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培
2014年12月初,美國參議院在民主黨即將下臺之前,頂著壓力,終于把調查多年,長達6300頁的有關中情局使用酷刑對待反恐嫌疑犯的調查報告公布于眾了。
早在2003年有關中情局“酷刑門”事件的消息就不斷被媒體報道。過去十年里,對于“酷刑門”事件,中情局自己內部調查、各國媒體調查、美國司法部調查、國際紅十字協(xié)會的調查報告等,每一兩年就會曝光一次。奧巴馬上臺后第一個星期就宣布禁止酷刑,并公開表明布什政府批準的審訊方式已經構成了“酷刑”。參議院這個報告再次把小布什政府送上了世界輿論的審判臺。
美國政府有法律明文禁止酷刑。同時,美國也是聯(lián)合國反對酷刑公約的簽署國。但是當9·11恐怖事件發(fā)生后,小布什當局在全球反恐戰(zhàn)中,抓捕了一百多位美方認為十分“有價值的”反恐嫌疑人。當時中情局心有余悸,他們掌握分布全球的恐怖分子聯(lián)絡圖,很有可能也掌握有中情局認為“基地”組織正在策劃中的第二次對美恐怖襲擊的情報。
但是中情局常規(guī)的審訊方式,在短期內顯然從這批嫌犯那里擠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中情局迅速決定,需要對這批嫌犯使用特殊手段進行“高強度”審訊——說穿了,也就是酷刑。然而,作了這個決定后中情局卻馬上為難起來,因為中情局人員都知道自己很可能會因此而觸犯美國的法律和國際公約并在日后可能會面臨美國或外國政府的起訴。
怎么辦?中情局的共識是一定要盡快拿到小布什政府的最高授權,才能做這件事。
小布什政府收到中情局期待司法授權和法律指導的要求后,決定原則上同意中情局在特殊時期采用特殊手段的計劃。小布什政府很快發(fā)出指令,要求司法部盡快拿出法律解釋和詳細的司法指導,保證這些“高強度”審訊方式沒有違反美國聯(lián)邦和國際反酷刑法。司法部的幾位“高明的”律師們,在咨詢了一些專家,并和中情局和白宮進行了數日的信函往來后,終于拿出了幾份共達上百頁的臭名昭著的“酷刑備忘錄”。通告中情局說,它擬定的十多種“高強度”審訊方式沒有違反美國和國際法,并作出了非常有律師氣質的、并有詳細圖解的說明。比如說,規(guī)定往嫌疑人身上潑冷水如果不低于華氏41度就不構成酷刑;或者水刑一次往嫌疑人臉上澆水不超過40秒也不算是酷刑(當然這次參議院的調查報告證實,中情局大量違反這些本來就不靠譜的司法指導)。
那么,司法部又是如何從法理上使得中情局放心大膽地干起來的呢?這主要是通過兩份有名的“酷刑備忘錄”, 給中情局吃了個法律上的雙保險和定心丸。第一份備忘錄就是那份具體分析和指導那十多種“高強度”審訊方式的“酷刑備忘錄”。畢竟,聯(lián)邦司法部怎么會去起訴提前咨詢了司法部,并依照司法部提供的備忘錄要求來提審嫌犯的中情局人員呢?但是如果參議院的調查報告屬實,并含有大量可以在法庭上出示的證據,中情局那些做過頭了的參與人員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一天被政府起訴的。
這時就是第二份備忘錄發(fā)揮效用的時候了。在中情局的反復要求和磋商下,司法部又向中情局發(fā)出了第二份備忘錄,使用了不同的司法解釋和刑事辯護思路,來向中情局人員保證,他們今天所做的,明天不會被起訴,或者哪怕萬一被起訴了,也沒有什么可能能說服公民組成的陪審團。
第二份備忘錄有兩個不同的法律解釋。第一個有關憲法,它認為作為負責美國國家安全的總統(tǒng),在國家安全受到明確威脅時,可以行使總統(tǒng)權力,作出任何總統(tǒng)認為是必要的決定,哪怕它與現(xiàn)成法律不一致。這使得中情局的所作所為,立馬合法化了。但是由于這個解釋范圍太廣,太極端,很可能禁不起法庭的挑戰(zhàn),在它施用幾年后就被司法部收回了。但是中情局人員的“高強度”提審主要是發(fā)生在這個法律解釋沒有被收回之前。
就算這條法律解釋被法庭推翻了,這第二個備忘錄里還有第二條更厲害的法律解釋,也就是“必要性辯護原則”,也就是說在9·11后險惡的環(huán)境下,政府為了保護更多民眾,可以使用看似違法的手段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比如,你“非法”殺死一個人是為了保護其他更多人的生命。這個“必要性辯護原則”是刑事辯護中常使用的,對保護中情局免于起訴更為有利。
有了這兩個備忘錄,三個憲法和刑法辯護原則,再加上奧巴馬上臺后明確宣布不會起訴中情局人員的政治決定,應該說中情局不會有人會為了當年不當使用“高強度”審訊方式而被聯(lián)邦政府起訴。
而美國中情局這個“酷刑門”事件,還讓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觀察到美國各級政府及其官員們,凡事都要從法律授權和司法責任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法治原則”,這和美國深入人心的法治精神是分不開的。當然,通過法律“合法化”了的壞事,依然是壞事。小布什年代為了全面“反恐”而違反美國和國際反酷刑法,無限制拘留反恐嫌疑人員,以及在沒有聯(lián)合國授權下入侵伊拉克,這些都讓美國法治精神蒙羞,讓美國蒙羞!
這份大家盼望已久的調查報告,有助于修復被小布什政府踐踏了的美國立國的法治精神,這值得贊許!
(作者現(xiàn)為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