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圍城》看江南文化的近現(xiàn)代轉型

      2015-02-13 20:44:42顧梅瓏
      關鍵詞:圍城現(xiàn)代性

      從《圍城》看江南文化的近現(xiàn)代轉型

      顧梅瓏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江蘇無錫214122)

      摘要: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蘊含著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蘊,并展現(xiàn)出近現(xiàn)代轉型時期新舊交替、中西交織的文化特質。江南特有的崇文重教與家族文化氛圍讓作者關注了一批特殊的社會群體——知識分子的生活境況,構建出在新舊兩種迥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夾擊下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儒林”景象;江南文化具有的兼收并蓄及開放性特征使其能夠廣泛接受西方先進文化,然而在對外在文化的盲目崇拜與缺乏內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令人尷尬的“洋涇浜”現(xiàn)象;江南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yè)最早的發(fā)源地,也較早被列強打開門戶開放商埠,其商業(yè)化與都市化進程帶有鮮明的殖民化特征,以獨特的方式進行著獨特的現(xiàn)代化進程。轉型時期的江南文化不僅奠定了《圍城》整部作品的背景底蘊與環(huán)境氛圍,更積淀在人物的心靈深處,成為其悲劇人生的客觀因素,直接構筑了他們的“精神圍城”。

      關鍵詞:《圍城》;江南文化;近現(xiàn)代轉型;現(xiàn)代性

      中圖分類號:G112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錢鍾書與吳學的近現(xiàn)代轉型研究”資助項目(JUSRP11029)。

      作者簡介:顧梅瓏(1979—),女,江蘇無錫人,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導,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doi: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15.01.007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一部曠世奇著,具有多層深沉的意蘊,向人們揭示了愛情,婚姻、仕途、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圍城”,既有現(xiàn)實與文化中世態(tài)世相的描繪,也蘊含著對社會與人生的玄想深思。作品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開始到十里洋場的上海,再到因為戰(zhàn)爭四處輾轉至湖南平成三閭大學,從海外到國內,足跡幾乎踏遍大半個中國。這本書雖然地域跨度較大,但其中所蘊含的江南文化特質卻較為明顯,并且?guī)в絮r明的時代轉型特質。江南自古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承載著特有的崇文重教的文化氣質;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民族工業(yè)最早的發(fā)源地之一,經濟較為發(fā)達;它偏安一隅,但在文化上卻兼收并蓄,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世紀轉型的特定時期,其新舊交替、中西交織的文化特質也最為明顯,這在《圍城》中的人物與社會形態(tài)上有著鮮明的表現(xiàn),江南以其當時獨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狀況奠定了整部作品的背景底蘊,甚至決定了整部作品的發(fā)展方向。

      一、啼笑皆非的“新儒林”

      《圍城》開頭便對主人公方鴻漸的家庭背景詳細介紹。書中寫道,方鴻漸的父親是前清舉人,“在本鄉(xiāng)江南的一個小縣里做大紳士”,那里的人在大都市大多干三種行業(yè),“打鐵、磨豆腐、抬轎子”,“土特產中藝術品以泥娃娃為最出名”,“年輕人進大學,以學土木工程為最多”[1]6??梢哉f,這是錢鍾書在文中對家鄉(xiāng)無錫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一次描繪。無錫和許多江南城市一樣,家族文化十分興盛,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家族,其中就包括《圍城》的作者錢鍾書先生出身的錢氏家族。錢氏家族學風綿長,不論是錢基博、錢穆還是錢鍾書,都是文史兼治、學貫古今、淵博會通的大師。錢氏家族的先祖錢镠是錢氏后人發(fā)奮學習的榜樣。他出身貧寒,卻從小酷愛讀書,直到晚年還堅持閱讀,并立下家訓:子孫雖愚,詩書須讀。錢氏子孫一直秉承這樣的家學淵源。從宋代開始,錢氏家族就形成了族內相互扶攜的風氣,讓族中的貧困子弟有書可讀,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祭田,并明文規(guī)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這種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證了錢氏子孫無論貧富,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建在無錫鴻山七房橋的“懷海義莊”就是一個典范。錢穆和錢偉長都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這種對子孫教育的重視是錢氏家族的立族之本,也是江南文化崇文重教的典型表現(xiàn)。

      江南文化自東晉后便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征,崇文重教之風使得江南地區(qū)鴻儒碩學輩出。一方面這和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有關,杜佑的《通典》寫道,“永嘉之后,帝氏動遷,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藝文儒術于斯為盛?!盵2]另一方面,明清科舉制度的盛行更極大推動了這一趨勢??婆e入仕是江南家族教育的熱點。在封建社會,一個家族社會地位的高低以及家族利益能否維護,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族是否“代有聞人”。在科舉入仕的社會中,家族及第人數(shù)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家族地位的高低,特別是到了清代,對秉賦聰穎、學習上進的子弟,族內會給予大力支持,希望他們有朝一日獲取功名﹑躋身官場?!秴鞘霞业洹吩泴懙?,“族內子弟有器宇不凡,資稟聰慧而無力從師者,當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培植一個兩個好人作將來楷模,此是族黨之望,實祖宗之光,其關系非淺?!盵3]官紳地主和庶民地主都需要依靠科舉考試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鞏固自己的經濟利益;興辦家族教育,鼓勵子弟參與科舉考試,正是各個家族維護家族利益的重要舉措。

      這種江南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在錢鍾書的《圍城》中有典型表現(xiàn),主人公方鴻漸的家族便是一個傳統(tǒng)的江南文化家族,他的父親是前清舉人,在本鄉(xiāng)江南一個小縣里做大紳士,讀書在他看來是頭等大事,在給留洋的兒子回信中,他表達了對兒子胡思亂想而不安心讀書的不滿,教訓道,“吾不惜重資,命汝千里負笈,汝埋頭攻讀之不暇,而有余閑照鏡耶?”[1]7方鴻漸后來在回國之前費盡心思弄來個“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才算有臉回鄉(xiāng),而方家也把這件事大張旗鼓地刊登在當?shù)貓蠹埳希阋娊洗蠹易鍖ψ优逃闹匾?。和他一起登載在報的還有另一大戶人家的女兒蘇文紈,說明在江南即使是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樣接受高等教育,并且以有文化知識為榮,這在中國其他地方是罕見的。

      中國的近現(xiàn)代,社會的思想領域和文化領域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江南地區(qū)地處沿海地帶,加上本身便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特點,頻繁地對外交流開拓了視野,人們開始接觸異域文化,特別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舉入仕之路被堵塞后,封建家長不得不順應歷史潮流將目光轉向海外,他們將子女送出國去學習更加先進的文化知識,以期尋找新的出路。留洋便成為一種時尚。方鴻漸的經歷正是那個時代轉型期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們從海外帶來的新思想新文化極大豐富了知識界,給傳統(tǒng)的江南儒林注入了新鮮血液,卻又和傳統(tǒng)思想產生了極大的沖突,新舊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構成《圍城》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因而得以看到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儒林”景象。

      在新舊交替的獨特時期,方鴻漸在國外接受了新的思想,明顯受西方文化影響,自我意識覺醒,開始重視個人的價值,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于是鼓起勇氣向父親提出退掉包辦婚姻的要求,但很顯然在這次和父親的抗爭中,他失敗了。江南文化是建立在中國強大的封建專制文化基礎上的,這在等級森嚴的江南家族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梢姡进櫇u不是敗給了自己的父親,而是敗給了幾千年的封建家長制。這種表面的開放、內在的保守在方鴻漸與同鄉(xiāng)遺老的較量中有進一步表現(xiàn)。方鴻漸受邀為家鄉(xiāng)同仁進行演講,主席臺上坐著燙著波浪頭的時髦女性,演講題目是《西洋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檢討》,倒顯得很開放,但一聽到方鴻漸提及鴉片和梅毒,全部嘩然,結果是“不到明天,好多人知道方家留洋回來的兒子公開提倡抽煙狎妓”,搞得“原本有意于他的小姐們紛紛對他避之不及”[1]8??梢姡D型時期的所謂開放只停留在表面盲目地崇拜,而無法深入內核。即使看上去開明的方鴻漸的父親,在其擇偶問題上依舊表現(xiàn)出男尊女卑、父權至上的封建思想,在兒子結婚時方豚翁送的那口老式自鳴鐘就是傳統(tǒng)文明的象征。

      可見,盡管西方文化呈破浪之勢洶涌迅速地“淹沒”江南大地,但統(tǒng)治中國這塊土地的幾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根基卻很難動搖,外來思想只能暫時浸濕表皮,而不可能觸及其根本,根深蒂固的仍然是腐朽的傳統(tǒng)文化政治秩序。與此相對,囫圇吞棗接受、盲目地崇拜倒讓知識界忘了真正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從而呈現(xiàn)出一片可笑可悲的錯位場景,最典型的便是各類卑瑣惡劣的文人敗類,如清高卻缺乏愛心的女博士蘇文紈、酸味十足的大詩人曹元朗、三閭大學滿嘴洋文卻虛偽狡猾的高校長等等。

      作為新舊交替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方鴻漸對近現(xiàn)代轉型時期江南文化的雙重性有著深刻認識,同時他又是這種雙重性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他對父輩的迂腐不化很是反感,崇尚西方文化中的個性自由,卻無法徹底擺脫封建家長制的藩籬;另一方面,他看清當時所謂西學的浮華卻又不學無術、浮躁并帶一點虛偽,與傳統(tǒng)文化完全脫了節(jié)。留洋期間他到了歐洲,“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1]9。不過,即使對傳統(tǒng)知識的精華領略不夠,但對于那些崇洋媚外,甘當洋奴走狗的人卻打心眼里瞧不起,保持著知識分子特有的清醒與清高,如對酸味十足的大詩人曹元朗極盡鄙夷挖苦,對滿嘴洋文卻虛偽狡猾的高校長極盡諷刺批判,寧愿辭職也不同流合污,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精神氣質在他身上有著獨特的烙印。在這兩種價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夾擊下,方鴻漸形成了江南“新儒林”中這類知識分子對待人生的悖謬態(tài)度和雙重人格,那便是既認真又玩世,既正直而又脆弱??梢哉f,《圍城》最獨特之處便是關注了這一批獨特的社會群體——知識分子的生活境況,這和錢鍾書本人的江南生活背景有著密切聯(lián)系,并在世紀轉型期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光怪陸離的“西洋鏡”

      “五四”前后,西方文化曾經作為近代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先進模式而備受膜拜,中國知識分子急切希望利用西方的先進文化來拯救封閉落后的中國,“民主”“科學”便是當時高舉的兩面大旗,足見當時人們對外來文化的渴望。西方文化便在這樣急切的需要下,迅速地傳入中國,江南由于地理位置的獨特當然備受影響。此外,江南文化本身便具有兼收并蓄以及開放性的特質,自遠古以來就通過不斷地吸收與融合其他區(qū)域的文化來豐富自己,比之中原文化相對開放:先秦時期,吳越文化便與中原文化廣泛交融;到了近現(xiàn)代,更因為其獨特的沿海位置,開始廣泛接受異域文化。不過,由于對外在文化盲目崇拜而缺乏內化的過程,近現(xiàn)代轉型期的江南文化甚至完全拋棄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出現(xiàn)了令人尷尬的“洋涇浜”現(xiàn)象,《圍城》中這種囫圇吞棗的盲目接受就得到了廣泛的體現(xiàn)。

      《圍城》中的人無論尊卑貴賤都以西方文化為上,在他們眼中,只要是沾染一點“洋”氣的人與物都是好的,崇洋心理可見一斑。作者首先對知識分子崇洋媚外的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了諷刺與揭露。方鴻漸在國外不學無術,只能靠買假文憑來蒙混過關,但是回國還是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所有的家人、七八個堂房叔伯兄弟以及方老先生的朋友們都簇擁在月臺上接他回家,甚至連當?shù)氐挠浾咭糙s來為他照相,同鄉(xiāng)校長還來請他做關于西洋文化的演講,著實熱鬧了一把。其實,大家看中的并不是真才實學,而是那張有留洋標志的文憑,后來方鴻漸也靠著這樣張“洋文憑”獲取了三閭大學的聘用,校長高松年甚至都不知道方鴻漸是誰,只知他留過學,便將其聘為教授。

      現(xiàn)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從他們一開始成長并走上歷史舞臺,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歷史悲劇,即他們是民族啟蒙的英雄,擔當著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來拯救千瘡百孔的祖國與人民。但是,隨著啟蒙理想的衰落,《圍城》中的“知識分子”從一開始便沒有了救國救民的偉大理想,他們出國也不是為了偉大的政治目標,相反,平淡無奇的留洋生活讓他們百無聊賴。方鴻漸便是這樣一個典型,因為偶然的機會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而“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1]8,直到錢不多了,才不得已買了張假文憑回家,好蒙騙父親和準岳父周經理??梢?,盡管西方文化沖擊中國已經幾十年,但中國人接受到的依然只是停留在表層的西方文化“符號”,而始終沒有觸及西方文化的精神內核,特別是其民主、自由與啟蒙的進步思想理念。方鴻漸因為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而沾沾自喜,但他實際上不學無術也無偉大的奮斗目標,因而常常感到無所適從,這便是江南文化轉型時期知識分子特有的尷尬生存狀態(tài)。如果說方鴻漸因為知道自己的博士文憑是假的,有時候還有些自感羞愧的話,作品中其他的知識分子更是有恃無恐地表現(xiàn)自己對西方文化的推崇。圍繞在蘇文紈身邊的董斜川、褚慎明、曹元朗等這些“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文化怪胎們,或以詩人自稱、或以哲人自詡,口出狂言、虛妄至極、表里不一,尤其是曹元朗那首半土不洋的詩歌《拼盤姘伴》,和蘇文紈的那份舊作一樣,讓人讀了便覺得可笑。

      從上海到三閭大學這一路,各色人等對西洋文化的“崇敬之心”真是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路邊簡陋的小旅館敢美其名曰為“歐亞大旅社”,連店里的伙計都覺得“穿西裝的文明人,要講理”。三閭大學更是虛偽的知識分子的聚居地:李梅亭、顧爾謙一路上算計方鴻漸、趙辛楣;校長高松年愚笨好色;韓學愈“克萊登”大學的文憑與妻子的美國國籍顯然都是假的;汪處厚野心勃勃,到處拉攏人心;部視學在關于導師制的討論會上平均每分鐘一句半都在說“兄弟在英國的時候”。整個三閭大學內部分門立派,勾心斗角,烏煙瘴氣。老師如此,學生也是如此,英語不好卻用英語欺負老師,學業(yè)成績不佳,根本不懂西學,卻個個擁有稀奇古怪的英文名字,如亞歷山大、伊麗莎白、拜倫、培根等,這便是下一代的精神面貌。在對西方文化符號的解讀下,作者顯示想要表達的是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之情,這些“崇洋媚外”的文化現(xiàn)象不能不令人反思。

      即使在女性的世界里,也適應當時的風氣出國留洋,但這些所謂留洋的女性或行為放蕩,或故作風雅,既沒有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反而失去了女性善良淳樸的本性。比如,方鴻漸在游船上艷遇的鮑小姐由未婚夫出錢讓她去英國學了兩年醫(yī)學,也算是受過西方文化“熏陶”的,但不僅沒有學到什么真正的知識,反而更加輕浮開放,玩弄男性也被男性玩弄。她與方鴻漸一路回香港,只因船上寂寞無聊便大肆勾引方鴻漸,盡管方鴻漸覺得她“行為不檢”,但依然經不住引誘在船艙里與她偷情,被別人抓住了把柄。蘇文紈倒算是真正出國留學的,但一出現(xiàn)便流露出缺少愛心、自恃甚高的本性,在船上遇到孩子時極為冷漠,但對孩子母親的夸獎又甚感得意。她天性孤高冷傲,對人“敬而遠之”,做作而虛偽。她曾經邀請方鴻漸去家里拜訪,而等方鴻漸上門拜訪時,又故作冷漠;盡管喜歡方鴻漸,卻樂于看趙辛楣與方鴻漸為自己而爭風吃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被方鴻漸拒絕后,她更是氣急敗壞,百般挑撥方鴻漸和唐曉芙的感情,自己則轉而迅速嫁給了曹元朗。此外,蘇文紈雖然不像方鴻漸那樣從國外混的是假文憑,但是一首“為文紈小姐錄舊作”還是暴露了其不學無術的真實面目,她和曹元朗是典型的同類人,難怪作者最后將他們安排在了一起。這就是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現(xiàn)代知識女性的真實面孔。與鮑小姐、蘇文紈這兩個留洋歸來的女人相比,方鴻漸所鐘愛的唐曉芙身上沒有了她們的“洋”氣,卻更加真實可愛,“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眼睛并不碩大,可是靈活溫柔”,“是摩登文明社會里那樁罕物——一個真正的女孩子”[1]47,方鴻漸立刻就愛上了她。在女性世界中,被虛假西方文化包裝起來的女性顯然成為了作者諷刺的對象。

      盡管中國從五四開始就大規(guī)模地引進西方文化,但是“歷經三十年選擇傳統(tǒng)還是選擇西化的二元對立斗爭”,最后,中國人的努力“因這兩種文化之間巨大的本體論差異和操作者的盲目”,形成了一種文化畸形,“真正的文化——中西方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出于結構中心的東西,并沒有被這些文化人予以連接結合,相反,他們將脫離了原有文化結構和改變得不倫不類的語境之中的那些破碎表象,同他們畸弱的文化建構能力和驢唇不對馬口的想象力扭結在一起,既塑造了他們自己的靈魂世界,又塑造了病態(tài)丑惡的殖民文化”[4]。《圍城》中呈現(xiàn)的光怪陸離的“西洋鏡”便是江南文化在近現(xiàn)代轉型時期接觸西方文化特有的畸形體現(xiàn)。

      三、交錯雜糅的“都市景”

      近現(xiàn)代轉型時期,江南人對于西方文化的接受走上表面化與畸形化的歧途,這和淪陷區(qū)特有的陰暗頹廢氛圍及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沖擊有關,知識分子逐漸失去了五四時期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江南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yè)最早的發(fā)源地,在晚明時期便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特別是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敲開中國的大門后,以上海為中心的諸多江南城市成為了開埠通商的口岸,向西方國家敞開了門戶,列強在掠奪中國的同時,也把資本主義經濟的管理辦法、制度和價值觀移植到上海,這種外來經濟模式加快了江南的都市化的進程,并且呈現(xiàn)出中西交錯雜糅的奇景,既帶有鮮明的殖民化特色,又拖著沉重的傳統(tǒng)尾巴,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著江南獨特的現(xiàn)代化進程。

      《圍城》動筆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時錢鍾書正蟄居于淪陷區(qū)上海,都市景觀的新奇性為他提供了獨特的審美視角和審美領域,都市文化的強大穿透力在刺激著人們的審美視角和審美領域的同時也在改變和顛覆者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對作家來說,都市的新感覺、新體驗改變著他書寫的內容,江南城市規(guī)模的都市化,經濟結構的商品化使精明的江南人更重視物質和個人生活品質,原本機智的江南人在抓住商品化資本化的機遇的同時也似乎更顯現(xiàn)出他們追求現(xiàn)實、力求實惠的特質。如方鴻漸的準岳父就是一個在上海做銀行生意的無錫人,而鮑小姐也是靠著禿頂?shù)奈椿榉蚪疱X的支持才能過著浮華放蕩的生活,商品、金錢、市民階層、摩登女郎等共同組成了《圍城》中濃郁的江南都市風情,錢鍾書通過方鴻漸和幾位知識女性的情感、婚戀糾葛折射出轉型時期的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城市進程中錯綜復雜的矛盾況景。

      在《圍城》里,錢鍾書雖然立足于對一種現(xiàn)代畸形婚戀觀的闡釋,但并不單純對都市文化的否認,而是在正視、適應都市生活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以一種機智幽默的敘事語言,對都市的一部分人進行描繪。都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是無法回避的,在《圍城》中,處處反映著江南城市按照西洋文明的格局飛速發(fā)展,銀行、西式街道、電話、咖啡館、舞廳、電影院等現(xiàn)代化的都市景觀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李梅亭見王美玉之抱怨沒有好西裝,暴發(fā)戶張吉民滿嘴美語,家中堆滿了象征金錢與權勢的中西物件,而都市女性的表現(xiàn)更是獨特,沈太太“嘴唇涂的濃胭脂給唾沫帶進了嘴,把暗黃崎嶇的牙齒染道紅痕”[1]53,這個從法國回來的女人充滿了濃郁的金屬氣。包括接受過先進西方文化的知識女性蘇文紈、孫柔佳依舊對金錢充滿了崇尚,以此來衡量個人的幸福與成功。

      中西合璧的都市風景不僅體現(xiàn)在《圍城》中描繪的外在物質場景,更體現(xiàn)在人物的內心深處。小說中聚焦的都市人群還是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式知識分子群體,他們仰慕西方文明,但傳統(tǒng)的文化基礎并沒有完全被西方文明同化,西方生活方式與東方價值倫理交合在一起,因此人們的生活與言行表現(xiàn)出雙重的價值傾向:一方面,要擁抱現(xiàn)代文明,出洋留學、穿西裝皮外套、化妝,否則被人瞧不起,講話要中英文摻雜,“……從前人不中進士,隨你官做得多么大,總抱著終身遺憾。留了學也可以解脫這種自卑心理,并非為高深學問。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并非不可?!覀兂鲞^洋,也算了了一樁心愿,靈魂健全,見了博士碩士們這些微生蟲,有抵抗力來自衛(wèi)”[1]71。在上海的洋行、青年會等圈子里打交道的張吉民講話時“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比如他帶鴻漸在家里鑒賞瓷器時,開口閉口中英摻雜,“‘……不用拿假貨來fool我。Oyeah,我姓張的不是sucker,休想騙我!關上櫥門又說:咦,headache——便按門鈴叫傭人?!櫇u不懂,忙問道:張先生不舒服,是不是?’”[1]38;另一方面,處在轉型時期的都市市民又固守著自己的傳統(tǒng)文明,因為多少年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不那么容易輕易改變。如張吉民家里盡管充滿了“洋味”,但遇事卻要拜佛燒香,連給女兒找女婿也要算命卜卦,真是可笑至極。同樣,看來開明的方鴻漸家中陳設是新舊共存的,方豚翁給兒子的那口老式自鳴鐘大鐘就是傳統(tǒng)文明的象征。作者在這里狠狠地挖苦了都市人一番,使讀者忍俊不禁。20世紀40年代的江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雜糅,江南人一方面仰慕西方現(xiàn)代文明,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出弱小民族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們并未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價值觀,因此在這種中西文化交融構建了一番獨具江南特色的都市風俗畫。

      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都市化的進程還未走向極致,市民階層的范圍盡管還很狹窄,但形形色色的都市市民卻在《圍城》中活靈活現(xiàn)。錢鍾書用幽默諷刺的筆觸刻畫了圍繞方鴻漸的幾位都市男女的嬉笑怒罵和與之緊密相連的欲望、嫉妒、虛榮等各種情態(tài),尤其是對于都市女性婚戀觀的闡釋,是特定時期都市意識的一種文化表述。雖然方鴻漸的兩位弟媳是相當厲害的角色,但還只是城市與鄉(xiāng)村兩種夾縫文化中生存的代表,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蘇文紈和孫柔嘉則是典型的都市女性了。她們都懂利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自己的物質和情感,但雖然都受過高等教育,卻沒沒能脫離虛榮的卑弱心態(tài)。

      趙辛楣在蘇文紈同曹元朗結婚后感嘆:“……我近來覺悟了,決不再愛大學出身的都市女人。我伺候蘇文紈夠苦了,以后要女人來伺候我。我寧可娶一個老實、簡單的鄉(xiāng)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身體健康、脾氣服從,讓我舒舒服服做她的LordandMaster。我覺得不必讓戀愛在人生里占據(jù)那么重要的地位。許多人沒有戀愛,也一樣的生活?!盵1]125蘇文紈是一位出過洋、留過學的新型女性,懂得把她周圍的異性都牢牢地抓在手中,也牢牢掌握著自己的婚姻自主權,并且最終選擇了能給自己豐富物質生活的曹元朗,在“衣錦歸來”重見方鴻漸后,狠狠地奚落了一番。她本可以憑借自己的學識和能力自謀職業(yè),可卻因為卑微的女性意識和虛榮心走向了自我墮落和浮萍的婚姻,把婚姻當作了一場交易。可見上海這座都市給了女性獲取知識,謀求職業(yè),求得自尊自立的機會,卻也給了她們墮落虛榮的可能。

      與蘇文紈相比,孫柔嘉更有一股“硬勁”,她的家境雖然不比蘇文紈,但她真切地意識到了悲劇命運危機的存在,并且也擁有了通過主動抗爭贏取人生幸福的勇氣。不得不承認,孫柔嘉其實是一名非常勇敢的女性。她大膽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禁錮,主動追求個人的人生幸福。但她最大的失敗之處就是把婚姻當作事業(yè)來經營。方孫的婚姻摻入了太多旁人的因素:與方鴻漸相連的是一個沒落的鄉(xiāng)紳家庭——號稱開明卻并不理解兒子的父親和唯唯諾諾的母親及虎視眈眈妒忌心重的弟弟弟媳,這樣的家庭當然讓孫柔嘉受不了;與孫柔嘉相連的則是洋味十足的姑母家,刻薄是這位姑母最大的特點,她全身上下透著一種小市民氣息,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貼貼還不夠,要慫恿孫柔嘉管制方鴻漸。孫柔嘉盡管敢于在行動上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大膽主動地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婚姻幸福,卻在追求成功之后陷入新的困境,這正是和她自身所帶有的頗具市民氣息狹隘的畸態(tài)婚戀觀相關,使得她的抗爭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消極的意味:因為她越是奮力抗爭,她就會在錯誤的人生選擇里走得越遠、陷得越深。

      錢鍾書在《圍城》中以其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中國步入都市化進程的復雜的面貌,通過描寫都市人的生活空間和生存狀態(tài)來展現(xiàn)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情狀,構建獨特的都市意象,折射出江南中西文化交匯的文化商品化時代風貌。這里處處閃現(xiàn)著新舊傳統(tǒng)你搶我奪的刀光劍影,包含著情場與名利場上的廝殺、火拼,雖然沒有肉體的傷亡,卻時時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樣蠶食著人們的年華和生命,惡濁的半新時代的空氣又是怎樣腐化著人們的操守和靈魂。

      總之,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無論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新儒林”、光怪陸離的“西洋鏡”,還是交錯雜糅的“都市景”都是江南文化在近代轉型時期的獨特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新舊交替、中西交織的文化特質,它不僅奠定了《圍城》整部作品的背景底蘊與環(huán)境氛圍,更積淀在其人物的心靈深處,成為其悲劇人生的客觀因素,直接構筑了他們的“精神圍城”。

      參考文獻

      [1]錢鍾書.圍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2]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87.

      [3]胡益民.茗洲吳氏家典[M].黃山:黃山書社,2006:23.

      [4]張清華.啟蒙神話的坍塌和殖民文化的反諷——《圍城》主題與文化策略新論[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4):183-202.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Culture in Fortress Besieged

      GU Mei-l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Abstract:There is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culture in Qian Zhongshu’s Fortress Besieg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the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re presented in the book. The author observe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ertain groups of intellectuals influenced by the worship for knowledge and the family 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area. These new confucianists are in an awkward posi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by the contradictary values. The eclecticism and openness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culture makes it easily absorb the western culture, however, the idolatry and slavish adherence to it have lead to the embarrassing pidgin. The Southern Yangtze area was the cradle of modern Chinese industry and commerce, which was forced to open by the western powers, the peculiar commerc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colonialism. Southern Yangtze culture comprises the background and atmosphere of the book, and the souls of the characters, becoming the objectiv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ir tragedy, and the spiritual fortress besieged.

      Keywords:Fortress Besieged; Southern Yangtze culture; modernization; modernity

      〔責任編輯:陳濟平〕

      猜你喜歡
      圍城現(xiàn)代性
      建筑設計中的現(xiàn)代性觀念
      追憶黃蜀芹:敢拍《圍城》,盡情綻放
      《圍城》圍住的從來都是心
      井岡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0
      復雜現(xiàn)代性與中國發(fā)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xiàn)代性
      “圍城”內外
      海峽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7
      由現(xiàn)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中國博物館(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圍城”之戰(zhàn)
      小主人報(2016年5期)2016-02-28 20:48:02
      淺談夢窗詞之現(xiàn)代性
      《謎城》:走出自我的圍城
      電影故事(2015年30期)2015-02-27 09:03:11
      馆陶县| 茌平县| 石门县| 铁力市| 老河口市| 神木县| 凤山市| 绥阳县| 慈利县| 杭州市| 怀柔区| 金堂县| 克拉玛依市| 通山县| 诸城市| 景泰县| 富川| 永昌县| 锡林浩特市| 清水县| 万全县| 合阳县| 大英县| 东宁县| 政和县| 澜沧| 宕昌县| 卓尼县| 高陵县| 呼伦贝尔市| 兴山县| 保亭| 台江县| 吐鲁番市| 鹰潭市| 和平区| 宁都县| 玉树县| 南靖县| 海宁市|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