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左江流域壯族民歌與節(jié)慶、信仰的整體化研究

      2015-03-13 00:27:27李德彪
      戲劇之家 2015年2期
      關鍵詞:左江壯族民歌

      李德彪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廣西 崇左 532200)

      左江流域壯族民歌與節(jié)慶、信仰的整體化研究

      李德彪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作為我國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壯族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左邊流域壯族風格獨特的民歌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壯族民歌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或來源于當?shù)啬骋伙L俗節(jié)日,或是對人們社會生產活動的歌頌和贊美,,闡釋著左江流域壯族人們的風俗人情,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需求。本文就左江流域壯族民歌與節(jié)慶、信仰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展示它們之間整體化的發(fā)展趨向,希望能夠增進人們對左江流域壯族民歌的整體性認識。

      左江流域;壯族民歌;節(jié)慶;信仰;整體化

      廣西左江流域地處偏僻的山區(qū),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壯族一直占據(jù)當?shù)厝丝诘拇蠖鄶?shù)。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的規(guī)律顯示,自然環(huán)境決定其生產方式,而生產方式則決定著社會的文明類型,節(jié)慶風俗以及宗教信仰則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左江流域地處丘陵地帶,當?shù)貧夂驖駶櫱医邓H多,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當?shù)氐膲炎迦嗣裰荒苓x擇以稻作農耕作為其主要的經(jīng)濟生產方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左江流域的壯族沒有形成自身民族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相反他們非常敬仰生活的土地和自己的祖先,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祭祀活動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現(xiàn)象,通常通過歌舞的形式來進行,人們進行祭祀不僅是對祖先的敬仰和現(xiàn)實生活的贊美,更重要的是表達出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希冀,承載著人們的美好希望。因此,對于左江流域的壯族人民來講,日常生活中的祭祀活動不僅帶有歡慶盛典的娛樂色彩,同時更是人們對于祖先、神靈崇拜的一種信仰寄托,由此,左江流域的壯族民歌與當?shù)氐墓?jié)慶、信仰儼然融合為一組整體文化現(xiàn)象。在壯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民族的某些宗教信仰正是通過這些壯族民歌得以展現(xiàn)的。為了進一步探討左江流域壯族民歌與當?shù)毓?jié)慶和民族信仰之間的相互關系,本人對農耕文化下的左江流域壯族民歌進行了田野采風,在此進行簡單的闡釋。

      一、左江流域壯族節(jié)慶與民歌的相伴相生

      同我國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樣,左江流域的壯族也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文化體系,且?guī)в猩钌畹牡胤降咀鬓r業(yè)的烙印,像一月的螞蟲另節(jié)、二月的祭社節(jié)、三月開耕節(jié)、歌圩節(jié)、六月嘗新節(jié)、九月慶豐節(jié)等等,幾乎所有的節(jié)日都與壯族的鄉(xiāng)土社會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lián)系,為了著重說明它們之間的相伴相生關系,本人擬從兩方面進行說明。

      第一,農耕節(jié)慶中催生的壯族民歌。左江流域是典型的稻作農耕地區(qū),人們居住在相對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中,與外界社會接觸不多,也因此不能通曉外界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和內容,節(jié)慶的主體娛樂就是簡單通過歌舞來展現(xiàn),壯族的歌舞精神和內涵展現(xiàn)的更多是農耕生活中的樂趣,它是對壯族人民在日常的田間勞作中的即興歌唱的一種匯總。人們在枯燥的農業(yè)生產勞動之余,最大的田間樂趣莫過于那些即興民歌,它們不僅可以緩解人們辛勤勞作的疲勞,同時更能夠調節(jié)人們的情緒,帶著清新的活力與生命的朝氣。例如,《廣西日報》曾登載有關于壯族少女在田間勞作時對唱民歌的情景;每年端午節(jié)后,打扮齊整、能歌善唱的少女,便來到寶圩街上等待雇傭,雇主經(jīng)挑選后,把她們分別帶回家中。白天,受雇的姑娘們幫主家做家務,或和情人約會,黃昏后各家立即點燃火把,一起到田峒里插秧。那時,田峒里火光遍布,一問一答的歌聲飄蕩在沃野上:

      三月初三播谷種,五月初五就插田。

      粘米的秧苗插在圍笆里,糯米的秧苗插在村子邊。

      凹地的水田地插完了,再來插高地的水田。[1]

      通過對左江壯族民歌的來源進行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民歌其實都是與壯族的農耕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其目的除了通過歡慶節(jié)日表現(xiàn)收獲的愉悅心情外,更多的目的是表達良好的愿望,期盼來年風調雨順、莊稼生長旺盛。

      第二,歌圩場上民歌翻飛。左江流域壯族很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就是三月的歌圩節(jié),它是壯族人民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舉行的節(jié)日性聚會,起源于氏族部落聯(lián)合祭祀活動中的群眾性歌舞祭祀活動,后演化為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為目的的群體性歌唱活動,作為定期的群體歌唱聚會形式,經(jīng)歷了從“娛神”到“娛人”、從舞化到歌化的演變過程,它的形成和發(fā)展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以及壯族文化心理特質相適應。壯族是有悠久歷史的稻作民族,常年辛苦勞作難得相互交往,人們利用農作的間隙、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機會所進行的交流活動與生產季節(jié)和生活節(jié)奏有密切的關系。[2]可以說,歌圩成為了壯族人民連接壯族社會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紐帶。

      通過分析以上與壯族民歌的產生有密切關系的重大節(jié)慶,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廣西左江壯族的民歌與節(jié)慶內容存在很大的一致性,聰慧的壯族人民通過節(jié)慶上的民歌將自己所想要透露的信息有效地傳達給了廣大聽眾。

      二、左江流域民族信仰與壯族民歌的影響

      民族信仰是一種帶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它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中。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左江流域的壯族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宗教信仰,在他們的世界觀中,最受敬仰的人是他們的祖先,子孫后輩都信仰自己祖先的靈魂,此外他們還保留著圖騰信仰和對神崇拜的傳統(tǒng)。

      左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當?shù)厝藗兊纳a生活方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當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對土地神的信仰。壯族人民會在一年里的正月在村鎮(zhèn)上籌錢,然后用籌到的錢款購買一些祭品到當?shù)氐耐恋貜R進行祭拜,祈求土地神保佑來年獲得大豐收;在六月稻田插秧之后,人們殺鴨做飯,然后拿到自己的田地里進行祭田魂;在接下來農作物生長的七月,壯族人民還會舉行祭禾苗神的活動。土地神在人們的生產勞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也極受壯族人民的愛戴,人們在許多民歌中都曾對其進行了歌頌:“三月楓樹長新芽,拿來染糯飯去拜山”、“五月采茶茶葉團,茶根水下鄉(xiāng)龍盤,多買金銀燒土地,山神土地保平安”。

      雖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左江流域的壯族依然保持著本民族的圖騰崇拜。螞蟲另節(jié)由最初的圖騰信仰發(fā)展至現(xiàn)今的重要節(jié)日,可以說濃縮了壯族信仰節(jié)慶的精華,是學者考察研究壯族圖騰崇拜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左江流域壯族人民的眼中,螞蟲另與雷神之間存在著割不斷的聯(lián)系。他們認為,春雷伴著蛙鳴,上下遙相呼應;蛙鳴雷響伴隨甘雨;春天到來,秋天消逝。于是壯民族將兩者捆到一起,給它們賦予一種充滿人情味的關系——雷與蛙成了母女。為了讓雷婆與螞蟲另女的這種血緣關系得以在民族社會中確立,人們還編了《螞蟲另歌》述唱:

      螞蟲另是天女,雷婆是她媽。

      她來到人間,要和雷通話。

      不叫天就旱,一叫雨就下。

      送她回天上,感動雷婆心。

      求雷婆下雨,保五谷豐收。[3]

      左江流域壯族的這種信仰源自于他們的生產勞作方式,作為種植水稻的農耕民族,雨水對于他們的生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于是,在這種情感因素的支配下,人們自然而然地將所有與水有關的事物看作生命的福音,對其賦予極高的生命文化價值。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旱年來臨人們進行求雨時,通常都是高唱民歌,在民歌當中歌頌雷神。當人們覺得雷神似乎遙不可及時,就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與雷神進行溝通交流的媒介,于是青蛙幸運地被人們所看重,也因之建立了與雷神之間的密切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更是迅速上升,受到人們的愛戴。

      左江流域壯族中最主要的一項信仰內容是對祖先神靈的敬仰。在為祖輩辦喪事的過程當中,其中有一道很重要的程序就是請道公唱歌念經(jīng)為祖輩祈福。道公是左江流域壯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傳承人,他們一般具有很高的修養(yǎng),能夠通過民歌或者悼詞的方式進行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民歌的內容多是對死者長輩進行歌功頌德,給予綜合性評價和對其靈魂進行撫慰,還有就是訴說父母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女只有知恩報恩才能讓長輩魂靈早日超脫,在某種程度上對生者有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左江壯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還有專門的節(jié)日“鬼節(jié)”來祭祀祖先,在壯族兒女心中,這是與“春節(jié)”具有同等重要價值的節(jié)日。在樸實的壯族人民心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人死后都會變成鬼進入陰間,他們在節(jié)日的時候可以回家探望自己的親人,因此家里的子孫每每過節(jié)都會為祖先燒紙錢,讓他們帶走從而能在陰間過得更好。除了燒紙錢這一習俗外,還要打掃干凈房子,準備大量豐盛的祭品,迎接祖宗歸來。在節(jié)日當天的祭祀當中,還會出現(xiàn)“天堂路,路天堂”、“逍遙快樂仙鄉(xiāng)”之類的民歌,這是將信仰文化與人們的日常表達完美糅合在一起的民歌,完全將左江壯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的質樸呈現(xiàn)了出來,他們期望通過對祖先神靈的祭拜,借助這種超自然的力量讓自己擺脫病患之苦,能夠過上安生的紅火日子。

      三、結語

      在左江流域壯族傳統(tǒng)社會生活當中,人們通過日常辛勤的勞作,逐漸形成了各種歡慶生活的節(jié)慶,一方面通過節(jié)慶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莊稼大獲豐收、生活幸福美滿;另一方面更是通過節(jié)慶來表達自己生活的美滿幸福、富足盈余。他們這種內心情感的表達多是通過節(jié)慶上的民歌、舞蹈表現(xiàn)出來,可以說,民歌在一定形式上來源于人們節(jié)慶的內容,深深植根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勞作。民族信仰作為一種植根于民族心理的很重要的地域性特征,更是對人們長期生活情感的一種基本表達,它體現(xiàn)的是壯族人民的生活觀、做人的價值觀,他們更希望通過這種不成文的集體約束來使自己民族的生命狀態(tài)更加完美。

      總之,左江流域壯族的民歌文化與當?shù)厣畹墓?jié)慶、信仰等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換言之,壯族人民的任何節(jié)慶、信仰內容都可以通過民歌的形式向外界宣傳;同時,民歌的出現(xiàn)更是融合了民族信仰與歡度節(jié)慶的復雜內涵,它們在實際生活當中完美地融合為了一體,深深地影響著左江流域壯族人民的衣食住行。

      [1]白雪.鄉(xiāng)土社會中的壯族原生態(tài)情歌透視——以廣西左江流域大新縣壯族民歌為個案[J].歌海,2011,(01):40.

      [2]陸麗君.左江壯族傳統(tǒng)文化景觀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3]邵志忠.從人間走上神殿--壯族信仰節(jié)日起源探幽[J].廣西民族研究,2000(03):52.

      此論文為2014年廣西教育廳高??茖W技術研究項目“左江流域壯族歌坡音樂唱腔的繼承與發(fā)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B2014421。

      J733.1

      A

      1007-0125(2015)01-0161-02

      李德彪(1973-),男,南寧上林人,本科,廣西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聲樂研究、民族音樂研究。

      猜你喜歡
      左江壯族民歌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壯族民歌“喜”的情感表達
      悠悠左江情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廣西左江、右江流域石器時代文化概述
      寶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6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巫山
      花山,錦繡畫圖
      歌海(2016年5期)2016-11-15 09:29:28
      黔东| 聊城市| 嘉祥县| 仁怀市| 景洪市| 台中县| 武清区| 彭州市| 盱眙县| 和顺县| 蓬溪县| 榆树市| 额尔古纳市| 池州市| 邯郸市| 渝北区| 新野县| 久治县| 祁连县| 府谷县| 昂仁县| 寻甸| 迁西县| 同江市| 新郑市| 华安县| 河南省| 内乡县| 蛟河市| 荆门市| 壤塘县| 寻乌县| 九台市| 方山县| 灵宝市| 宝清县| 东方市| 文成县| 礼泉县| 惠安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