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安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中學政治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中學政治教學響應新課改的體現(xiàn),也是促使政治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直接動力。加強信息化課程資源與政治教學整合是推進政治教學改革與發(fā)展,進而推進政治學科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一、信息化與政治教學的關系
1信息化是政治教學開展的基本條件。
首先,信息化是展示資料的需要。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師要在課堂上展示各種資料,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政治圖片、時政材料等,因此政治課堂教學需要必備的資料展示設備。其次,信息化是搜集材料的需要。教學素材是政治教學的載體,其種類繁多、來源多樣,因而信息化對政治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再次,信息化是師生互動的需要。隨著政治教學的改革,教師要更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2信息化對政治教學的影響。
首先,信息化促進了政治課堂教學手段的變革。其次,信息化提供了海量的課程資源。網(wǎng)絡的發(fā)展加速了課程資源的全球化,使政治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拘泥于學校,而是朝著更大的空間發(fā)展。最后,信息化加強了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二、信息化課程資源與政治教學整合的原則
信息化課程資源與政治教學整合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工具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轉化為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以達到優(yōu)化政治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整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在信息化課程資源與政治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所在學?;虻貐^(qū)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將信息化課程資源整合于政治教學中,使其在政治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2精選優(yōu)化原則。
信息化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jù)教情和學情,精選信息化課程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3系統(tǒng)化原則。
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豐富且更新迅速的信息化課程資源的支持。然而,一所學校的信息化課程資源是相當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將自己掌握的資料與教材相結合,進行系統(tǒng)化處理,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4學生主體性原則。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角色從講解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此,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思想,突出學生對學習資源選擇、運用的自主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5積極參與原則。
資源的共享是信息化的最大優(yōu)勢,對此,政治教師在利用各種網(wǎng)絡資源為政治教學服務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wǎng)絡資源的開發(fā),與廣大同仁交流、共享資源,以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
三、信息化課程資源在政治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資料的搜集和管理。
搜集資料、建立資源庫對每位政治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資料搜集和管理工作是提高政治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師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資料,然后用計算機、掃描儀、數(shù)碼相機等現(xiàn)代教學設備,將搜集到的資料制成數(shù)據(jù)庫,以便日后快速調用。
2提高備課效率。
由于政治學科的特點,時事資料或教學素材比其他學科要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編寫教案,將課堂教學中所需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制作成教學課件,以便課堂教學時進行展示。
3優(yōu)化組合,提高效益。
政治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化課程資源輔助教學的特殊意義。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隨時展示相關政治資料,以使學生更為直接、更為迅速地了解時事政治,掌握時代信息。
總之,信息化課程資源是一種與政治教學活動聯(lián)系密切的課程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虛擬化、網(wǎng)絡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對政治學科而言,這種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課程資源是政治課程的寶貴資源,它能為政治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對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政治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