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安徽省六安市必松希望小學 江宏權(quán)
課外閱讀指導方法和評價策略
□陰安徽省六安市必松希望小學 江宏權(quán)
課外閱讀應(yīng)融匯在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做好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和科學的評價,對提高學生課外閱讀實效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我們應(yīng)該遵循“方法引路,評價保駕”策略,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品系列 提綱挈領(lǐng) 暗示閱讀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增強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它具有時效性、隨意性、豐富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根據(jù)學生課外閱讀的特點及閱讀的心理特征,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指導方法——
1.“珠串式”的指導方法。學生平時所接觸到的課外讀物很廣泛,內(nèi)容也很繁雜。如果學生漫無邊際地盲目地去讀,既耗時又低效。因此,老師就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yīng)的指導:可以選擇一個閱讀的主線,再篩選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去閱讀,這樣,將閱讀的“點”用一條主線串起,從而形成一個既完整又豐富的閱讀鏈條,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空間。
(1)以作品系列為主線。老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可以根據(jù)作品系列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收到有效的閱讀效果。例如:在低年級學段,老師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興趣,選擇一些繪本、寓言、童話故事等系列??梢詫⑦@些系列的作品按學期定量去閱讀,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實行“二二二”制,也就是每天保證“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每周讀“兩本”好書,每學期讀“兩個”系列的作品。每周要確保上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重點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中高年級學段的課外閱讀,在確定閱讀主線時應(yīng)該立足于文本,以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現(xiàn)實需求,主要是以歷史故事、經(jīng)典美文、經(jīng)典的古詩詞等系列為主。中高年級的課外閱讀指導力求做到兩個“加法”與兩個“減法”。兩個減法即:一是減少課堂教學中重復的說講,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二是減少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以此來充裕課外閱讀時間。兩個“加法”即:一是增加每周閱讀指導課的節(jié)次,確保每周閱讀課的正常開展;二是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我們在課外閱讀指導時要緊緊把握住作品系列這條主線來篩選作品,竭力將作品這些“點”與閱讀主線緊密相連,一線串珠,從而形成一個豐富完整的課外閱讀鏈接。
(2)以作品思想內(nèi)容為主線來選擇課外閱讀文本。比如:我們學習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以抓住贊美祖國美麗山河這個主線,選擇不同的作品來充實學生的課外閱讀。可選擇老舍的《林?!罚徒鸬摹而B的天堂》、《廬山的云霧》等作品。在閱讀前可以列出這些作品的名目,簡要地介紹這些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提出閱讀要求,力求讓學生獨立地去理解,去甄別,去欣賞。
(3)以教材文本的單元訓練目標為主線來選擇課外閱讀作品。蘇教版語文教材每一個單元都安排了相應(yīng)的訓練目標,我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可以抓住這些訓練目標作為主線,來篩選課外閱讀文本。
2.“設(shè)疑伏筆”式指導法。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的學習活動。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自由地涉獵,會導致有些同學無所適從,勢必會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因而,老師應(yīng)該及時地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作相應(yīng)的指導,為學生指明一個閱讀的方向。設(shè)疑伏筆式的指導,也就是一種啟發(fā)式的閱讀指導,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實現(xiàn)自主高效的閱讀。老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指導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導。
(1)文后設(shè)疑,啟發(fā)閱讀。蘇教版語文教材在安排方面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一般文后都安排了一系列的拓展閱讀訓練,這為我們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為了讓學生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去拓展閱讀,老師可以在課文結(jié)束時設(shè)下懸念來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2)埋伏筆設(shè)懸念,暗示閱讀。比如:我們在教學《海倫·凱勒》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深刻體會海倫是一個堅強、樂觀、熱愛生活的強者。在文章學習的過程中設(shè)下懸念:海倫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她是如何珍惜每一天的呢?請同學們一起欣賞下面一段文字:“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將永遠失去光明’。”這段文字是她著名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話,請同學們課下用心去讀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找到最完美的答案。這樣進行閱讀暗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
3.提綱挈領(lǐng)式指導法。提綱挈領(lǐng)式課外閱讀指導,就是老師粗線條地勾勒學生閱讀的框架,學生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這樣會讓學生有的放矢,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如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西游記》時,可以圍繞故事的章節(jié)來列出提綱,讓學生圍繞提綱開展課外閱讀。提綱可列為:“唐僧出世”、“孫大圣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豬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等。這樣,老師事先列出具體的提綱要領(lǐng),要求學生有計劃地閱讀,會大大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具體的策略是“課堂指導引路,自主閱讀求知,交流賞析提升”。
課外閱讀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的系統(tǒng)。做好學生課
外閱讀評價,能夠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老師切不可根據(jù)學生在某個方面的表現(xiàn)而盲目地、片面地下結(jié)論。課外閱讀評價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老師必須做到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具體的方法有——
1.課外閱讀過程性評價。課外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活動和語文實踐的過程。它具有長期性、周期性、漸進性等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和持續(xù)的閱讀行為,老師就應(yīng)該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予科學的評價。主要通過對學生閱讀過程、行為、動機、成效的正面肯定,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更加主動地去閱讀。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個人閱讀檔案的形式來作評價。也就是給每個學生建立一個閱讀檔案,詳細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種類、數(shù)量、閱讀效果等,并且根據(jù)新課標對每個學段課外閱讀的要求來確定評價的標準,評價標準可分為A、B、C、D四個等級。學生課外閱讀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對學生課外閱讀評價就應(yīng)該貫穿于學生課外閱讀的整個過程,做到及時、科學、合理、有效。
2.課外閱讀階段性評價。課外閱讀伴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歷程,是學生獲取廣闊知識的源泉。新課標對每一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外閱讀評價就應(yīng)該伴隨著學生閱讀的每個階段。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階段性評價有益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階段性評價主要以肯定、鼓勵為主,形式應(yīng)該多樣化,可采取口頭表揚、辦閱讀周報、出板報、談心得、舉行閱讀交流會等形式。還可以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學生閱讀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問卷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涉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動機、閱讀能力、閱讀成效和閱讀創(chuàng)新等方面。評價結(jié)果要求量化,可以用等級制或十分制來對學生課外閱讀狀況進行階段性的評價,每個學生的評價要求有記錄,有建議,有總結(jié)。對學生的評價要客觀、合理、科學,評價的語言以激勵為主,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
3.課外閱讀綜合性評價。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每個學生之間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老師對學生閱讀評價既不可片面也不可單一,應(yīng)該著眼于學生整個的課外閱讀生活,要放寬視野,找準評價角度和評價基點,以此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能力來進行,如每學期開展一次講故事比賽、課本劇會演、剪報貼報等一系列的活動;每學年進行一次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注重檢測課外閱讀的范圍、知識積累、知識運用、知識遷移等方面的情況。通過以上的各種活動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作出綜合的、科學的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信心,增強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成就感,讓學生能夠真心地愛上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