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骶管麻醉在兒科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觀察
楊丹丹
目的探討骶管麻醉在兒科下肢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應用骶管麻醉進行下肢骨折手術麻醉的80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 作回顧性分析。結果 所有患兒骶管麻醉鎮(zhèn)痛均完全, 阻滯時間平均為(223±18)min, 下肢肌力恢復至4~5級的時間為(238±34)min。麻醉前后及過程中患兒心率、血壓、脈搏、動脈氧飽和度均在正常范圍內, 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 對于兒科下肢骨折手術, 骶管麻醉可以取得滿意的的麻醉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骶管麻醉;兒科;下肢手術
由于兒童的生理特性, 兒科下肢骨折通過生長及塑性大多可以矯正[1]。但是對于一些骨折嚴重錯位, 保守方法多無效, 手術治療不可避免[2]。此時, 針對兒童的特性, 采用何種麻醉方式, 顯得尤其重要。骶管麻醉屬于硬膜外麻醉的一種, 操作簡單, 效果確切, 并發(fā)癥少[3]。本研究選取2年中接受改良骶管麻醉下下肢骨折手術80例兒童作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3 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的兒童, 骨折端存在嚴重錯位, 預計保守治療效果差, 需進行手術。共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齡4~15歲, 平均年齡(8.0±1.5)歲。
1.2 方法 術前30 min苯巴比妥鈉3 mg/kg、阿托品0.01 mg/kg肌內注射, 對于配合欠佳的患兒加注氯胺酮4~6 mg/kg,咪唑安定0.05~0.1 mg。入室后面罩吸氧、建立靜脈液路, 并用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兒各項體征。患兒取側臥位, 以6號針連接盛有0.9%氯化鈉注射液的5 ml注射器, 注射器內留一小氣泡, 選擇S3或S4水平緩慢進針。遇輕微突破感并同時空針阻力消失, 注液時氣泡不被壓縮, 提示針尖已進入骶管?;匚鼰o血液或腦脊液, 注入3 ml試驗劑量局麻藥;觀察5 min無脊麻征象, 再一次性注入局麻藥。麻藥為0.2%鹽酸利多卡因、0.75%鹽酸左布比卡因和生理鹽水等量混合物, 按1 ml/kg劑量注入。
1.3 觀察指標 骶管阻滯前、中、后和術畢患兒的心率、血壓、脈搏和血氧飽和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情況 患兒心率、血壓、脈搏、氧飽和度自始至終均在正常范圍內, 各時段指標相互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時段麻醉情況統(tǒng)計(±s)
表1 不同時段麻醉情況統(tǒng)計(±s)
注:上述各時段指標相互比較, P均>0.05
時段 例數(shù) HR(次/min) SBP(kPa) DBP(kPa) SpO2(%)阻滯前 80 104.24±15.21 14.18±2.61 8.17±1.98 97.30±1.24阻滯時 80 111.03±12.73 14.89±2.84 8.61±2.18 100.00±1.00阻滯后 80 98.73±10.37 11.70±2.31 7.84±2.10 100.00±1.00術畢 80 105.04±12.12 14.48±2.42 8.07±2.08 98.42±1.08
2.2 其他情況 所有患兒骶管麻醉鎮(zhèn)痛均完全, 阻滯時間平均為(223±18)min, 下肢肌力恢復至4~5級的時間為(238±34) min。術中有24例兒童清醒, 加用丙泊酚2~4 mg/(kg·h)維持鎮(zhèn)靜。無嘔吐、喉痙攣、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
兒科下肢骨折后, 骨折端的解剖復位要求不如成人嚴格,通過生長及塑性大多可以取得滿意的效果。特殊情況下, 骨折嚴重錯位, 單純采用保守方法難于糾正骨折, 這時必須采用手術方法進行糾正。針對兒童的特性, 采用合適的麻醉方式, 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是關系治療成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過去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操作復雜、技術要求高, 易造成與操作有關的并發(fā)癥;而全身麻醉費用高, 易導致術中缺氧和肺部并發(fā)癥。骶管麻醉亦屬于硬膜外麻醉的一種, 但具有操作簡單、效果確切、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 在小兒麻醉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4]。
兒童皮膚偏薄, 皮下組織少, 體表標記清楚, 骶管穿刺成功率比成人高。傳統(tǒng)的骶管麻醉, 需要識別骶骨角和骶裂孔, 然后經骶裂孔進針。統(tǒng)計學資料顯示, 常人約有20%的骶管解剖有變異, 其中10%存在骶裂孔畸形和(或)骶裂孔閉鎖[5]。此外, 小兒骶管內血運豐富, 穿刺易引起血腫;若局麻藥注入血管, 還會引發(fā)局麻藥毒性反應;有一定的幾率造成全脊髓麻醉, 這是麻醉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給兒童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6]。近年來, 根據(jù)兒童骶管解剖的特點, 發(fā)展處改良的骶管麻醉方法。兒童的骶骨沒有骨性融合, 各椎體間由韌帶或結締組織結合, 硬膜囊在第二骶椎部位便截止,因此改良的骶管麻醉設計從S2以下部位進針, 遇輕微突破感并同時空針阻力消失時, 回抽無血液或腦脊液, 即可注入麻藥。改良后的骶管麻醉, 簡化了操作, 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選取本院接受改良骶管麻醉下下肢骨折手術80例兒童作回顧性分析, 旨在探討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結果阻滯前、阻滯中、阻滯后以及術畢患兒心率、血壓、脈搏和動脈血氧飽和度變化平穩(wě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骶管麻醉鎮(zhèn)痛均完全, 組織時間平均為(223±18)min,下肢肌力恢復至4~5級的時間為(238±34)min, 無嘔吐、喉痙攣、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fā)生。這與王曉燕等[7]、張勇[8]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骶管麻醉對于兒科下肢骨折手術可以取得滿意的麻醉效果,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1]朱向暉.基礎麻醉聯(lián)合神經阻滯在小兒下肢骨折手術的臨床研究.大家健康,2014,8(1):263.
[2]徐穎.氯胺酮基礎麻醉復合骶管麻醉應用于小兒手術的臨床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4):27-28.
[3]李龍柏, 程金鑾, 孫新遠, 等. 氯胺酮復合骶管阻滯麻醉在小兒手術中的應用. 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6):610-611.
[4]粟玉松. 小兒氯普魯卡因骶管麻醉下行下肢或會陰部手術的可行性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9):82-83.
[5]陳茹, 徐?;?氯胺酮復合丙泊酚輔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兒下肢手術中的麻醉效果.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8):402-403.
[6]朱向暉.基礎麻醉聯(lián)合神經阻滯在小兒下肢骨折手術的臨床研究.婦幼保健,2014,8(1):263.
[7]王曉燕, 宮建國, 修曉光. 氯胺酮復合丙泊酚輔助小兒骶管麻醉效果觀察.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 :3122-3123.
[8]張勇. 基礎加改良骶管麻醉在小兒下肢手術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1):77-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12
2014-10-13]
473000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