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趙瑋彬
(通化師范學(xué)院 歷史與地理學(xué)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周代的弁服制度
李 巖,趙瑋彬
(通化師范學(xué)院 歷史與地理學(xué)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周代是一個等級森嚴(yán)的禮制社會,統(tǒng)治者以嚴(yán)格的等級服飾來彰顯各等級之間的臣屬關(guān)系,周代的弁服是體現(xiàn)等級尊卑的重要標(biāo)志。通過探討周代弁服的種類與功用,說明周代弁服制度的形成與禮制的緊密結(jié)合,有助于深入了解周代的政治制度、周人的思想觀念與風(fēng)俗習(xí)慣等諸方面。
周代;弁服;制度;禮制;等級
孫詒讓《周禮正義·春官·司服》云:“凡服尊卑之次,系于冠,冕服為上,弁服次之,冠服為下?!笨梢娒?、弁可以區(qū)分服的尊卑,因頭上冠之以“弁”,故稱弁服。正如周錫保先生所云,“弁與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與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1]47
“弁,首服之次者。會,琪,上有邸,有笄、纮。”[2]89這里可以看出弁的基本組成和構(gòu)件分別為會、琪、邸、笄、纮。而對于“會”“琪”的涵義,《周禮·夏官·弁師》中說:“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琪,象邸,玉笄?!编嵭ⅲ骸皶p中也。琪讀如薄借綦之綦。綦,結(jié)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jié)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其中“每貫結(jié)五采玉十二以為飾”正如《詩·衛(wèi)風(fēng)·淇奧》所述:“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即皮弁的縫合之處裝飾的五彩玉狀如星星閃爍。對此,周錫保先生有述,“會即縫中,琪即綦。此謂縫中貫結(jié)玉為飾,狀如皪皪之星,因而曰會弁如星。象邸即在弁內(nèi)之頂上用象骨為柢?!盵1]47
朱和平先生亦有論述,“弁頂稱邸,用象骨制成,故稱象邸。弁上可橫插以笄,多以玉制,故稱玉笄?!盵3]44
(一)周代弁的分類
“周代人們常戴之冠稱為弁。據(jù)說弁有‘爵弁’‘皮弁’等區(qū)別,爵弁是祭祀典禮時所戴的,皮弁是田獵攻伐或者平日所戴的。這種區(qū)別至遲在周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盵4]34同樣吾師呂文郁先生也認(rèn)為:“弁,是次于冕的另一種比較尊貴的冠,分做皮弁與爵弁兩種。 ”[5]
1.爵弁
《儀禮·士冠禮》:“爵弁,服纁裳,純衣,緇帶,韎韐。”鄭玄注:“爵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頭然,或謂緅?!笨梢娋糅偷念伾羌t中帶黑。對于爵弁的顏色,《白虎通義》卷十有進(jìn)一步的解釋,即爵弁者,周人宗廟士之冠也?!抖Y記·郊特牲》曰:“周弁”,《士冠經(jīng)》曰“周弁,殷冔,夏收”。爵何以知指謂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色所以爵何?為周尚赤,所以不純赤。但如爵頭何?以本制冠者法天。天色玄者,不失其質(zhì),故周加赤,殷加白,夏之冠色純玄。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白也。夏、殷士冠不異何?古質(zhì)也,以《士冠禮》知之。
《儀禮·士冠禮》賈公彥疏:“凡冕以木為體,長尺六寸,廣八寸,績麻三十升布,上以玄,下以纁……其爵弁制大同,唯無旒,又為爵色為異。又名冕者,俛也,低前一寸二分,故得冕稱。其爵弁則前后平,故不得冕名?!庇钟腥未蟠弧钝头尷份d:“爵弁重于皮弁,有爵韋弁,有素爵弁,有布爵弁。爵弁無旒,與無旒之冕同,惟不俯爾?!币陨峡梢娋糅托沃婆c冕相似,但無冕之前低后高之勢,且沒有旒。(見圖1)
《禮記·雜記上》:“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鄭玄注:“弁,爵弁也?!边@里說明爵弁可用于祭祀。又《三才圖會·衣服·爵弁》載:“古者冠禮初加緇布冠,欲其尚質(zhì);次加皮弁,欲其行三王之德,是益尊也;三加爵弁,欲其行敬事神明,是彌尊也?!边@里提到古代行冠禮加爵弁的意義,即具備了參與祭祀的資格。
圖1 爵弁
2.皮弁
《釋名·釋首飾》云:“弁如兩手相合抃時也。以鹿皮為之謂之皮弁?!庇帧吨芏Y·夏官·弁師》云:“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琪,象邸,玉笄。”對此,朱和平先生解釋說,“皮弁多以鹿皮制成,上有琪會;皮弁其形如覆杯,以多塊上尖狹下寬延之皮片拼接縫合而成。其縫合處稱會,周制天子十二會。會間綴以五采玉為飾,名為琪,亦作綦,天子十二琪?!盵3]44(見圖2)
圖2 皮弁
關(guān)乎此,晁福林先生亦有述,“周王所戴的皮弁,要在其縫中飾以五彩之玉,據(jù)說是每串要用十二枚,弁的下緣要裝飾以象骨,并且以玉笄來束扎頭發(fā)。”
而關(guān)于皮弁的用途,我們來看一組文獻(xiàn):
《禮記·玉藻》: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
孔疏:“遂以食”者,既著皮弁視朝,遂以皮弁而朝食,所以敬養(yǎng)身體,故著朝服。
《周禮·春官·司服》:視朝,則皮弁服。
鄭玄注:視朝,視內(nèi)外朝之事。王受諸侯朝覲于廟,則袞冕。
《論語·鄉(xiāng)黨篇》:吉月,必朝服而朝。
《集解》引孔安國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
《詩·小雅·頍弁》:有頍者弁。
毛傳:弁,皮弁也。
《白虎通義》卷十:皮弁者,何謂也?所以法古,至質(zhì)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發(fā)也。上古之時質(zhì),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抖Y》曰:“三王共皮弁素積?!鄙岩玻斜俜e,至質(zhì)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戰(zhàn)伐田獵,此皆服之。
以上文獻(xiàn)可見皮弁是在視朝時用的,正如朱和平先生所說,次加皮弁,以示益尊。皮弁用于視朝。[3]43-44此說法與《三才圖會·衣服·爵弁》所記“古者冠禮次加皮弁,欲其行三王之德,是益尊也”相同。
(二)周代弁的涵義
《孟子·萬章下》:“萬章曰:‘敢問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壁w注云:“皮冠,弁也?!惫蕦τ谥艽偷暮x,首先我們以皮冠為例來講。
《左傳·襄公十四年》:衛(wèi)獻(xiàn)公戒孫文子、寧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
楊伯峻注:皮冠,以白鹿皮所制帽,田獵時戴之。君見臣,臣若朝服,依當(dāng)時儀節(jié),應(yīng)脫去皮冠。昭十二年《傳》敘楚子見子革去皮冠可證。即群臣相見,亦必脫皮冠或胄。成十六年《傳》“郤至見客免胄”是也。孫林父、寧殖著朝服,衛(wèi)獻(xiàn)見之不脫皮冠,蓋故意辱之。
這里可見周代臣下用不摘皮冠與國君說話來表示對國君的不滿。同樣周代國君如果表示對臣下尊敬,也要在接見臣下時摘下皮冠。比如《左傳·昭公十二年》傳所載“楚子次于乾谿,以為之援。雨雪,王皮冠……右尹子革夕,王見之,去冠……”這里講的是,楚靈王駐軍乾谿,臣下子革覲見時,楚靈王“見之,去冠”,這是國君出于對臣下的尊敬。
綜上而論,可見在周代頭上所戴弁的摘下與否,可以表示對對方是否尊重。另,上述提到的皮冠用于君主時,在某個特殊的場合又有著特殊的涵義。
《左傳·昭公二十年》載:十二月,齊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進(jìn)。公使執(zhí)之。辭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jìn)?!?/p>
杜預(yù)注:虞人,掌山澤之官。
楊伯峻注引孔疏云:周禮,孤卿建旃,大夫尊,故麾旃以招之也。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古者聘士以弓,故弓以招士也。諸侯服皮冠以田,虞人掌田獵,故皮冠以招虞人也。
顯然,這是在說周代國君在狩獵時遵照周禮的嚴(yán)格規(guī)定,招不同身份的人覲見需持與其身份相符的物品做標(biāo)識。比如用皮冠是招虞人的標(biāo)識,因虞人乃掌山澤之官,招時必以皮冠,虞人見皮冠則應(yīng)招,不見皮冠則不應(yīng)招。故虞人敢于對齊侯“招虞人以弓”作出“不進(jìn)”的舉動。
又,周代的弁對于兒童來說,則是兒童成年的標(biāo)志?!对姟R風(fēng)·甫田》就有關(guān)乎于此的記載:“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逼渲小巴褓鈱D兮,總角丱兮”毛《傳》云:“婉兮孌兮,少好貌??偨牵蹆擅?。丱,幼稚也。”“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孔疏:“指言童子成人加冠?!边@是說頭上扎兩個發(fā)辮的幼稚兒童,沒多久突然帶上了弁,這表示其已由兒童變?yōu)槌赡耆恕?/p>
此外,據(jù)《周禮·夏官·弁師》記:“王之弁绖,弁而加環(huán)绖。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韋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為之,而掌其禁令。”對此晁福林先生的解釋是,“在吊喪的時候,王的皮弁上要加以绖——即麻制的帶子,將绖環(huán)繞于皮弁的周圍。諸侯和卿大夫的韋弁、皮弁的規(guī)格和周王不同。弁上所飾的玉的數(shù)目和顏色都要依照等級而遞減,據(jù)說凡是侯伯等級的,可以飾玉七枚;屬于子男等級的飾玉五枚;屬于孤卿等級的飾玉四枚;屬于三命之卿的飾玉三枚;屬于再命大夫等級的飾玉二枚。除了周王的弁可以飾以五彩之玉以外,其他的人最多只能用兩種顏色的玉。 ”[4]35-36
這里充分表明根據(jù)周代弁的不同規(guī)格和形制可以體現(xiàn)出人的不同身份等級,折射出周代等級制度對周代弁的規(guī)制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
“弁與相應(yīng)的服飾相配,組成各種弁服?!盵6]《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視朝,則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兇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其兇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兇服亦如之。其齊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賓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喪,共其復(fù)衣服、斂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陳序?!边@里不僅可以看出周代用于不同場合與用途的弁服種類,同時也顯現(xiàn)出其嚴(yán)格的等級性。正如常金倉先生所述,韋、皮、冠三弁服都是革衣。諸侯五等、諸臣五等各依命數(shù)。士服爵弁、皮弁、玄端。韋弁服有《左傳·成公十六年》郤至“跗韋之跗注”為證,皮弁服見于《士冠禮》,冠弁服無文。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基本邏輯,衣皮之后接踵而來的就是衣革,周人三弁服是不折不扣的革衣。[7]對于上文提到的“士服爵弁、皮弁、玄端”,《儀禮·士冠禮》對其服有詳細(xì)論述:“爵弁服。纁裳,純(絲)衣、緇帶、韎韐;皮弁服。素積、緇帶、素韠;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緇帶、爵韠。”
以上列舉了周代弁服的種類,下面將分述不同弁服的功用:
(一)爵弁服(見圖3)
關(guān)于爵弁服的功用,清代經(jīng)學(xué)家任大椿曾在其《弁服釋例》中有過概述:
爵弁為天子、卿大夫及諸侯之孤,祭于己之服,又為士助祭齋服,又為士助祭之服,又為釋祭視滌濯之服,又為天子、諸侯先祖為士者之尸服,又為釁廟、遷廟、祝宗人、宰夫、雍人及從者入廟之服,又為士冠三加之服,又為士親迎之服,又為諸侯始命之服,又為士之命服,又為諸侯之復(fù)服,又為士之復(fù)服,又為公之襲服,又為大夫之襲服,又為士之襲服,又為公之襚服,又為天子承天變及哭諸侯之服。
可見爵弁服為參加祭祀和各種典禮之服,而將其具體化則可從下述文獻(xiàn)記載中得證。
《禮記·雜記》: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
鄭玄注:弁,爵弁也。冠,玄冠也。祭于公,助君祭也。
孔疏云:“弁而祭于己”者,弁,爵弁也。祭于己,自祭廟也。助祭為尊,故服絺冕。自祭為卑,故服爵弁?!笆扣投烙诠?,冠而祭于己”者,弁謂爵弁也。士以爵弁為上,故用助祭也。冠玄冠為卑也,自祭不敢同助君之服,故用玄冠也。
《詩·周頌·絲衣》: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鄭玄箋:弁,爵弁也。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
以上可見,由于大夫和士身份等級的差別,大夫私祭時穿爵弁服,公祭時則穿冕服;士私祭時穿玄冠服,在公祭時穿爵弁服。簡言之,爵弁服可作大夫祭家廟、士助君祭之服。
《儀禮·士冠禮》:賓降三等,受爵弁,加之。服纁裳、韎韐。其他如加皮弁之儀。
《儀禮·士昏禮》:主人爵弁,纁裳,緇袘。
鄭玄注:主人,婿也。婿為婦主。爵弁而纁裳,玄冕之次。大夫以上親迎冕服。
以上足見爵弁服又為士冠禮三加之服和士昏禮親迎之服。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已提及只有在公祭時士才可服爵弁服,而這里士昏禮親迎顯然屬于私祭,為什么這里又說可以服爵弁服呢?其原因在于周代婚禮的特殊規(guī)定,即士人親迎時車輿服制都可以用大夫的等級行禮。這里士婚禮親迎服爵弁服則是依照大夫私祭服爵弁服來行禮。
《禮記·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绖純衣。
鄭玄注:服士之祭服以哭之,明為變也。天子至尊,不見尸柩,不吊服,麻不加于采。
孔疏:“天子至尊,不見尸柩,不吊服”者,薨在本國;天子遙哭之,不親見尸柩,不服緦衰。吊而服爵弁純衣,純衣,絲衣也。
《禮記·雜記上》:復(fù),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
鄭注:復(fù),招魂復(fù)魄也。
孔疏:“冕服爵弁服”者,諸侯既用褒衣,又以冕服爵弁服而復(fù)也。
以上又見爵弁服亦為天子哭諸侯之服和諸侯招魂復(fù)魄之服。
圖3 爵弁服
(二)韋弁服(見圖4)
圖4 韋弁服
《釋名·釋首飾》云:“弁如兩手相合抃時也。以韎韋為之,謂之韋弁也。”《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鄭玄注:“韎韋,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笨梢婍f弁服的名稱與“韎韋為之”相關(guān),而這里提到的“韎”又為何物呢?
《說文·韋部》云:“韎,茅蒐染韋也?!薄对姟ば⊙拧ふ氨寺逡印粪嵐{云:“韎者,茅蒐染也。茅蒐,韎聲也?!薄秶Z·晉語》韋注云:“茅蒐,今絳草也?!薄抖Y記·玉藻》鄭注云:“缊,赤黃之間色,所謂韎也?!薄赌娱f詁》卷八:“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朱衣冠,蓋韋弁服也。周禮司服‘凡兵事,韋弁服’,鄭注云‘韋弁,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也’。韎朱色近通稱?!?/p>
以上文獻(xiàn)記載可說韎代表韋弁服的一種顏色,至于到底是什么顏色,清代學(xué)者孫詒讓先生考證諸家學(xué)說得出的結(jié)論是,“韎為一入,與朱四入色淺深不同,散文亦得通稱,故《詩·小雅·采芑》箋云‘天子之服,韋弁服,朱衣裳也’??资柚^韎是朱之淺者,故以朱表之是也。”[8]1636而對于“韋弁服”的顏色,經(jīng)學(xué)家們觀點不一,大致有三種:一是認(rèn)為不分階層都是“素裳”,二是認(rèn)為不分階層都是“朱裳”,三是認(rèn)為“天子朱裳,卿大夫素裳”。鑒于此,我們來看《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鄭注的解釋:“韋弁,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又有孫詒讓疏云:“此韋弁服,即染熟皮為紅色,以為弁及衣裳。”加之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詩·小雅·采芑》箋云“天子之服,韋弁服,朱衣裳也”,可證韋弁服的顏色可采用上面第二種觀點,即不分階層都是“朱裳”。
另外,對于韋弁服的用途清代經(jīng)學(xué)家任大椿先生在《弁服釋例》中做了專門闡釋:
韋弁為天子諸侯大夫兵事之服。戎服用韋者,以韋革同類,服以臨軍,取其堅也?!稌x志》韋弁制似皮弁,頂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淺絳。然則形狀似皮弁矣。戎事用韋,聘異于戎,故不用韋。《聘禮》正服皮弁,或以朝服,衣皆十五升布。此韋弁亦用十五升布為衣,特以韎染,異于皮弁、朝服之布耳。
這里除了談到韋弁服作為兵事之服外,又提到了皮弁,關(guān)于皮弁我們下文將有具體介紹。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獻(xiàn)記載中出現(xiàn)的皮弁、韋弁,在特定的條件下是指一物,下面作以簡單分析?!盾髯印じ粐菲啤笆科ほ头?,又有《荀子·大略》篇云“士韋弁”,對此,清代經(jīng)學(xué)家任大椿在《弁服釋例》中提出:《大略》篇之韋弁即皮弁。同樣的說法還可見《周禮正義·春官·司服》:“孔氏謂皮韋同類,以皮統(tǒng)韋言之,《王制》及《左傳》昭十二年疏,并以皮弁為韋弁之通稱,然則彼所云皮弁,即此韋弁也?!瓝?jù)此諸文,則韋弁皮弁對文雖異,散文可通?!?/p>
除此,可證韋弁服用于兵事之服的文獻(xiàn)記載還有:《周禮·春官·司服》:“凡兵事,韋弁服?!?/p>
以上足見韋弁服可作為兵事之服,而下面《儀禮·聘禮》中的一段記載又可看出韋弁服的它種用途。
《儀禮·聘禮》曰:“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薄跋麓蠓蝽f弁,用束帛致之。上介韋弁以受,如賓禮?!边@里韋弁服是用于諸侯間相互聘問的禮服,即向使者、副使饋贈禮物時所穿之服。聘禮是貴族之間的高級會見禮,故足見韋弁服規(guī)格之高。
(三)皮弁服(見圖5)
“皮弁服,皮弁以鹿皮為之,白布衣、素裳、緇帶、素韠。 ”[2]115
《周禮·春官·司服》:視朝,則皮弁服。
鄭注:視朝,視內(nèi)外朝之事。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積素以為裳。
孫詒讓疏云:皮弁為天子之朝服,《論語·鄉(xiāng)黨篇》“吉月必朝服而朝”《集解》孔安國云:“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p>
《禮記·郊特牲》云: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yán)上也。
孔疏:郊日之朝,天子早起,服弁服以聽之,小宗伯告日時早晚,及牲事之備具也?!Y(jié)早朝著皮弁朝服以聽祭報之義,示教人尊,嚴(yán)其君上之義也。
以上文獻(xiàn)記載可見,皮弁服可作天子的朝服,且其象征著嚴(yán)君上之義。又孔疏《詩·衛(wèi)風(fēng)·淇奧》“會弁如星”云:“此皮弁,天子視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視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边@里表明天子視朝時,君臣可以共服皮弁服。另《禮記·玉藻》云:“諸侯……皮弁聽朔于太廟?!薄秲x禮·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编嵭ⅲ骸爸T侯與其臣皮弁以視朔,朝服以日視朝。”此亦說明諸侯視朔時,君臣可以共服皮弁服。正如戴震所云 “天子日視朝皮弁服,諸侯以為視朔之服。凡諸侯相朝聘亦如之?!盵8]1638這里談到的“諸侯相朝聘亦如之”,即《周禮·春官·司服》鄭玄注所講“諸侯之自相朝聘皆皮弁服”,體現(xiàn)出皮弁服除了用于上述視朝、視朔之服外,還被用于諸侯相朝聘之服。能為之作證的文獻(xiàn)還可見 《儀禮·聘禮》所記:“公皮弁迎賓于大門內(nèi)。”“賓皮弁聘。”鄭玄注:“服皮弁者,朝聘主相尊敬也?!?/p>
除此,皮弁服還可作為士冠禮再加之服,即《儀禮·士冠禮》所云:“降二等,受皮弁?!绷頁?jù)孫詒讓《周禮正義·春官·司服》引金鶚云:“祭服最重,天子諸侯祭服皆必絲衣。皮弁服非特用于視朝聽朔,亦祭服也?!ほ图葹榧婪?,豈有不用絲而用麻哉!”這里是說皮弁服不只是用于視朝、視朔、朝聘之服,還可作為祭服,且皮弁服的質(zhì)料是絲制。
圖5 皮弁服
(四)冠弁服(見圖6)
圖6 冠弁服
《周禮·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编嵶⒃疲骸暗椋铽C也。冠弁,委貌,其服緇布衣,亦積素以為裳。諸侯以為視朝之服?!睂O詒讓疏曰:“‘凡甸冠弁服’者,此王四時常田之服,蓋玄冠而加弁也。此弁與爵弁、韋弁、皮弁不同,即所謂皮冠。……凡王田服玄冠,而加以皮冠,不可云以冠加冠,故叚弁以為稱,以弁本冠之大名,亦以皮冠舉首蒙之,與弁制略相似也?!笨梢姽谯头拿Q源于在冠上加弁,具體言之則是在用于田獵的玄冠之上加弁,此弁即皮冠。
又,前已有述,委貌是與玄端服或朝服所配的冠,也叫玄冠。這就是說玄端與朝服皆與玄冠相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何謂玄端與朝服。
1.玄端(見圖7)
《釋名·釋衣服》:“玄端,其袖下正直端方,與要接也?!薄吨芏Y·春官·司服》鄭玄注:“端者,取其正也。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而屬幅,是廣袤等也?!笨梢姡艘蚱湫沃品秸?,故名玄端。
而周代玄端的服用對象與場合又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我們來看一組文獻(xiàn):
《禮記·玉藻》:卒食,玄端而居。
鄭玄注:天子服玄端燕居也。
《禮記·玉藻》:朝玄端,夕深衣。
鄭玄注:謂大夫、士也。
孔疏:謂大夫、士早朝在私朝,服玄端,夕服深衣,在私朝及家也。
《禮記·內(nèi)則》:子事父母……冠、緌、纓、端、韠、紳,搢笏。
《春秋穀梁傳·僖公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
《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
孫詒讓正義引金鶚云:玄端……是服名,非冠名,蓋自天子下達(dá)至于士通用為齊服,而冠則尊卑所用互異。
《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賓如主人服。
鄭玄注:玄端,士入廟之服也。
《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dá),納采用雁?!?使者玄端至?!瓘恼弋呅恕!魅诵擞陂T外。
以上可見,玄端可作為天子燕居之服,大夫、士私朝之服,即周代上至天子,下至士皆可服玄端。另外玄端還被用于周代重要的士冠禮、士昏禮中,且無論賓主都可服之。
圖7 玄端
2.朝服(見圖8)
圖8 朝服
《儀禮·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编嵭ⅲ骸靶?,委貌也。朝服,十五升布衣而素裳也。衣不言色者,衣與冠同也?!贝丝梢姵撬厣选⑺仨{,至于衣的顏色則點明是與玄冠顏色相同。這里我們不妨將朝服與上述玄端作以對比,便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即錢玄所講“玄端與朝服大同小異。兩服均玄冠,緇布衣;其不同者,朝服素裳、素韠;玄端則玄裳、緇韠或爵韠。”[2]117也正如《儀禮·士冠禮》鄭玄注所云:“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p>
下面來看一組關(guān)于朝服的文獻(xiàn)記載:
《儀禮·燕禮·記》:燕朝服于寢。
鄭玄注:朝服者,諸侯與其群臣日視朝之服也。
《春秋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未之敢服。“
何休注:卿大夫冕服而助君祭,朝服而祭其祖禰。
《禮記·深衣》孔疏引鄭玄《目錄》記:士祭以朝服…….謂天子之士與諸侯大夫同。
以上記載足見朝服可用于卿、大夫、士祭祖之服。
綜上而論,周代的弁已經(jīng)有了細(xì)致的分類,且不同種類的弁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和功用,可以由弁確定服弁者的身份等級??磥碇艽嫩头贫纫呀?jīng)形成并有具體之規(guī)制。周代的弁服已被賦予了深刻的階級內(nèi)容和文化內(nèi)涵,服飾的政治功能日漸凸顯,同時也為后世等級服飾制度奠定了基調(diào)。
[1]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2]錢玄.三禮通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
[3]朱和平.中國服飾史稿[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4]晁福林.先秦民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呂文郁.春秋戰(zhàn)國文化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
[6]繆良云.中國衣經(jīng)[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7]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8]孫詒讓.周禮正義:第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0.
(責(zé)任編輯:徐星華)
Bianfu Regime in Zhou Dynasty
LI Yan,ZHAO Wei-bin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134002,China)
As everyone knows,Zhou dynasty is a leveled etiquette society.The leveled relationship is manifested by rigorous leveled costume.Bianfu,which reflects the hierarchies,is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In this paper,the kinds and function of Bianfu is discussed.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Bianfu regime and etiquette.It is help for in-depth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ideology and custom in Zhou dynasty.
Zhou dynasty;Bianfu;regime;etiquette;level
K224;K225;K231
A編號:1008—7974(2015)06—0111—06
2015-08-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周代服飾文化研究”(13YJC770027);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周代服飾制度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386號)
李巖,女,吉林通化人,歷史學(xué)博士,副教授。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