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璐
(杭州市西湖區(qū)天虹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0030)
為一日活動畫上圓滿句點
——中班幼兒離園活動的組織策略
杜明璐
(杭州市西湖區(qū)天虹幼兒園 浙江杭州 310030)
幼兒園離園活動是幼兒在離園時間開展的活動,它是一日生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利用離園的環(huán)節(jié),在豐富有效的活動中使幼兒快樂有序地離園。它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個窗口。但在離園活動中存在著組織無序、自由放任、漫無目的等現(xiàn)象,教師和幼兒并沒有很好地把握和運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價值,針對這點,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改變。
中班幼兒 離園活動 組織策略
離園環(huán)節(jié)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在一日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往往也是教師最易放松和忽視的環(huán)節(jié)。經過了一天緊張忙碌的集體生活和游戲,教師和幼兒在精神上都有所松懈,離園活動普遍存在著以下幾種情況:有的教師無心準備離園活動,只是讓幼兒坐在椅子上,干等家長來接;有的教師忙于接待家長,任幼兒放羊式地自由放任、聽之任之;還有的教師隨意應付式地組織離園活動,枯燥乏味,幼兒毫無參與興趣。而幼兒在離園時心情焦急、興奮也會出現(xiàn)很多不安全的行為表現(xiàn):同伴間相互打鬧的、隨意跑動的、甚至于有悄悄走到教室門口張望等待的,班級氛圍較為松散混亂,這種狀態(tài)增加了幼兒發(fā)生危險的機率。離園活動是一個面向家長的展示窗口,是家長經常接觸的并可以看見的活動,離園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家長對班級的印象。那么如何組織好幼兒的離園環(huán)節(jié),使幼兒在快樂、有序離園的同時,又能有所發(fā)展和收獲,本學期我嘗試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在以往的離園活動時,我們常常會安排幼兒看圖書,玩玩具,但這樣的活動看似有事可做,實則單調乏味,一成不變的內容讓幼兒毫無興趣,有的幼兒更是把焦慮不安的情緒全然寫在臉上,期盼家長快點來接。離園活動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契機,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以幼兒興趣為主組織活動。離園時,教師面對的往往是一部分幼兒,人數(shù)相對較少,這使活動的范圍和空間增加了,也為活動內容提供了更大的選擇性。教師可以從一日活動中挖掘提煉出幼兒的興趣點,也可以與季節(jié)性、流行性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著手,不間斷地豐富材料,優(yōu)化活動形式和內容。
如在開展了主題《我探索我發(fā)現(xiàn)》后,幼兒對磁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引?磁鐵的兩端為什么能相吸相斥?有哪些東西是有磁性的?……這些小秘密都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牽引著他們的好奇心。集體教學中還未盡興的探索何不在離園活動時繼續(xù)呢?于是,伴隨著吸鐵石、回形針、螺帽、小鎖、發(fā)夾、勺子等幼兒自發(fā)收集來的小東西,給他們的離園時光增添了無限的快樂。在搗鼓這些材料的同時,幾個男孩子們還自創(chuàng)發(fā)明了隔空取物、影子立起來、磁鐵開汽車等小實驗,而這些發(fā)現(xiàn)是源于集體教學和區(qū)域活動之外的智慧,這正是離園活動帶給我們的驚喜。
離園時班級人數(shù)相對比較少,沒有擁擠和等待,幼兒可以任意選擇活動,就可以玩到平時玩不到的玩具和材料,選到平時選不到的區(qū)域,或者可以更靈活地變換活動內容,滿足平時活動中的游戲缺憾。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內容、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玩伴,這也延續(xù)了幼兒的自主性原則?;顒又锌梢杂變鹤灾髋c教師組織結合,也可以以幼兒自主為主;可以集體共同參與,也可以幼兒自由組合;可以結合主題教學也可以圍繞班級特色。
在平時的離園活動中,雖然我也是以幼兒自選活動為主,但這樣的形式雷同于區(qū)角活動,對幼兒而言并無多大的新鮮感,而每個幼兒的需求又不盡相同,重復的游戲活動有時并不能滿足他們。于是,我在幼兒之中發(fā)起了一次“我最愛的游戲”大討論并評選出幼兒最喜愛的五大游戲。在離園活動時,我將這些游戲貫穿其中,一天融入一個游戲。同時,為了避免重復單一,我還和幼兒討論商定采取每天不同內容的輪換。如,周一以閱讀為主,請幼兒看圖書、講故事、朗誦兒歌等;周二以美工為主,開展繪畫、折紙、手工等活動;周三是區(qū)域活動;周四以建構游戲為主;周五則自帶玩具,同伴之間相互分享。這些內容還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情況和興趣需求隨時進行調整和改變,有時候還能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這樣幼兒的選擇點多,選擇面廣,隨著形式的豐富多樣,參與熱情也隨之遞增,有的幼兒甚至每天在家長的一再催促下才戀戀不舍地回家。
中班的幼兒正是行為習慣和生活常規(guī)形成和鞏固的重要階段,而這些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應該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離園活動也不例外。在離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隱含著幼兒生活技能的掌握、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同樣不容教師忽視。離園時幼兒的回家時間差距較大,有的早、有的晚,有時家長來接時也會心急地顧不上玩了一半的玩具拉著孩子就走。最后,桌面上、角落里總是零零落落地散落著一些未及整理的玩具、圖書等。如何能發(fā)揮出離園活動的教育價值呢?我想離園活動應該成為幼兒一個自我服務、良性競爭的小平臺。這樣讓幼兒同樣在一個環(huán)境中既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取放的習慣,同樣也可以將中班幼兒的特點進行很好的詮釋。
雖然在離園活動時我始終秉承自主原則,給幼兒比較大的自由度和選擇權,但自由的前提是要形成良好的習慣。當家長來接時,有的幼兒“偷懶”地一走了之,有的則將手上的玩具“轉增”他人,如果沒有老師和家長的提醒,只有部分幼兒會主動整理歸位,這說明幼兒還未完全養(yǎng)成自覺的習慣。一段時間我很困惑,如何將這樣的情況改善過來呢?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中班的孩子在“值日生”工作的驅使下,任務意識逐漸增強,對于老師分配的任務總是非常樂意完成,而且互相之間還會萌發(fā)競爭意識。所以我就要求每個孩子在家長還沒有來接的時候,就找找“教室的茬”,哪里有比較亂的地方,大家來整理,比較一下哪個地方整理得最干凈。同時還每天輪換選出一名“小小督察員”,提醒監(jiān)督幼兒在回家前將自己玩過的玩具和物品整理收拾好。這樣實施了一陣后,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群眾監(jiān)督”和“自我約束”雙重作用下,幼兒的自覺性和規(guī)則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有幼兒偶爾忘記整理時,同伴之間還會相互提醒,他們還會因為物品是自己整理的而格外愛護,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離園并不意味著一天的結束,它所附帶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幼兒回家的心情,甚至是家長對幼兒園的感觀。對于中班家長而言,他們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幼兒在園能否吃飽穿暖,很多家長接到孩子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今天幼兒園學了什么?”幼兒園一日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但是幼兒對于這么籠統(tǒng)的問題常常會無言以對。所以,我們老師可以利用離園的這段時間,幫助幼兒回憶和梳理一天中學習的一些重要知識點,和幼兒唱唱歌曲、講講故事、背背兒歌等。既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也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同時為幼兒大膽表現(xiàn)自己提供了機會,通過幼兒搭建了家園互動的良好平臺。
《指南》提出“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庇變航涍^一天的集體生活,會發(fā)生很多快樂的、有趣的、新鮮的事情。
這時教師和幼兒共同加以回顧,結合具體情況和事例對一天中表現(xiàn)比較突出或進步特別大的孩子給予表揚、肯定,與幼兒共同再現(xiàn)快樂的情景、幫助幼兒整理快樂的心情。這樣,既增進了師幼間、同伴間的情感互動,讓幼兒感受到輕松、愉悅和自信,又消除了幼兒等待家長的焦躁情緒,從而讓幼兒每天能帶著快樂的心情回家,間接地也把這種快樂傳遞給了家長,讓家長也感受到這種氛圍,對幼兒園和老師更加信任。
雖然離園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句點,但我的嘗試和探索卻沒有結束。在嘗試的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根據(jù)不同年齡段采取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方式?如何來挖掘離園活動真正的內涵和價值?如何使離園活動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真正為幼兒所用?在以后的活動中以小見大,通過這個小小的窗口帶給幼兒更長效的發(fā)展。
[1]《幼兒園離園組織有感》 俞靜
[2]《關注幼兒離園環(huán)節(jié)重視幼兒習慣培養(yǎng)》杜鵑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 李季湄馮曉霞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