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平
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枝瑰寶,書法教學要求較高,不但要寫得整齊規(guī)矩,而且要接觸到筆法、墨法、章法、筆勢等較高層次的藝術教學。那么,如何探索出一條符合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科學、個性的書法教學道路,則是當務之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人說:“知之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起于奇,奇源于趣。興趣是孩子寫好字的動力,意志和毅力則是孩子寫好字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激發(fā)、維護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持之以恒精神和頑強意志是最重要的。
作為教師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入手,愉快地教學,如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講解書法家學藝之路,書體演變,適時地帶學生參觀展覽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挖掘教學中的“情”的因素,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課堂形式要豐富多彩,可以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改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或習字方法,使學生并不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做到因材施教,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協(xié)調(diào)好學生之間的關系,使他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啟發(fā)學生對書法美感的認識,鼓勵孩子戰(zhàn)勝困難;幫助孩子保存、整理自己的習作,啟發(fā)其認識自己的進步,珍惜自己的成果,確立奮斗目標。
二、培養(yǎng)良好習慣,解決好“雙姿”問題
教師要選用適合學生使用的桌椅,隨時隨地提醒孩子的坐姿、筆姿。興趣、習慣是學生一生寫字的根基,萬萬忽視不得。在教學中,要分清主次,細心、耐心。
擫、壓、鉤、格、抵五字執(zhí)筆法是已經(jīng)被古今書家長期實踐證明合乎生理條件的執(zhí)筆方法,初學應以此法為基礎。懸肘并不難,習慣了自然適應?;军c畫,重點是起筆、收筆和轉折,使小學生知道哪里是較明顯的提按。但是也要避免繁瑣。
結構可以采用米字格、九宮格,以便掌握點畫的布局,增強學生的整體觀念。字有獨體字、合體字。合體字可分為上下兩半、左右兩半或上中下三部、左中右三部,或均衡、或偏正,均衡型要安排勻稱,偏正型要挪讓合理。通過以上的練習,力求將字寫得準確、工整、勻稱。
三、根據(jù)兒童書法特點,選擇合適碑帖范本
我國傳統(tǒng)書法源遠流長、風格各異??瑫诠P畫、結體方面已達到很完美境界,不易把握。而篆書識記較難,需要較深厚的古文學根底,非短時期所能奏效,而行書和草書,對兒童來說更是很難。我認為,兒童書法應由易入門,從易到難,所以從隸書入手為最佳途徑。
四、針對兒童年齡特點,分階段教學
兒童在選帖后的第一階段: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別與眾不同的點劃或字上,不會按部就班地從第一個練起。喜歡選擇他們最有興趣的字或點劃葫蘆畫瓢,這時教師應向學生講授最基本的執(zhí)筆、用筆、結構之法,當過渡到想把帖上的字都寫得像時的第二階段時,教師應十分珍惜重視,可講授如何讀帖,如何講授相應的臨帖知識。第三階段是指導學生利用帖上的字進行集字創(chuàng)作,同時進行章法的指導,參觀書法展覽,開闊眼界、邊臨邊創(chuàng),學生在學會集字創(chuàng)作后又產(chǎn)生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這第四階段可稱為背帖階段,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
五、結合兒童學習特點,巧妙使用教學方法
學生在學習書法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步才能快,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才能好。
筆畫與偏旁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它最基礎、最重要也最枯燥,如何將這些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把規(guī)律性較強和特點比較突出的偏旁串連起來歸結成易于識記的口決。
學校開展書法教學的目的是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通過對書法藝術的欣賞和活動,了解書法藝術的悠久的歷史的光輝的成就,了解藝術對于生活、社會等各領域的美化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及對藝術的好奇心、審美的愿望與創(chuàng)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