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
對于讀書,茅盾先生認為:“讀名著起碼要讀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到各章節(jié)段落的結(jié)構(gòu);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地讀,領(lǐng)會運用,這時要注意記憶它的精煉的字句?!?/p>
第一遍:“鳥瞰式”,即粗讀。迅速地讀一遍,讓大腦留下個初步印象。第二遍是“精讀式”,即細嚼慢咽,慢慢尋味,就像老?!胺雌c”那樣,一點一點地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第三遍是“消化式”,即弄通整個作品的意思,包括句法煉字,是從“情感上感動”到“理智上感動”的過程。
對于許多名著,茅盾先生不只讀三遍。如他在讀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時,讀了兩三遍還覺得沒有看透,直到看了五六遍。他認為只有這樣看作品,才能看出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想到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又是怎樣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陪襯人物又是怎樣不可缺少等等。再如讀《紅樓夢》,他能達到背誦。1926年,茅盾在上海的商務(wù)印書館工作時,曾當著老板章錫琛、好友鄭振鐸等人一口氣背了半個多小時的《紅樓夢》,將近一個回目,可見其讀書功夫之深。
對于讀書,茅盾有其獨特的感悟。他說, “誦讀文學名著,應當一邊讀一邊回想他所經(jīng)歷過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xiàn)實的活人生活中去看。”并且“主要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此外,他還主張要學會識別書中的不足之處,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激發(fā)自己思考想象的創(chuàng)造性,學用結(jié)合,增強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觀察、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茅盾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今天的讀書治學仍有積極的借鑒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