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縣教育局教研室 徐淑芬
農村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開展音樂教學的探索
□安徽省霍邱縣教育局教研室 徐淑芬
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和城區(qū)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相對落后的條件下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課題。文章就農村幼兒園如何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出了一些策略。
農村幼兒園 創(chuàng)造性 音樂教學 探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是通過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游戲、樂器演奏和音樂欣賞等形式進行。而農村的一些幼兒園,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硬件設施差,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進行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發(fā)揮主動性,讓幼兒成為音樂活動的主體,使音樂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且富有情趣,就顯得更為重要。筆者從教多年,獲得了一些淺薄的經驗,認為農村幼兒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做些探索。
1.制作圖片,激發(fā)興趣學唱歌。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認識相對較強,所以生動、鮮艷的教具格外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作為農村幼兒園資源有限,甚至連最基本的錄音機和音樂磁帶都不具備,很多音樂活動只能依靠老師范唱和彈奏風琴教唱。教師既忙于教唱又忙于彈琴,根本無暇顧及幼兒的感受,這樣很容易使幼兒失去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怎樣才能把孩子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呢?我認為可以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制作簡易的圖片教具將音樂形象化,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在音樂活動“小花貓和小老鼠”中,用大的卡紙畫上小花貓和小老鼠的圖形,再用卡紙做出若干小花貓和小老鼠的頭飾?;顒訒r按以下步驟進行:(1)出示圖片,通過講述自編故事《小花貓和小老鼠》來講解歌曲內容,引起幼兒的興趣;(2)根據歌曲自身的節(jié)奏分解練習,并教會幼兒按節(jié)奏念歌詞;(3)請幼兒戴上頭飾邊游戲邊表演唱。這樣幼兒會情緒很高,積極參與,爭著表演角色游戲,有的幼兒還能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從而會收到特別好的教學效果。
2.變廢為寶,家園合作制樂器。樂器演奏在幼兒園多為用打擊樂器來進行,這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但打擊樂器的缺失與不足,一直是農村幼兒園不能正常開展打擊樂活動的重要原因。很多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的樂曲就是因為沒有打擊樂器而只得轉換方式開展活動,幼兒很少或根本接觸不到真正的打擊樂的教學活動,這是很可惜的。其實,只要多留心生活,有很多打擊樂器是幼兒園老師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沙錘:打擊樂教學中常用的沙錘,就可以發(fā)動家長利用幼兒在家喝完的酸奶瓶,洗干凈晾干后,再裝上一些干沙子或碎小石子,再用小布片把瓶口封緊;小串鈴:可以把家里喝完的啤酒瓶蓋用錐子錐上小孔,再用一根細鐵絲十個一組穿起來,這不,小串鈴也做好了,不過要把鐵絲口用線繩纏緊,否則在幼兒使用時不慎扎到手就不好了;小鑼:用廢棄的鐵罐蓋制成;木魚:可以用竹節(jié)制成……只要我們多動腦多利用家長資源,自制的打擊樂器就可以投入到教學中去使用了。
3.簡制圖譜,化難為易會欣賞。音樂欣賞一般是指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可使幼兒接觸更多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體驗,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并使他們初步發(fā)展起感知、理解、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農村幼兒園的孩子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限,加之幼兒家長的音樂能力普遍較低,對于一些音樂作品,孩子們根本不知如何去欣賞。作為教師就要合理地去引導幼兒去正確地欣賞音樂作品。首先,教師作為設計者,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讓幼兒一聽就感到悅耳,再油然而生某些美好的感受,從而達到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深化幼兒對音樂美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如可為中班幼兒選取《啤酒桶波爾卡》、《水族館》、《娃哈哈》等中外名曲,教師課前根據音樂節(jié)奏及旋律制作出簡潔明了的圖譜,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敝挥惺褂變禾幵谛蜗笊鷦踊顫姷囊魳贩諊校拍苁艿搅己玫囊魳费?,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適于實際的教學情境,把幼兒帶入情境之中。
1.老游戲,新玩法,創(chuàng)造趣味課堂教學。我們知道幼兒是無意識的主動學習者,幼兒活動的一大特點就是生活、游戲、學習幾個要素經?;煸谝黄穑茈y說清楚某一活動是游戲、生活還是學習,這正好為我們在游戲中施教提供了最好的途徑。音樂游戲“開火車”是幼兒耳熟能詳的游戲活動,小班幼兒剛開始接觸時很喜歡玩,可是到了中班后就不太感興趣了,往往只能玩一小會兒注意力便開始轉移了。為了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同時又能把新的音樂內容融合進游戲中,在開展游戲時可以改變游戲的玩法:將原來只是請幼兒坐火車的玩法,改為請幼兒戴上各種小動物的頭飾,開火車的“小司機”請到哪個小動物,大家就要唱一首關于這個小動物的歌曲。這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就提起來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請幼兒一邊跟著老師玩游戲一邊跟著學唱,效果很不錯!
2.故事引導,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chuàng)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能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jié)化,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有些音樂作品不適合用圖譜去表現,這就要發(fā)揮我們教師平時的語言故事積累,創(chuàng)編講述與音樂內容相關的故事情節(jié)、背景,去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3.以情育情,在音樂中創(chuàng)造快樂、分享快樂。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在孩子們進行集體演唱時,老師應該為幼兒營造一個自由王國。這時教師要蹲下來融入到幼兒中做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唱一起跳,一起聽音樂即興創(chuàng)作,很多難掌握的韻律活動就是在和孩子們一起隨意舞動中創(chuàng)編出來的。
培養(yǎng)和訓練幼兒的節(jié)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但培養(yǎng)和訓練幼兒的節(jié)奏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的節(jié)律對音樂節(jié)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jié)奏感比較差。而農村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地域環(huán)境、經濟狀況等原因,對音樂接觸有限,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從未見過鋼琴。開展的音樂活動也只是簡單的歌曲教唱,教師教一句幼兒機械地學一句,幼兒對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不大。對于此種狀況,可以嘗試改變教法,用拍節(jié)奏、念兒歌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簡單的訓練。如利用晨、午檢的活動時間用有趣的數字寶寶來排排坐,讓幼兒認識最基本的音階。如:“1 2 3”的唱名是“dore mi”;“1 2 3 4 5”的唱名是“dore mi fa sol”;“1 2 3 4 5 6 7”唱名是“do re mi fa sol la si”。在幼兒初步掌握后,再編入簡單有趣的兒歌。如:1 2 3小貓咪;1 2 3 4 5小貓喵喵叫;1 2 3 4 5 6 7小貓喵喵愛吃魚。用游戲兒歌的方法,幼兒既感興趣又樂于學習。在熟練的基礎上,再進行簡單的節(jié)奏練習。
在此基礎上,再變化出若干節(jié)奏型來,可快可慢,可切分可附點,隨歌曲節(jié)奏形式而定。這樣,幼兒對歌曲的節(jié)奏型掌握了,學唱歌的興趣濃了,歌曲很快就會唱了。
農村幼兒園的資源雖然有限,但我們充分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同樣可以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使幼兒音樂教育真正達到增智、養(yǎng)性、陶性、悅美之目的,從而促進幼兒身體、情感、智能、社會性等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