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淼 ( 河北省巨鹿縣巨鹿鎮(zhèn)辛莊校區(qū) 05525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
楊振淼 ( 河北省巨鹿縣巨鹿鎮(zhèn)辛莊校區(qū) 055250)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課一直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廣大語文教師一直在不斷地探索著。本文中筆者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如何上好閱讀課進行探究,以期為廣大同仁的教學提供借鑒。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思考能力 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閱讀的科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是每位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科學地指導學生閱讀,對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那么,閱讀課應該如何上呢?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讀、喜歡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教學中逐漸總結(jié)了一些經(jīng)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如下。
(一)導語設疑
在教學《父親和鳥》之初,教師可以這樣提問: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29課《父親和鳥》,但奇怪的是課文中‘我并沒有看見一只鳥飛,也沒有聽到一聲鳥叫’,而父親卻說林子里有不少鳥。這是真的嗎?為什么作者會這么說呢?”問題一出,學生便躍躍欲試,想要快速知道答案。這時,教師再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走進文本,不僅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
(二)借助多媒體
在教學《清澈的湖水》一課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出示一組湖面的風景圖,美麗的景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了這一初步印象后,教師可順勢問到:“這里的風景美嗎?想不想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迫不急待地翻開課文讀起來。
(三)運用表演
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分別扮演青蛙和小鳥進行分角色朗讀,接著請另外兩名學生分別將青蛙和小鳥的動作、表情表演出來,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課文。之后,再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增進理解,加深印象。結(jié)果表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反復閱讀的興趣,提升閱讀效率。
一般來講,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zhì)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知水平的深淺程度。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準確捕捉其中的質(zhì)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那么,應該如何做呢?首先,從題眼入手。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其次,抓住矛盾發(fā)問。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再次,比較優(yōu)劣。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一句,教師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實踐表明,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日后的閱讀打好基礎。比如《花鐘》一課,由于學生對花鐘不太熟悉,理解起來難免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在課前提前布置相關(guān)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下從電腦或書籍上收集花鐘的資料和圖片,并讓他們在閱讀課上進行展示,這樣便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加深理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在課程開始之前主動搜集相關(guān)資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更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此基礎上的閱讀教學必然事半功倍。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誠然,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已將重點由教師講改為引導學生閱讀和質(zhì)疑,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都因給的時間短,沒有真正發(fā)揮實效。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升閱讀效果,廣大教師可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心理傾向、認知結(jié)構(gòu)、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既有優(yōu)等生又有學困生,這樣做有利于小組成員的互幫互助,實現(xiàn)“教學相長”。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每一個小組成員進行分工,給予他們不同的閱讀任務,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使每個成員都能在閱讀中得到鍛煉,提升閱讀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知識,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關(guān)鍵所在,更是創(chuàng)新的必要途徑。因為學習目的不僅只是“求懂”,更是求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設計實踐作業(yè),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生深入閱讀了《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文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yè):(1)摘錄并背誦課文中的好詞佳句;(2)做一個小導游,將青海湖夢幻般的景色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3)課外尋找有關(guān)青海湖和其他湖泊的資料。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重視閱讀教學,盡力為學生留出更多的閱讀時間,并以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助力。
[1]李開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0(25).
[2]劉淑平.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華章,2010(15).
[3]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07(11).
[4]陸云峰.素讀:多維文化沖突中的根性覺醒——對現(xiàn)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審視與本質(zhì)探尋[J].江蘇教育研究,2008(6).
[5]魏曉林.真自主,語味濃,情趣足,效度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12字訣[J].文教資料,2010(7).
[6]盧旭蓮.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1(4).
[7]肖靜芬.認真學習新《語文課程標準》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天津教育,2002(2).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