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東晉朝政看《孝經》鄭注地位上升的緣由

      2015-02-21 13:32:06潘忠偉
      關鍵詞:鄭玄鄭氏孝經

      潘忠偉

      (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成都 610066)

      東晉中葉以后,題名為鄭玄注的《孝經》傳本逐漸占據權威地位。這一時期《孝經》鄭注地位的上升絕非是一個簡單的學術史問題,而應看到當時官方推崇《孝經》鄭注的政治背景。具體而言,東晉穆帝、孝武帝在親政前后講解《孝經》,是為了實現中樞權力順利轉移所進行的必要舉措。而《孝經》鄭注之所以受到推崇,與其思想旨趣和官方政治意圖較為契合這一緣故有關,其中尤以鄭注的“先愛后敬”說最為典型。

      一、東晉中晚期《孝經》鄭玄注地位的提升

      《孝經》鄭氏注之漸受重視,大致上以東晉中期為起點。同時,《孝經》鄭氏注即為鄭玄注的說法也為當時官方所認可。東晉《孝經》鄭玄注之受官方推崇的情形及其現實緣由,頗值得留意。

      關于《孝經》不同傳本在唐以前的流傳情況,《隋書·經籍志》在“《孝經》類”下有專門的介紹。大致上說,秦漢時期《孝經》逐漸形成了今文和古文兩個傳承系統(tǒng),其中《今文孝經》先出,傳者眾多,其中長孫氏所傳的《今文孝經》較其余傳本多出《閨門》一章,后出的《古文孝經》與長孫氏《今文孝經》大致相同,唯又多出三章,共計二十二章。劉向之典校《孝經》,以依據《今文孝經》為主,以參考《古文孝經》為輔,定為十八章。這一校本以東漢學者鄭眾、馬融等人的注本為突出。除此之外,又有題名為“鄭氏”的注本,相傳“鄭氏”即為東漢末年大儒鄭玄[1]934-935。

      《隋志》關于《孝經》傳承情形的敘述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孝經》鄭氏注是否即為鄭玄注,一直以來就存有較大的爭議。陸德明的《經典釋文序錄》,對此爭議又有進一步的說明。《序錄》稱:

      世所行鄭注,相承以為鄭玄。案:《鄭志》及《中經薄》無,唯中朝穆帝集講《孝經》,云以鄭玄為主。檢《孝經注》與康成注五經不同,未詳是非。江左中興,《孝經》、《論語》共立鄭氏博士一人?!豆盼男⒔洝肥兰炔恍?,今隨俗用鄭注十八章本。[2]2028

      陸德明的意思是說,現在通行的《孝經》鄭注本,相傳為鄭玄所撰??疾煊涊d鄭玄與其弟子問答之語的《鄭志》和西晉學者鄭默所撰定的目錄學著作《中經薄》,均未提及鄭玄曾注《孝經》一事。只是東晉穆帝時期講解《孝經》時,確認該注本應是鄭玄所撰為主。陸德明發(fā)現,《孝經》鄭氏注的經義,與鄭玄的其他經籍注文,在旨趣上是存在差別的。陸氏還指出,由于《古文孝經》未得到流傳,所以當時通行的《孝經》注本即是題名為“鄭氏”的注本。

      從陸德明的這一敘述來看,陸氏對于“鄭氏”是否為鄭玄,是頗為懷疑的。不過,這并未影響《孝經》鄭氏注本的盛行,《經典釋文》以此本為底本訓釋音讀,即為顯證。

      針對《孝經》“鄭氏”注是否為鄭玄本人所注,唐代學者劉知幾又有更為詳細的議論。劉知幾的議論,在通行本《孝經注疏》中有引用,其文如下:

      謹按今俗所行《孝經》,題曰鄭氏注。爰自近古,皆云鄭即康成,而魏晉之朝,無有此說。至晉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帝太元元年,再聚群臣,共論經義。有荀昶者,撰集《孝經》諸說,始以鄭氏為宗。自齊、梁以來,多有異論。陸澄以為非玄所注,請不藏于秘省。王儉不依其請,遂得見傳于時。魏、齊則立于學官,著在律令。蓋由膚俗無識,故致斯訛舛。然則《孝經》非玄所注,其驗有十二條。[3]2539

      劉知幾舉十二條證據,力證《孝經》“鄭氏”非鄭玄。關于這一點,中古學者已聚訟紛紜,現當代學者亦各持理據,至今尚未論定。筆者以為,執(zhí)著于是非真?zhèn)沃?,非為不當,不過若無充足證據,多說則不免累贅。事實上,劉知幾為證此說之謬,曾援引三國學者宋均之說,宋均認為鄭玄未注《孝經》,可見這一爭論由來已久,不能論定,蓋是必然。倒是陸德明、劉知幾等人均強調《孝經》鄭氏注即為鄭玄所注這一看法的興起,與東晉官方講經一事頗有密切的關聯(lián)。此點與《孝經》鄭氏注之盛行南朝,關系甚大,而學者似未曾注意。

      關于東晉穆帝和孝武帝講解《孝經》之事,《隋志》著錄有“晉穆帝時《晉孝經》一卷,武帝時《送總明館孝經講》《議》各一卷”[4]934。上述著述為當時官方所認可的權威《孝經》傳本和講、議本。據陸德明所述,東晉穆帝講解《孝經》,即以鄭玄為標榜。至此之后,這一傳本逐漸成為《孝經》通行本,鄭氏注即為鄭玄的說法也漸為流行。

      既然《孝經》鄭本與東晉穆、孝武二帝講經有關,那么考察這一時期的官方講經情形,當是必要的。大致上說,這一時期帝王講、議《孝經》,似非敷陳孝道、倡導孝治之常例,而實有深層次的緣由。觀乎兩晉,帝王或太子講解《孝經》之事,除東晉穆、孝武二帝外,鮮見其余各帝《本紀》。至于太學釋奠之禮,亦甚少講《孝經》?!稌x書·禮志》稱:

      禮,始立學必先釋奠于先圣先師,及行事必用幣?!涞厶┦计吣?,皇太子講《孝經》通。咸寧三年,講《詩》通,太康三年,講《禮記》通?;莸墼等?,皇太子講《論語》通。元帝太興二年,皇太子講《論語》通。太子并親釋奠,以太牢祠孔子,以顏回配。成帝咸康元年,帝講《詩》通。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講《孝經》通。孝武寧康三年七月,帝講《孝經》通。并釋奠如故,穆帝、孝武并權以中堂為太學。[5]599

      根據上述記載,兩晉時期官方講解《孝經》,除武帝泰始七年,時為太子的惠帝在釋奠時講《孝經》外,主要集中在東晉穆、孝武二帝時期。另外,據《晉書·穆帝本紀》記載,永和十二年(356年)穆帝亦嘗講《孝經》[5]201。如此,穆、孝武二帝則講《孝經》三次。

      眾所周知,西晉司馬氏為取得政權,起始即有弒君之惡名。曹魏高貴鄉(xiāng)公曹髦死于司馬氏家兵之手,以當時輿論而言,司馬氏難逃弒君之惡名,而有晉一代,甚少談忠,多推崇孝道,也非無因。不過,穆帝、孝武二帝之推崇《孝經》及鄭玄注,似非僅僅追述祖訓而已?!稌x書·車胤傳》記孝武帝講《孝經》的情形,稱:

      寧康初,以胤為中書侍郎,關內侯。孝武帝嘗講《孝經》,仆射謝安侍坐,尚書陸納侍講,侍中卞耽執(zhí)讀,黃門侍郎謝石,禮部郎袁宏執(zhí)經,胤與丹陽尹王混摘句,時論榮之。[5]2177

      此次講《孝經》,似與《晉書·禮志》所記載的寧康三年(375年)講經為同一事件。當時輿論以車胤參與講經為榮,其中原因,值得深考?;蛘哒f,以當時官方不甚重視學術之情勢而論,竟有眾多權臣參與,鄭重講、議《孝經》之事,當別有深意也。

      二、東晉穆、孝武二帝講《孝經》的政治背景

      從東晉穆帝、孝武帝講《孝經》的時間上看,均涉及到二帝與褚后之間的權力轉移問題。具體而言,在東晉穆帝、哀帝、海西公、簡文帝及孝武帝前期,褚后曾三次執(zhí)掌朝政,其中穆帝和孝武帝均存在皇帝親政的問題。在權力轉移的關鍵時期,二帝講解《孝經》的舉措,在當時是極具政治意味的。

      東晉司馬氏政權的維系,主要依靠逃至江東的中原大族與江南世族的鼎力支持,中樞權力往往掌握在這些大族手中。東晉明帝以來,皇族姻親和后妃之黨多出這些世家望族,而帝位的繼承問題,也往往受這些外戚所左右,司馬氏幾近陪位而已?;蛘哒f,掌握東晉中樞政權的重心是那些有外戚身份的世家大族,而世家大族通過外戚維持東晉“共主”的局面,也是合乎情理的選擇。從東晉第二任皇帝明帝司馬紹開始,這種局面就大體確立下來。明帝皇后出自穎川庾氏,成帝司馬衍為明帝長子,庾亮、庾冰、庾翼等皆為其舅。成帝死后,為繼續(xù)掌握政權,庾冰便謀立成帝同母弟司馬岳為帝,即后來的康帝。許嵩《建康實錄》記載:

      顯宗不豫,時庾冰以舅氏當朝,權侔人主,慮易世之后,戚屬疏遠,將為他人所制。乃謀說顯宗曰:“國有強敵,宜立長君?!憋@宗信而從之,遺詔以瑯琊王為嗣。[6]207

      “顯宗”為東晉成帝廟號,瑯琊王即為東晉康帝。又,《建康實錄》記載:

      時顯宗寢疾,庾冰兄弟以舅氏當朝,謀立康帝為嗣,充建議以父子相傳,先王舊典,不宜改易。冰等不從。既而康帝臨軒,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鴻業(yè),二君之力?!背鋵υ?“陛下飛龍,臣冰之力。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日?!钡塾袘M色。[6]214

      何充出自廬江何氏,據《晉書》本傳,其母為王導妻之姊,其妻庾氏為明帝皇后之妹,可見何充與庾冰亦為姻親[5]2028??档凵钪畚恢€(wěn)固與否,主要依賴于庾氏、何氏,故向庾冰、何充表示感激之情。而何充卻毫不領情,康帝唯有尷尬而已。事實上,康帝長子司馬聃的后妃為何氏,即為何充兄弟何準之女。由此可見,這些世家大族通過姻親,牢牢把持司馬氏政權。

      康帝在位僅二年,司馬聃即位,是為穆帝。穆帝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由康帝皇后褚氏主持朝政。褚太后也出身于世家大族,《晉書》本傳稱其“少以名家子入選瑯琊王妃”,褚后之父為褚裒,其母為謝氏[5]975。筆者懷疑其母謝氏當與陳國謝鯤同族,否則很難理解謝尚在穆帝永和時期(公元345-356年)的快速升遷。而穆帝即位之后,隨著庾冰、庾翼、何充相繼謝世,褚太后對政局的控制日益加強,《晉書》何充本傳稱:

      2017 年春節(jié)期間該站點監(jiān)測數據顯示, ρ(PM2.5) 、 ρ(PM10) 最大值分別為 142μg/m3、172μg/m3。同時,ρ(PM2.5) /ρ(PM10) 平均值為74.5%,表明春節(jié)期間南京市城區(qū)細粒子所占比例較大。二次無機離子SNA(NO3-、SO42-、NH4+)共占總離子濃度的81.5%,這表明了大氣二次污染較為嚴重。

      充每曰:“桓溫、褚裒為方伯,殷浩居門下,我可無勞矣?!保?]2030

      桓溫鎮(zhèn)守荊楚,為何充所薦;褚裒以太后之父的身份鎮(zhèn)守京口;殷浩為褚裒所薦而為揚州刺史。此三人均為當時屏藩之臣,居于至重之地,其中褚后一黨三居其二,褚氏勢力可見一斑。不久,褚裒謝世,其時桓溫尚未坐大,中央權力為褚太后所掌握。據《晉書》本傳,從穆帝建元元年(343年)直到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褚太后曾三次臨朝稱制,其中第一次在穆帝親政之前,第二次在哀帝、海西公時期。第三次在孝武帝親政之前。在這長達四十一年的時間里,褚太后依靠司馬昱、褚裒、謝尚、顧和、殷浩、蔡謨、王彪之、謝安、謝玄等人,成為東晉政局的實際掌控者。

      在這一政治背景下,穆帝、孝武二帝之講《孝經》,當是不同尋常的。據《晉書·穆帝本紀》,至永和十二年(356年),穆帝始臨朝觀政,同年二月,穆帝第一次講《孝經》;升平元年(357年),穆帝開始親政,同年三月,又再次講《孝經》[5]202。穆帝雖親政,但褚后為母,故在親政前后,屢講《孝經》,絕非虛應故事而已。

      穆帝親政僅五年左右,繼穆帝之后的哀帝、海西公,政局不穩(wěn),褚后第二次臨朝親政。不過,此時桓溫勢力急劇上升,褚后已無力與之抗衡,海西公之廢、簡文帝之立,均為桓溫所啟。簡文帝司馬昱在位僅六年,其子司馬昌明即位,是為孝武帝。孝武即位時僅為十歲左右之孩童,褚后又第三次臨朝聽政。三年之后,即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親政。此前一年,即寧康三年(375年),孝武帝亦講《孝經》一遍。《世說新語》記載孝武寧康三年講經一事,稱:

      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痹?“必無此嫌?!避囋?“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于屢照,清流憚于惠風?”[7]171

      孝武講《孝經》,謝安、謝尚與諸臣預先講習,如此鄭重其事,原因與穆帝講經相同,均為此種講經儀式是關乎中樞權力轉移的重要舉措。

      同樣,此時所講之《孝經》,以鄭玄注為標榜,亦絕非偶然。早在褚太后第一次親政時期,當時對于褚裒朝見太后的禮儀問題,很可能就涉及到《孝經》鄭氏注?!稌x書》褚太后本傳記載:

      太常殷融議依鄭玄義,衛(wèi)將軍裒在宮廷則盡臣敬,太后歸寧之日自如家人之禮。太后詔曰:“典禮誠所未詳,如所奏,是情所不能安也,更詳之。”征西將軍翼、南中郎尚議謂“父尊盡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鄭玄義合情理之中?!碧髲闹?。自后朝臣皆敬裒焉。[5]975

      殷融為殷浩之叔,認為褚裒朝見褚太后之時,當行君臣之禮。庾翼、謝尚等人與殷融一致,均贊同鄭玄的說法,認為“父尊盡于一家,君敬重于天下”,這在當時并非是一般的禮儀變革。而這種禮儀所依據的鄭玄之說,不見于鄭玄三《禮》注,而很可能來自于題名為鄭玄注的《孝經》傳本。由此來看,穆帝所講的《孝經》以鄭玄為標榜,或許即與此相關。另外,荀昶所撰的《集議孝經》,亦以鄭玄為宗,此書當是根據孝武帝講《孝經》時群臣議論之義集合而成。由此來看,《孝經》鄭氏注視為鄭玄傳本的說法,與當時朝政也是頗有關涉的。

      既然東晉中葉以來《孝經》地位的上升存在極其濃厚的政治背景,那么《孝經》鄭氏注的思想旨趣,應與當時官方意圖存有較高的一致性?;蛘哒f,穆、孝武二帝之講《孝經》,與褚太后長期執(zhí)政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三、從《孝經》鄭注旨趣看其受官方重視的內在原因

      現通行本《孝經注疏》為唐玄宗李隆基所注,唐代學者元行沖所疏,宋代學者邢昺又對疏文加以修訂?!缎⒔洝防盥』淖⑽摹⒃袥_的疏文中,保留了部分鄭注注文和中古學者的相關見解。通過分析鄭注及中古學者的思想旨趣,可進一步說明東晉官方推崇《孝經》鄭注的內在原因。以家庭倫理而言,褚太后于穆帝為母、于孝武帝為從嫂,太后臨朝稱制,實為司馬氏微弱而后黨強盛的具體反映。穆帝、孝武帝之親政,從根本上而言不利于后黨及其背后高門世族的根本利益。故在二帝親政前后的微妙時期,集合群臣講、議《孝經》無疑是表明各自政治立場的絕好機會。故而講、議的旨趣應與太后及著姓大臣的意圖存在某種契合性。事實上,《孝經》所敷陳的孝道,強調愛母敬尊,對于褚太后以母、嫂之尊交出中樞權力而言,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上的需要。同樣,對于高門世族而言,也不希望帝王親政影響其固有的地位和權力。

      大致上說,《孝經》鄭注的思想旨趣,與當時官方政治需要的確存在較為明顯的一致性,這其中尤以依據《孝經》鄭注的“先愛后敬”說為典型?!缎⒔洝ぬ熳诱隆诽岬?“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元行沖疏:

      所以于《天子章》明愛敬者,王肅、韋昭云:“天子居四海之上,為教訓之主,為教易行,故寄易行者宣之。”然愛之與敬,解者眾多。沈宏云:“親至結心為愛,崇恪表跡為敬?!眲㈧旁?“愛惡俱在于心,敬慢并見于貌。愛者隱惜而結于內,敬者嚴肅而形于外?!被寿┰?“愛敬各有心跡,烝烝至惜,是為愛心。溫凊搔摩,是為愛跡。肅肅悚栗,是為敬心。拜伏擎跪,是為敬跡?!迸f說云:“愛生于真,敬起自嚴。孝是真性,故先愛后敬也?!保?]2546

      阮元引嘉善浦鏜之說,認為疏文所引的“沈宏”為“袁宏”之誤,至為精當[3]2547。此章,鄭注之全貌雖不可見,不過根據袁宏之語,我們尚能推斷一二。所謂“親至結心為愛,崇恪表跡為敬”,意思是說,愛敬當有輕重先后內外之分,大致上以結心為內表愛,以崇恪于外表敬;愛為本,敬為愛之跡。概言之,袁宏似以愛在敬先立論。而隋代學者劉炫雖主《古文孝經》孔安國傳,但也承認愛為內、敬為外,與袁宏立論有相似之處。南朝梁代學者皇侃與袁宏有所不同,認為愛敬各有本末,即與疏所引的“舊說”不同。在這里,疏文所引的“舊說”,當是東晉南朝之舊義。此處“舊說”與袁宏一致,可證在東晉晚期和南朝宋齊時期,學者大多認為先愛后敬,愛為本,敬為末。袁宏曾參與孝武集議《孝經》,這一先愛后敬說也當是東晉官方闡釋《孝經》鄭注的權威說法,其淵源當在鄭注而又有所發(fā)揮,應是合理的推斷。

      這一源于鄭注的先愛后敬說,頗契合當時政治態(tài)勢之需要。所謂先愛后敬,是強調臣子應懷有親近尊者之心,愛深則親厚,親厚則無間;反之,若強調敬在愛先,臣子若以肅敬之心對待尊者,敬立則恩殺,恩殺則間生。無論是穆帝,還是孝武,都應當保持愛母事尊之心于褚太后,如此,才不會出現彼此猜疑的情況。若先敬后愛,愛由敬生,褚太后便為一老婦,遠尊之可也。

      同樣,孝武講、議《孝經》,侍講之人有謝氏、陸氏、卞氏等世家著姓大臣,此點亦頗堪玩味。正如唐長孺先生所言,東晉時期,貴臣往往以寬厚無事而為眾人所稱,如王導等輩。而帝王若勤政多事,便為世姓所不滿,如王敦之難[8]151-167。究其原因,在于司馬氏僅為江東世族之共主,權力之重心在世家著姓手中。在此背景下,朝廷汲汲于提倡帝王之孝道,當符合世族的根本利益。《孝經·廣至德章》提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碧菩谧⑷嵤?,稱:

      言教不必家道戶至,日見而語之。但行孝于內,其化自流于外。[3]2557

      元行沖疏又進一步說明:

      案舊注用應劭《漢官儀》云“天子無父,父事三老,兄事五更”,乃以事父事兄為教孝悌之禮。[3]2557

      陸德明《孝經釋文》采用鄭注,其引有注文“天子事三老”“天子兄弟五更”之語,可見這里所說的“舊注”即為鄭注。通觀這一注義,其大旨無非是讓天子行孝于內,以事父事兄之禮對待大臣。從這一注義來看,不難發(fā)現鄭注旨趣與世族著姓的期望頗為契合。

      需要指出的是,關于《孝經》鄭氏注是否即為鄭玄所注,仍可繼續(xù)討論。不過,鄭氏即鄭玄這一說法流行于東晉中晚期的政治背景,《孝經》鄭本受東晉中葉以來官方重視及其背后的原因,對于我們全面認識中古《孝經》學史的真實情形,都是有必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1]魏征.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黃焯.經典釋文匯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阮元.十三經注疏(附??庇?[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魏征.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5]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許嵩.建康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鄭玄鄭氏孝經
      玄機
      從官場到書房
      領導文萃(2021年10期)2021-06-02 06:57:20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for dry eye syndrome of lung-yin deficiency pattern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warming-unblocking needling techniqu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due to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鄭玄“文王受命”問題考論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36
      《孝經叢書》與《孝經總類》異同考
      ——從明代朱鴻《孝經》類編著來看
      《孝經鄭注》輯本三種平議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0
      鄭玄:做官不如讀書
      百家講壇(2019年2期)2019-07-18 13:56:04
      鄭氏富貴黃金屋
      恐龍科普秀——鄭氏曉廷龍
      汪清县| 高邮市| 阳山县| 齐河县| 嘉兴市| 台南县| 宁阳县| 田阳县| 河北区| 临泽县| 南城县| 和硕县| 夏邑县| 阜新| 高青县| 丘北县| 革吉县| 长沙市| 鸡西市| 康保县| 乌兰浩特市| 内黄县| 彩票| 汤原县| 长沙县| 卓资县| 昌平区| 塔城市| 丹东市| 甘德县| 永清县| 融水| 延安市| 开江县| 安陆市| 济源市| 万宁市| 桂阳县| 秭归县| 嘉鱼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