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
英語聽說教學應在“慢”中前行
——基于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力的關(guān)懷
曹群
當前,急功近利式的英語教學讓我們的課堂走得太快,讓師生苦不堪言。英語教育應是慢的事業(yè),應該把基于對學生學力的關(guān)懷、促進學生的真實生命成長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本文以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7B第五單元Integrated Skills板塊為例,闡釋了作者在英語聽說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慢教育”的理解和嘗試。
慢課堂;聽說教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力
2015年4月,筆者應南通市教育局的要求參加了特級教師帶教展示活動,授課對象為一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七年級學生,通過與對方學校的老師聯(lián)系,得知由于地域的原因,該校生源絕大部分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學習基礎較差,尤其在英語聽說能力方面更是有待提高。根據(jù)該校教學進度所提供的上課課題偏巧又是Integrated skills板塊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每一單元都有Integrated skills板塊,由A、B兩部分組成,該課型以聽說為主要媒介,輔以少量的讀寫練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盡管新改版后的教材在聽力部分適度簡化內(nèi)容,減緩坡度,注重教學過渡與銜接,但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聽不懂說不出依然是他們目前的痛。如何上好這堂課?我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課堂學習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和個體的生命成長?;谶@些認識,我認為一切的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學力。關(guān)于學力,一般意義上指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是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鐘啟泉教授在《素質(zhì)教育與課程教學改革》一文中如是闡釋:學力內(nèi)涵包括興趣、動機、態(tài)度;思考力、判斷力、表現(xiàn)力;技能和知識、理解。這些恰恰應對課程目標中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維目標(李學信 2011)。就其構(gòu)成要素而言,態(tài)度為基礎,知識為支撐,思維能力和良好人格為核心。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一旦教師的期望或教學目標脫離學生的學力,終究注定是無效的。盡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學法耳熟能詳,然浮躁功利的教學價值觀導致教育人像做工程一樣搶時間、趕速度。更有甚者為留足時間進行考前題海訓練,兩年就學完三年的課程,凡此種種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課堂的“陪客”。追根溯源,在于這些為人師者無意識中漠視了一個個個體的學力。這種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也許能適應,但會對“學困生”尤其是那些外來務工子女帶來更大的傷害。原因在于,一是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強,孩子接受的起始教育不均衡并且差距大。二是地域文化差異影響著這些孩子的認知水平、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注意力分散、學習行為偏差、自卑感等諸多因素嚴重制約著他們英語學力的形成。
一直感動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更是欣賞張文質(zhì)先生的《慢教育》理念。張文質(zhì)先生說:“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jīng)常也是一個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guī)律,一點也勉強不得。”聽說課難教難學,面對這樣的學情和課型,由此我萌生了“慢”課堂觀:我的課應該是深耕細作式的融入,是一種耐心的等待,是一種寬容的期待;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基于對學生英語學力的關(guān)懷,著眼于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獲得真實的成長和發(fā)展。一堂好課的機理就在于這樣一種從容的教育姿態(tài)和心態(tài)。放慢自己的腳步,去讀懂學生的風景,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安靜地聽,慢慢地想,用心地領(lǐng)悟和發(fā)現(xiàn)。我以“慢”的教育情懷將一節(jié)聽說課進行了成功的演繹。
(一)教學內(nèi)容: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7B第五單元Integrated Skills板塊
(二)教學目標:了解更多有關(guān)動物的知識并能從聽力材料中獲取與它們相關(guān)的信息;能利用已知信息完整表達相關(guān)文章;能熟練運用所學句式描述、詢問奇聞軼事,并對別人的描述作出恰當反應。
(三)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聽懂并提取動物的相關(guān)信息。
(四)教學流程
1.在慢中點明主題
播放一段An amazing cat的視頻,要求學生關(guān)注貓的行為并輔以問題:What can the catdo?由于讓學生從觀看狀態(tài)回到語言表達層面需要一個思考整合的過程,因而我略作停頓,讓學生用簡單英語回憶視頻中的一些鏡頭??紤]到學生現(xiàn)有的表達能力,我采用提供關(guān)鍵詞的形式搭建支架,如Itcan open___________.It can use___________....幫助學生慢慢回憶所看到的情景,從而揭示本課課題Amazing things。接著以話題Whatanimalsare you fond of?與學生進行交流,由猜測教師的favourite animals入手,激起學生說的欲望,然后順勢過渡到讓學生談談他們所喜愛的動物。這樣從交流教材內(nèi)的話題過渡到教材外的內(nèi)容,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為后續(xù)任務作鋪墊。同時學生的學習進入理解和探究層次總是以情感為支撐的,師生心理距離的拉近也意味著成功教學的開始。
2.在慢中漸入聽境
從教材的安排任務來看,第一部分就是讓學生聽對話,按所聽順序給四種動物排序。如果這樣按部就班地教學,勢必要求學生要有較扎實的英語基本功,事實上我所面對的孩子,他們的英語知識儲備根本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因而我沒有急于去完成聽力任務,而是花了適當?shù)臅r間去掃除部分聽力障礙,在交流中自然呈現(xiàn)聽力材料中即將出現(xiàn)的螞蟻、駱駝、蛇以及長頸鹿。為降低難度,我將單詞、音標、圖片一起呈現(xiàn)在黑板上。聽與讀的理解過程都是材料內(nèi)容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圖式內(nèi)容交互的過程,因此,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內(nèi)容(李愛軍 2012)。同時,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說他們眼中的螞蟻、駱駝、蛇以及長頸鹿,在問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的引導下,學生紛紛表達觀點,如ant:學生給出的詞有small,carry heavy things,work hard等,借助這樣的活動巧妙融入聽力材料中的難詞、難句,以期貼近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學生比較順利地完成了第一部分的聽力任務,我感覺到他們的自信心在“慢”中增強。
3.在慢中突破重點
本課學習任務的重心和難點都落在聽力的第二部分,從聽力材料來看呈現(xiàn)了更為豐富的語料,同時也加大了學生處理提取信息的難度;從任務形式上來看要求學生根據(jù)所聽內(nèi)容來完成句子填空,所要獲取的信息量更大,如果此時快速進入聽力狀態(tài),結(jié)果可想而知。曾有機會觀摩特級教師吳正憲的課,她的提示語:“不著急”“停30秒”和“有啥感受”“面積長什么樣”等,課堂上時時給學生駐足回顧的時間,關(guān)注思考的過程體驗。這些給了我很大的啟示,這種慢課堂,看似拖延了解決問題的時間,卻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延長了思維的時間和深度,而這恰恰是當前課堂最缺少的!我引導學生從預測答案入手,在熟悉文本的過程中,提醒學生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并善于捕捉材料中具體信息,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選擇注意力。針對任務特點,聽錄音前給以策略指導,即遇到單詞或詞組學會簡記、縮記。聽完第一遍后,很多孩子面露難色,我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又播放了第二遍。另外我也進行了充分的預設,考慮到各學力層次學生的需求,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功能,對音頻進行切割,在學生易發(fā)生錯誤的重點處設下埋伏,當學生的答案出現(xiàn)爭議時,通過補償式聽力來修正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直接說出答案。
4.在慢中深化理解
聽后要求學生在黑板上補充關(guān)于四個動物的信息,隨后要求他們充分利用A1、A2部分的信息來完成一封感謝信。從當堂反應看,絕大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完成該項任務,而且對動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隨后引導學生找出該段文本中出現(xiàn)的表達新聞的句子:Iwas surprised to know that. It is also amazing thatand it is interesting that Ialso know that(重點句型)。接著以談論My amazing things為題,通過展現(xiàn)生動有趣的圖片并配以關(guān)鍵詞生成句子: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dog can drive a car.Iknow thata tiger can sing songs.It’s surprising that a monkey can read a newspaper.It’s amazing that the elephant can draw a picture.在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中再次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型的表達。要求學生選用恰當?shù)木湫蜑樾〔势?、劉偉、馬云等出彩中國人喝彩,學生對語言的熟練應用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活動使得學生不再有焦慮感,而是獲得一種安全感,有利于調(diào)動所有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5.在慢中融合技能
聽力部分主要圍繞動物而展開了一些活動,Speak up重點轉(zhuǎn)移到了人和事,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一個詞“amazing”。從活動形式上講以說為主,但事實上聽與說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讓學生聽后對人物與圖片進行匹配來檢測學生對對話的理解。核對答案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對3-D pictures這個概念不一定了解,所以播放了一段三維粉筆畫繪制視頻,使學生真正體會人物的Amazing。接著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由于連讀在本對話中體現(xiàn)比較明顯,因而我把此項微技能作為重點進行指導。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跟讀模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并掌握相關(guān)詞匯和句型。要求學生找出更多討論新聞時的表達方式,比如:Iheard of...I read about...,I learntabout...表示驚訝之情的句子。比如:That’s cool!That’s really amazing!That’s really great!為真實的語言交際做好銜接鋪墊工作。為了進一步熟悉對話的框架,真正形成對奇異事物作出恰當反應的能力,要求學生以對話為模本來創(chuàng)編對話,孩子們精彩的展示讓我領(lǐng)悟了“慢”課堂的魅力。
6.在慢中生成拓展
聽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開展有意義的真實交流,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處理上,還要引導學生對所學話題進行拓展和延伸。開展Who has the superbrain(最強大腦)活動,以小組合作形式分享交流:介紹你曾經(jīng)聽到或看到的Amazing things,要求至少要用到3個本課所學到的重點句型(上課過程中已陸續(xù)板書),同樣考慮到本班絕大部分孩子的話語表達能力,我提供了一個描述金魚的model:
Iread about the goldfish.It lives in water.Itcan sw im.Iam surprised to know that itcan only remember things for three seconds.It is also interesting that it sleepswith itseyesopen.That’samazing!
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并沒有像往常一樣進行限定,只是要求一旦每組中的四名成員都已在組內(nèi)描述完畢組長就舉手示意,這樣各種學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從容不迫地參加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交互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聽力練習,因此互相傾聽是學生聽說活動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拓展活動,不僅提高了聽的能力,而且提升了說的能力,學生的語言學習真正落實到語用(陳瑤 2014)。課堂氣氛非常熱烈,他們在展示過程中生動的、有創(chuàng)意的描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甚至出現(xiàn)一些有爭議的觀點,面對意外我并沒有忙于趕路,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表達,充分爭論。精彩的生成需要耐心的等待,由于我的慢節(jié)奏,盡管展示學生少了一些,但他們都間接或直接地進行了自然的、真實的語言輸出。
英語聽說課是以技能訓練為中心的課,課堂活動的開展要從易到難,逐步提升,必要時調(diào)整一下坡度、鋪設一個著陸點、降低一點重心,在慢中生成精彩。教師要引導學生的聽力活動,培養(yǎng)聽力策略,在聽中體驗語言,在說中使用語言。曾經(jīng)聽到這樣一段教育至言:每位學生都要發(fā)展,但不必求一樣的發(fā)展;每位學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位學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規(guī)格。我以為要實現(xiàn)這樣的教育目的,唯有讓課堂慢下來,一切以學生的學力為基準,多給學生一點思考感悟的時間,多給學生一些交流探討的機會。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guān)注的學習(佐藤學 2003)。為人師者就應該成為牽著蝸牛散步的人,以從容、悠閑、優(yōu)雅的心態(tài)扶著生命慢慢走,智慧在慢中孕育,思想在慢中放飛,生命在慢中升華……
引用文獻
陳瑤.2014.體驗語言培養(yǎng)策略.落實語用——從一節(jié)公開課談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基本要求
[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0):18-23.
李愛軍.2012.聽力考試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與反撥——以2011年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EB/OL] http:/www.docin.com/p-823965081.htm l.
李學信.2011.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基礎學力的研究.考試為例[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29-34.
張文質(zhì).2009.慢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佐藤學.2003.靜悄悄的革命.[M].長春:長春出版社
作者信息:226300,江蘇南通,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郊中學
sonyabaobao8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