絡文學”的興盛,認為隨著網絡使用范圍的擴大,“網絡文學”日益壯大,紙質的“傳統(tǒng)文學”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面臨著被讀者遺忘的窘境。于是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認為“網絡文學”是“傳統(tǒng)文學”的終結者。

      “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之間確實存在極大的差異,如在文學傳播媒介、文學文本形態(tài)、審美趣味以及創(chuàng)作自由度等方面都有變化。但是,“網絡文學”也傳承了“傳統(tǒng)文學”的基本特質,如文學的審美性、虛構性、想象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文學的根基。筆者認為,“純文學”與“網絡文學”之間也并不是根本對立的關系。“網絡文學”可以看做“傳統(tǒng)文學”在新時代的裂變,是一種新的文學媒介的產生。文學媒介的改變并不能改變文學自身,它只能使我們的文學更加多樣化,而不是簡單地取代“傳統(tǒng)文學”。同時,“網絡文學”也應該更好地借鑒“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髓,不僅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也要引導大眾的審美方向,提升大眾的審美趣味。

      通過對“純文學”的界定,我們知道,所謂的“純文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總是于對立物的關系中存在意義;是一種文學策略,它是通過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達到回歸文學本真的有效手段;“純文學”的本質是對“文學性”及“審美”的強調,其內在指向仍然是文學自身?!皞鹘y(tǒng)文學”“嚴肅文學”不等于“純文學”;“網絡文學”也是文學,不能把“純文學”放在“網絡文學”的對立面。當前的文學界出現了“傳統(tǒng)文學”與“網絡文學”并存的局面,“傳統(tǒng)文學”的陣地日漸萎縮,“網絡文學”的質量良莠不齊,博客、微博等新媒體的異軍突起,致使文學陷入邊緣化狀態(tài)。要擺脫此種困境,必須要引導“傳統(tǒng)文學”與“網絡文學”二者的良性發(fā)展,既需要“傳統(tǒng)文學”的堅守,也需要“網絡文學”的“沉淀”與“升華”。既然“純文學”對文學審美的追求是我們保持文學性的一個重要的策略,我們同樣可以用“純文學”來引導和約束“網絡文學”,以其“文學性”來抵制商業(yè)文學對文學內在特質的入侵,以免“網絡文學”淪為大眾單純愉悅、消費的對象。

      [1]李陀.漫說“純文學”[J].上海文學,2001(3).

      [2]韓少功.好“自我”而知其惡[J].上海文學,2001(5).

      [3]南帆.空洞的理念——“純文學”之辨[J].上海文學,2001(6).

      [4]陳國恩.純文學究竟是什么?[J].學術月刊,2008(9).

      [5]張煒.純文學的當代境遇——在山東理工大學的演講[J].長江文藝,2005(10).

      [6]雷達.我們還需要文學嗎[J].名作欣賞,2010(16).

      I0

      A

      1673-0046(2015)9-0204-02

      猜你喜歡
      純文學文學性網絡文學
      “純文學”概念的歷史生成與意義
      ——以純文學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兩次現身為例
      魅力中國(2021年36期)2021-11-26 13:44:38
      毛澤東詩詞文學性英譯研究
      論《阿達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學性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2
      主持人語 討論的過程比討論的結果更重要
      青年作家(2021年8期)2021-03-26 08:24:07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為什么當代人都不喜歡看純文學?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網絡文學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梁亞力山水畫的文學性
      文化| 蕉岭县| 通道| 任丘市| 莎车县| 红河县| 连平县| 绿春县| 陈巴尔虎旗| 阜新| 北海市| 怀安县| 金沙县| 东港市| 白银市| 邢台县| 玉门市| 乐昌市| 监利县| 扬州市| 长岛县| 西宁市| 和政县| 花莲市| 子长县| 伊宁县| 宁城县| 株洲县| 青冈县| 延安市| 清流县| 讷河市| 化隆| 忻州市| 松桃| 永寿县| 施甸县| 保定市| 肃北| 陆川县| 廊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