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八郎本《昭明文選》音注特點(diǎn)及其版本價(jià)值

      2015-02-27 02:21:46董宏鈺崔秀蘭
      關(guān)鍵詞:注音文選

      董宏鈺,崔秀蘭

      (1.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2. 佳木斯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陳八郎本《昭明文選》音注特點(diǎn)及其版本價(jià)值

      董宏鈺1,2,崔秀蘭2

      (1.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 130012;2. 佳木斯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本文對陳八郎本《文選》五臣音注形式進(jìn)行歸納、總結(jié)。五臣注除了辨字、釋義外,還給難字注音,反切、直音、四聲三法兼用,以反切注音為主,輔以直音注音。并與朝鮮正德本《文選》、唐寫本《文選》殘卷中的五家音進(jìn)行比較,總結(jié)出三者之間的異同,還原陳八郎本《文選》五臣音注真正的文獻(xiàn)價(jià)值。

      文選;五臣;音注特點(diǎn);版本

      中國古代典籍的流傳以文字記錄為主,要想讀懂古代典籍不能不從知音開始。顧炎武《答李子德書》言:“讀九經(jīng)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諸子百家之書,亦莫不然?!盵1]所以,讀《昭明文選》(以下簡稱《文選》)必先識字,一字之中以音為首,形、義之變多以音之通轉(zhuǎn)為其樞紐?!段倪x》中的作品必先撫聲朗誦,聆其音節(jié)抑揚(yáng)頓挫之勢,方能體味六朝文字聲律之妙。故音韻貫穿《文選》始終,音韻明是《文選》通之必要條件之一。

      梁朝太子蕭統(tǒng)編纂的《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涵蓋面極廣的詩文總集,在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價(jià)值。唐顯慶年間,李善集其大成,析蕭統(tǒng)《文選》三十卷為六十卷,流傳至今。唐玄宗開元年間,工部侍郎呂延祚召呂延濟(jì)、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以正“善注”的“繁釀”及“釋事而忘其義”之病,撰《五臣集注文選》三十卷。自五臣注成,與李善注并行于世,因其符合時(shí)代的需要而成為當(dāng)時(shí)士子考取進(jìn)士必讀的教科書。五臣注是“文選學(xué)”研究發(fā)展史中的重要一環(huán),歷來學(xué)者常因其內(nèi)容淺白而輕估其價(jià)值。事實(shí)上,五臣注在成書千年之后,尚能經(jīng)得起時(shí)空的考驗(yàn),以幾近全帙的樣貌保存至今,當(dāng)有其不容抹滅且值得深入研究的價(jià)值。然《文選》五臣注中之音注甚為豐富,惜研究甚少,這可能與黃季剛先生所論之“五臣注既谫陋,亦必不能為音”有關(guān)①。若對五臣音注作一詳細(xì)梳理,即可發(fā)現(xiàn)其有別于善注之獨(dú)特性。

      臺灣游志誠先生曾言:“惟欲參五臣,必先得五臣真本,亦必先據(jù)五臣原貌,否則,徒引現(xiàn)存已經(jīng)刪節(jié)竄亂之六臣本,謂五臣即如此,遂盲從前人之攻五臣而復(fù)攻之,變本加厲,究非征實(shí)之道?!盵2]臺灣“中央”圖書館藏有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建陽崇化書坊的陳八郎宅刻本三十卷;朝鮮正德四年(1509年)五臣注《文選》現(xiàn)藏于日本東京大學(xué)東洋文化研究所。兩者雖都為五臣單注本,但版本體系不同。常思春先生認(rèn)為陳八郎本是毋昭裔“兩川”本的遞修刻本,正德本為“平昌孟氏”本的遞翻本;傅剛先生認(rèn)為陳八郎本雖與正德本都沿襲了古《文選》文體體制,分為三十九類,但兩者不屬于同一版本系統(tǒng),正德本與陳八郎本相異,正德本底本當(dāng)出自“平昌孟氏”本;王立群先生認(rèn)為陳八郎本極有可能以“兩川、兩浙”本為底本翻刻而成,而與“平昌孟氏”正德本五臣注不同。正德本與陳八郎本不屬于同一版本系統(tǒng),兩者是有差別的,已為學(xué)界共識。

      本文研究的對象以五臣注為主體,五臣注的完整與否是其重要考慮。因此,本文在版本選擇上以陳八郎本《文選》五臣注為工作底本,厘析五臣音注,并以朝鮮正德本、明州本與奎章閣本中的五臣音注及唐寫本《文選》殘卷中的五家音為參考補(bǔ)充。

      一、陳八郎本《文選》音注體例

      五臣注《文選》除了辨字、釋義外,還給難字注音,反切、直音、四聲三法兼用。五臣為《文選》注音是一字一音或一字一切,這類音注的實(shí)際功能是給常用字正音、釋義、辨字。“陳八郎本《文選》音注共有6958例,其中反切3743例、直音2824例、聲調(diào)316例、協(xié)韻75例,重復(fù)的反切728例、直音821例、聲調(diào)140例、協(xié)韻6例,除去重復(fù)剩余反切3015例、直音2003例、聲調(diào)176例、協(xié)韻69例?!盵3]從中可知,五臣音注以反切注音為主,輔以直音注音。

      五臣音注的體例是在正文需要注音的字下面直接標(biāo)音,這與李善在注文中注音不同,這是我們分析、辨別六臣注中注音的標(biāo)準(zhǔn)。五臣注音的體例有兩種形式:一是五臣音注在正文句中,正文下以小字直注“某、音某、某某”或直接標(biāo)出平、上、去、入四調(diào);一是被注字在正文句群末尾,以小字直注為“某、音某、某某反”或直接標(biāo)出“平、上、去、入”四調(diào),但是,在個(gè)別地方的反切摻雜少量“某某切”形式,數(shù)量較少。五臣把音注視為一家之音注,沒有區(qū)分是五臣中何人所作音注,這與釋義體例不同。

      (一)被注音字在正文中間時(shí)

      1.直音法,為“某、音某”

      例如:

      (1)余監(jiān)音緘撫馀閑,居多暇日。(《文選序》)

      (2)耿介之意既傷,壹郁之懷靡愬音素。(《文選序》)

      (3)於是睎音稀秦嶺,睋音我北阜。(《西都賦》)

      (4)闐音田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云相連。(《西都賦》)

      (5)列棼汾橑老以布翼,荷棟桴敷而高驤音相。(《西都賦》)

      (6)發(fā)五色之渥彩,光焰艷朗以景彰。(《西都賦》)

      2.反切法,為“某某”

      例如:

      (1)於是左墄倉則右平,重軒三階。閨房周通,門闥洞開。(《西都賦》)

      (2)增盤崔族回嵬五回,登降炤爛,殊形詭軌制,每各異觀。(《西都賦》)

      (3)紅羅颯蘇合纚所綺,綺組繽紛。精曜華燭,俯仰如神。(《西都賦》)

      (4)內(nèi)則別風(fēng)之嶕慈遙嶢牛條,眇麗巧而竦擢。(《西都賦》)

      (5)經(jīng)駘音殆蕩而出馺蘇合娑蘇可,洞枍烏詣詣以與天梁。(《西都賦》)

      (6)雖輕迅與僄匹照狡,猶愕五各眙敕吏而不能階。(《西都賦》)

      3.四聲法,標(biāo)為“平、上、去、入”或在“平、上、去、入”后再加“聲”字

      例如:

      (1)若其紀(jì)一事,詠一物,風(fēng)云草木之興去聲,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文選序》)

      (2)退傅有“在鄒”之作,降下江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qū)以別入矣。(《文選序》)

      (3)自姬漢以來,眇焉悠邈,時(shí)更平七代,數(shù)去逾千祀。(《文選序》)

      (4)故婁敬度入勢而獻(xiàn)其說,蕭公權(quán)宜而托音託其制。(《東都賦》)

      (5)故下人號而上訴,上帝懷而降監(jiān)平。(《東都賦》)

      (6)盛三雍之上儀,修袞龍之法服。鋪平鴻藻,申景鑠傷酌,揚(yáng)世廟,正雅樂。(《東都賦》)

      (二) 被注音字在正文句群末尾時(shí)

      1.直音法,則為“音某”

      例如:

      (1)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軼音逸云雨於太半,虹霓回帶於棼音汾楣音眉。(《西都賦》)

      (2)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巖峻崷自由崪慈律,金石崢仕耕嶸音宏。(《西都賦》)

      (3)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音宜。(《西都賦》)

      (4)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赫然發(fā)憤,應(yīng)若興云。霆擊昆陽,憑怒雷震音振。(《東都賦》)

      (5)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蕩滌音狄。(《東都賦》)

      (6)於是庭實(shí)千品,旨酒萬鍾。列金罍,班玉觴。嘉珍御,太牢饗音香。(《東都賦》)

      2.反切法,則為“某某反”,幾乎沒有“某某”形式

      例如:

      (1)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彼嬌并驅(qū)丘遇反。(《文選序》)

      (2)爾乃移師赴險(xiǎn),并蹈潛穢。窮虎奔突,狂兕音似觸蹶居衞反。(《西都賦》)

      (3)於是天子乃登屬玉之館,歷長楊之榭。覽山川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于怪。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鎮(zhèn)壓,獸相枕藉慈夜反。(《西都賦》)

      (4)蔕音帝倒茄音加于藻井,披紅葩之狎獵。飾華榱音衰與璧珰音當(dāng),流景曜之暐音偉曄于劫反。(《西京賦》)

      (5)刊層平堂,設(shè)砌厓隒宜險(xiǎn)反。(《西京賦》)

      (6)千乘雷動,萬騎龍趨。屬車之簉楚廋,載獫呂驗(yàn)猲音歇獢許喬反。(《西京賦》)

      3. 四聲法,標(biāo)為“平、上、去、入”或在“平、上、去、入”后再加“聲”字

      例如:

      (1)仲連之卻秦軍,食音異其音饑之下齊國,留侯之發(fā)八難去。(《文選序》)

      (2)賓曰:唯唯上聲。(《西都賦》)

      (3)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岨塍繩埒劣長城,豁險(xiǎn)吞若巨防去聲。(《蜀都賦》)

      (4)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下輦而自王去聲。(《蜀都賦》)

      (5)泓澄奫於旻潫於權(quán),澒胡貢溶余腫沆戶朗瀁余兩。莫測其深,莫究其廣。澶音纏湉音恬漠而無涯,揔有流而為長上聲。(《吳都賦》)

      陳八郎本《文選》被注音字在正文句群末尾時(shí),反切則為“某某反”,幾乎沒有“某某切”的形式。唐代初年的《經(jīng)典釋文》以及近代發(fā)現(xiàn)的唐寫本《唐韻》,反切都用“某某反”形式。據(jù)說唐代中期以后,唐代的統(tǒng)治者忌諱“反”字有“造反”之義,不祥。為了避統(tǒng)治者之諱,反切法注音大都改“反”為“切”或“反”“切”參用,后來用“切”逐漸成為主流。以后的明州本、奎章閣本、四部叢刊本《文選》,亦“反”“切”參用。從這一點(diǎn)來講,陳八郎本保存了大量寫本時(shí)代《文選》五臣注的原貌。

      二、陳八郎本與正德本音注簡單對比

      1.陳八郎本有音注,正德本無音注,以《江賦》為例:

      (1)陳八郎本:駭浪暴灑,驚波飛薄。迅澓扶福增澆,涌湍土官疊躍。 正德本:駭浪暴灑,驚波飛薄。迅澓扶福增澆,涌湍疊躍。

      案:陳八郎本對“湍”字有音注,正德本無音注。

      (2)陳八郎本:潛演音胤之所汩古沒淈胡骨,奔溜之所磢楚爽錯。 正德本:潛演胤之所汩淈胡骨,奔溜之所磢楚爽錯。

      案:陳八郎本對“汩”字有音注,正德本無音注。

      (3)陳八郎本:排流呼哈呼合,隨波游延?;蚱夭梢曰螠Y,或嚇呼厄鰓先才乎巖間。 正德本:排流呼哈呼合,隨波游延?;蚱夭梢曰螠Y,或嚇呼厄鰓乎巖間。

      案:陳八郎本對“鰓”字有音注,正德本無音注。

      2.陳八郎本無音注,正德本有音注,這是兩書差別最大的地方,筆者認(rèn)為正德本多的這部分音注很有可能是后人增刻上去的,這有待以后證明。以《文賦》為例:

      (1)陳八郎本: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正德本:妍五賢蚩好惡,可得而言。

      案:陳八郎本對“妍”字無音注,正德本有音注。

      (2)陳八郎本:至于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yuǎn)。 正德本:至于操錯高斧伐柯,雖取則不遠(yuǎn)。

      案:陳八郎本對“操”字無音注,正德本有音注。

      (3)陳八郎本:故夫夸目者尚奢,愜苦頰心者貴當(dāng)去聲。 正德本:故夫夸苦華目者尚奢,愜苦頰心者貴當(dāng)去聲。

      案:陳八郎本對“夸”字無音注,正德本有音注。

      3.陳八郎本有音注,正德本有音注,但兩者切語不同。

      (1)陳八郎本:介鯨乘濤以出入,鯼子洪鮆音薺順時(shí)而往還。(《江賦》) 正德本:介鯨乘濤以出入,鯼祖洪鮆薺順時(shí)而往還。

      案:陳八郎本“鯼”反切為“子洪”;正德本“鯼”反切為“祖洪”,兩本聲紐用字不同。

      (2)陳八郎本: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音留亮。(《文賦》) 正德本: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音溜亮。

      案:陳八郎本“瀏音留”;正德本“瀏音溜”,兩本直音用字不同。

      案:陳八郎本“鍖”反切為“丑錦”、“銋”反切為“尼凜”;正德本“鍖”反切為“勑錦”、“銋”反切為“昵凜”,兩本聲紐用字不同。

      從以上可知,陳八郎本與正德本不屬于同一版本系統(tǒng),正德本屬于“平昌孟氏”系統(tǒng)五臣注,但“平昌孟氏”系統(tǒng)五臣注音注并非五臣原始之音,是以宋韻正之,此可從1983年韓國正文社影印出版的奎章閣本《文選》末所附沈嚴(yán)《五臣本后序》可知,《五臣本后序》言:“字有訛錯不協(xié)今用者,皆考五經(jīng)宋韻以正之。”故其音注多與《集韻》《類編》同,反映的是宋代的語言系統(tǒng)。陳八郎本不屬于“平昌孟氏”系統(tǒng),而且刊刻早于正德本,所以陳八郎本五臣注《文選》反映的至少應(yīng)該是宋朝以前的語言系統(tǒng)。

      三、《唐鈔文選集注匯存》中五家音簡單分析

      徐之明曾對《唐鈔文選集注匯存》(簡稱《集注》)考證發(fā)現(xiàn):“在《集注》殘帙的二十四卷中,共有冠以‘五家’的音切121條。其中反切48條,直音69條,標(biāo)示聲調(diào)4條……五家音當(dāng)即五臣音?!盵4]徐之明在唐寫本《集注》殘卷九十三卷中發(fā)現(xiàn)“五家劉治音也”字樣,可以證明“五家音”即為五臣音。下以《蜀都賦》為例簡單介紹:

      (1)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集注》:五家:炳音丙;灼音酌。

      《集注》:五家:梫,七林反;楩,頻綿反。

      (3)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飛水宿,哢吭清渠。

      《集注》:五家:吭,胡浪反。

      (4)外則軌躅八達(dá),里闬對出。

      《集注》:五家:闬音汗。

      (5)殆而朅來相與,第如滇池,集乎江洲。

      《集注》:五家:朅,綺列反。

      (6)罨翡翠,釣鰋鲉。下高鵠,出潛虬。

      《集注》:五家:鰋音偃。

      《集注》中的五家音,分為三種:其一,直音法,“音某”;其二,反切法,“某某反”;其三,四聲法,“平、上、去、入”四聲。陳八郎本中的直音法、反切法、四聲法與《集注》中的五家音形式基本一致,依然保存著唐寫本“音某”、“某某反”、“平、上、去、入”的音注舊式。從這一點(diǎn)來說,陳八郎本保存寫本時(shí)代《文選》五臣注原貌要比其他版本較多一些。這為我們更好地研究五臣注找到一個(gè)比較接近原貌的版本,對“文選學(xué)”研究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陳八郎本《文選》五臣音注特點(diǎn)如下:

      (1)陳八郎本《文選》五臣音注以反切為主,直音為其補(bǔ)充,并標(biāo)出平、上、去、入四調(diào)。

      (2)五臣音注標(biāo)出“某、音某、某某”,卻不說明是五臣中何人所注音,這與其釋義體例不同。陳八郎本《文選》被注音字在正文句群末尾時(shí),反切則為“某某反”,幾乎沒有“某某切”的形式。用“切”而不用“反”是為了避統(tǒng)治者之諱。五臣音注與《集注》中的五家音形式基本一致,保存了唐中期以前寫本時(shí)代《文選》五臣注的原貌,這有重大的文獻(xiàn)價(jià)值。所以,呂延祚在給唐玄宗《進(jìn)集注<文選>表》中言:“記其所善,名曰集注,并具字音,復(fù)三十卷。其言約,其利博,后事元龜,為學(xué)之師?!庇纱丝梢姡瑓窝屿袼圆患?。

      (3)五臣音注直接出現(xiàn)在正文被注音字的下方,這樣的注音方式比較直觀,符合讀者閱讀習(xí)慣,便于閱讀文本、掌握字音,為人們閱讀《文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五臣音注具有隨文注音、順讀選文的特征,可以顯現(xiàn)出五臣隨文注音的用意。隨文注音都有重復(fù)注音現(xiàn)象,有的音注在一篇文章中不避重復(fù)而多次出現(xiàn),也是為了加強(qiáng)讀者對生僻字的認(rèn)識。其切語的選用,有以簡馭繁的現(xiàn)象,切字多以常見、常用字為主。

      [注 釋]

      ① 關(guān)于五臣能否為“音”,見拙文《五臣“能為音”說》,《長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第2期。

      ②“唐玄度《九經(jīng)字樣·序》曰:‘避以反言,但紐四聲,定其音旨。’其卷內(nèi)之字,蓋字下云:公害翻,代反以翻;受字下云:平表紐,代反以紐。是則反也,翻也,切也,紐也,一也。然張參《五經(jīng)文字》并不諱反,則知凡此之類,必起于大歷以后矣”(顧炎武著《音論》,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版,第54頁)?!敖癜付鼗退l(fā)現(xiàn)之唐寫本《唐韻》概作反而不作切,即宋槧《尚書釋文》等書,亦尚反與切參用,則唐玄度所言,殆亦一時(shí)之避忌而已”(羅常培著《漢語音韻學(xué)導(dǎo)論》,中華書局 1956年版,第79-80頁)。

      [1]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73.

      [2]游志誠.《昭明文選》學(xué)術(shù)論考[M].臺灣:臺灣學(xué)生書局,1996:3.

      [3]董宏鈺.陳八郎本<昭明文選>五臣音注研究[D].長春師范學(xué)院,2012.

      [4]徐之明.《文選》五臣音聲類考[J].貴州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01(6).

      2014-11-23

      黑龍江省藝術(shù)科學(xué)規(guī)劃一般項(xiàng)目(2013B100)。

      董宏鈺(1978- ),男,黑龍江伊春人,吉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學(xué)中文系教師,從事《昭明文選》及韻文研究。

      H11

      A

      2095-7602(2015)03-0007-05

      猜你喜歡
      注音文選
      畫與理
      CONTENTS
      畫與理
      用語文方法為數(shù)字分組
      畫與理
      畫與理
      畫與理
      《說文解字》注音釋義識略
      用語文方法為數(shù)字分組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注音有變化
      汤原县| 东方市| 拉孜县| 哈巴河县| 九龙城区| 正蓝旗| 阜城县| 泉州市| 灵山县| 清徐县| 宁安市| 三门县| 金川县| 洪雅县| 普宁市| 黔江区| 大邑县| 色达县| 四川省| 蓬莱市| 五莲县| 新余市| 灌南县| 元朗区| 武义县| 鄂托克前旗| 车致| 山阳县| 蕲春县| 霍林郭勒市| 金阳县| 山东省| 新营市| 东莞市| 高清| 奉贤区| 南川市| 乌海市| 丰顺县| 临沧市|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