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真武中心小學(225265) 葛月娥
例談“以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教學
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真武中心小學(225265) 葛月娥
“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知識建構的機會。小學語文教學中追求“以學為中心”,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以學為中心 學生 主體
“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要求我們要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變,使學生在“學”的體驗和思考中學習語言、感知語言、運用語言?,F(xiàn)以《秦兵馬俑》第二自然段為例,談談語文教學中怎樣“以學為中心”。
【案例一】
師: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呢?請大家自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學生依據(jù)教師要求進行勾畫)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畫出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有19120平方米。
師:文中用具體數(shù)字告訴了我們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這就是說明文中常用的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生2:兵馬俑有2個足球場那么大,并且坑內兵馬俑還有近8000個。
師:文中把兵馬俑坑的大小與足球場的大小相比,這種方法叫做作比較。在所有的兵馬俑坑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坑?
生3:一號坑。
師:這種方法就叫做舉例子。
……
師:(總結)為了體現(xiàn)兵馬俑坑的規(guī)模宏大,作者分別采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把兵馬俑坑的規(guī)模宏大描寫得更加真實具體、形象生動。
【案例二】
師: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能體現(xiàn)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詞語或者句子,小組之內先交流一下。
<1),且各件產品是否為不合格品相互獨立.
(學生默讀,圈畫,小組合作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有19120平方米,足有2個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2)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有1912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師:請同學們仔細讀這兩句話,從這兩句話的不同描寫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第一句比第二句更加具體。
生2:第一句話用兵馬俑坑跟我們很熟悉的足球場作比較,可以使我們真實地感受到兵馬俑坑到底有多大,而第二句話就不能表現(xiàn)出這一點,讀了以后,兵馬俑坑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是很清楚。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作者為了讓我們具體感受到兵馬俑坑的規(guī)模宏大,先用19120平方米這個具體數(shù)字告訴了我們兵馬俑坑的實際面積,又采用了和大家熟悉的足球場作比較的方法,更直觀的讓我們感受到了規(guī)模宏大。
【分析思考】
從上面兩則教學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和“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閱讀教學課堂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差異
在案例一中,教師主要采取了師問生答的教學方式。對于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需要學生在不斷揣摩中掌握,而教師完全是以直接告知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剝奪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而在案例二中,教師在教學時始終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經過自主探究、思考從而獲得知識,體現(xiàn)了讓學生學而得法的教學理念。
2.教學策略的差異
案例一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只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找出體現(xiàn)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句子,而對于文本中的教學重點、難點部分則缺乏讓學生深入思考的過程。案例二則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把握。通過兩個不同句子的對比,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語言運用之妙,而且也使學生明白了不同表達方式所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為中心”呢?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關鍵是要從這個例子中習得語言與方法?!币霕嫿ā耙詫W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站在學生“學”的角度,找準文本中的有效訓練點,引導學生學習。如《秦兵馬俑》一課的訓練重點就是讓學生在對文本語言的揣摩感知中體會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紹兵馬俑的,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和運用這種語言表達的方式。因此,教師只有找準文中的有效訓練點,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習得語言與方法。如在案例二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比較描寫兵馬俑的句子在改動前和改動后的不同,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達到了讓學生習得語言、習得說明方法的目的。
“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體會到“學”的快樂,感受到“學”的自由、“學”的活力。
(責編 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5)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