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龍
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中的臨床應用
王紹龍
目的分析探討計算機X線攝影(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中的臨床應用。方法110例危急重癥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X線平片進行胸部床旁攝影, 觀察組采用CR胸部床旁攝影, 對比分析兩組的拍片質量及臨床診斷率。結果觀察組甲級片52例(94.5%), 明顯多于對照組的38例(69.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臨床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CR胸部床旁攝影具有很好的清晰度, 圖片質量高, 能夠為搶救室醫(yī)生提供高質量的影像資料, 提高臨床診斷符合率及搶救成功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計算機X線攝影;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
對于危急重癥患者來說, 臨床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對于搶救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 CR技術以其清晰度高、圖像質量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的應用到危急重癥患者的臨床檢查當中。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中的臨床應用?,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危急重癥患者當中選取11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危急重癥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床旁攝影檢查。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5例。對照組中, 男35例, 女20例, 年齡1~70歲, 平均年齡(41.3±9.7)歲;觀察組中, 男34例, 女21例, 年齡1~72歲, 平均年齡(42.3±10.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X線平片進行胸部床旁攝影。觀察組采用CR胸部床旁攝影:選擇CR系統(tǒng)處理機和移動式床邊X線機對患者進行胸部床旁攝影。使胸部臥位電壓保持在50~55 kV, 電流在30 mA, 投照時間0.4~0.6 s, 焦片距離100~120 cm。最后由3名專業(yè)技師和2名主任或副主任醫(yī)師對兩組的影像片進行審閱。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3.1 觀察指標 以圖像的質量、診斷符合率為觀察指標。
1.3.2 圖像質量評價標準[2]甲級:靈敏度高, 對極弱信號都能夠有效捕捉, 線性條件好, 空間分辨率高;乙級:靈敏度、空間分辨率較高, 能夠較清晰、細致的顯示影像層析;廢片:靈敏度、空間分辨率低, 不能清晰的顯示影像層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圖像質量比較 觀察組拍片圖像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圖像質量比較[n(%)]
2.2 兩組影像學表現及臨床診斷符合率比較 根據胸部床旁攝影得出, 對照組中有28例為肺部炎癥, 11例為胸腔積液, 7例為肺結核, 3例為氣管插管, 6例為風濕性心臟病(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而根據病理證實(肺部炎癥、肺結核只有漏診,無誤診;胸腔積液、氣管插管、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僅有誤診,無漏診), 對照組中有34例為肺部炎癥,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89.1%;7例為胸腔積液,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2.7%;10例為肺結核,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4.5%;1例為氣管插管,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6.4%;3例為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4.5%。觀察組中根據胸部床旁攝影得出, 有30例為肺部炎癥, 10例為胸腔積液, 5例為肺結核, 2例為氣管插管, 8例為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而根據臨床診斷及病理證實(肺部炎癥、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僅有漏診, 無誤診;胸腔積液僅有誤診, 無漏診), 對照組中有31例為肺部炎癥,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8.2%;8例為胸腔積液,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6.4%;5例為肺結核,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100.0%;2例為氣管插管,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100.0%;9例為風心病伴心功能不全, 臨床診斷符合率為98.2%。觀察組各項臨床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CR技術主要通過一個可以反復讀取的成像板(IP板)來替代傳統(tǒng)的膠片或增感屏, 在曝光后, IP板上生成潛影。然后將IP板放入CR掃描儀, 用激光束對IP板進行掃描, 讀取信息, 經模/數轉換后生成數字影像[3]。相比于傳統(tǒng)的X線攝影檢查, 計算機X線攝影(CR)能夠使常規(guī)X線攝影的模擬信息直接轉換成數字信息, 提高圖像的分辨率、清晰度。在使用CR給患者進行X線拍攝時所用劑量要比傳統(tǒng)X線攝影的劑量要小, 且IP板能夠靈活的放置, 從而方便行動不便的危急重患者。
采用CR對危急重癥患者進行胸部床旁攝影, 能夠根據所需圖像對比度、寬容度、銳利度等進行適當調整, 且圖像的任意角度可反轉及旋轉, 能夠對病變的角度及大小進行調整[4], 從而可以清晰的顯示骨折線, 氣管、血管等縱隔結構,以及結石、氣腹及腸腔積液等病變。此外, CR系統(tǒng)還具有眾多影像后處理技術, 只需曝光一次就能對不同部位的影像進行檢查, 從而減少了檢查的次數, 為搶救贏得了更多的時間。
綜上所述, CR胸部床旁攝影具有很好的清晰度, 圖片質量高, 能夠為搶救室醫(yī)生提供高質量的影像資料, 提高臨床診斷符合率及搶救成功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馮靖濤, 張遣, 賈俐聰. 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的臨床應用.影像技術, 2011, 2(2):52-54.
[2]李鳴鳴. 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臨床應用探析.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4, 22(2):179-180.
[3]郭成明, 趙首清, 郝文麗. CR在危急重癥患者胸部床旁攝影的臨床應用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2):215.
[4]康陽, 陳世孝, 禹健.計算機攝影在新生兒胸部床旁攝影中的臨床價值.吉林醫(yī)學, 2012, 33(4):812-8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47
2015-04-17]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腫瘤醫(y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