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西校區(qū)(226007) 葛雪卉
談朗讀教學中的多元化體驗
江蘇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西校區(qū)(226007) 葛雪卉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中能引導低年級孩子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嘗試著讓孩子們在腦、眼、手、耳、口的多元化體驗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感悟和表達的能力。教師要讓孩子們在各種不同的體驗中享受朗讀。
情感朗讀 多元化體驗 享受朗讀
朗讀,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語感,感知課文內容,更能讓他們受到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每個學段的朗讀教學都有著這樣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中“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是朗讀課文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低要求,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達到這個要求。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就比較有挑戰(zhàn)性了。由于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較低,往往讀得很平淡,聽不出語氣和情感,一不留神還會陷到“唱讀”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能不能讓朗讀像唱歌、跳舞、做游戲那樣,變成一件孩子們都很喜愛的事兒呢?結合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并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表現(xiàn)欲的特點,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多元化的實踐、體驗的機會,調動起他們朗讀的積極性,讓他們在開心的互動中體驗朗讀的樂趣,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讓朗讀成為一種享受。
耳朵是一個很敏感的器官,聲音的運動作用于我們的聽覺會引起我們的聯(lián)想。當我們閉上眼睛細細聆聽時,腦海中會隨著聲音的出現(xiàn)而產生一個個生動活潑的畫面,在思緒的放飛中,我們仿佛可以感覺到那種觸手可及的真實體驗。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試著運用各種各樣的聲音把孩子們的耳朵叫醒,用聲音在他們腦海中生成生動的課文畫面,讓他們在身臨其境中享受朗讀,讀出情感。
1.用美妙的音樂把耳朵叫醒
在教《草原的早晨》一課時,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一首騰格爾的《天堂》。在時而強勁粗獷,時而蒼涼悲壯的蒙古長調中,騰格爾那純潔的嗓音,把孩子們帶到了遼闊的草原上: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美麗的姑娘……孩子們陶醉在這個蔚藍的、純潔的世界里,與課文的情感達到了高度的融合。有了這樣的鋪墊,孩子們朗讀時流露出的是發(fā)自內心地對草原的贊美和向往的情懷,在朗讀的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
2.用逼真的音效把耳朵叫醒
《草原的早晨》第一自然段,寫了響亮的鞭聲喚醒了沉睡的草原。我們可以讓孩子們親耳聽聽蒙古牧民甩起鞭子時那清脆有力的聲音,體會象聲詞“啪、啪”的襯托作用,想象草原的寧靜被打破,一下子熱鬧起來的情景。然后再加上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伴隨著馬兒的三兩聲長嘶,以及牛群、羊群此起彼伏的“哞——哞——”“咩——咩——”的叫聲,還有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再配以悠揚的馬頭琴絲絲縷縷地入耳,用這一系列逼真的音效帶給孩子們一個充滿生機的草原的早晨,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了基礎。再如《識字5》中,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們聽聽真實的刮臺風、打雷、閃電、下暴雨的聲音,還有蟈蟈、青蛙、知了的叫聲,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聽覺體驗中讀出童真、童趣。
3.用優(yōu)美的范讀把耳朵叫醒
在范讀《草原的早晨》時,我用輕快的、充滿驚喜的語調讀第一、第二自然段,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了草原醒來,羊兒涌出圈門,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的鮮活畫面;我用舒緩輕柔的語調讀第三自然段,讓孩子們體會到遠處的草原、羊群與藍天、白云相接的遼闊曠遠之美。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進入角色,在側耳傾聽中直接領悟到我的語氣、語調及情感,并躍躍欲試。教師優(yōu)美的范讀為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做好了鋪墊。如果每一篇課文教師都能給予孩子們繪聲繪色、動之以情的范讀,那么,在長期地感染和熏陶下,孩子們自然而然也能養(yǎng)成富有情感的朗讀能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在讓孩子們獲得直觀的視覺感受的同時,也打開了他們的情感之窗。低年級的課文生動有趣,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跟課文內容相符的插圖,形象活潑地展示了課文情境。在指導低年級孩子朗讀時,我們可以利用黑板或大屏幕,更逼真地再現(xiàn)這些插圖的畫面或場景,讓孩子們打開心靈的窗戶,走入課文情境中,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情感的噴薄中享受朗讀。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后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是一首音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的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xiāng)村美景。為了讓孩子們讀出這首童謠的意境,我用大屏幕給孩子們展示了如詩般美麗的課文情境:不遠處的郊外,樹木蔥蘢,綠意盎然,樹叢掩映中若隱若現(xiàn)幾戶白墻黑瓦的江南人家,村中炊煙裊裊。村旁的小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亭臺樓閣間粉紅俏麗的桃花、杏花在枝頭競相開放。生動的江南水墨畫面與童謠內容的和諧共鳴,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弦,使孩子們全身心融于其中,在感受童謠意境美的同時,也讀出了詩情畫意,實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的目標。
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極易被新鮮的事物所感染,喜歡模仿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也喜歡模仿教師的神態(tài)動作,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針對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我們在指導朗讀時可以因勢利導,讓孩子和教師一起“動起來”,加上動作、表情等進行表演讀。這樣的形式既能增加朗讀的情趣。又解放了孩子的身體,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在擠眉弄眼、手舞足蹈中快樂地探索,享受朗讀的樂趣,正如一句廣告詞說的那樣:“動起來,更精彩!”
1.加上表情、動作讀
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上表情或者動作朗讀,有利于他們形成鮮明的印象,也有利于孩子強烈情感的抒發(fā)。教師也可以用一顰一笑,各種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帶動孩子們更直觀地去體會課文的情感變化。在教《春筍》時,我讓孩子們把小手合掌放在頭頂上,蹲下身子,想象自己就是躲在泥土下的小春筍。然后一邊讀,一邊做動作?!耙宦暣豪讍拘蚜舜汗S。”孩子們打著呵欠搖著小腦袋做出剛剛睡醒的樣子;“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孩子們用小手做出很用力地沖破泥土,掀翻石塊的姿勢;“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焙⒆觽冃∈址旁陬^頂,做出春筍的樣子,由蹲下到慢慢站起,邊讀邊演示春筍一點一點長高的過程,直接體驗了春筍破土而出和頑強向上生長的勇氣。在體驗中,孩子們將整篇課文讀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2.分角色表演讀
分角色表演,能極大地激發(fā)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低年段的很多課文都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適合讓孩子們進行分角色表演讀。教師應帶領孩子們進入到課文情境中,并與孩子們一起朗讀、表演,讓孩子們在“動”與“樂”中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達豐富的情感,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如《蘑菇該獎給誰》一文,以對話的形式敘述了小黑兔和小白兔參加跑步比賽,小白兔敢和高手比,雖敗猶榮的故事,很適合分角色朗讀。學完課文后,我讓孩子們扮演小白兔、小黑兔,我來扮演兔媽媽,進行分角色表演。孩子們熱情高漲,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反復地朗讀課文,不斷地思考和回味,體會著兔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和期待,揣摩著小白兔的“難為情”“害羞”,小黑兔的“得意”“不服氣”……師生和諧互動,讀得有聲有色,演得惟妙惟肖,充分發(fā)揮了低年級孩子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朗讀訓練水到渠成。
當然,這些方法并不是在某一篇課文中單獨使用,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運用,讓孩子們在腦、眼、手、耳、口的多元化體驗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語感,提高感悟和表達的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蔽蚁?,朗讀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做一位有心人,讓孩子們在各種不同的體驗中“讀進去,讀出來”,讓“有感情地朗讀”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5)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