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省某養(yǎng)麝場林麝內(nèi)寄生蟲感染情況調(diào)查

      2015-03-09 01:54:56程建國付文龍蔡永華楊光友
      關(guān)鍵詞:鞭蟲圈養(yǎng)球蟲

      王 宇,程建國,付文龍,朱 萍,蔡永華,楊光友*

      (1.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動物醫(yī)學(xué)學(xué)院,四川 雅安 625014;2.四川養(yǎng)麝研究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麝(Musk deer)屬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屬(Moschus),是亞洲特產(chǎn)的野生動物[1-2]。成年雄麝香囊腺所分泌的麝香,是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化妝品的原料,具有重要的藥用和經(jīng)濟價值,我國含麝香制品的產(chǎn)值每年約為50 億~60億人民幣,而國外含麝香制品的產(chǎn)值每年約為330億人民幣[3-4]。我國是麝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麝資源蘊藏量占世界總量的70 %以上,其中以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分布范圍最廣[2,5]。由于近幾十年棲息地破壞和人為捕殺,種群數(shù)量大幅減少,麝現(xiàn)已被列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6]。我國從1958年就開始了麝的人工馴養(yǎng)研究,養(yǎng)殖的麝種有林麝、馬麝(Moschus sifanicus)和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其中林麝為最主要的養(yǎng)殖麝種[7-8]。

      寄生蟲病是危害林麝的一類重要疾病,林麝感染寄生蟲后可出現(xiàn)消瘦、腹瀉、繁殖障礙和仔麝生長發(fā)育受阻等癥狀,嚴(yán)重感染者甚至死亡,從而嚴(yán)重制約林麝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9]。為了解四川省西北部某養(yǎng)麝場林麝內(nèi)寄生蟲的感染及危害情況,本研究于2013 年3 月抽樣采集204 只圈養(yǎng)林麝的糞便樣品進行寄生蟲感染情況調(diào)查,為林麝寄生蟲病防控及養(yǎng)殖保護工作提供實驗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樣品來源 2013 年3 月,從四川省西北部某養(yǎng)麝場,早上采集林麝所排出的新鮮糞便樣品204份,其中0~1 歲(仔麝)樣品92 份,1~2 歲(育成麝)42 份,2 歲以上(成年麝)70 份。每份樣品10 g~20 g,塑料袋采集分裝,逐一編號登記,回實驗室進行檢測。

      1.2 檢測方法 對采集的糞便樣品采用飽和食鹽水離心漂浮法和貝爾曼法進行檢測,對陽性樣品應(yīng)用麥克馬斯特氏法進行蟲卵或卵囊的定量測定,記錄每克糞便樣品中的蟲卵(或卵囊)數(shù)(EPG/OPG)[10-11]。

      1.3 數(shù)據(jù)分析 將鏡檢結(jié)果按照年齡、性別、混合感染情況分組,應(yīng)用SPSS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

      2.1 蟲種與感染率 共檢測林麝糞便樣品204 份,寄生蟲蟲卵(卵囊)或幼蟲陽性率為57.84 %(118/204)。其中球蟲、鞭蟲、肺線蟲、類圓線蟲、絳蟲和其它線蟲的陽性率分別為31.37%、30.88 %、9.80 %、5.88 %、3.92 %和2.45 %,球蟲和鞭蟲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蟲種,均超過30 %(表1)。

      表1 林麝內(nèi)寄生蟲感染情況Table 1 Prevalences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captive M.berezovskii

      2.2 年齡分布 在林麝各年齡組糞便樣品中寄生蟲蟲卵(卵囊)或幼蟲的陽性率均超過50 %,其中1~2 歲組陽性率最高達64.29 %(27/42)。球蟲在各年齡組樣品中的陽性率均較高(28.57 %~32.61 %);鞭蟲在0~1 歲組和1~2 歲組的樣品中陽性率均超過33 %;類圓線蟲主要感染1~2 歲組林麝,陽性率為11.9 %(5/42);而肺線蟲在1~2 歲組及2 歲以上組的陽性率也超過11 %。但各年齡組感染率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2)。

      2.3 混合感染情況 在陽性的118 份糞便樣品中,有44 個樣品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糞便樣品陽性率為21.57 %(44/204),其中主要是球蟲和鞭蟲的混合感染,占混合感染的56.82 %(25/44),0~1 歲組混合感染率最高(表3)。

      2.4 性別分布感染情況 2 歲以上可以區(qū)分公母的林麝共70 只,其中公麝為37 只,母麝為33 只,公麝的陽性率超過50%,母麝的陽性率也達到42.42%(14/33)。公麝的球蟲和鞭蟲陽性率均高于母麝,而絳蟲和類圓線蟲僅在母麝糞便樣品中發(fā)現(xiàn),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表明各種寄生蟲的感染率與麝的性別無關(guān)(表4)。

      表2 不同年齡段林麝內(nèi)寄生蟲感染情況Table 2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year groups of M.berezovskii

      表3 不同年齡組林麝寄生蟲混合感染情況Table 3 Prevalences of mixed infection in different year groups of M.berezovskii

      表4 2 歲以上不同性別林麝內(nèi)寄生蟲感染情況Table 4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M.berezovskii up of 2-years ol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3 討論

      目前在野生及圈養(yǎng)林麝體內(nèi)外已報道寄生蟲種類達24 科44 種[12-13]。對圈養(yǎng)林麝每年均采取季節(jié)性驅(qū)蟲,寄生蟲的危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由于圈養(yǎng)林麝的主要食物為高山樹葉類,排除了感染肝片吸蟲等吸蟲類寄生蟲的可能,因此我們對林麝糞便樣品的檢測只采用了離心漂浮法和貝爾曼法。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該場林麝內(nèi)寄生蟲感染仍較嚴(yán)重,糞便樣品陽性率達到57.84 %,球蟲和鞭蟲的感染最嚴(yán)重,因此該場寄生蟲病防控方案需要進一步調(diào)整和改進。

      球蟲是主要危害幼齡動物的一類腸道原蟲,球蟲主要損傷和破壞動物的腸上皮細胞,常引起腸道病原菌的繼發(fā)感染[14]。動物發(fā)病時出現(xiàn)腹瀉和消瘦等癥狀,最終可因虛脫或繼發(fā)感染導(dǎo)致死亡。本次調(diào)查中,球蟲在該場林麝各年齡組糞便樣品陽性率均較高(28.57 %~32.61 %),因此應(yīng)重點加強仔麝(0~1 歲)和育成麝(1~2 歲)球蟲病的預(yù)防與控制。

      鞭蟲為毛首科毛首屬(Trichuris)線蟲,是對草食動物致病性較強的一類腸道寄生蟲,其可引起腸黏膜機械性損傷,導(dǎo)致腸黏膜水腫、潰瘍、壞死,嚴(yán)重時引起死亡[13]。該場林麝鞭蟲感染率較高,尤其是仔麝和育成麝陽性率均在30 %以上,因此鞭蟲應(yīng)是該場需要重點防范的寄生蟲。

      危害林麝的肺線蟲主要是網(wǎng)尾科(Dictyocaulidae)網(wǎng)尾屬(Dictyocaulus)線蟲,幼蟲侵入機體的移行過程可導(dǎo)致腸黏膜、淋巴結(jié)的損傷、出血和炎癥,而成蟲寄生于林麝的支氣管及細支氣管內(nèi),可以引起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死亡率較高[13]。在本次調(diào)查中,林麝的肺線蟲感染率9.80 %,應(yīng)引起足夠的重視。

      乳突類圓線蟲(S.papillosus)主要寄生于草食動物的小腸粘膜內(nèi)。據(jù)報道,圈養(yǎng)林麝乳突類圓線蟲的感染強度達136 條~35 600 條,可引起仔麝的發(fā)病與死亡[13-15]。乳突類圓線蟲幼蟲經(jīng)皮膚及消化道感染鉆入組織經(jīng)血管移行,在移行過程中會導(dǎo)致繼發(fā)性感染,造成化膿、腐敗性炎癥甚至敗血癥死亡?;疾×主瓿霈F(xiàn)腹瀉、厭食、消瘦、被毛粗亂枯黃等癥狀。在本次調(diào)查中,林麝乳突類圓線蟲的陽性率雖只有5.88 %,但也應(yīng)引起關(guān)注。

      莫尼茨絳蟲(Moniezia)是嚴(yán)重危害圈養(yǎng)林麝的寄生蟲,可以引起仔麝高發(fā)病率和死亡率[13]。本次調(diào)查林麝糞便樣品絳蟲卵陽性率較低(3.92 %),這可能與該場長期使用吡喹酮進行驅(qū)蟲和采用復(fù)合酚等殺滅中間宿主(甲螨)有關(guān)。同時,本次采樣為3 月份,氣溫較低,中間宿主(甲螨)尚未活動,因此林麝感染絳蟲的機會較少。

      [1]Huang Jie,Li Yu-zhi,Li Peng,et al.Genetic quality of the Miyaluo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Moschus berezovskii)population as assessed by microsatellite loci[J].Biochem Systemat Ecol,2013,47:25-30.

      [2]宋興超,楊福合,邢秀梅.中國麝科動物的種類,分布,價值及其保護對策[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8,9:5-7.

      [3]Li Xue-you,Jiang Xue-long.Implication of musk deer(Moschus spp.)depletion from hunter reports and dung transect data in northwest Yunnan,China[J].J Nature Cons,2014,22(5):474-478.

      [4]Zhao Ke-lei,Liu Yang,Zhang Xiu-yue,et al.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 in Arcanobacteriumpyogenes strains from abscesses of forest musk deer[J].J Medical Microbiol,2011,60(12):1820-1826.

      [5]Guan Ting-long,Zeng Bo,Peng Que-kun,et al.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onservation[J].Biochem Systemat Ecol,2009,37(3):166-173.

      [6]Xiang Lei-lei,Lu Qing-bin,Meng Xiu-xiang.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behavioral assessment of the domestication degree of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J].Pakistan J Zool,2011,43(4):751-757.

      [7]He Lan,Li Lin-hua,Wang Wen-xia,et al.Welfare of farmed musk deer:Changes i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sk deer in farming environments[J].Appl Anim Behav Sci,2014,156:1-5.

      [8]吳民耀,王念,惠董娜.林麝保護的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重慶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1,25(1):34-39.

      [9]呂向輝,喬繼英,吳曉民,等.主要危害麝類的化膿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寄生蟲病研究[J].經(jīng)濟動物學(xué)報,2009,13(2):104-107.

      [10]Sloss M W,Kemp R L,Zajac A M.Veterinary clinical parasitology[M].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

      [11]Vercruysse J,Holdsworth P,Letonja T,et al.International harmonisation of anthelmintic efficacy guidelines(Part 2)[J].Vet Parasit,2002,103(4):277-297.

      [12]沙國潤,張化賢,蔡永華,等.四川省家養(yǎng)林麝寄生蟲蟲種調(diào)查[J].中國獸醫(yī)寄生蟲病,1995,3(1):33-33.

      [13]楊光友,張志和.野生動物寄生蟲病學(xué)[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3.

      [14]劉肇邦,程建國.圈養(yǎng)林麝球蟲病的地域分布及對策[J].中國草食動物,2002,22(3):46-46.

      [15]沙國潤,張化賢,蔡永華,等.乳突類圓線蟲在家養(yǎng)林麝體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J].畜牧與獸醫(yī),1994,1:10-12.

      猜你喜歡
      鞭蟲圈養(yǎng)球蟲
      血卵渦鞭蟲的發(fā)生及流行研究進展
      肉雞球蟲疾病藥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圈養(yǎng)羊需做好三點
      豬鞭蟲病的流行病學(xué)、臨床癥狀與防治措施
      成功圈養(yǎng)羊做好三要點
      被“圈養(yǎng)”的童年
      3種消毒藥對豬球蟲的體外抑殺效果觀察
      西藏阿熱濕地秋季土壤肉鞭蟲群落特征
      西藏科技(2015年2期)2015-09-26 12:18:24
      圈養(yǎng)在心中的狼
      小說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4
      毒害與巨型及毒害與柔嫩艾美耳球蟲間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響
      临洮县| 额尔古纳市| 乌兰县| 青岛市| 大厂| 青州市| 长子县| 大城县| 磐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琼结县| 华阴市| 枞阳县| 龙胜| 文化| 余江县| 乌拉特中旗| 石楼县| 山阳县| 东莞市| 巴楚县| 东兰县| 霍州市| 咸丰县| 新乡市| 牡丹江市| 兴业县| 故城县| 安泽县| 富裕县| 揭阳市| 贵南县| 苏尼特左旗| 新源县| 兴隆县| 昂仁县| 鄯善县| 中方县| 清丰县| 饶河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