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未末
(湖北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53)
公示語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實用英語,是一種在公眾場合公開和面對公眾以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包括路標、廣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場所的宣傳語、公告警示、旅游簡介等,它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是了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也反映了生活在這個社會群體的整體文化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面貌。[1]因此,它的翻譯不容小覷。公示語的翻譯能否達到它本來的功能,不但影響到外國友人在中國的日常生活,還關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體形象,必須予以足夠關注。[2]
功能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由德國兩位著名的翻譯理論家萊斯(Katherina Reiss)和費米爾(Hans J.Vermeer)創(chuàng)立。此后,師從萊斯的另一名德國學者諾德(Christiane Nord)又在功能目的論的基礎上提出“功能+忠實”(functionality+loyalty)這一概念,大大豐富完善了這一理論。功能目的論的三大基本原則,即目的性原則、忠實性原則和連貫性原則,其中目的性原則是功能目的論的首要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都必須服從于目的性原則。功能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任何一種行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翻譯所應采取的方法策略,即“目的決定手段”。[3]
作為公示語翻譯,其目的非常明確。它面向現(xiàn)實世界,以傳達信息和施加影響為主,有指導、警示、宣傳、勸導、鼓動等實用功能。而功能目的論的理論核心也在于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強調(diào)翻譯是譯者在分析原文基礎上根據(jù)讀者需求實現(xiàn)譯文預期功能的目的性行為。因此,應該說功能目的論與公示語的翻譯實踐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具有更直接的指導作用。
走訪街頭,留心者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城市不少路標和景區(qū)標識上的英文說明不夠規(guī)范,有的道路和景區(qū)的英文翻譯甚至還出現(xiàn)多個版本,極易對外國游客產(chǎn)生誤導。例如:作為濟南三大名勝之一,趵突泉及其周圍的指示牌上,“趵突泉公園”被翻譯為“Baotu Spring Park”,而在離其較遠的一塊交通指示牌上又變成了“Baotuquan Park”。
與之類似的路標譯名不統(tǒng)一的情況也有不少,如某市一重要路段“市府大路”,同一地名在交通指路牌上居然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翻譯方式——“SHIFU AVENUE”、“SHIFU DALU”、“SHIFU ROAD”,令人費解。
由此可以看出,公示語除了英文翻譯不規(guī)范,不少標志牌大小寫、縮寫毫無章法,拼音和英文混用,甚至拼音“代替”英語的問題也很普遍。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來重現(xiàn)另一種語言的活動,語言活動要受到思維的制約。人作為思維的主體,會因個體環(huán)境的差異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受漢語思維影響,我們在翻譯時會傾向套用漢語表達方式,由此形成了很多“Chinglish”,叫外國人看了一頭霧水,而中式英語最多體現(xiàn)在對號入座的機械性逐字翻譯或過度分解中文名稱、照字死譯。
如某工業(yè)區(qū)生產(chǎn)線上“請勿交談、以防飛沫”被譯為“Please no conversation.In case of saliva.”,某風景區(qū)內(nèi)“請您帶好隨身物品”被譯為“Please keep your carry-on items in the body well!”,某車站“長途發(fā)車區(qū)”成了“The long distance hair bus area.”等等,實在錯亂不堪、大煞風景。
中式英語通常還體現(xiàn)在譯文全文不通、語意模糊。例如:某公共廁所內(nèi)的一句公示語“便后隨手沖,春泥了無痕”,這本是一句委婉含蓄的中式表達,但若直譯成“After then conveniently flushes,spring mire has not had the mark.”就實在難為我們外國朋友了。諸如“來也匆匆,去也沖沖”的公示語其實簡單譯為“Flush After Use.”就好。
另一類公示語誤譯表現(xiàn)在拼寫、用詞、語法和時態(tài)等最為常見的一類錯誤上。這類公示語誤譯大都是因為翻譯和制作標牌人員疏忽大意、敷衍了事造成的。在公共場所的某些公示語中,涉及無意增漏字母、書寫有誤或英文字母顛倒等的拼寫錯誤不勝枚舉。
比如“休息區(qū)”(REST AREA)變成了“PEST AREA”(害蟲區(qū)),“嚴禁戲水”(Don’t play water)變成“Don’t play water”,“不可回收垃圾”(Non Recyclable)變成“No Recyclable”,“免費無線上網(wǎng)”被譯成“Free and lineless Internet service.”,而英語中根本沒有l(wèi)ineless一詞。
拼寫錯誤已是司空見慣,用詞不當更是比比皆是,讓人望塵莫及。比如,“特殊旅客候車室”(Priority Waiting Room) 被譯為“Peculiar Passenger Waiting Room”(奇怪旅客候車室),“請勿翻越”(Don’t Climb Over)譯成了“No Turning Over”(請不要把欄桿翻轉(zhuǎn)過去),“殘疾人廁所”(Barrier-free Restroom)譯成了“Deformed Man Toilet”(畸形人廁所),如此這般,不一而足。
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信息與情感交流過程。[4]雙語公示語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老外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因此在公示語翻譯中譯者應避免因忽視兩國文化差異而造成不必要的文化誤解。例如,有些詞語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查找。如果譯者不熟悉一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背景,對于文字的這種意義就會茫然。
就拿“老”和“old”來說,雖然它們字面意思相同,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聯(lián)想意義有很大區(qū)別。西方國家極少有人愿意倚老賣老而自稱“old”。在他們看來,“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詞,是與“不合潮流”、“老而無用”的含義連在一起的。然而中國人往往以年長為榮。長者不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以上的文化差異要求我們在翻譯以上詞條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兩國語言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義,而不是盲目死譯。
在公示語翻譯中,諸如“請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和“中華老字號”此類的公交提示或廣告牌,其中“老”字則不應再譯成“old”,而應譯成“senior”和“well-known”顯然更接近西方接受者的語言習慣。
德國功能目的論強調(diào)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以譯文的預期功能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各種語境因素,選擇最佳處理方法。忠實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的直譯。譯文的忠實性并不排除為使原作的形式、氣氛和深層意義以另一種語言再現(xiàn)而進行的適當調(diào)整。也就是說,譯者的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的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即所謂的“目的法則”。下面將針對主要的不同公示語類型,舉例分析其可采取的部分翻譯方法。
旅游交通類公示語主要包括路牌標識、行車指示、景區(qū)告示和景點簡介等。
例1:停車場Parking Lot,專用停車位Authorized Cars Only,停車拖車區(qū) Tow-away Zone,此處禁停車輛No Parking Here,嚴禁超車No Overtaking,此路不通Dead End等。
分析:此類路標指示在翻譯時應盡量遵循借譯的翻譯原則,采用約定俗成的國際通用表達方式,關照其實際應用的語境和功能進行對應轉(zhuǎn)換,讓外國讀者一目了然,從而達到警示目的。
例2:花兒美麗,請莫伸手。
譯文:The flowers are so fair,and they need your care.
分析:此句若直譯為“Though 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you still shouldn’t take out your hand to pick them.”也并無不可,但對比兩種譯文,孰優(yōu)孰劣就不言而喻了。在此類景區(qū)標牌翻譯中,譯文需盡量迎合外國讀者的閱讀心理,返璞歸真,直接意譯。
例3: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頂天;有的像銅墻鐵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壘卵,搖搖欲墜;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瓏剔透……神奇而又真實,迷離而又實在,不是藝術創(chuàng)造勝似藝術創(chuàng)造,令人嘆為觀止。
譯文:3000 crags rise in various shapes—pillars,columns,walls,shaky egg stacks and potted landscapes…--conjuring up unforgettably fantastic images.[6]
分析:這是一段關于武陵源的景點介紹。原文中大量的“四言八句”和平行對偶都是漢語行文用字的習慣,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但翻譯時需結(jié)合考慮英語景介的文體特點和讀者的欣賞習慣,打破原文形式的束縛,該減則減,該改變形式則改變形式,對原文進行整合調(diào)整,從而有效轉(zhuǎn)達原文信息和功能。
食宿商貿(mào)類公示語主要包括公司廣告牌、商店招牌、企業(yè)簡介、口號標語或經(jīng)營理念等等。
例1:百聞不如一嘗。
譯文:Tasting is Believing.
分析:這是浙江省糧油食品公司的一個廣告牌標語。顯然,其中文套用了“百聞不如一見”的諺語,譯文也套用了一個英文諺語“Seeing is Believing”。所不同的是,中文廣告語改了漢語諺語的最后一個字,而譯文則改了英語諺語的頭一個詞,新鮮活潑,殊途同歸,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例2:北京同仁堂
譯文:Beijing Tongrentang
分析: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yè)著名的老字號,其翻譯采用音譯法,在把握功能對等的原則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保留了音韻之美,又突出了中華情調(diào),給外國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3:創(chuàng)建綠色飯店,倡導綠色消費。
譯文:For a green hotel and green consumption.
分析:此標語若照搬原文結(jié)構(gòu)逐字譯成“Establishing green hotel,initiating green consumption”,譯文會顯得毫無生氣,但改譯后介詞“for”表示目的,恰好可以體現(xiàn)出原文的目的性和感召功能。
時政文化類公示語主要是指在公共場所關于中國時事政治、風俗文化的宣傳語。
例1: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jié)合,積極參與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譯文:By both“bringing in”and“going global”,we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open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分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漢語的說法,英語不這樣表達。該譯文對此使用“歸化”策略,用“open wider”來代替,以目的語為歸宿使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及文化規(guī)約,省去了漢語的一些多余之詞,從而達到了讓英語讀者了解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目的。
例2:有人說,唐裝有一種“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氣質(zhì)。唐裝是簡約的也是復雜的,簡單時它可以全無修飾,通身連縫折都少之又少;繁雜起來卻又可以無數(shù)講究,并且變化無窮:腰收還是放,袖窄一點還是寬一些,立領還是無領,領子高一些還是低一些。
譯文:Chinese clothes suit anyone.They can be simply or elaborately cut,with a tight waist,loose or narrow cuffs,wide or erect collars,high or low collars,or none at all.
分析:漢英對照,會發(fā)現(xiàn)原文黑體部分也都作了內(nèi)容上的“歸化”處理,通過社交語境的作用,化籠統(tǒng)為具體,去掉一切令人費解的評述性表達,直接譯出隱于原文明說之后的暗含意義,重點明示交際意圖,向讀者提供了原文的實際意義。
例3:中國的“福”字代表幸運和幸福,每逢春節(ji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倒貼“?!弊郑云砬笙矐c吉利,福運到來。之所以要倒貼,是因為“倒”在中文里與“到來”諧音。
譯文:The Chinese character Fu represents happiness and good luck.During Spring Festival,almost every family posts an inverted Fu on windows or doors to invite good fortune.But why do the Chinese put Fu upside down?It is because the Chinese word for“inverted”“dao”bear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s the word“arrive”.
分析:在此例中,如何將“倒貼福字”與“福到”這一寓意讓譯文讀者產(chǎn)生像中國人一樣的聯(lián)想,譯文的“異化”則提供了充分的語境效果。盡管行文多少有些累贅,但讀來異域色彩濃郁,不會使讀者生厭,從而實現(xiàn)了對外宣傳的功能與目的。
綜上所述,公示語翻譯離不開翻譯理論的關照,對公示語任何形式的誤譯都會嚴重影響到公示語的交際意圖和效果,有損于城市的對外形象。而功能目的論對公示語的翻譯提供了有效的翻譯原則,譯者應在功能目的論的指導下,了解中英兩種文化的差異,通過選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策略,改善和提高公示語的翻譯質(zhì)量,最終滿足目的語讀者的期待和需要。
[1]趙湘.公示語翻譯研究綜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2):52-54.
[2]趙小沛.公示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68-71.
[3]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范忠英.實用翻譯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丁樹德.翻譯技法詳論[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6]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