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定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四中學 甘肅武山 741306)
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討論
王高定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四中學 甘肅武山 741306)
本文作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改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改革
初中語文作為我國母語教學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人文學科,它的教學資源不僅來自課堂,更是來源于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基于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大膽革新教學傳統(tǒng),并對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現狀進行分析,以進一步加強教學資源的開發(fā),開發(fā)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許多初中的教師都把語文教學當作一個神圣的使命,因為我國是一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優(yōu)秀的歷史詩篇都在進行著傳承,成為我們的驕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直保持一個端正嚴謹的態(tài)度,用一個嚴肅的表情進行著語文教學,而且教學的時候還要求學生也保持一個端正嚴謹的態(tài)度,對于課堂紀律要求也較為嚴格,因為教師認為趣味的語文課堂是對歷史名人的不尊重。這就使得學生上課積極性受到極大地削弱,課堂上很多學生都在做一些與語文課堂無關的事情,影響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樹立一個積極的教學觀念。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教師的任務是用積極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課堂趣味性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把燦爛的歷史詩篇發(fā)揚光大的做法,并不是對古人的不尊重。因此,教師對于教學要進行積極的研究,使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帶動語文課堂高效教學。
語文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聰明的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的課堂氣氛而很苦惱,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氛圍不活躍。從新課程的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的執(zhí)行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聰明指數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假如要是用我們的眼光來衡量他們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的平臺。他們的情感世界雖不是十分豐富,但一經調動起來,就會像泉水般涌瀉出來。此時,他們猶如演員進入角色,或喜或悲,或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努力尋找一種可以表達內心情感的形式,這時的課堂氣氛會異?;钴S。如上戲劇單元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因勢利導,運用“角色表現法”,讓學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再現故事情節(jié),親身體驗故事中的人和事,學生的表現欲會激發(fā)出來,得到充分發(fā)揮。
因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輕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的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guī)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像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尋。例如天天的預習,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必須把握的。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的,例如在教學《范進中舉》一課時,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在教學《背影》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互相聽讀,看看誰讀的最有感情。這樣的預習之后,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就有極大的興趣,積極地去展現他們所了解到的知識。
要想讓你的學生喜歡你的學科,首先是讓他喜歡你這位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喜愛之情,關鍵是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情感。教師沒有真摯強烈的感情,沒有鮮明的愛憎,是不可能用他的語言去征服學生的。
縱觀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有的教師上課,課堂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學生就像春天的鮮花,精神百倍。教師繪聲繪色的講,學生如陶醉了般側耳聆聽;而有的教師上課,課堂是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學生就像暴風雨中的麥苗,趴在課堂上,兩眼無神,沒精打采,身在此而心在彼,白白浪費時間。這是為什么?這就是藝術,是教師調節(jié)情感的藝術,是一種“陰轉晴”的藝術。
教師豐富、純潔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學中的情感轉移的原理,教師先入情——動情——析情——移情。根據這一感情發(fā)展過程組織教學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為此,教師在接觸一個新班時,必須全面的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要了解他們的興趣、習慣、愛好、人生觀,可以試著從內心調換一下角色,把自己當作學生,來確定自己在學生眼中、心中應樹立的形象:在教學方面,必須有充分的準備,深入挖掘,理解教材,如此才能“入情”、“入境”。進入課堂后,教師如能像演員走進攝影棚一樣,立刻進入角色,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及體態(tài)語,牽動學生的情感,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巨大熱情和對學生的關心,對知識的酷愛,對教學的責任感,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護和幫助,從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接受所傳授的知識。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假如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的,我們出色的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的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學生的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的,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tǒng)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的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提高。要讓學生更多的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積極的去學習語文。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及其主要。要善于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把學生從死扣書本中拉回到真正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來。
綜上所述,困難、失敗、挫折,有助于學生鍛煉成長。學生通過查找原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通過教學比賽活動對照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會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經過多次實踐,不斷摸索和積累,學習經驗就會不斷豐富起來,就會促成無師自通的境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事物的能力、對事物的揣摩感悟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育創(chuàng)新意識,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開拓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