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華,劉煥煥
煙臺南山學院計算機系
“兩演一做三同步”頓悟式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探討
田 華,劉煥煥
煙臺南山學院計算機系
針對目前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新穎的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詳細介紹該模式的結構和內容,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指出該模式推行的優(yōu)點及良好的效果,闡述模式推廣的意義。
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兩演;一做;三同步;頓悟式
針對計算機類課程的課堂教學而言,教學目標多數(shù)情況下是為了讓學習者掌握實際操作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授課內容比較抽象,部分教學過程相對機械化。在理論堆積的基礎上實現(xiàn)掌握技術,進而實現(xiàn)操作方法的融會貫通,最終掌握當堂授課內容。依靠滿堂的理論講解和集中學時的實操很難讓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學習內容,部分情況下即便教學者課堂內容講得再精彩,學習者聽得再認真,一堂課結束,學習者也很難直接掌握或者具備相應的實操能力;再者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課堂上理論灌輸式的講解無法有效的調動學習者學習積極性,不能有效保障教學效果,學習者即便聽懂了授課內容,在幾堂課之后的集中實操訓練中,需要學習者不斷回憶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碎片,遇到難點、疑點就會成為階段性的實操障礙。實際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有效把握學習者學習的最佳時機,導致學習者不斷的重復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響教學效果。
(一)“兩演一做三同步”頓悟式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含義
針對上述計算機課程課堂教學的情況,我們提出了“兩演一做三同步”頓悟式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皟裳荨奔凑n堂教學初期兩次演示教學目標和核心要點的實現(xiàn)過程;“一做”即學習者自主操作,教學者點對點或點對面指導,收集當堂學習難點;“三同步”即教學者與學習者同步實操,解決當堂學習內容。通過上述三個步驟實現(xiàn)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頓悟式理解。常用在學習中的頓悟指的是知識積累后,百思不得其解,無法突破瓶頸,因人因時因外部環(huán)境而導致頓悟進程不同,頓悟的過程就是學會的過程,是凌亂信息短時間內融會貫通,學習感到豁然開朗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既是對學生啟迪心智、啟發(fā)引導的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和提高對知識領悟掌握的過程,頓悟或漸悟,需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條件和環(huán)境具體情況而定。
(二)“兩演一做三同步”頓悟式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
“兩演一做三同步”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就是放棄全程灌輸式教學方法,打破先理論、后實踐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通過強調目標、推演過程、返本還源的步驟,先形象后抽象,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的。類似于先授予成熟形象的果實、進而引導推演開花、想到開枝散葉、回到種子,然后由本及末貫穿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
1、“兩演”的過程指的是利用課堂上前期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黃金時間段,結合當堂教學目標兩次對階段性教學結果及難點進行演示的過程。
第一次演示的過程就是當堂教學的目標,通過演示的要點強調,能夠將剝離抽象及復雜過程內容后的結果予以展示,能夠將邏輯推演過程簡化,突出難點和要害節(jié)點。比如演示一張標準EX?CEL表格的制作過程,但是要忽略具體的操作,不管通過什么命令或公式,不管選項來源的操作,只注重講解要害節(jié)點和操作實現(xiàn)的目標是什么,比如最終表格的標準。此過程學習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本堂課學習的目標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第二次演示的過程要求重點圍繞實現(xiàn)結果的操作過程,也就是展示怎么實現(xiàn)目標的。第一次演示讓學習者知道了結果,進而思索原因,此過程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通過框架結構的教學內容逐步解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目標的來源,進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此過程學生未必完全掌握具體操作,通過演示,學習者可以掌握部分具體操作,但是對結果以及結果的操作大體步驟已初步了解。教會學生的知識沒有學生領悟的知識穩(wěn)固,比如一個指令所處的位置,講解一次或者兩次學生未必記得住,但是學生自己知道指令的大體位置,然后通過回憶或者解決問題過程中實際操作則會形成相對穩(wěn)固的記憶。
2、“一做”的過程指的是指導學生為了實現(xiàn)結果而進行的自行操作過程。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意識到為了實現(xiàn)目標,應當進行什么樣的準備工作,進而追本溯源。這個過程可以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回憶之前演示的框架操作,主動尋找、了解某些知識點的內容,回憶操作也是學會的過程,有效提升學習的成就感,通過增加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溝通,采用點對點、點對面的傳授強調環(huán)節(jié)操作,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一做”的過程是參照的“兩演”獨自實操的過程,對計算機課程教學而言,也是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操作的過程。此過程可以有效的逐個實現(xiàn)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為下一階段貫穿掌握技術操作做好準備。比如點對點解決問題時,可以有效發(fā)現(xiàn)演示過后普遍存在疑問和基本不需要再次講解的內容,進而指導下一個教學階段的重點內容。
3、“三同步”的過程指的是教學者與學習者共同對學習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的實際操作過程。同步操作將當堂學習內容難點、疑點貫穿起來,是重難點輕末梢的貫穿當堂內容的教學過程。因為前期的演示和實操,學生對不同階段的操作已經掌握了大概,通過同步實操學習可以有效的解決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消除系統(tǒng)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對整體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掌握。過程中因為前期知識的準備積累已比較充分,對于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掌握的也比較清楚,通過關鍵點的重點講述讓學生掌握知識,進而實現(xiàn)學習者對整體學習內容的頓悟。
此教學模式已在計算機類課程教學中推行了三個學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整體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都有顯著提高。較以往相比,學生在畢業(yè)設計、職業(yè)資格證書考取以及各類科技競賽中都有重大突破。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有突出的特點,教學效果有大幅度提升;教學方法有獨到之處。上課時無形中拉近了課堂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通過教學者演示、指導、重點講解難點的方式以及學習者重復觀看、領悟基本內容、局部操作、貫穿操作的方式實現(xiàn)學習者對知識的積累及頓悟,進而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計算機類課程多采用可視化教室,有效的推行該教學模式的教學,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課程學習培養(yǎng)邏輯思維,有利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
田華(1979-),女,漢族,山東德州人,本科,講師,煙臺南山學院,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