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彥(農安萬順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談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
張福彥
(農安萬順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氣息。必須確立理想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方式。
教學 開放式 數學 初中
有人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氣息。理想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必須確立:1.民主化師生關系的建立;2.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組織、幫助、鼓勵、引導、促進);3.教師要學會傾聽、溝通、尊重,學會向學生學習。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為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操作平臺,讓師生同體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
1.巧創(chuàng)激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fā)生、形成、發(fā)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fā)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xù)的熱情。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數學是人類的活動。如果課堂內容與生活相聯系,那么學生的活動過程就會顯得更加有意義,他們投入的程度也就會更加強烈。
教學案例(初二):大米蒸成米飯后質量有所增加。某飯店的廚師老張每千克大米蒸出的米飯比老李多了0.2千克?,F在用同樣多的大米,小張蒸出了24.2千克的米飯,而小李只蒸出了22千克的米飯。問小張、小李每千克大米各蒸出多少千克的米飯?
1.創(chuàng)設情景:(1)老師讓各學習小組討論媽媽是如何蒸大米的(學生的情緒非常高,不少同學有蒸米飯的經歷)。(2)選兩名學生代表說出不一樣的方法與過程,從而又引出下面的問題。
2.探討:(1)問題:大米蒸成米飯后為什么質量會增加?用同樣的大米,為什么有的人蒸出的米飯多,有的人蒸出的米飯少?米飯質量、每千克大米蒸出的米飯質量、大米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老師把上面的問題分別交給了八個興趣小組,通過討論來解決(這八個小組各自進行了激烈爭論,問題很快得以解決。同時,大家在討論的時候,還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即蒸大米的時候,加的水要適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3.上面問題的解決,不僅使得同學們在合作中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和方法,還使得他們在探討中學到了一些生活常識。
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不僅僅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作業(yè)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yè)和批改作業(yè)的目的,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小組批改作業(yè)。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信息小組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
2.教師抽查和面批。教師對小組批改后的作業(yè)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yè)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yè)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
3.信息小組及時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信息小組,任務是:(1)匯集班上作業(yè)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源。(2)收集作業(yè)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3)每一單元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信息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以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