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余象斗生平事跡考補——以《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tǒng)一全書》為中心

      2015-02-19 03:10:37陳國軍
      明清小說研究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書林刻書全書

      ·陳國軍·

      ?

      余象斗生平事跡考補——以《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tǒng)一全書》為中心

      ·陳國軍·

      摘要余象斗約生于嘉靖二十七年左右,幼讀書于清修寺,但嗜堪輿之學,長而從事刻書之業(yè)。家境富饒,五世同堂,育有三子。晚年官府賜以“儒官章服”,并屢有官方獎掖。

      關(guān)鍵詞余象斗《地理統(tǒng)一全書》生平事跡

      余象斗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書坊主和小說編纂者,是“建安余氏”刻書世家的核心人物,也是研究中國出版史和中國小說史不可繞避的重要人物。因此,前輩學者,如魯迅、鄭振鐸、孫楷第、胡適、柳存仁、馬幼垣、胡士瑩、劉修業(yè)等在他們的著述中,都對余象斗的生平事跡、刻書版本等進行了可貴的探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官桂銓、肖東發(fā)等學者,在發(fā)現(xiàn)《書林余氏宗譜》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余象斗家族所刻圖書的版權(quán)題署等,對余象斗的身世、刻書等,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挖掘和考證,學界對余象斗的身世方面研究,才有了實質(zhì)上的超越和進步①。嗣后,雖多有涉及余象斗的研究,但就身世事跡的考證方面,基本上沒有重大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出停滯不前之態(tài)。本文擬以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tǒng)一全書》(以下簡稱《地理統(tǒng)一全書》)為中心,結(jié)合前賢所述,對余象斗身世略作考述,以裨益于小說史研究。

      《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tǒng)一全書》,又名《地理全書》《地理統(tǒng)一全書》,凡十二卷首一卷。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臺灣“國家圖書館”、日本內(nèi)閣文庫、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等均有收藏。本書每葉11行,每行28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書前有七篇序(敘)文,依次為“戊辰中秋夕山陰世陪祁彪佳屬于蒲署之嘉樹軒”《敘》,“崇禎戊辰初夏日古歙汪元標撰”《地理全書序》,“崇禎元年戊辰長至日浙西錢繼登撰”《地理全書序》,“崇禎新祚閩潭文公十二世孫八十叟”朱朝櫆《敘余仰止先生地理全書》,“天啟丁卯仲秋月”胡佐明《地理統(tǒng)一全書序》,“天啟丁卯夏”無名氏《刻地理全書敘》,以及余象斗《自敘》(附《戒殯斂》一條)。次“前賢著書姓氏目錄”、次凡例十九條。②從本書諸序署時看,本書似乎成書于崇禎元年(1628),但卷十二“東粵熊員外陳安人合葬墓所”的敘事,已經(jīng)到崇禎八年(1635),則本書當成書于是年之后③?!兜乩斫y(tǒng)一全書》為余象斗晚年所輯纂之書。書前序文,以及卷十二的幾篇墓地圖式,記載了余象斗的世系發(fā)展,對考察其身世等,有著重大的意義。

      余氏始祖為秦國由余氏,鄭樵《通志》卷二八氏族略第四載:“由余之后,世成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④故余象斗亦自稱“新安余氏”。余氏遷居建陽的始祖為余,《書林余氏重修族譜》宋隆興元年(1163)十三世余大亨言:“余氏受封泗州下邳郡,世為望族。渡江以來,析居睦洲遂安縣。遂安祖鎮(zhèn)兄弟六人,最少者寧為饒州鄱陽令。孫青公為建陽令,今子孫因家焉”,時在唐代天寶年間。后余青長子余煥,及余煥弟余汝程、汝稠的后人,因侍奉余青之母,遂定居建陽⑤。其中“煥公派上庠房書坊文興公”一系,傳三十二世,為余象斗祖父余繼安:

      文公長子,位丁一,生于弘治壬子,卒于嘉靖壬戌,享年七十一。生子四:仲明、孟和、升郎、定郎。公于嘉靖乙丑(1529)向阮姓買有山一片,坐落東門書市人和社。上至高崗后劉宅山,下至大路,左至山路,右至鄭、張二姓為界。公游覽其間,睹山水之氣清,慕圣賢之過化,遂于嘉靖癸巳年建造庵一所,名曰清修寺,以為子孫講學之所,亦可為印書藏板之地。又買有糧田一百五十余畝,以為子孫講學之資,賓興之費。又撥出糧田五十余畝,以為本寺養(yǎng)僧供佛之具,則灑掃清廟有人,而子弟得以專心致志于詩書之中也。自記。公歿,葬公于寺之后。子孫公議:本房派下得以扦葬,異房異姓欲售一穴,萬不能也。又記。

      余象斗祖父所購山田,以及所修“清修寺”,遂為余氏本系后代“子孫講學之所”,以及“印書藏板之地”。據(jù)朱熹十二世孫朱朝櫆《地理統(tǒng)一大全序》:“予方總角,曾憶先僉憲言于不忘,暨奉督學檄,較書清修寺,時則余仰止偕乃兄泗泉過訪,而仰止嗜予談行家言,最為道契?!眲t余象斗與其兄余泗泉,并讀書于清修寺⑥。不僅如此,余氏祖墳所在之地,也在清修寺后,為江右徐善繼、徐善述兄弟所選定。徐善繼,德興人,補邑庠生。以親喪未厝,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于天門白云洞,遂深明其奧旨。⑦徐善繼兄弟以堪輿之術(shù),馳名于閩南各縣,其所著《萬年圖山向通利便覽定局》,為“隆慶庚午年(四年,1570)閩書林余克勤余希仁重刊”;《地理人子須知》三十五卷,“鉛山見溪王公、書林余氏(雖)嘗兩刻”⑧,且余象斗所編《地理統(tǒng)一全書》,也有部分內(nèi)容取諸徐氏所撰之書,則余氏家族與徐善繼兄弟淵源不可謂不深。余繼安雖“卒于嘉靖壬戌”,但一直到隆慶三年(1568)十一月,余象斗的“先父、伯叔,遂于隆慶三年(1568)十一月葬祖繼安余公于此地”⑨。

      余象斗之父,為余繼安次子。《書林余氏重修宗譜》載:“孟和公,繼安公之(次)子,位戊二,號雙峰,妣劉氏,合葬東門湖尾平地掌中坮。生子四:象斗、象箕、象圣、象賢。”象斗父母生卒年不詳。后余象斗請其師傅堪輿師何伯龍,扦建邑書林地名蔡為其父母合葬之地,并于萬歷癸巳(二十一年,1593)九月“巳亥葬劉氏,丁癸葬雙峰余孟和”⑩。

      余象斗身世,《書林余氏重修族譜》記載甚簡,只有寥寥數(shù)言:“象斗公,孟和公長子,位三一,妣□氏,生子一:應(yīng)甲?!逼渖淠?、子嗣等,或闕如、或不全。余象斗的生卒年,肖東發(fā)先生依據(jù)其刻書時間,描述為“生年大致在嘉靖后期,公元1560年前后,而卒年在崇禎十年(1637)以后,活了近八十歲”(11)?!兜乩斫y(tǒng)一大全》首卷有朱朝櫆寫于崇禎元年的序文,其中有言:“予方總角……時則余仰止偕乃兄泗泉過訪,而仰止嗜予談行家言,最為道契。”“總角”一詞,為八九歲至十三四歲兒童的代稱,崇禎元年(1628)時,朱朝櫆八十歲,則其父“較書清修寺”,嘉靖三十五年至嘉靖四十一年(1556—1562)之間,兩人年齡相仿,則余象斗出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左右。

      《地理統(tǒng)一大全》前無名氏序稱:“潭陽余居士,諱文臺者,髫耽山水,猟玄,征歷代名篇,亦能究其源而知其委?!眲t象斗名文臺。又本書卷一署名“三臺山人仰止余象斗著述”、卷二署名“閩書林仰止余象斗刪補”、卷三署名“三臺山人余象斗增補”、卷四署名“閩山人余象斗參定”、卷五、卷六署名“三臺山人仰止余象斗著述”,象斗,一名文臺,號三臺山人、仰止(子、山人)等,其它如余世騰、余象烏、余宗云等,也為象斗的異名或化名。

      余象斗嘉靖后期至萬歷初期,讀書于家廟清修寺,以儒家為業(yè)。但其自童年即嗜好堪輿之學,“髫耽山水”、“嗜予談行家言”,并在暇日,“視諸雀域”,目為“植槐事業(yè)”。“君嘗與予煮青梅酒,作課,子計,何自苦。占畢,仰止遂究心青鳥”。所謂青鳥,指傳說中的古代堪輿家青烏子。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黃帝)相地理則書青鳥之說?!庇嘞蠖吩凇兜乩斫y(tǒng)一全書自敘》中也言:“予慎斯術(shù)也,歷三十余年。按之休咎,捷如影響?!倍以谌f歷二十一年九月之前,已經(jīng)拜堪輿術(shù)士何伯龍為師。余象斗不僅師從何伯龍學,且在萬歷癸巳(二十一)九月,請其師為父母扦地蔡,何伯龍言:“我今無子,徒從三十余人,惟汝孝行。吾今將法盡傳于汝,可留心熟玩。汝家頗富饒者,勿以此為利。”“予受老師之訓,銘心斯道,不識何以報效老師與地下矣?!?12)萬歷三十年代末期,余象斗憑借自己的堪輿之術(shù),購買了建邑書林名小水窠的肖山中的一部分,作為自己兒子余應(yīng)甲的葬身福地。

      《書林余氏重修族譜》也有余象斗之子余應(yīng)甲的簡短記載:

      應(yīng)甲公,象斗公之子,位諫一,字君敏,廩生,生一子:俊。而《地理統(tǒng)一全書》卷一二“余氏墓風吹羅帶形”一文,則較為詳細地記載了余象斗長子余應(yīng)甲的生卒年:余象斗購買邑書林名小水窠的肖山中的一部分,原本作為自己的壽域的。“(此山)乃攸久大地,可作予之壽域矣。買此山十余年,不幸長子應(yīng)甲系邵武府廩生,丙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生,行年三十五歲,亡于萬歷庚申年六月十二日。囑之死后葬于此地。予依其言而葬之。坐癸向丁。”據(jù)此知,余象斗最遲當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底成親,次年得長子余應(yīng)甲,而長子僅得壽三十五歲(1586—1620)。

      或許由于以刻書為業(yè)的余象斗家族家境相對富裕,且象斗究心于堪輿之學,加之萬歷十三年左右成親、生子,象斗在儒業(yè)或科舉上并無一點成就。萬歷十六年(1588)時,象斗已經(jīng)從事刻書家業(yè),刊行了《京本通俗演義按鑒全漢志傳》和《新刊萬天官四世孫家傳平學洞微寶鏡》。至萬歷十九年(1591),大約四十二歲左右遂正式輟停儒家學業(yè),而繼承書坊之責,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余年的刻書生涯。

      余象斗除生育長子余應(yīng)甲之外,尚有二子。《地理統(tǒng)一大全》卷一署名有“書林侄應(yīng)虬猶龍父、樵川男應(yīng)科君翰父繡梓”;卷六有“男仲穆余思雅、男君翰余應(yīng)科仝閱”署名,則象斗應(yīng)當還有余思雅、余應(yīng)科二個兒子。

      余象斗的這兩個兒子,崇禎元年,為了出版余象斗的《地理統(tǒng)一大全》,曾找過時任福建莆田推官的祁彪佳,祁彪佳為之書序曰:

      余勾稽樵川,即知有閩知名之士兩余生,亟進而見之,翩翩玉樹,麈屑霏紛,固已知發(fā)祥之有自矣。語次尋繹,出其尊人仰止翁所著堪輿全書,欲余言以弁之。

      明代莆田與邵武,互不統(tǒng)轄,所謂“勾稽”云云,自是諱言。其實祁彪佳與余象斗之子,特別是第三子余應(yīng)科的交情,是建立在余氏為之刊印戲曲作品《全節(jié)記》基礎(chǔ)之上的。祁彪佳《蒲陽尺牘》記載了此事。《蒲陽尺牘·與朱公藩》云:“刻書之余生如此在,乞介紹一晤之”,認識余應(yīng)科后,祁彪佳作《蒲陽尺牘·與余文學》書柬對刊印《全節(jié)記》在字體、板式、刻工、校訂等方面,作了細致全面的要求:

      昨所言敝友之曲,不佞已為校正改撥,殊費苦心,今盡覺可觀,要不下于《玉玦》《紅拂》也。刻手、寫手萬祈留神,必于精工刻法。另具二書式并附來,期于四五日內(nèi)先刻數(shù)篇見教。內(nèi)不佞有校未精處,煩門下再細閱之。此后不妨陸續(xù)寄至,校訂必無一字之差,后可發(fā)行也。(13)

      余象斗的這兩個兒子,均入邵武建安縣學為廩生,但均未有科名。后從事刻書事業(yè),如余應(yīng)科除了刊印《全節(jié)記》外,還于崇禎六年(1633)輯纂《鐫錢曹兩先生四書千百年眼》十九卷首一卷,此書現(xiàn)存日本內(nèi)閣文庫。

      崇禎元年時,余象斗已經(jīng)是“五世同居”。目前所知,其長子余應(yīng)甲(1586—1620),與妻黃氏,生有一子余俊。余應(yīng)甲“止一子,名俊,戊申(萬歷三十六年,1608)生,年十七歲,入邵武庠”。此即《書林余氏重修族譜》所言:

      俊公,應(yīng)甲公之子,位直一,字秀士,文庠生,妣黃氏,生一子:彝。

      至天啟六年,象斗之孫余俊又得一子名士昌,“丙寅年(1626)十月,孫俊又得一子,名士昌”。如此,目前所知,則象斗一系其后裔譜系應(yīng)為:

      至于余象斗二子、三子的婚育以及第五世情況,限于資料,目前闕如。

      晚年的余象斗,聲譽頗隆。崇禎元年,“其兄泗泉之長公續(xù)泉”主持建陽鄉(xiāng)飲,其好友朱朝櫆“問訊仰止”,從其侄續(xù)泉之口知道,象斗因為長子余應(yīng)甲為建安廩生,余思雅、余應(yīng)科、余俊等子孫四人為邵武廩生、庠生,即“仰止嗣君為潭庠弟子員者一,而子孫餼廩于樵庠者四子孫”,而被邵武“業(yè)以賓筵,養(yǎng)之其郡”,并被賜以“儒官章服”。不惟如此,由于余象斗世居書林宗親孝友,且廣刻書籍,有利士林,故數(shù)度為官府旌獎:

      其中所謂“汪父母”,即崇禎戊辰初夏日為余象斗作序的“古歙汪元標”。

      余象斗卒年不詳,但至崇禎初期,身體甚壯,還有游歷廣粵之舉。《地理統(tǒng)一全書》卷一二“東粵熊員外陳安人合葬墓所”、“東粵江員外墓地”載:“不佞斗崇禎辛未年(四年,1631)冬,來游廣粵,得觀斯二地。”且言:“予契丈熊君諱宗富,號仰臺,系福建潭邑書林人……熊氏兄弟遂卜崇禎八年二月初二日合葬二親。他年必有奇特之應(yīng),且久而耐。予觀斯地圖,雀躍不勝,知異年有余榮于書林。故載之拙記而傳不朽云?!毕蠖烦绲澃四昕恩虢?jīng)新旨》、崇禎十年(1637)刊印《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臺便覽通書正宗》和《新刊玉函全奇五氣朝元斗首合節(jié)三臺通書正宗》。由此可知,象斗之卒,當在崇禎十年之后,其活了近九十歲。

      綜上所述,余象斗出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左右,由于髫年即嗜堪輿之學,故未取得科名,而以刻書家業(yè)為事。象斗并非如現(xiàn)存《書林余氏重修族譜》所記載僅有一子、一孫,而是有余應(yīng)甲、余思雅、余應(yīng)科三子,一孫余俊,及二重孫余彝和余士昌。余象斗精于堪輿之學,為其父母、兒子等精釬墓地。象斗五世同堂,晚年為官府賜以“儒官章服”,且有“行誼可嘉”、“德澤流光”、“采折精致”、“椿桂同榮”等旌獎,如此也算是對終身刻書的余象斗的褒獎與蓋棺定論。

      注:

      ①官桂銓《明小說家余象斗及所刻小說戲曲》,《文學遺產(chǎn)增刊》第十五輯(1983) ;肖東發(fā)《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中下),《文獻》1984第3期、第4期、1985年第1期;《明代小說家、刻書家余象斗》,《明清小說論叢》第四輯(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等。

      ②本文所據(jù)《地理統(tǒng)一全書》,為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下文所引,均出此本。

      ③中國國家圖書館還藏有書林繼善堂陳贍日刊《參補天機會元地理統(tǒng)一全書》,殘存卷首、卷一2卷,注明為萬歷間刊。未見。如兩者為一書,則殘本不當為萬歷刊本。

      ④[宋]鄭樵《通志》卷二八,《四庫全書》本。

      ⑤方彥壽《〈書林余氏族譜〉與〈余氏總譜〉》,《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肖東發(fā)《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據(jù)元至正戊戌(1358)劉齡《書林余氏宗譜序》認為“余氏遷居書林在北宋之時”,似誤。

      ⑥關(guān)于余泗泉與余象斗的親戚關(guān)系,包括《書林余氏宗譜》在內(nèi),均以為泗泉為余象斗之侄。惟陳旭東《明代建陽刻書家余彰德、余泗泉即同一人考》,借助刻書版本以及佛典,考證兩者為一人,且為同輩。見《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3期。

      ⑦[清]謝旻《(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六,《四庫全書》本。

      ⑧[明]徐善述“萬歷癸未春月吉旦”《郢中重刻(人子須知)自序》。

      ⑨[明]余象斗編《地理統(tǒng)一全書》卷一二《書林余氏祖墳》,日本內(nèi)閣文庫本。

      ⑩(12)[明]余象斗編《地理統(tǒng)一全書》卷一二《余仰止葬父母地》,日本內(nèi)閣文庫本。

      (11)肖東發(fā)《明代小說家、刻書家余象斗》,《明清小說論叢》第四輯,春風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199頁。

      (13)[明]朱朝櫆《敘余仰止先生地理全書》,余象斗編《地理統(tǒng)一全書》卷首,內(nèi)閣文庫本。

      作者單位:中國武警學院基礎(chǔ)部責任編輯:胡蓮玉

      猜你喜歡
      書林刻書全書
      圖片資料
      蒲松齡研究(2022年1期)2022-04-27 22:13:09
      心跟祖國在一起
      歌海(2020年5期)2020-11-16 06:04:02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dǎo)讀課”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約而豪放的西湖全書
      新發(fā)現(xiàn)的線裝本《張?zhí)鞄煱l(fā)病書》《發(fā)病全書》整理研究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5
      論元代儒學刻書
      卷宗(2017年9期)2017-07-07 18:32:54
      書林穿梭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葉德輝與《書林清話》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6
      兩宋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21
      武清区| 土默特左旗| 铜山县| 宁远县| 台中市| 万载县| 新竹市| 南木林县| 道真| 游戏| 福安市| 岳阳市| 句容市| 晋中市| 荆州市| 沈丘县| 临沧市| 永修县| 桂东县| 洛川县| 红原县| 华蓥市| 博罗县| 延安市| 华坪县| 衡阳县| 营口市| 辉南县| 理塘县| 高陵县| 马尔康县| 苏尼特左旗| 土默特右旗| 铜鼓县| 文山县| 明溪县| 威海市| 长泰县| 都昌县| 威海市|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