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詩歌的“鋼鐵詩學”——讀龔學敏的《鋼的城》

      2015-02-21 08:17:38王學東
      關鍵詞:詩學鋼鐵詩歌

      王學東

      當代詩歌的“鋼鐵詩學”——讀龔學敏的《鋼的城》

      王學東

      (西華大學人文學院,四川成都 610039)

      在這個鋼筋鐵骨的時代,龔學敏的第六本個人詩集《鋼的城》其突出的特點在于對“鋼鐵”的詩性規(guī)劃,并由此呈現(xiàn)了當代詩歌“鋼鐵詩學”,具有特別的意義。他從中國鋼鐵的源頭展開的“鋼鐵之詩”,回到了“鋼鐵本身”,彰顯出鋼鐵的柔性、溫暖性、抒情性的一面。同時,在回到“鋼鐵本身”的“鋼鐵詩學”中,還張揚出一種濃烈的科技意識和理性精神,這為當代詩歌如何注入理性精神、科技意識的“新的抒情”走向,提供了一種新的詩學可能。

      《鋼的城》;鋼鐵之詩;鋼鐵詩學;新的抒情

      詩人龔學敏2014年12月出版了他的第六本個人詩集《鋼的城》。該詩集延續(xù)著龔學敏一直以來所洞察的宏大歷史、國家意識等主題,以及高揚著令人震驚的抒情、唯美風格。但令人矚目的是,他選取了“鋼鐵”這樣一個特有基點來形塑他的詩與思,為他贏獲了一個嶄新藝術空間。即在《鋼的城》中,詩人勁顯從“鋼鐵”出發(fā)撫摸漢語、諦聽詩學之氣息,又燃動從“鋼鐵”啟航以究覽生命、激活大地、照徹歷史和洞達現(xiàn)代之旨歸。詩集《鋼的城》不僅是龔學敏自身創(chuàng)作歷程的一次突破性轉變,同時更重要的是其所釋放出來的“鋼鐵詩學”,對我們如何省思現(xiàn)代詩學、衡斷現(xiàn)代思想均有特別之意義。

      在人類文明史上,“鋼鐵”可謂有著氣吞山河、統(tǒng)攬全局之大偉力。質言之,人類的文明史,可以說就是一部金屬發(fā)展之歷史,或者說人與金屬共同發(fā)展的歷史。從猙獰的青銅,到沉重的黑鐵,再到當下的機器,鋼鐵深入到大地和生命之中,奏鳴精神和靈魂的聲音。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鋼鐵”,不僅僅包括作為鐵碳合金的一種金屬元素的“狹義鋼鐵”,也是指在鋼鐵基礎上所形成鋼鐵文化,包括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社會和現(xiàn)代文明,以及鋼鐵背后的科技理論和理性精神等“廣義鋼鐵”。

      20世紀更是“鋼鐵”籠蓋一切波瀾壯闊的世紀,被稱為鋼鐵文明時代。這個時代,處處有鋼鐵之燃燒,鋼鐵在20世紀的大地上縱橫弛奔:從火車、汽車,到飛機、輪船,從挺拔聳立的建筑物,到玩弄于鼓掌之間的手機、電視、電腦,從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的自由女神,到電影大片《變形金剛》《鋼鐵俠》……我們已經深陷在鋼鐵的黑洞之中,享受著鋼鐵之光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快捷,感受著鋼鐵的從容、博大品質,同時也對此冰冷機械、生命干枯、靈魂漂泊的鋼鐵世界亮出了鋪張凌厲的批判之劍??梢哉f,鋼鐵是這個社會的專屬座駕,他指揮著現(xiàn)代社會,成為我們這個社會涌動不息的血管;鋼鐵主宰著人的存在,是我們身體中咄咄逼人的神經纖維。直面“鋼鐵”,在“鋼鐵”中存在,是現(xiàn)代社會的面影,也是現(xiàn)代生命的中樞。“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保?]借用馬克思的話,鋼鐵,成為當代社會丈量人存在、人的精神的最強大的杠桿。

      在此基礎上,西方文學已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鋼鐵文學”體系,呈現(xiàn)出特別的詩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亨利·塞熱說道,“在1920和1930年代,機器美學事實上主宰了一切的現(xiàn)代風格和現(xiàn)代運動。”“關于藝術與機器的修辭……在一戰(zhàn)后事實上泛濫于所有的先鋒雜志?!保?]這其中,未來主義對“工業(yè)生產”“科技信仰”“鋼鐵”“機器”的熱情張揚到極致的地位。1909年意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未來主義的創(chuàng)立和宣言》《人的增殖與機器的統(tǒng)治》中,就看到了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科學技術對現(xiàn)代社會的轉折性意義,“宏偉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美——速度美”,他主張文藝應當反映現(xiàn)代鋼筋鐵骨的機器文明,展現(xiàn)以鋼鐵、機器所獨有的速度、力量美學[3]。20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也出現(xiàn)過以“無產階級文化派”為代表的“鋼鐵贊歌”。如薩莫貝特尼克在《機器天堂》中所寫,“頌揚鐵的救世主,勇士的新時期!/在這晦暗的手掌里有無限的自由/在這鋼鐵的肌肉里有人類的曙光?!币运_莫貝特尼克為代表的“鋼鐵之歌”,旨在宣揚集體主義,贊揚工業(yè)大生產,贊揚人的力量,體現(xiàn)出對技術和科技的強烈信仰,最終呈現(xiàn)出強力、陽剛的美學風格。

      不過,比起這些對機器、鋼鐵的熱情歌頌者,對鋼鐵的質疑和批判,更成為整個社會的一股強勁的文學思想洪流。而且比起鋼鐵贊歌來說,這種文學的“鋼鐵批判”有著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這就是由于在鋼鐵背后的技術文明、理性精神以及城市文化,所凸顯出來的對生命的壓制、禁錮、宰制,更為沉痛地撞擊到我們的存在,限制了人之個體自由和精神飛騰,于是形成了對鋼鐵、鋼鐵文化批判的一系列文學和理論。如愛倫堡說:“一個表現(xiàn)大自然或者人類情感的藝術家是不會衰老的。誰也不會說二十世紀的女人要比二十五個世紀以前創(chuàng)造的雅典衛(wèi)城中的勝利女神像更漂亮、更完美;誰也不會嘲笑哈姆萊特的困惑或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但是一個藝術家一旦迷上了機器,他的烏托邦就會被時代超越或推翻?!保?]由此,從只為自然歌詠的自然之子葉賽寧,到棲居于瓦爾登湖的梭羅,從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到阿特伍德的《“羚羊”與“秧雞”》,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鋼鐵丑學”,而非“鋼鐵美學”。而且在強大的技術批判理論之下,對“鋼鐵”的批判之路更一路走高。馬克思除了看到技術的變革性力量,也展現(xiàn)了工業(yè)的異化力量,他說:“全部人的活動迄今都是勞動,也就是工業(yè),就是自身異化的活動?!保?]之后一系列的技術批判理論大行其道,“人自己的活動,人自己的勞動,作為某種客觀的東西,某種不依賴于人的東西,某種通過異于人的自律性來控制人的東西,同人相對立?!保?]從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到當下時興的生態(tài)主義理論,技術、理性、鋼鐵的“性本惡”得到極度的彰顯,對鋼鐵、技術、理性之批判,就成了我們與鋼鐵的重要維度。

      而在中國語境中,我們與鋼鐵之間相遇的歷史和現(xiàn)實則更為復雜,我們并未形成相對有效的“鋼鐵之詩”。我們與鋼鐵的遭遇首先是“船堅炮利”這樣一個屈辱之歷史,有著“三千年未有之奇局”的“天崩地裂”之沉痛感。進入當下社會,當時面對西方現(xiàn)代工業(yè)城市文化所產生的那種天崩地裂之感不僅消失,而且都市文化已成為了我們生命存在的常態(tài)。我們深深陷溺在鋼鐵世界之中,沉迷于鋼鐵的積極力量,在舒適、愜意之中不能自拔。但“鋼鐵詩學”卻還是難以在中國文學中獲得長足的推進,甚至我們更加深刻地呈現(xiàn)出“對鋼鐵的敵意”。特別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社會中,在傳統(tǒng)哲學的“中庸”“天人合一”“修心”“輪回”等思想,以及傳統(tǒng)的文人政治等的種種合力之下,我們形成了我們與“鋼鐵文化”完全不同的“自然觀”。這一理論,最后在文學中僅僅坐實為對“意境”的追求與迷戀。意境是中國古代藝術審美理想的核心,這體現(xiàn)了一種對待生命的獨特意識:順應宇宙萬物變化,遵從天命,與天地萬物合一而并生,形成一種寧靜的生命形態(tài),達到生命與自然之間的親密無間和諧共一。中國古典文學發(fā)展出了獨特韻味的“意境”詩歌旨趣,他們陶醉于這種人與自然的“共在”關系,不以主體的世界主宰世界萬物,也沒有征服和去改造世界的愿望,不去打破自然界的和諧秩序,任其自在自為地演化生命。更為嚴重的是,古典文學傳統(tǒng)的“自然觀”,從小就開始對我們的欣賞習慣進行熏染,形成了我們對于文學認識的固定思維模式,以至于影響至今。在中國文學中,我們更喜歡鄉(xiāng)村文學、田園文學,我們難以欣賞和感受鋼鐵文學、工業(yè)文學的魅力。正如施蟄存在《又關于本刊的詩》中所說的,“所謂的現(xiàn)代生活,這里面包括著各式各樣的獨特形態(tài),匯聚著大船舶的港灣,轟響著噪音的工場。深入地下的礦坑,奏著Jass樂的舞場、摩天樓的百貨店,飛機的空中站,廣大的競馬場……甚至連自然景物也和前代的不同了。這種生活所給予我們的詩人的感情,難道會與上代詩人們從他們那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嗎?”[7]盡管中國當代文學也有著一定數量的與“鋼鐵”有關的“工業(yè)文學”“城市文學”“打工文學”“生態(tài)文學”,但在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的理論框架之下,我們還難以與“鋼鐵”展開有效的對話,難以對“鋼鐵”為核心的“現(xiàn)代”的表達出我們想象力世界。

      面對著這樣一個高歌猛進的鋼鐵文化時代,以及世界勃發(fā)的有關鋼鐵的詩與思,更重要的是面對著當下中國文學對鋼鐵的沉默乃至敵意,我們也必須還原“鋼鐵本身”,在“鋼鐵”中抵達生命,洞悉世界,建構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良性的乃至詩性的鋼鐵世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龔學敏詩集《鋼的城》中對“鋼鐵”的詩性規(guī)劃,以及由此所挖掘出來的“鋼鐵詩學”,在這個鋼筋鐵骨的時代,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面對著龐大的現(xiàn)代鋼鐵文化,龔學敏是如何熔鑄他“鋼鐵”的詩與思呢?在詩集《鋼的城》中,他選擇了一個獨特的乃至具有啟示性的視角,即從攀枝花開始他的“鋼鐵詩學”之路。攀枝花以花來命名,但鋼鐵才是這個城市的底座。其中,攀枝花鋼鐵集團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yè)的驕傲”。所以選擇攀枝花,不僅是對攀枝花工業(yè)文明歷史的宏大書寫,更抓住了我們“鋼鐵經驗”和“鋼鐵感受”的一個最重要的激活原點。

      由此,龔學敏《鋼的城》中的“鋼鐵之歌”,是從鋼鐵的根子上、源頭上發(fā)掘詩。如果回到源頭凝練我們與“鋼鐵”相遇的歷史,我們看到,不是“鋼鐵”需要我們,更不是“鋼鐵”要強行介入到我們的生命與存在中,而是我們的時代、社會需要鋼鐵,我們需要鋼鐵。正如他在詩中寫道,“1936年的中國。日寇的飛機像一把剪刀,/正在蹂躪農耕著的版圖。山河破碎,沒有鋼鐵支撐的山河,/從東北開始破碎,/從華北開始破碎/從華東開始破碎……/一直破碎到常隆慶留著眼淚的中國西部。這破碎的聲音,被常隆慶默默地裝進背包。”①沒有鋼鐵的中國,一步一步地破碎,甚至墜落到滅亡的境地。當我們在這種背景之下與鋼鐵相遇時,我們對鋼鐵的理解和感知,就有了完全的維度。此時,“鋼鐵”有了一種極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和重要價值?!敖鹕辰?,一味只寫了一個鐵字的藥方,/可以治愈一條大河,/一座高山,/一個人,以及/一個孩子每一天早上都要用毛筆在天空中寫下的兩個字:/祖國。/雅礱江的瀑布知道,一味只寫了一個鋼字的藥方,/可以治愈一張地圖,/一句話,/一個詞,還有一群人,一群有關人的最堅強的/脊梁?!饼弻W敏這種回到鋼鐵源頭的詩學之路,其特有的精神維度在于讓我們從鋼鐵本身出發(fā),可以觸摸到鋼鐵調和的顏色,聆聽到鋼鐵通脫的聲音,目擊到鋼鐵救贖的色彩。

      當然,如果站在這樣鋼鐵歷史背景之中,《鋼的城》中的“鋼鐵”也就成為中國鋼鐵歷史演進的文學書寫,這種鋼鐵詩學就必然包含著宏大的歷史意識,成為對宏大歷史主題的書寫?!芭手ńú黄饋恚?一位名叫毛澤東的人在歷史的線裝書中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一個用菊香命名的書屋里,所有的藏書都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一片比所有的海還要遼闊的中南海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一首叫做三線的樂譜上所有的音符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一首叫做鋼鐵的詩歌里所有的漢字都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整個中國工業(yè)布局里的每一粒棋子都睡不好覺。/攀枝花建不起來,/中國,/睡不好覺?!边@里的攀枝花,指的是攀枝花的鋼鐵。這里對攀枝花的期待,就成為對鋼鐵的期待。“鋼鐵”在這里,就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甚至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一個符號?;氐搅藲v史源頭的鋼鐵,更多的就包含著它宏大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征。因此在《鋼的城》中,“鋼鐵”本身所蘊含的力量,也必然會指向時代意義,指向國家價值,指向民族精神?!盁挸闪硕嗌黉撹F,就留下了多少溫泉,/煉成了多少鋼鐵,就給了中國多少溫暖。/這些鋼鐵的汗水,這些和鋼鐵一樣單純的汗水,正在用她們的話語,/感召一朵花開放時的力量。”盡管有著這樣的宏大歷史意識,《鋼的城》中的“鋼鐵”既有宏大歷史進程,也并沒有遮蔽和掩蓋細小、真實的歷史。這里不僅有對三線建設、毛澤東、鄧小平等鋼鐵大歷史的書寫,也有對常隆慶、周傳典以及“花木蘭割草班”等的“鋼鐵小歷史”的描寫。也就是說,《鋼的城》中宏大的歷史主題、國家意識,并未成為他“鋼鐵詩學”的唯一注腳,而同時還為我們播散出了一個個多元多層的鋼鐵經驗。

      從中國鋼鐵的源頭展開的“鋼鐵之詩”,就回到了“鋼鐵本身”。而回到“鋼鐵本身”,我們也就看到了“鋼鐵”中所孕育著的療救的力量,以及鋼鐵既宏大而又細微的歷史?;氐健颁撹F本身”,不僅成為龔學敏“鋼鐵詩學”的一個厚實之基,也是其《鋼的城》中鋼鐵詩學的重要特點。

      盡管在《鋼的城》中,“鋼鐵詩學”有著宏大的歷史主題、國家意識這樣一條極為重要的主線。但當一回到“鋼鐵本身”,龔學敏詩歌中的“鋼鐵”就有了完全不同的詩學向度。

      在詩歌中,特別是在攀枝花這樣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中寫鋼鐵,在《鋼的城》中將“鮮花”與“鋼鐵”熔鑄于一體,彰顯出鋼鐵的柔性、溫暖性、抒情性的一面,這既是《鋼的城》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構成了龔學敏鋼鐵詩學獨特的一面。如他在詩中所寫,“冶鐵,/是一瓣東方魚肚白顏色的花,可以從石頭一直綻開成,/游向大海的魚,并且,/在遠方唱響中國自己的聲音。/礦山,是一瓣清晨沾滿了露水的花,有多少滴露水,/就有多少聲鳥鳴,中國的枝頭上,/就有多少聲希望。/煤炭,/是一瓣鋪成開所有朝霞的花,/一片片地從歷史,的莊稼地中開過去,一直開到/,中國工業(yè)的船上,滿載所有的陽光。/……”他在鋼鐵中融合了巴蜀傳統(tǒng)文化中尚夸飾、鋪張、華麗的風格,體現(xiàn)出精致、華美、艷麗詩學追求,他詩歌中的“鋼鐵”,成為一種特有的“華美之鐵鋼鐵”。同樣的詩句也出現(xiàn)在對柴油機的贊美聲中,“柴油發(fā)電機像一聲鳥鳴,從昆明燦爛的陽光中傳向渡口。/飄一座山,鳥鳴就離那支鋼鐵合唱的樂隊近一點,/飛一程路,鳥鳴就離在渡口的濤聲中唱歌的人們近一點。/從昆明飛過來的發(fā)電機,把勞動號子最美的和聲撒在中國的天空,/最白的那片云朵下面。/渡口,發(fā)電機最美妙的歌聲,/是所有的水第一次聽到的鳥鳴,是中國的清晨,和他的年輕。”詩人的這種將鋼鐵與鮮花、鋼鐵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努力,形成了一種特別的鋼鐵詩學?!霸谠娙说恼{適和融合下,我們就看到了詩歌魔棒點化鋼鐵的努力,一根根鋼鐵正成長一棵棵樹,萌芽,開花,并不斷向大地伸展自己的腳,吸取更多的地力、陽光和雨露,蓬勃生長,長成一片自足的森林,讓小鳥啾啾地自鳴于其間?!保?]正如葉延濱所說的“詩歌魔棒點化鋼鐵的努力”,龔學敏的鋼鐵之詩形成了一種“積極鋼鐵”。由此他鋼鐵之詩中釋放出一種溫暖、明亮、溫柔、流暢的質感,具有鮮活、靈動的生命力,這在現(xiàn)代性批判的背景之下,他的“積極鋼鐵”堪稱是一種“中性鋼鐵”,這是當代文學在面對鋼鐵時極少觀照的重要一面。

      我們知道,我們的文學中存在著大量的鋼鐵詩學的批判視野。在現(xiàn)代性危機的背景之下,我們陷入了城市(鋼鐵)—鄉(xiāng)村(自然)的二元對立背景之中,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們的鋼鐵批判詩學。在我們看來,“鋼鐵”就是機器、加工,就是破敗、荒蕪的鋼鐵廠、流水線,就是冰冷、堅硬的質感,就是同質化、單一、約束、規(guī)訓的生命。正如以寫“鐵”著稱的鄭小瓊,她說,“當我自己不斷在寫打工生活的時候,我寫得最多的還是鐵。”“我一直想讓自己的詩歌充滿一種鐵的味道,它是尖銳的,堅硬的。”[9]而且在評論界,更將這樣一種鋼鐵批判詩學推向了極致,“鐵的冷硬、鐵的板滯,鐵作為工業(yè)化生存的象征,作為流水線一般的生產程序的隱喻,作為與細弱的人性與肉體相對照的異化力量的化身……在表現(xiàn)‘工業(yè)時代的美學’'方面,它可以說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鐵是黑暗和秩序,也是心靈和命運。它統(tǒng)治著這個世界,這些血肉之軀的生命,讓他們更顯卑微、無力抗拒?!保?0]這種鋼鐵批判詩學,當然是“鋼鐵本身”的重要一環(huán),但這種批判又并未從鋼鐵本身去建構鋼鐵詩學,而是從鋼鐵詩學本身抽身出來,以鋼鐵的對立面“自然”出發(fā),來構建我們的時代。他們認為自然是天堂,鄉(xiāng)村自然風景,農民的淳樸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生命的完整、統(tǒng)一、充盈。于堅就曾說,“中國昔日最偉大的詩人都是自然成就的。”因此,當下的大量詩歌不是面對現(xiàn)代鋼鐵社會本身,而是試圖以鄉(xiāng)村、自然來建構現(xiàn)代人的生命、精神之源,乃至世界的本源。在自然中找到生命的歸宿與安慰,是當下鋼鐵詩學批判之路的一種重要呈現(xiàn)。

      自然、鄉(xiāng)村本身是否就是完整、充盈和充滿詩意的,這是很值得懷疑的。而且更為致命的是,當我們繞過“鋼鐵本身”,而從自然展開我們生命之思,我們是否就完全忽視掉了我們扎根于鋼鐵之中存在的基本境遇呢?我們是否就失掉了與當下社會、現(xiàn)代進程展開有效對話的機會呢?特別是在工業(yè)文明高歌猛進之時,我們越是迷戀著鄉(xiāng)村和自然,尖銳、激烈地批判和否定城市和工業(yè)文明,也就越失掉了與“鋼鐵”這一社會中軸平等對話的機會。進而,也就失掉了中國鋼鐵詩學的現(xiàn)代建構,也失掉了中國詩學的現(xiàn)代建構。

      其實早在現(xiàn)代詩歌的奠基之期,就充滿工業(yè)機械之聲、商業(yè)躁動之氣、城市浮華之風,出現(xiàn)了郭沫若、李金發(fā)、施蟄存、袁可嘉、杜運燮、穆旦等現(xiàn)代文明的歌者。其中郭沫若就對現(xiàn)代科技文明的贊揚,他的《女神》中不僅充滿了摩托車、煙囪等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而且他還大聲贊美工廠煙囪冒出的滾滾黑煙,并稱之為“二十世紀的黑牡丹”。盡管現(xiàn)代文學初期,魯迅的“鐵屋子”人盡皆知,給“鐵”打上了吃人、血腥、專制的恐怖色彩。沈從文自稱“鄉(xiāng)下人”抵制現(xiàn)代文明,穆旦也在詩歌中對鋼鐵展開凌厲的批判。但如果沒有龔學敏式“中性鋼鐵姿態(tài)”,就沒有與鋼鐵的積極主動的交融、摩擦體驗。魯迅在《〈十二個〉后記》中就發(fā)出了“中國沒有這樣的都會詩人。我們有館閣詩人,山林詩人,花月詩人,……沒有都會詩人”[11]的感概。

      回到“鋼鐵本身”,龔學敏的“鋼鐵詩學”就呈現(xiàn)出另外一個精神向度,那就是在現(xiàn)代詩歌中張揚出一種濃烈的科技意識和理性精神,一起匯入與推動著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新詩中的“新的抒情”這一走向。

      在《鋼的城》中,詩人除了對鋼鐵的歷史理性有集中的展示之外,詩歌“正文本”與“副文本”的交織,特別是大量的“注釋”這一“副文本”的出現(xiàn),成為龔學敏“鋼鐵詩學”的一個重要特色。所謂的“副文本”,就是在詩集的每一詩章之后的“注釋”。這些注釋,主要是對詩歌文本的內在縫隙的補充,以實現(xiàn)他詩歌中自身的完整鋼鐵世界的構建。正是這種“副文本”的注入,使得龔學敏鋼鐵詩學具有了多種面孔和向度。正文本即詩歌文本,以詩性的語言和邏輯展開。而作為注釋的副文本,則純然是事實性的、說明性的文字:如第一詩章后的幾條注釋,“1935年冬,常隆慶等被派往會理調查因地震造成的‘金沙江斷流’問題。1936年1月,常隆慶率助手殷開忠從綦江不行到西昌地區(qū),在會理未見江河斷流,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會理一帶有金屬礦物成礦的條件。1937年9月,常隆慶發(fā)表《寧屬七縣地址礦產一書》,對攀枝花成礦方式特命名為‘鹽邊系’巖層,認定鹽邊系有磁鐵礦赤鐵礦等。1939年7月,四川省建設廳調常隆慶到西昌任地質專員、西昌經濟建設設計委員會常委,負責工業(yè)設計。1940年8月,常隆慶等一行7人從西昌出發(fā),……并提出設廠開發(fā)的建議。”這些副文本,以歷史的細節(jié)、詳實的材料、理性的說明,圍拱在鋼鐵世界周圍,回復鋼鐵世界的歷史面目。而與此同此,詩歌中兩種文本雙向呈現(xiàn)、纏繞、激蕩、對立、融合,讓整個“鋼鐵詩學”的風格變得搖曳多姿,審美趣味也層次豐富。

      更重要的是,這些“副文本”,更呈現(xiàn)出特有的技術意識和理性精神,有著特別的詩學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中,中國現(xiàn)代工商業(yè)文化發(fā)展成為了主流,不同于傳統(tǒng)詩歌的新的詩歌體系誕生。此時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地界,就不再是古代中國鄉(xiāng)村農業(yè)文明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突破中國傳統(tǒng)的封閉狀態(tài)下的工業(yè)文明、商業(yè)文明、城市文明等等文明的新型復雜社會樣式的體現(xiàn),特別是現(xiàn)代技術意識和理性精神的融入,現(xiàn)代詩歌這便有了與古典詩歌相異的表達意象、表達內容和表現(xiàn)方式。新詩的根基在于,詩人主體與現(xiàn)代自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生以及現(xiàn)代科技的摩擦。正如《外國文學》編輯部在與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聯(lián)合召開“文學與機器”學術研討會的介紹中所說,“觀照人與機器的關系,是工業(yè)革命以來長期的文學主題?!F(xiàn)在,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機器時代,機器不僅在工廠中,而且進入家庭中(各種家用電器),甚至進入身體中(手機以及醫(yī)學器具),使機器和身體構成了不可分離的伴侶,人機合成體(cyborg)的橫空出世也為時不遠。不僅延伸了人的身體器官,改變了社會結構,而且深刻影響著人的交往,感知方式;機器構成了對人的構想的不可或缺的坐標,甚至直接挑戰(zhàn)了人文主義意義上的人的概念。處于不同歷史語境中的文學以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反思著機器發(fā)展的進程,文學表現(xiàn)形式也深深打上了機器的烙印?!保?2]而這些新型鋼鐵文明、機器文明之下的現(xiàn)代感受都是古典詩歌很少涉及的,也是古典詩歌難以容納的詩歌新質。而作為鋼鐵文學的對立面的生態(tài)主義文學,實質上以自然主義反對人類中心主義。特別是對工具理性、技術理性的批判。正如海德格爾對技術座架批判、法蘭克福學派的工業(yè)文化批判。

      但作為適應現(xiàn)代中國人生存狀態(tài),反映現(xiàn)代中國人精神思想的詩歌形式,中國新詩作者與研究者已經意識到了詩性與理性融合的問題。徐遲喊出的“放逐抒情”,梁實秋以理性節(jié)制抒情,馮至等提出“詩是經驗”,金克木提倡“主智詩”,袁可嘉主張“新詩現(xiàn)代化”,穆旦的“新的抒情”,艾青倡導“散文美”等均看到現(xiàn)代新詩中,必須有理性精神的灌注。龔學敏詩歌中的科技意識和理性精神的彰顯,這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如何注入理性精神、科技意識,提供了一條可能的詩學路徑。

      總之,龔學敏詩集《鋼的城》所凸顯出來的“鋼鐵詩學”在當代鋼鐵書寫中顯得非常獨特,這不僅對中國現(xiàn)代詩學的建構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也關涉到我們如何面對現(xiàn)代的思想問題。正如在羅蘭巴爾特的世界里,龐大的鋼鐵之物埃菲爾鐵塔是一個“詩學的物體”,“它是一個純記號,向一切時代、一切形象、一切意義開放,它是一個不受限制的隱喻。借助鐵塔,人類運用著一種潛力無邊的想象力功能,即自由的功能,因為任何歷史,不論多么令人悲嘆,都永遠不可能消除想象的自由?!保?3]當我們的文學以中性態(tài)度來直面鋼鐵之時,我們或許就能從“鋼鐵”之中探尋到現(xiàn)代詩學的真正高地;當我們的思想能以更為中性的態(tài)度來直面“現(xiàn)代”之時,我們或許也能像羅蘭巴爾特一樣,從“現(xiàn)代”之中鍛造出我們的無邊之想象與自由。

      [注釋]

      ①文中所引用詩歌文本,全部來自龔學敏.鋼的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1][德]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7.

      [2]轉引自陳岸瑛.未來主義和純粹主義——歐洲機器美學的緣起[J].裝飾,2010(1):26-30.

      [3][意]馬里內蒂.未來主義的創(chuàng)立與宣言[A]//現(xiàn)代主義文學研究(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361.

      [4][蘇聯(lián)]愛倫堡.人·歲月·生活(第二卷)[M].王金陵,馮南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22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6][匈牙利]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147.

      [7]施蟄存.又關于本刊的詩[J].現(xiàn)代,1933(1).

      [8]葉延濱.為英雄時代完成的史詩性書寫[A]//龔學敏.鋼的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5.

      [9]鄭小瓊.鐵·塑料廠[J].人民文學,2007(5):85-91.

      [10]張清華.當生命與語言相遇——鄭小瓊詩歌札記[J].詩刊,2007(13):37-39.

      [11]魯迅.《十二個》后記[A]//魯迅.魯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99.

      [12]《外國文學》編輯部將與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聯(lián)合召開“文學與機器”學術研討會[J].外國文學,2012(3):148.

      [13][法]巴爾特.埃菲爾鐵塔[M].李幼蒸,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3.

      "Steel Poetics"of Contemporary Poems:on Steel City by Gong Xuemin

      WANG Xue-dong
      (School of Humanities,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China)

      In the steel-cored era,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Steel City,the sixth collection of Gong Xuemin's poems,lies in its poetic planning,thus presenting the special meaning of"Steel Poetics"in contemporary poems.He started his"poems of steel"from the origin of Chinese steel,then came back to"steel itself",which presented steel's softness,warmness and lyricism.Meanwhile,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ing back to"steel poetics"of"steel itself",his poems widely displayed a kind of strong scientific sense and rational spirit,thus supplying a possibility of new poetics for contemporary poems on how to transfuse rational spirit and scientific sense into"new lyric".

      Steel City;poem of steel;steel poetics;new lyric

      I207.25

      A

      1672-934X(2015)06-0078-07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6.013

      2015-10-13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xzw042);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SC12E030);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成都新詩史”成果

      王學東(1979—),男,四川樂山人,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當代詩歌、巴蜀文化、民國文學的研究。

      猜你喜歡
      詩學鋼鐵詩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詩歌不除外
      背詩學寫話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鋼鐵俠”
      撲面而來的“鋼鐵鳥”
      航空世界(2018年12期)2018-07-16 08:34:50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兩種翻譯詩學觀的異與似
      外語學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54
      泸州市| 玉山县| 合肥市| 北川| 化州市| 张家口市| 交城县| 洛阳市| 师宗县| 桃园市| 枣强县| 嘉义市| 永清县| 朝阳县| 昌邑市| 紫阳县| 沽源县| 满洲里市| 分宜县| 樟树市| 宁津县| 临澧县| 那坡县| 临湘市| 凌云县| 新兴县| 临武县| 凭祥市| 翁牛特旗| 红桥区| 滦南县| 伽师县| 剑河县| 遵义市| 巩义市| 龙泉市| 锡林郭勒盟| 杭锦后旗| 巨野县| 柏乡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