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延生
(邢臺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河北邢臺 054001)
人類的性二型現(xiàn)象及原因分析
武延生
(邢臺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河北邢臺 054001)
人類的性別及由性別決定的各種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產物。人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200~300萬年的狩獵-采集生活,這段漫長的進化史造成了男女在視力、嗅覺、味覺、性情以及大腦結構和關注問題類型等多個方面的差異,現(xiàn)代人類的男女之間的多種差異均可以在漫長的狩獵-采集生活中找到最終的解釋。就男女之間的多種差異的生理原因和進化原因進行分析、考證。
性二型;進化史;生理原因;進化原因
男女之間在體型、容貌和行為等方面存在著差異,這種現(xiàn)象稱為性二型。人類的性二型現(xiàn)象不單表現(xiàn)在不同性別的外在形態(tài)上,在更為細致、隱蔽的生理層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生物進化論學者R·尼斯認為,生物的任何一個性狀的形成都可以從兩個方面找到原因,即從生物的發(fā)育、結構和行為上找原因,這是直接原因;還可以從進化史上找到原因,這是終極原因[1]。下面從這兩個方面論述人類的性二型現(xiàn)象。
《生命時報》對新西蘭“百科排名網”中報道的有關男女健康差別的研究結果進行了轉載,即男女在視力上存在明顯差別,其中提到了男女的視力差異,即男性夜視能力強,而女性對顏色的感知能力強,男性色盲比女性多,主要為紅綠色盲[2]。從直接原因上看,男性之所以患紅綠色盲的多,是因為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隱性遺傳,而在Y染色體上缺少相應的同源片段,所以,女性只有同時具有兩個色盲基因時才表現(xiàn)出色盲,而男性只要有一個色盲基因就表現(xiàn)出色盲。
染色體上的片段是可以交換或跳躍的,為什么這段色盲基因定位于X染色體上,且在Y染色體上沒有同源片段,從人類進化的漫長歷程來看,這段控制色覺的基因有足夠的時間跳躍到常染色體上,這個問題在進化史中能得到最終的解答。人類曾經歷漫長的狩獵-采集生活,這個階段從大約200萬或300萬年前開始至大約1萬或2萬年前為止[3]。在這漫長的時間內,嚴酷的自然選擇把人類性狀的各個方面雕琢得非常精細,使人類的每一個性狀都嚴格地符合自然環(huán)境,人類的很多性狀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在其后的1~2萬年內,人類的各種性狀基本沒有發(fā)生變化。隨著人口增加,人類對野生植物資源的需求和破壞逐年增大,到200~300萬年前時,靠采集生活已經難以為繼了,人類被迫獵食動物,從此在人類的食譜中出現(xiàn)了肉食,尤其是以大型動物為食,人類從此走上了雜食的道路,而在此之前的1000多萬年時間內進行的是和猿猴類相同的采集生活方式[4]。在這200~300萬年的狩獵-采集生活中,男女的社會分工是很明確的,男性負責狩獵,女性負責采集。男人在狩獵時要看到有沒有動物、動物的樣子以及在什么地方,這就要求較高的注意力和較好的視力,但對分辨顏色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在男性中存在較多的色盲;相反地,負責采摘的女人必須要分辨果實的顏色,因為果實的顏色反映了果實成熟的程度,所以,在顏色的識別方面,自然選擇對女性的壓力比較大。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遙遠的狩獵-采集生活對現(xiàn)代人類的影響,比如找一些觸手可及的針頭線腦之類的小東西時男性總是不如女性,因為進化只賦予了男性觀察遠處的能力,而由于采摘、照顧家小的選擇壓力而賦予女性對近處細節(jié)的注意能力。
此外,男性的夜視能力強于女性的進化史原因是這樣的,即原始人在狩獵時需要在動物行經的路上設下埋伏,長時間地蹲守,有些動物還是夜行性的,所以自然選擇賦予了男人更強的夜視能力。這就為男女在維生素A攝取上的差異找到了根本性的原因,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19歲以上男性對維生素A等的吸收能力高于同齡的女性,從進化史上來看,19歲以上的年齡正是出外打獵的年齡,而維生素A的攝取量和人的夜視能力是正相關的。
在長期的進化史中,男性在夜間狩獵而女性白天采摘,這種行為可能是內化到了基因,在現(xiàn)代生活條件下的男女仍然在重復著這個古老的行為模式,一個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就是男性傾向于熬夜工作而女性則喜歡早睡早起。
在2008年新興傳染性疾病國際會議上,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的科學家宣布:男性是絕對的食肉動物,而女性在飲食上要求清淡、綠色的素食[4]。 《生命時報》 轉載的內容似乎可以給出解釋,即女性對氣味的感知能力比男性強,能辨別出微小的味道差異[1]。女性的感覺能力比男性強這一事實也可能是漫長的狩獵-采集生活所塑造的特質。在狩獵-采集階段,狩獵場更有可能是在離開部落很遠的地方,當捕獲的獵物過大而不能帶回部落時,這些男人會將獵物分而食之,在數(shù)百萬年的時間內,男性生理性質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適合肉的消化吸收,男人向食肉動物又前進了一步。相反地,女性對瓜果蔬菜有更強的消化能力。
此外,在疼痛的感受上,男女之間也存在類似的差別,女性對疼痛的感覺比男性強烈,從解剖學上來看,這是由于女性每平方厘米皮膚上有34個神經纖維,而男性只有17個。從進化上來看,當男性在狩獵時感到強烈的疼痛,將不會有助于捕獲獵物,自然選擇顯然將這樣的男性淘汰掉了。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人口組織經過多年調查,結果表明,男性壽命平均比女性少5至10年,而在有些國家,這種差別還呈逐年上升趨勢,比如,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男性比女性壽命少1年,80年代少2年,90年代少4年,進入21世紀則少5年,而在美國少7年,在俄國少10年。
在男女體內均含有睪丸激素,只不過是女性的血睪丸激素水平僅及男性的1/10。睪丸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這使男性一般表現(xiàn)不出疾病的癥狀,但一旦表現(xiàn)出了癥狀就是較嚴重的疾病。受到抑制的免疫系統(tǒng)也使男性更易感染寄生蟲、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男性體內的睪丸激素主要是在睪丸分泌的,腎上腺也分泌少量的睪丸激素,女性的雄性激素由腎上腺皮質和卵巢分泌。睪丸是在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表達產物的指揮下發(fā)育而成的。SRY基因的主要作用就是產生雄性生殖器官,它在胚胎時期開始表達,如果SRY基因沒有及時啟動或發(fā)生突變,胚胎的原始性腺就向卵巢方向發(fā)展。
SRY基因把人變成了男性, SRY基因的價值只有在進化史中找到終極原因。男性在自然選擇中的作用是競爭,競爭的內容包括配偶、食物、水源和居住場所等,競爭實際上是對優(yōu)劣基因的遴選,讓好的基因在群體中擴布開來,把壞的基因淘汰掉,男性不過是這些基因的載體。在競爭中勝出的男性有更多的機會把自己的基因傳播開來,男性的勝利實際上是基因的勝利,所以不難理解男性甚或自然界的雄性傳遞基因的載體是精子,而精子僅攜帶著基因,基本上沒有細胞質。
男性關注國家和世界大事,盡管這些事情于己無關,但仍然津津樂道,全世界的男性似乎都能找到共同的話題——世界大事。而女性的話題向來都是關于衣裝打扮、柴米油鹽的具體小事。男女之間的這種差異實際上也是進化史在我們身上留下的遺跡。在狩獵-采摘生活中,狩獵均是在部落之外進行的,關心外面的世界無疑有助于有效地捕獲動物。而女性負責采摘,這些工作都是在部落附近進行的,對女性而言,關心外面的世界不會有助于采到更多的食物。男女之間在關注問題上的區(qū)別在長達200~300萬年狩獵和采集分工中已經固化在人類的基因里了。
性情是一種生物行為,男女的性情是不同的,男性富于進攻精神,這種精神可稱為陽剛精神或進取精神;而女性卻相反,極富柔情。男女的不同行事作風也是由二者的性情決定的,比如男性在工作時一鼓作氣,而女性則習慣于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完成。男女之間的性情差異的直接原因是由激素造成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明顯的原始人痕跡,當一個陽剛氣十足的男性從事一項工作時,他很難停下來,即使理性告訴他應該休息一下,但體內高濃度的雄性激素左右著他的行動,讓他不能自已。造成這種激素差異的本質原因則是男女在漫長的進化史中的不同分工。負責狩獵的男性在獵獲動物時必須全神貫注、一鼓作氣,稍一松懈,獵物便跑掉了,功敗垂成。而女性則沒有這個選擇壓力,因為在采摘時,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可以摘到足夠多的食物,不需要一鼓作氣。
研究表明,男性的大腦比女性的重100克,腦細胞數(shù)量多4%,男性的智商平均比女性高3~4分。女性的腦神經更為稠密,語言能力強于男性,口吃的男性比女性多。男性左腦發(fā)達,抽象思維能力強;女性右腦發(fā)達,形象思維能力強。心理學研究表明,女性擁有“情感化”的大腦,而男性擁有“機械化”的大腦。連接左右半腦的胼胝體在男女之間也存在差異,女性的胼胝體比男性的發(fā)達,這表明女性可以同時關注兩件或以上的事情,而男性做不到,而男性只能在一段時間內關注一個事情。男女在記憶的內容上也大不相同,女人善于記憶細節(jié),而男人善于記憶大局。男女之間心智的巨大差異在狩獵-采集生活中可以找到明顯的原因。負責狩獵的男性其關注的目標是專一的,在狩獵動物之前需要進行周密的預測和部署,在狩獵動物時,要保持充分的冷靜,而不能有或者過多的情感成分,狩獵時要求很高的社會化,這樣才能發(fā)揮集體的合力,但對語言交流能力的要求不高,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捕獵的失敗。相反地,這些要求在女性中不會構成選擇壓力,因為在采摘時,可以同時關注幾個瓜果,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采集更多的東西,在采集時也無需進行周密的規(guī)劃和安排,看到即可采到,女性在采摘時的充分語言交流可以發(fā)揮出群體的合力而采集到更多的食物。
女性視逛商場為消遣,據(jù)信逛商場可以使女性得到身體鍛煉,而男人則相反,在逛商場時總是頭暈惡心。在物品琳瑯滿目的商場里,婦女們仿佛又回到了原始的采摘園,盡管她們意識不到,但她們的身體結構非常適合于這種“采摘園”的生活,在這里,目標眾多,它們都值得你去關注。對男性來說,狩獵、比賽、賭博、開車等這些導致腎上腺素上升、目標明確、勝敗分明的場所最為接近原始狩獵場,在這些地方,他們會感到興奮。對男人們而言,商場是一個他們在進化史上出現(xiàn)較晚的事物,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適應目標眾多且分散的場合。
成年男女性的聲音在進化中有了明顯的區(qū)別,這在其它動物中是少見的??傮w來看,男性的聲音低沉厚重,女性的聲音高亢尖細。根據(jù)物理學知識可知,低沉的聲音頻率低,傳播距離遠,而尖細的聲音頻率高,傳播距離近。進化賦予男性以頻率低的聲音,而賦予女性以頻率高的聲音,肯定有內在的進化價值。在狩獵-采集生活中,負責狩獵的男性由于距離較遠,低沉的聲音可以讓信息更好地傳播;而女性負責采摘和照顧老小,尖細的聲音可以讓信息更清楚地傳播。自然選擇所施加給男女的壓力是不同的,由此造成了男女聲音的不同。Puts認為,男性低沉的聲音是和男性的統(tǒng)治性密切相關的,聲音越低其統(tǒng)治性越強[5]。
[1]R.M.尼斯,G.C.威廉斯著,易凡,禹寬平譯.我們?yōu)槭裁瓷M].???海南出版社,2009.172.
[2]田野.男女健康十大差別[N].生命時報,2010-9-3(1).
[3]張建華.經濟學——入門與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
[4]陳宗倫. 男人愛吃肉女人愛吃素[EB/OL]. http://lady.people. com.cn/GB/35076/7074970.html.
[5]David Andrew Puts, Steven J.C. Gaulin, Katherine Verdolini. Dominance and the evolution of sexual dimorphism in human voice pitch[J].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6,(7):83-296.
Q111.2
A
1672-4658(2015)04-0178-03
2015-06-20
武延生(1977-),男,河北臨西縣人,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碩士,主要從事細胞生物學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