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郭迪迪
皖北濉溪方言的詞綴
——兼與秦晉方言比較
郭輝1,2,郭迪迪2
(1.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旅管系,安徽淮北235000;2.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運用單點描寫、共時比較的方法,對濉溪方言的“前綴、中綴、后綴”進行了細致地描寫與分析,指出了一些詞綴的來源,并與秦晉方言作了比較。
濉溪方言;詞綴;來源;秦晉方言比較
按《中國語言地圖集》[1]的分區(qū),濉溪方言屬中原官話鄭曹片。濉溪話是筆者母語,本文語料主要是筆者調查而得,并參考了時彥的研究成果。
詞綴是附加在詞根上的構詞成分,多數(shù)是虛化的產物,意義較虛甚至很虛。根據(jù)詞綴在詞語中的位置來看,詞綴可以分為前綴、中綴和后綴。濉溪方言的前綴、中綴和后綴較豐富,本文只描寫和分析濉溪方言中較有特色的前綴、中綴和后綴。
2.1前綴
2.1.1名詞前綴
濉溪方言中的前綴常用的有“老、阿(只用于“阿姨”)、第、初、小”等,多數(shù)與普通話差別不大,只有“老”與個別語素組合時與普通話有異,[2]47如“老白布(指很粗糙的棉質白布)、老婆婆(指婆母)、老公公(指公公)等。另外,還有幾個普通話中少用的前綴,如:
前綴“俺”可用在親屬稱謂詞前。孟慶惠[3]83認為,“俺”單用時是“我”的意思。但在皖北中原官話的口語直呼祖父母、父母親和兄弟姐妹時,“俺”的本義就不那么清楚了。例如“俺奶”“俺娘”等等,稱呼中雖然不存在“你”或“他”的必要,例如:“俺爺,俺奶叫你回家吃飯?!钡诳谡Z中卻仍然習慣前加“俺”。顯然,在這些親屬稱謂詞中的“俺”意義已經虛化,主要作用是為了表示親昵,敬重的感情色彩,它與吳語中的稱呼詞“阿爸”“阿姨”“阿毛”中的“阿”前綴起的作用相似。濉溪方言中的“俺”具有增義和衍音功能。
洋[ia?44]洋布細白布、洋線子線、洋胰子肥皂、洋鐵白鐵皮、洋車子自行車、洋槐槐樹、洋釘鐵釘、洋瓷盆搪瓷盆、洋頭分頭、洋火火柴、洋油煤油。
“洋”是一個全黏著詞綴,具有成詞、衍音或變義功能。邢向東[4]517認為,“洋—X”是在原詞或詞根的基礎上,根據(jù)事物的某種相似性,在某事物名詞前加上“洋”構成的新詞。盡管個別詞的“洋”還似乎有一點意思,但總體上看,“洋”的虛化程度已經很高,作為前綴分析是不存在疑問的。孫立新[5]104-111在《關中方言語法研究》中提出“人品名詞”和“處所名詞”的準后綴問題,在2014年8月內蒙古大學召開的“第六屆西北方言與民俗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孫教授認為“洋”應稱作準前綴。我們認為詞綴“洋”在“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洋車子自行車、洋胰子肥皂”等詞中的確還有點意思,處理為準前綴較為妥當。
這些加“洋”綴的詞中,有一些曾是舶來品的名稱。至今在老輩人的話里還殘留著它們的歷史印記,如“洋柿子西紅柿、洋胰子肥皂、洋油煤油”。
但許多東西其實并不是從外國進口的(如“洋瓷碗搪瓷碗、洋槐花槐樹的花、洋錢銀元”),也被命名為“洋X”,反映了在閉塞狀態(tài)下人們對新事物的看法。
二[?53]二紅磚魯莽的人、二乎頭不成熟的人、二混子不務正業(yè)者/濫竽充數(shù)者、二拼子說話不著邊際的人、二皮臉臉皮厚者、二乎眼魔術。
錢曾怡[6]225認為,“二”做前綴構成的名詞,多指稱有某種性格或處于某種狀態(tài)的人,含有輕蔑或諷刺的意味。濉溪方言中,數(shù)詞“二”用在名詞前已虛化,具有增義功能和衍音功能。
?。?i?24]小他、小華子、小黑、小毛蛋、小七。
“小”作為前綴,不只是增加了一個音節(jié),起到了衍音作用,同時也表示一定的意義,多用于同輩和長輩對晚輩的情境之中,具有增義作用,一般表示親昵的意思。
圪[k?213/44]
A.圪巴飯等干涸后結成的硬塊、圪拜=子膝蓋、圪渣痂、圪拉一種圓形的蒸饃器具,用麥秸等縫制而成。
B.圪針棗樹等的刺、圪當瓤子高粱稈的瓤兒、圪繃=子脖頸。①同音字在字的右上角加等號“=”表示。
從“圪”的讀音上看,A類讀陰平聲,調值為213;B類讀陽平,調值為44。從表義作用看,“圪”是一個沒有詞匯意義而只有構詞作用的前綴,多數(shù)具有成詞作用:即在不成詞語素前,加“圪”才能單說,否則不行。例如“圪巴、圪拜子、圪渣、圪拉、圪當瓤子、圪繃子”均是如此。也有少數(shù)“圪”具有衍音作用,即“圪”只起補足音節(jié)作用,加不加“圪”原詞的詞性意義均無變化。如“圪針=針”,圪”只起衍音作用,并無實義。“圪綴詞”大多表示口語化風格色彩,莊重事物一般不用“圪”。[7]102
附說:有些“圪A”式也可以是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如“圪慎形容可拍、圪縈[i?0]蔫了、圪燥形容天氣悶熱”,動詞如“圪眼閉眼、圪擰擰,動彈、圪嘍打飽嗝兒”。其構詞和表義也較有特色,只是為數(shù)較少,故附帶說明之。
2.1.2動詞前綴“日”[??213]
動詞前綴“日”是一個黏著性詞綴,產詞能力很弱,如:“日擺瞎擺弄、日弄瞎搗鼓、日登擺弄、日空說空話,欺騙”等。
在“日”頭詞中,有些詞根能單用,和派生后的意義相差不大,感情色彩也基本相同,只是帶“日”后更加強烈。邢向東認為,前綴“日”本身就有表示厭惡色彩的作用。陳慶延[8]在《說前綴[z??]“日”》中認為,前綴“日”就來自表性交的字眼兒,從感情色彩來看,這是極有可能的。黑維強[9]指出陜北綏德的方言“日”是由禁忌語虛化而來的一個類似前綴的語素。多為貶義詞語,含有不滿意、看不起、討厭憎惡等感情色彩,在句中有加重語氣的作用。在濉溪方言中,“日”頭詞均含有表粗魯、厭惡的意思,也有不滿意、看不起、憎惡等感情色彩,這和上述各家所說的詞綴“日”大體相同。
2.1.3象聲詞前綴“圪”[k?213]
圪叭、圪噔、圪吱、圪唧、圪嘣、圪喳。
這類“圪綴”詞中的“圪”具有成詞作用,從意義上看具有表小作用,即加“圪”的象聲詞聲音一般較小,口語化色彩較濃。
以上“圪”綴象聲詞多可以重疊為“圪A圪A”或“圪圪A A”式,表示聲音的連續(xù)不斷,具有增勢功能。如“鍋里的料豆圪叭圪叭/圪圪叭叭的響鍋里的豆子噼噼啪啪地響。”
2.2中綴
2.2.1名詞中綴“婁”[l?u0]
皮婁猴子①調皮鬼②精明者、嗲婁嘴子多指好哭的小孩、不婁角=子做雜務的人,含貶義、猴婁蹦兒指好動的小孩、一忽婁群兒(人)、古婁怪性情古怪的人、惡婁怪耍賴的人、不婁鼓子貸郎鼓、笊婁頭子笊籬、撲婁蛾子一種蛾子。
中綴“婁”具有成詞作用,多表貶義。
2.2.2形容詞中綴
老[l?0]胡老半片亂七八糟,或指事情只做了一半、惡老怪呆味道不正、支老笆插=①和這個中綴相當?shù)倪€有“小舅羔子、龜孫(將的)、熊將的、丈人將的”,均具有增義增勢作用。不整齊②指不穩(wěn)重、踢老蹋邋松松垮垮、滴老打掛①掛滿②穿戴不整齊、囈老巴爭睡覺剛醒,懵里懵懂、正老巴經正式地、胡老倒醬事情沒條理、皮老扒兒指事情沒辦成功。
這個中綴也可以換成“婁”,具有成詞功能,能產性較強,多表貶義,多是四音節(jié)。
不子[pu0ts?0]清不子冷、血不子苦、死不子粗、瘟不子臭、蠟不子黃、湑不子甜、腌不子臟、滾不子熱。
中綴“不子”既有成詞功能,例如“死大、死粗、死遠、死臟、死濕、死酸、死肥、死苦”在濉溪方言中是不能說的,但加上中綴“不子”就可以說。又具有變義作用。例如:“湑甜、滾熱、蝦細”是表褒義的,可加上“不子”后,感情色彩變成貶義了,試比較:
湑甜:這藥~,怪好喝來。
湑不子甜:這藥~,真難喝家伙。
滾熱:水~家伙,快來洗腳。
滾不子熱:水~叫人咋洗。
蝦細:這丫頭腰蝦細,真好看。
蝦不子細:這丫頭腰~細,好看啥。
有時,中綴“不子”后還可以加詞綴“小舅子(將的)”①以增貶義色彩,明顯帶有“不滿、嗤之以鼻”等意味。
有時,雙音中綴“不子”中“子”可以省略,如“血不苦、湑不綠、蝦不細、死不沉”等,變義功能同“不子”。
2.3后綴
2.3.1名詞后綴
子[ts?0]
濉溪話單音節(jié)名詞性語素+“子”尾構成名詞,很多跟普通話一樣。例如:“嬸子、嫂子、繭子、車子、面子、里子、腰子豬腎臟、麩子、口子裂口”等等。
雙/多音節(jié)名詞性語素+“子”尾也構成名詞,情況稍復雜,大體分為四種:
A.醬油子、下巴子、奶媽子、絲瓜子、老湯子煮時間長的湯、老幫子老白菜,又喻指老年人(含貶義)、瓜籽子瓜子
B.條把子掃帚、鞋趿子拖鞋、耳巴子巴掌、碓窩子石臼、疙疤子瘡疤;黏的東西干結后形成的硬塊兒、憋乎=子蝙蝠、腳趾蓋子腳趾甲、媽媽頂子乳頭、霧拉毛子毛毛雨、拉拉秧子有蔓藤的植物,比喻辦事拖拉、不利索的人
C.孩頭子①小孩②喻指成年人具有孩子氣、頭巴子后腦勺
D.星星子、果果子、狗狗子對小孩的昵稱
A類“子”尾具有“衍音功能”,即名詞性成分是詞根語素,不加“子”尾能獨立成詞,但習慣要加“子”。B類“子”尾具有成詞功能[10],即名詞性成分是非詞根語素,需加“子”尾才能獨立成詞。這類子尾詞是濉溪話中較有特色的一類。C類名詞性成分是非詞根語素,“頭/巴”“子”都是詞尾,即詞尾是由“頭/巴”加“子”組成的復合詞綴。D類是重疊式合成詞,加“子”后具有增義作用,表小指喜愛,多為兒語詞。[11]
有的動詞性語素加“子”以后變成了名詞,“子”尾有轉類功能,例如:飛子①發(fā)票,收據(jù)②裝在自行車后輪上可轉動的齒輪、趿[sa213]子拖鞋、抽子抽屜;抽桌、撐子衣架、拖子板車后部觸地部分;合伙騙人者。由于詞綴“子”的介入,已由原來的動詞性語素變?yōu)槊~了。
巴子[pa0ts?0]
“巴子”具有衍音和成詞功能,有時也表消極的意思。如:甩巴子沒本事的人、倔巴子倔強的人、結巴子口吃的人、齁巴子氣管炎病人、瘸巴子瘸子、雞巴子陰莖、旋巴子手殘疾者、海巴子河蚌、拐巴子無事生非的人、丫巴子手或腳掌。
頭[th?u44]
濉溪方言中,“頭”主要是附加在動詞性、形容詞性詞根后面構成名詞,指稱某種性格、經歷或嗜好的人,多含貶義。如:敗乎頭隨意浪費、損壞東西者、擰勁頭/旋絲頭/別勁頭倔強者、絕戶頭絕后者、嘎乎頭吝嗇者、外行頭外行、老孫頭、不懂頭不懂行的人、難纏頭難以對付的人、老實頭兒老實巴交的人、粘牙頭較難對付的人、肉頭不機靈的人、小孩頭孩子王。
2.3.2動詞后綴
的慌[ti0xua?0]
如“攢的慌、噎的慌、疼的慌、悶的慌”等。
趙元任[12]132認為,“的慌”用在不如意的動詞后表高度。它具有無限的能產性。在濉溪方言中,“V的慌”都是用來表示人們內心消極的感受,句法上不做補語和定語,常做謂語,有時用在表心理活動動詞如“嫌、覺得”后面,做賓語。如:
悶的慌:一下雨我就覺得~。
累的慌:我走著去嫌~。
拉[la0]
如:撥[pu44]拉―撥拉撥拉、胡[xu44]拉聚攏―胡拉胡拉、摸[mu44]拉搓揉―抹拉抹拉、扯拉―扯拉扯拉、撕拉―撕拉撕拉、劃拉―劃拉劃拉、晃拉―晃拉晃拉、攪拉―攪拉攪拉、涮拉―涮拉涮拉、□[??u213]拉―□拉□拉”等。
從語法上看,“V拉”前可以受副詞修飾,且后邊可以賓語,而“V拉V拉”不具備這種功能。從意思上看,“V拉”多表示動作短暫,而“V拉V拉”有反復多次和不耐煩等意思。
打[ta0]
如:“甩打甩、摔打摔、敲打敲;告誡,警告、揉打揉、吹打吹;吹噓,炫耀、拍打拍、□[??u21]打晃動”等。
打[ta0]是由動詞“打”虛化的后綴,濉溪方言個別單音節(jié)動詞后可帶這個后綴,具有衍音作用,多表示動作的短暫。
以上“打”綴詞可以重疊為ABAB式,重疊后表示動作的反復多次,多具有不耐煩等貶義色彩。例如“她老在那拍打拍打的,煩死人咾!|就那一點韭菜花,老是揉打揉打的,嫑揉了!”
2.3.3形容詞后綴
不(唧)的[pu0(t?44)ti0]/拉的[la44ti0]/了巴唧的[l?0pa44t?i0ti0]”。如:苦不唧的、甜不唧的、酸不唧的、粘不唧的”等。
李申[13]認為,這一后綴表示“有點兒……”的意思,多用于貶義。舉例是:“這人說話盛不唧的”(有點兒盛氣凌人)?!斑@老頭兒脾氣怪不唧的”(有點兒怪)。趙元任指出“不唧的”(滑不唧的、粘不唧的、酸不唧的……)這一后綴,用于跟流體中半流體的東西有關或跟味道有關(以及這方面的引申義)的形容詞之后,常有不喜歡、討厭的意思。且說這個后綴不用在“大”“長”等積極性質的形容詞之后,他認為“冷不唧的”是生動重疊,意思跟“冷不唧的”完全不同。濉溪方言的這個后綴和徐州方言的不同是,濉溪方言不能用于“大、長”等形容詞之后,如“*這個人大不唧的”一般不能說,但“不唧的”用“不拉的”置換后可以說,如“這個人大不拉的”可說。濉溪話與趙元任先生所述不同有二:一是這一詞綴不僅用于“流體”“味道”有關的形容詞之后,更多的是能夠用在表示貶低評價的形容詞之后(如上述例子);二是“不唧唧的”置換“不唧的”意思不變。另外,濉溪方言中可以置換“不唧的”詞綴有“不拉的”“不唧唧的”“了巴唧的”,且意思上基本相當,這一點以上兩家中均未提及。
2.3.4詈詞后綴
貨”[Xu?53]
如:壞貨暗里使壞的人、孬[n?44/21]貨愛占便宜的人、憨貨缺心眼的人、賤貨賤人、笨貨不聰明的人、騷貨亂搞男女關系的人、蠢貨愚笨的人、屄貨罵人不是東西,多指女人;賣淫者、不要臉的貨賣淫者;沒有自尊的人、吃里扒外的貨”等。
“貨”是一個具有衍音作用的詈詞詞綴,其前面均是成詞的詞根語素,這些語素本身就是表貶義的,再加上表貶義詞綴的“貨”①“貨”最早是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現(xiàn)指貨物、商品。本來是一個中性詞,其由中性到指人的貶義詞綴是經過指人貶義詞中介階段的。例如《儒林外史》第十回:“他是個不中用的貨,又不會種田,又不會作生意。”“貨”由中性詞演變成貶義詞可能與人們認為“貨”與“物”有關,將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對人格的一種貶低和侮辱。濉溪現(xiàn)在有人罵人時還這樣說,如“你這個貨,太不是玩意兒東西咾了”?!柏洝弊鳛橘H義詞綴在近代漢語里已經常見,如《西游記》第三十一回:“你這個饞糠的夯貨?!?,其貶義色彩就更濃了。
另外,濉溪方言中部分加“貨”綴的詞根也可以加詞綴“種[t?y?24]/[?y?44]”②孫立新寫作“慫”,本義指精液,用作人品名詞,是對壞人的品評。這與濉溪方言是一致的。,如“壞種/、孬[n?44/21]種/、憨種/、賤種/、笨種/”等,其表義色彩均同“貨”綴詞。
2.3.5數(shù)詞后綴
子[ts?0]
在濉溪方言中,只有單音節(jié)的數(shù)詞才可以加“子”尾,“一”到“十”和“幾”均可以加,例如:一子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幾子。此時“子”具有衍音功能,“X子”具有數(shù)詞指稱自身的功能,有時指數(shù)字的書寫形式。如:
黑板上寫的是幾子?是三子。
三子和五子誰大?五子。
斗大的一子不識三升。
“X子”在濉溪方言中還可用于女輩或同輩的排行上,具有轉指功能③朱德熙認為指稱功能有兩種,一種是自指,一種是轉指,并且認為“子”尾等名詞后綴加在謂詞性詞根上造成的名詞絕大部分都是表示轉指意義的,如“扳子、騙子、傻子”等。,蔡華祥[14]認為,在“二”到“十”后附加子尾,如“二子”“三子”“四子”等等表排行,前可加“小”字,……但排行第一的沒有“*-子”或“*小-子”的說法,稱呼時面稱、背稱都可以,可用于長輩對晚輩,也可用于同輩之間(多是年長者對年幼者)。如:
小二子比小三子大三歲。
俺的小五子就是個女孩。
在打撲克牌時也可用“X子”表示。從“A子(可
稱一子)一直到十都可加“子”。如:
你將將剛剛出的是幾子?小六子。
一子在誰手來里?
“X子”不用于計數(shù),計數(shù)時仍用“一、二、三……”,但小孩識讀1到10個數(shù)字時往往可以加“子”,可能是小孩對雙音詞較敏感的緣故。
“X子”的產生,蔡華祥歸結為多個方面的原因:(1)漢語詞匯的雙音化。(2)“子”尾的類推(analogy)功能,濉溪話中單音節(jié)數(shù)詞加上“子”尾就變成了雙音詞了。另外,“子”尾標記名詞的功能還處在語法化的進程當中,“子”尾可以使有些動詞、形容詞變?yōu)槊~,它也可以擴展到其他的詞類的成分上,濉溪方言中的數(shù)詞加上“子”尾轉類為名詞就是“子“尾的名詞標記功能進一步類推的結果。
2.3.6量詞后綴
“子[ts?0]”
A.動量詞+子
如“走一回子、走兩趟子、跑幾崩子幾趟、打幾下子”等。這種動量詞,多可在前加“老、多、幾”,表示程度加深、頻率增大等,如下例中的a句。但在“子”尾和動量詞不共現(xiàn)的情況下,則不能加“老、多、幾”等,如下例中的b句。例如:
①a他走老回子咾了|他走大回子咾了。
b*他走老回咾了|他走大回咾了。
②a他吃多回子咾了|他吃大回子咾了。
b*他吃多回咾了|他吃大回咾了。
③a我打好幾下子咾了。
b*我打好幾下咾了。
B.物量詞+子
物量詞包括一般物量和度量衡單位。一般物量如“幾本子書、三頁子紙、兩條子煙、幾場子戲、一屋子草、一筐子饃”等等。度量衡單位如“一尺子、幾斤子、五畝子、幾角子”等等。
濉溪話的量詞“子”尾詞中,量詞重讀,有“滿”“足”或“過量”的意義。而加“子”的數(shù)量結構前可以用“滿滿”或“滿滿滿滿”修飾,表示數(shù)量充足。試比較:
①a他買咾了一籃菜。
b他買咾了滿滿一籃子菜。
②a他吃咾了一碟黃瓜黃瓜菜。
b他吃咾了滿滿一碟子黃瓜。
③a他挖[ua24]盛一勺飯。
b他挖盛滿滿滿滿一勺子飯。
皖北濉溪方言的詞綴有些與秦晉方言相近。①錢曾怡認為,晉語從語言特點和歷史角度上看,它應屬于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它雖較多的保留了古音的特點,但是在詞匯、語法方面作為基礎方言的地位仍然是十分明確、十分牢固的。本文所選比較點主要有秦方言的西安、戶縣、神木等點,晉方言主要有介休、萬榮、清徐、呼和浩特等點。先看前綴,前綴“洋”從構詞功能和表義特點上看與秦語的神木大體一致,前綴“圪”與秦語區(qū)的西安、神木、戶縣、旬邑、合陽等地及晉語區(qū)的太原、新絳、臨縣、忻州、運城等地有諸多一致,如構詞功能上都可以構成名詞、動詞、形容詞、象聲詞,表義上大多表示口語化風格色彩,有的“圪綴詞”還附加了“小”的意思。前綴“日”與秦方言的神木、綏德、戶縣及晉方言的太原、汾陽、大同、忻州、長治等地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都能構成動詞、形容詞,大多含有貶義。再看后綴,后綴“子”可以和名詞、動詞、形容詞性語素以及量詞、數(shù)詞等構成名詞,“子”具有衍音、成詞、轉類等功能,這與陜西的旬邑、西安、商州、戶縣、三原、韓城和山西的太原、長治、臨汾、汾西、平遙、陽曲等地“子”綴的用法大體是一致的,但濉溪方言的“子”綴與動詞、形容詞性語素組合還可以構成動詞和形容詞,這在秦晉方言中還沒見到。后綴“打、擺”和秦地關中的西安、戶縣基本相同,都有衍音或成詞作用。后綴“貨、”與秦語區(qū)的扶風、戶縣及晉語區(qū)的洪洞、臨汾、忻州、大同都可構成詈詞,具有衍音作用,表達較濃的貶義色彩。
總之,濉溪話與秦晉方言的詞綴在構詞功能、語法意義等方面有較多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圪、日、子、貨”等詞綴,濉溪話與秦晉方言極其相近,這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語言接觸的痕跡。[15]630-631
[1]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M].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12.
[2]徐紅梅.皖北方言詞匯比較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3.
[3]孟慶惠.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4]邢向東.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孫立新.關中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6]錢曾怡.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
[7]喬全生.晉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8]陳慶延.說前綴[???]“日”[C].首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7.
[9]黑維強.陜北綏德話帶“日”字頭詞語[J].方言,1996(2):146-147.
[10]李小凡.蘇州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1]郭輝.皖北濉溪方言的“子”尾詞[J].方言,2007(3):216-219.
[12]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呂叔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3]李申.徐州方言的詞綴[J].中國語文,1981(2):25-30.
[14]蔡華祥.江蘇鹽城步鳳方言的數(shù)詞附加“子”尾[J].方言,2008(1):57-58.
[15]濉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濉溪縣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
TheAffixes in Suixi Dialect in NorthernAnhui——Acomparison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GUO Hui1,2,GUO Didi2
(1.Tourism and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Huaibei Polytechnic,Huaibei 235000,Anhui;
2.School of Literatur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Anhui.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ngle point description and synchronic comparison,the paper makes a minut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prefixes,middle affixes and suffixes”.It also points out the origins of some affixes and is compared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Suixi dialect;affixes;origins;a comparison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H172.2
A
1672-2914(2015)01-0075-05
2014-09-1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YY03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2YJA740070);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2010sk419zd);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sk504);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阜陽師范學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項目(2008sk385zd)。
郭輝(1963-),男,安徽淮北市人,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淮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訓詁學和漢語方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