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甌市第一小學 張瓊秀
把握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點”
□福建省建甌市第一小學 張瓊秀
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文課堂上,要把握三“點”:挖掘教材內(nèi)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把握學習過程中教材內(nèi)容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接觸點、尋求語文綜合性學習及習作中心理健康滲透的突破點。
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涉及點 接觸點 突破點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指出:“一位負責任的教師,最重要的,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眼前的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有利于未來,有利于人類的個性?!睂τ谡Z文學科來說,它的目標就是以母語為工具,以文學、生活為載體,以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為量化指標,旨在使學生能對社會、對生活、對人類,抱有一種終極的關懷,真誠地面對心靈,能時時感受到快樂、美、愛和幸福,從而去創(chuàng)造它。這就是語文學科天然具有的鮮明的人文特征和深厚的感召力。它使語文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突出的功能。所以,語文老師肩負著既教書,又要在教學中促進人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的使命。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認為,在語文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三“點”的把握相當重要。
語文教學歷來崇尚“文道統(tǒng)一”,心理健康教育其實仍可歸之于“道”之列,這也就為它在語文課中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fā)現(xiàn)語文課本處處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因此,語文教師要把握課題主脈,對教材進行研究,對其中蘊含的顯性或隱性的心理教育資源進行甄別、整理,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并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同時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是總目標,還是特點及地位,都強化了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性——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2.用學段目標引路。第一學段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閱讀目標有:“向往美好的境界,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別人交流。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钡湍甓涡W生心理上不成熟,要讓他們感受到事物的美好,關愛自然、動物,關愛人與生命,在初步的情感體驗中,激發(fā)他們對生活、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同時,讓他們樂于分享,敢于表達,并豐富他們的想象,萌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寫話要求:“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其實就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真實性的表達。在口語交際中,“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币膊浑y看出心理滲透的因素:樹立信心,積極參與,敢于表達。而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更是鼓勵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熱心參與,合作交流,能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
第二學段中關于閱讀中的“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等內(nèi)容,也蘊藏著情感體驗教育。而在習作中“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更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善于表達、樂于分享、敢于想象”的提升。
而在第三學段的閱讀及習作、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中,關于詞語感情色彩的辨析及表達效果,以及能描述“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把情感體驗上升到了“能細致體驗、恰當描述”的高度。特別是習作中“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對學生獨特的個性發(fā)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保護。
3.挖掘選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因素。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座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寶庫??v觀小學一至六年級語文課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許多文字、思想兼美的課文,凝聚著作者的智慧才華,積淀了他們珍貴的人生經(jīng)驗,閃耀著他們的高尚情操,不僅有很高的文化內(nèi)涵,而且向?qū)W生傳遞著真、善、美,弘揚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些名篇佳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豐富資源,教師只要對教材內(nèi)容稍加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教育內(nèi)容。
1.把握時機,適時滲透。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講究“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時機成熟時才滲透。如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主要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全文沒有華麗的詞句,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和樹的真摯情誼,于“平淡之中見真情”。語文學科目標“想象補白及品味真情”其實也是心理滲透教育的目標。在第1自然段,簡單的一句話:“一棵樹和一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干凈、簡潔、淡淡道來。生讀,第一次想象:“鳥兒可能會在什么時候為樹唱歌?”“那么多種可能,你是憑這一段話中的哪一個詞語猜想出來的?”第二次想象:“鳥兒會給樹唱什么歌?”“從‘天天’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簡簡單單的三句話,一個詞,通過兩次想象、兩次追問,讓孩子們于平淡中品味鳥兒與樹天天相伴的美好。而當故事的最后:鳥兒找到的已經(jīng)不是當年枝葉繁茂的大樹,而是朋友的軀體點燃的燈火。它“看了一會兒,對著燈火唱起了歌”?!俺炅烁瑁謱χ鵁艋鹂戳艘粫?,飛走了?!弊プB透契機追問:兩個普普通通的‘看了一會兒’,唱之前的‘看’與唱之后的‘看’,你知道這一會兒的時間里鳥兒在想什么嗎?它會對燈火說什么?”學生進行再一次的想象,體會鳥兒的內(nèi)心告白:“思念、欣慰、告別、不舍、自責、感傷……”這個童話人文內(nèi)涵獨到的教育價值才能較完美地得到體現(xiàn)。
2.把握尺度,適度滲透。語文學科中,字詞教學、朗讀指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主要教學任務,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次要的。同時,要注意滲透程度,即滲透目標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符合學段的年齡特性,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可接受性及滲透的循序漸進,這樣,滲透效度才能達成。
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它構建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需要語文教師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及跨學科的整合,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這些實踐性活動,是心理健康滲透的最佳時機和突破點。
1.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梢酝ㄟ^開展朗誦、演講、辯論、答記者問、即席采訪、扮演“小老師”等活動,并把競爭機制引入,凸顯學生的自我意識,誘發(fā)他們的心理潛能。如語文綜合實踐性學習《家鄉(xiāng)游》,學生在了解家鄉(xiāng)、介紹家鄉(xiāng)的過程中,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xiàn)實,了解家鄉(xiāng),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小組的集體研究活動,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在小組活動中,他們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協(xié)作,能感受到與他人協(xié)作、交流的樂趣;在戶外活動的采訪中,他們懂得了如何與人交流溝通、關愛他人。特別是在展示課上當導游,說出一連串連貫利索的導游詞,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2.作文與日記教學。巴金說過:“我們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弊魑呐c日記是一種集思維、情感、觀察、想象、操作、記憶為一體的高級神經(jīng)活動,是一種塑造人、改變?nèi)说男睦斫Y構,豐富人的性格特征,使人變得機智、聰明,變得善于觀察、敢于想象、富于感情、精于邏輯的藝術。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學作文就是學做人。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每一篇習作,都可以包含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diào)適、生活和社會適應、生命教育、探索精神等其中一個或多個融合點。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傾訴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筆,在作文和日記中傾訴煩惱、痛苦,自己開導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自己戰(zhàn)勝自己,增強獨立自主意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作文,及時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能得到凈化,同情心、愛心得到培養(yǎng),正義感、道德觀得到確立,慢慢地學會該怎樣去領悟生活。
教學過程中心育滲透的因素挖掘、時機把握、策略運用,都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層次的解讀。但不要對一篇文章進行牽強附會,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給學生,或代替學生去作出判斷和抉擇,而是協(xié)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盡量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