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建構——以詩報告《黑之靈》的商品化為例

      2015-11-14 05:43:36陳樹坤
      關鍵詞:黑衣商品化圖文

      陳樹坤

      (1.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廣州 510521;2.中山大學,廣東廣州 510275)

      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建構——以詩報告《黑之靈》的商品化為例

      陳樹坤1,2

      (1.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廣州 510521;2.中山大學,廣東廣州 510275)

      文化批評應該把視角投向多模態(tài)語篇,研究各種符號之間關系背后折射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通過對多模態(tài)詩報告《黑之靈》分析發(fā)現(xiàn),詩報告與攝影作品在宏觀上構成共語境化關系,設立“黑”這一品牌符號,并塑造“熱情好客”的黑衣壯人形象來增強讀者的旅游體驗期待。詩報告、翻譯、攝影作品在微觀上構成再語境化關系,使語篇閱讀路徑多元化,擴大文本的讀者受眾面,譯文體現(xiàn)明晰化、簡單化翻譯策略,這些現(xiàn)象都透露出商品化的意識形態(tài),體現(xiàn)出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

      文化批評;商品化;多模態(tài)范式;翻譯策略;詩報告

      一、引言

      近幾年語言學界出現(xiàn)一種文化批評的轉向。如Bhatia[1]主張把體裁分析提高到社會文化層面來研究,他研究香港的公司業(yè)績話語,分析股東信件與報紙媒體對年度報告中不良業(yè)績的刻意隱瞞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又如丁建新等[2]對搖滾話語,同性戀話語等邊緣話語的關注,揭露其話語特殊性背后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這些研究體現(xiàn)一種對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弱勢群體的關切,帶有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本研究嘗試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推介話語進行文化批評。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少數(shù)民族文化漸漸被現(xiàn)代文明吞噬。而在當今的商品經(jīng)濟社會,民族特色作為文化符號,重新被包裝、推廣、消費。各民族文化也因此出現(xiàn)了符號競爭,這些文化符號如何在競爭中勝出,走向經(jīng)濟發(fā)展之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比如某些民族舞蹈場景被抽離提純?yōu)椤皣壹壏俏镔|文化遺產”[3],而后變?yōu)槲幕麄魍茝V的噱頭,揭示了政府積極申報非遺的商品化意識形態(tài)。筆者所探討的詩報告《黑之靈》[4]便是為推廣壯族文化而產生的一種全新語類。詩報告這種語類通常主題鮮明、語言通俗、邊敘述邊抒發(fā)情感,讀起來非常適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節(jié)奏。詩報告的作者通常會針對某些社會事件通過詩歌的形式進行報道,依托現(xiàn)實,表達正面的情感居多?!逗谥`》在詩報告語類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把報告的對象延伸至少數(shù)民族文化領域,把詩報告翻譯成英文以在世界范圍更廣泛地傳播,并且書中每一頁都附上專業(yè)攝影師的圖像作品。我們把這種新出現(xiàn)的圖文并茂的詩報告文本稱為“多模態(tài)詩報告”。多模態(tài)詩報告涉及詩報告作者、詩報告譯者以及攝影者所創(chuàng)造或翻譯的符號之間微妙的關系。筆者基于功能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首先闡述語篇的商品化趨勢及建構批評話語分析多模態(tài)范式的必要性,然后通過對《黑之靈》中圖文關系進行分析,揭露該語篇產生背后的商品化意識,考察這種意識形態(tài)對譯者翻譯策略的影響,最后總結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

      二、社會變革與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

      語篇的產生其本質是一種社會實踐,因此在語篇的字里行間隱含的是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語篇也由此反映出社會的變革。Fairclough[5]指出當代社會語篇體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變化的三大趨勢:民主化、商品化和技術化。民主化指的是語篇中民眾之間不平等話語的消除,即特權話語被壓制,小眾話語被加強。近年國內的少數(shù)民族詩歌、文學的翻譯工作的興起其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看作是對小眾話語的尊重與傳承,體現(xiàn)的是民主化趨勢。商品化是指從事非生產、銷售、消費的領域,也按照生產銷售商品的邏輯來進行社會實踐。這種趨勢也可稱為消費主義,這種意識形態(tài)前所未有地、大規(guī)模地通過電視媒體與廣告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藝術、教育淪為商品,被包裝,被消費。技術化則是指話語的專業(yè)程度越來越高,科學術語、行話漸漸成為某技術領域權勢的體現(xiàn),不同群體以不同的技術話語分割開來,在群體內也不斷創(chuàng)造自己的術語以示權威。同時,技術化也指日常的一些話語套用一些專業(yè)術語以達到吸引某些群體的效果。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隨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場經(jīng)濟體制之下,幾乎各個領域所產生的語篇都會在某種程度上烙下商品化的印跡。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保護與推介工作或許也無法逃離,其背后蘊含的商品化意識也會反映在語篇之中。即使如筆者所研究的詩報告語篇,也無法逃脫其意識形態(tài)。但是,要更深刻地揭露這種意識形態(tài),把眼光只局限于文字符號是不夠的。印刷技術與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的閱讀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單一的語言符號語篇被圖像符號、聲音符號等多種模態(tài)構成的語篇所代替。因此Van Leeuwen[7]所提出的批評話語分析框架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分析非語言符號背后隱含的意識形態(tài)。例如,他嘗試分析不同玩具的設計對小孩的意識灌輸,但是他并未關注不同符號間的關系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模態(tài)(符號)間的關系,在本研究中指的是圖文關系,這也是研究語篇產生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視角。

      由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中具有強大的解釋力,該領域許多學者對模態(tài)間的關系進行了積極探索。由于圖像是空間為主導的符號,而文字是時間排序為主導的符號,圖文關系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Martin[6]在研究新聞語篇里圖像的評價意義后指出,新聞語篇中的圖像往往實現(xiàn)“主位”功能,文字實現(xiàn)“述位”功能。他認為圖片類似于小句中的主位,作為閱讀文字的出發(fā)點,引導讀者對文字評價意義的解讀,屬于“人際主位”。Royce[7]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銜接理論來解釋圖文關系,他指出圖片的圖像要素與文本的詞匯項通過重復、同義、反義、上下義、部分整體義和搭配等意義關系形成符號間的互補。

      另一種研究圖文關系的視角是把圖像和文字看作是符號間的“翻譯”,即符號重構或再符號化(resemiotization)。Iedema[8]把符號重構定義為意義由一種語境向另一種語境轉變、或者由一種實踐向另外一種實踐轉變、抑或是由實踐的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轉變過程中意義的轉化。在多模態(tài)語篇的建構過程中,當不同符號表達同樣的意義的時候就會發(fā)生符號重構,而意義在符號重構過程中會產生轉化。在這種視角下,我們應該考慮符號制造者,也就是編輯們在制造符號時擁有的各種符號資源,符號制造的目的,符號制造的先后順序[9]。也就是文字如何被“翻譯”成圖片,反之亦然。這種視角把人這一要素放到了符號生態(tài)圈中。

      但是,《黑之靈》中的圖文關系非常微妙,圖像的制作來源于專業(yè)攝影,整個制作過程獨立于詩報告的創(chuàng)作,而英語翻譯則是基于詩報告的原文完成的。以上學者所歸納的圖文關系并不能充分描寫《黑之靈》中的圖文關系特征。筆者認為,《黑之靈》的圖文間既有競爭又有協(xié)作關系。這種關系類似于Thibault[10]提出來的語境化關系(contextualizing relations)。簡單地說,就是在多模態(tài)語篇中一種模態(tài)給另一種模態(tài)提供語境。當一種模態(tài)反映另一種模態(tài)所表達的意義時,意義在某種程度上有重疊,圖文之間呈現(xiàn)的是“共語境化關系”(co-contextualizing relations)。而當一種模態(tài)與另一種模態(tài)所表達的意義不一致或相背離時,則是“再語境化關系”(re-contextualizing relations)。

      三、《黑之靈》中隱含的商品化意識

      《黑之靈》中隱含的商品化意識體現(xiàn)在黑衣壯文化的品牌化、黑衣壯形象塑造以及閱讀路徑多元化。其中黑衣壯文化品牌化、黑衣壯形象塑造與圖文的共語境化關系有關。閱讀路徑多元化則與圖文的再語境化關系有密切聯(lián)系。

      (一)黑衣壯文化的品牌化

      所謂品牌化,就是個性化,讓自己與別人不同。所謂品牌,也就是產品的牌子。它是企業(yè)給自己的產品規(guī)定的商業(yè)名稱,通常由文字、標記、符號、圖案和顏色等要素或這些要素的組合構成,用作一個企業(yè)產品或產品系列的標志,以便同競爭者的產品相區(qū)別。為黑衣壯設立品牌是商品化的第一步。詩報告一開始做如下描述:“黑衣壯--/中國經(jīng)典的/黑之靈!/黑的太陽,/黑的月亮,/黑的星辰;/黑的土地,/黑的山巒,/黑的村莊;/黑的族群,/黑的旋風,/黑的潮音……”如考究其概念意義,“黑的土地”“黑的山巒”,當?shù)氐牡孛泊_實呈黑色?!昂诘淖迦骸笨芍负谝聣亚逡簧暮谏卵澣?。那么其他的事物都是黑色的應該如何解讀?當然我們可以把這些搭配解釋為文學語言的陌生化,通過搭配的異常凸顯額外的意義或意境。但在《黑之靈》語篇整體的多模態(tài)構建過程中,這些文學元素被編輯巧妙地利用起來,配以一群黑衣壯族人并排站立的圖片,其中族人占了圖片的大部分空間,并且其背景的天空呈現(xiàn)非常深的藍色,整體以黑色為主調。這張圖片也被放置在封面,圖片中心位置的人物目光是投向讀者的與讀者有眼神交流,使圖像與讀者建立互動意義,建立某種偽社會聯(lián)系(pseudo-social bond)[11]。還值得一提的是,書本的封面底色也是純黑色。黑色成為書本的“宏觀主位”,即書本的所有一切都圍繞黑色展開?!逗谥`》通過宏觀上的圖文共語境化關系把“黑”這一顏色從族人的身份認同、審美認同提升成為對整個黑衣壯的族群以及其周遭的生活環(huán)境和歷史的象征,怪不得連太陽月亮也變成黑的了,其象征或者標志意義已經(jīng)大于概念意義。

      (二)黑衣壯形象塑造

      千百年來,黑衣壯過著封閉的農耕生活,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抵御了漢文化的沖擊,使其生態(tài)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但是,隨著廣西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黑衣壯民族文化顯著的區(qū)域差異性已形成了明顯的旅游吸引[12]。在《黑之靈》第二輯歌斗酒中,作者為黑衣壯塑造了歡迎外來人的形象:“唱只唱--/我住高山上,/與人類同屬一個地球。/黑衣壯,/喜結天下朋友。”歡迎外來人口何以成為數(shù)千年抵御漢文化,過著封閉農耕生活的黑衣壯的山歌主要內容呢?黑衣壯的這種熱情好客形象還被拿來與城市人形象作比較,詩中寫道:“君不見--/在都市商品和人的漩渦里,/哪有這種熱度,/哪來這般抖擻!”

      《黑之靈》中攝影作品選取也是偏向塑造黑衣壯的熱情好客形象,與詩報告在宏觀上構成共語境化關系。在第二輯歌斗酒中,有四張照片出現(xiàn)了外來人,題詞分別為“盛情款待”“酒別”“話隨酒興”和“不醉不散”。在第三輯石尖上的舞蹈中,三張圖片出現(xiàn)了外來人,題詞分別為“中西交流”“留影”“試比高下”。這些圖片中都出現(xiàn)了國際游客,并且記錄的都是黑衣壯人與來訪者之間的互動過程,圖片中的人們都是面帶笑容,色彩以明調的方式處理,附帶著正面的情感意義。這與詩報告所寫的內容高度呼應。這種圖文共語境化關系使得黑衣壯熱情好客的形象深入人心。圖文共同營造出旅客們良好的客戶體驗。

      (三)閱讀路徑多元化

      閱讀路徑是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的一個重要研究視角。閱讀路徑指讀者在閱讀語篇時的先后順序,是讀者與語篇的一個互動過程。在閱讀只有語言符號的語篇時,讀者的閱讀路徑通常是單向的,線性的。但在多模態(tài)語篇中,讀者的視線會被不同凸顯度的文字或者圖像所吸引,閱讀路徑則不固定了。在《黑之靈》中,詩報告在每一頁的正面,譯文在每一頁的背面,而圖像通常在譯文的下面。這種排版符合“理想(上)—現(xiàn)實(下)”的信息價值原則,既一個版面通常上面放置比較理想空泛的內容,下面會放置真實詳細的內容。按照其排版順序、閱讀順序應該是詩報告—詩報告譯文—圖像—圖像題詞,如此反復。

      然而在《黑之靈》中,仔細分析每一頁的圖文內容會發(fā)現(xiàn)詩報告的內容與圖像所表達的內容大部分都不能形成共語境化關系,圖像不能反映詩報告內容。例如在第一輯黑色記憶中描寫傳說中的英雄黑七郎的故事時有這么一段:

      傳說中的黑七郎,是/他們的近親。/古時候有個皇帝,/昏庸又貪婪,/不斬除這毒瘤,/民眾心不甘;/有個黑衣壯青年,/有一天,/他來到一座古堡前,/聽到幾只螃蟹喁喁/私語:/“救萬民,七郎起”。/語音齊整,/儼然士兵喊著口令!/螃蟹們發(fā)現(xiàn)那青年,/向他鞠躬,/并委以重任。/黑衣壯青年不敢怠慢,/為留印記,/他將一棵小榕樹栽在/土堡前。

      這段故事配了兩張圖片,分別是兩位族人在做崇拜火神的儀式和小孩們給老人祝壽。這種圖文之間的不銜接或者語義不和諧就會產生一種競爭的關系。趙毅衡認為,任何一個符號文本,都攜帶了大量社會約定和聯(lián)系,這些約定和聯(lián)系往往不顯現(xiàn)于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順便”攜帶著。所有符號文本,都是文本與伴隨文本的結合體。這種結合,使文本不僅是符號組合,而是一個浸透了社會文化因素的復雜結構[13]。他把書籍的標題、題詞、序言、插圖、出版文字、美術的裱裝、價格標簽等稱為“副文本”,把指明文本所從屬的集群,即文化背景規(guī)定的文本“歸類”方式稱為“型文本”,例如詩歌的格式就是“型文本”?!案蔽谋尽焙汀靶臀谋尽倍紝儆陲@性伴隨文本。從這個角度觀察《黑之靈》,封面的副標題是“漢英對照中國詩報告之那坡縣黑衣壯”,那么圖像理應被看作是詩報告的插圖,屬于副文本。可是,在書中圖片之多,質量之高,此副文本已經(jīng)被中心化了,成為多模態(tài)詩報告這種語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失去攝影作品,整個詩報告不僅僅是失去幾張圖片那么簡單,也就是說,攝影作品已經(jīng)脫離了單純插圖的作用,成為了與詩報告同等重要的符號。讀者在閱讀時,既可以選擇單獨欣賞詩報告,也可以選擇欣賞攝影作品,游走在文學藝術與攝影藝術之間。

      這就是一種圖文的再語境化關系,也是民族文化商品化的需要。由于圖文表達資源的不對等性,在傳播少數(shù)民族文化時,兩種模態(tài)各顯優(yōu)勢。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衣、食、住、行的多姿多彩是言語所難以形容,圖像符號對這些文化的描述更具優(yōu)勢,例如書中幾張壯族居住環(huán)境的圖片非常直觀,詩報告難以傳達。而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淵源,神話史詩,其傳承過程中伴隨的傳統(tǒng)的宗教祭祀或神圣禮儀等描述,則語言符號更具優(yōu)勢,圖片則無法表達文字意境??梢哉f,在《黑之靈》中,文字與圖像利用各自的表達資源優(yōu)勢,在相互競爭中獨立運作,在傳播壯族文化特征中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黑之靈》的閱讀路徑是多元化的。讀者可選擇正常的閱讀順序,也可跳躍式地只欣賞詩報告的中文或者英文,也可給語言愛好者中英對照著閱讀,也可只是欣賞自成一體的攝影作品?!逗谥`》既是詩歌,也是報告,也是攝影作品集。其背后的用意就是使《黑之靈》的受眾面更廣,適應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這點也體現(xiàn)在譯文之中。下面通過《黑之靈》的一些具體翻譯案例分析譯者在商品化意識影響下的翻譯策略。

      四、翻譯策略背后的商品化意識

      分析發(fā)現(xiàn),《黑之靈》的譯者高度順應商品化的意識。為了更好地讓西方人接受詩報告的內容,譯者對詩報告的文學性進行明晰化與簡單化處理,使其從詩的文體特征更多地偏向于報告的文體特征,增強文本的易讀性。譯文的分析仍采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作為理論工具。功能語言學認為人類語言有三大基本功能(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與語篇功能。概念功能指人類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人際功能指人類用語言來互動,表達態(tài)度,語篇功能指把意義組織成篇章??梢哉f,翻譯就是兩種語言間三大元功能的傳譯[13-15]。筆者將通過三大功能的傳譯來分析《黑之靈》的翻譯策略。

      首先,《黑之靈》譯者對概念意義大多采用明晰化策略。例如:“黑是芳香的文字”被譯為“Black symbolizes a sweet character”。譯者考慮到黑是一種象征符號,故把“是”翻譯成“象征”(symbolize)。“是”與“symbolize”同屬關系過程,但是后者比前者的意義更加的具體明確,在原文中是處于中立的多意詞,在英文中變?yōu)楸硐笳饕饬x的識別過程動詞。類似的例子還有“黑是山歌的潮音”(Black acts for the mountain chant)。原文的關系過程被翻譯成行為過程“act for”了。如果譯者完全保留原文的關系過程,統(tǒng)一譯為“is”,可以想象,譯文的文學性會大增,但是變得比較難以理解。

      再看人際意義的明晰化與簡單化例子。如“誰家的姑娘,/住在小閣里獨自梳妝”(There is a girl making up/All alone in her haram)。原文中是一個提問,在譯文中處理為一個存在句,實際上是把該問題的實際涵義明晰化了。還有一些例子體現(xiàn)譯者對態(tài)度詞匯的不同策略。例如:“仙姑帶來好福氣,/風調雨順人安康……/ She will bring good luck to us all.We are happy more and more…”譯者在此采用簡單化的策略,把所有的美好籠統(tǒng)概括為“good luck”和“happy”。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利用“more and more”和上一句“all”進行押韻,作為審美上的補償。再如“天上星星拌月亮,/地上女兒拌爹娘?!保↖n the sky,stars are cheerful with the shining room,/On the earth,mums are joyful with daughters and sons.)譯者把隱含的態(tài)度涵義“cheerful”和“joyful”翻譯出來了,這些態(tài)度詞匯在原文中并沒有體現(xiàn),是一種明晰化的策略。

      最后看看語篇意義的簡化處理。原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特殊的詩歌格式,如“這里,有一輪熾熱的/黑太陽——”(Here,there is a hot black sun -),黑太陽會單獨成為一行,起到新信息的強化作用。譯文中一概不分行,簡單化處理,可能譯者考慮到這樣更符合西方人閱讀習慣。再如“哎,等走出村頭路巷,/故事還沒講完……”(Hey,such interesting stories will never end/ During their walks in the village…)。此處為了照顧英語的閱讀習慣,放棄了原文的行文方式,失去了“還沒講完”作為新信息和省略號這一特殊位置的意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首詩歌的翻譯未加入任何注釋,使得整個語篇的排版非常簡潔美觀??傊覀兛梢钥吹阶g者照顧西方讀者的一種取向,對詩報告中的各種意義進行明晰化或者是簡單化的處理,讓譯文更易為讀者接受,符合文本的民族文化推廣目的。這也是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輸出中常用的一種翻譯策略[16]。

      五、結語: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黑之靈》中把少數(shù)民族文化商品化的意識形態(tài)。從商品化三大元素:品牌、客戶體驗以及受眾面來看,《黑之靈》通過詩報告與攝影作品在宏觀上的共語境化,設立“黑”這一品牌符號,并塑造“熱情好客”的黑衣壯人形象來增強讀者的體驗期待。詩報告、翻譯、攝影作品在微觀上構成再語境化關系,使語篇閱讀路徑多元化,擴大文本的讀者受眾面,背后折射出的是讓文化符號走上經(jīng)濟發(fā)展之路的商品化意識形態(tài),而此意識形態(tài)也反映在了譯者的翻譯策略選擇上面。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文化批評應把視角擴展至多模態(tài)語篇,模態(tài)內與模態(tài)間的選擇蘊含大量的意識形態(tài)印跡。對多模態(tài)語篇的文化批評,即可對單一模態(tài)內的某種符號如針對語言符號本身或者圖像符號本身進行分析,也可針對模態(tài)之間的關系的特點進行分析,符號之間可能出現(xiàn)不對應,完全對應或者符號重構關系,而翻譯從廣義上可視為語言符號的內部重構,我們可以分析這些選擇或不選擇背后折射的意識形態(tài),如圖1:

      圖1 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

      本研究嘗試揭露語篇產生背后的商品化意識以及譯者為了實現(xiàn)商品化目的所采取的翻譯策略,特別是分析了針對《黑之靈》此類文本應采取的翻譯技巧,其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嘗試把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應用到批評話語分析當中,去尋找語篇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提出文化批評的多模態(tài)范式。從更高的層次去講,正如丁建新、廖益清[17]的比喻所示:“話語批評就像考古學或古生物學一樣,其任務在于在這些斷層中去尋找意識形態(tài)、觀點和世界觀的痕跡,在復雜的地層中揭示分散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的來源?!蹦撤N程度上,本研究揭示了為何會產生像《黑之靈》這種如此混合的體裁,也透射出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商品化大潮中的處境。

      [1]Bhatia V K.Interdiscursivity i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J].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2010:32-50.

      [2]丁建新,沈文靜,主編.邊緣話語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

      [3]葉舒憲.文化與符號經(jīng)濟[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73-183.

      [4]黃承基.黑之靈[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2.

      [5]Flaircough N.Languag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Press,1992:200-224.

      [6]van Leeuwen T.Discourse and Practice:New Tools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2008:149-161.

      [7]Martin J R.Fare Trade:Negotiating Meaning in Multimodal Texts[A]//Wang Zhen-hua,ed.The Collected Works of J.R.Martin:Discourse Semantics(Volume 2)[M].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2010:304-305.

      [8]Royce T D.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A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A]//Royce T D,Bowcher W L,ed.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7:63-110.

      [9]Iedema R.Multimodality,Resemioticization: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s a Multisemiotic Practice[J].Visual Communication,2003,2(1):29-57.

      [10]陳樹坤.符號重構視角下的圖像復合體功能分析——以英語沙龍雜志為例[J].外國語文,2014(1):83-87.

      [11]Thibault P J.The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of a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theory and practice[A]//Baldry,ed.Multimodality and Multimediality in the Distance Learning Age[M].2000:311-384.

      [12]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2nd ed London:Routledge,1996:118.

      [13]簡王華,何穎,巫鴻霞.那坡黑衣壯民俗文化村旅游項目策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28-32.

      [14]趙毅衡.符號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43 -147.

      [15]黃國文.翻譯研究的語言學探索—古詩詞英譯本的語言學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2014:6-11.

      [16]趙德全純理功能的傳譯—功能語言學理論框架下的翻譯研究[M].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40-159.

      [17]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07-313.

      [18]丁建新,廖益清.斷裂的語篇:童話敘事中隱性對話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學刊,2007(5):87-90.

      On Constructing Multimodal Paradigm for Cultural Criticism: A Case Study on Commercialization of Poetry-Report the Spirit of Black

      CHEN Shu-kun1,2
      (1.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Guangdong 510521;2.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

      The cultural criticism is expected to apply multimodal discourse to explore the mode of social ideology hidden behind in the semiotic relations.The analysis on the poetry-report The Spirit of Black reveals that the poetic report and photography works constitute macroscopically co-contextualizing relation.This poetic report set up "blackness"as the sign of the commodity brand,and construct an image of a black-claded"hospitable"Zhuang ethics to strengthen readers'tourism experience.The poetry-report,translation and photography works constitute microscopically re-contextualizing relation to offer multiple reading paths so as to enlarge the amount of readers.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pirit of Black presents a strategy of explicitness and simplification.All the mentioned reflect the ideology of commercialization,and demonstrate multimodal paradigm for cultural criticism.

      cultural criticism;commercialization;multimodal paradigm;translation strategy;poetry-report

      I207

      A

      1672-934X(2015)06-0091-07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6.015

      2015-10-08

      廣東省高校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類培育項目(CQ118002);廣東金融學院外語系教學研究和改革培育資助項目

      陳樹坤(1981—),男,廣東潮州人,廣東金融學院講師,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主要從事功能語言學、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研究。

      猜你喜歡
      黑衣商品化圖文
      畫與理
      巨人今晚就要來
      明清時期陜西果樹商品化趨勢及殖民采掠初探
      小黑狗
      娃娃畫報(2018年12期)2018-03-08 14:01:38
      日本商品化權的歷史演變與理論探析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9:20
      黑衣“警察”
      圖文配
      海外英語(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圖文配
      海外英語(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過度商品化引發(fā)的生態(tài)問題研究
      論檔案信息商品化及其實現(xiàn)
      阳西县| 内黄县| 香格里拉县| 永善县| 钟祥市| 长岭县| 曲靖市| 麻栗坡县| 平凉市| 临泽县| 曲靖市| 岳阳市| 临猗县| 富顺县| 辽阳县| 晴隆县| 颍上县| 安西县| 松阳县| 台前县| 富平县| 安达市| 吴堡县| 瑞金市| 沙湾县| 兴文县| 松阳县| 奎屯市| 高雄县| 泰顺县| 武川县| 沙田区| 江川县| 方山县| 郯城县| 内丘县| 阜新市| 库车县| 长沙县| 宿迁市|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