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偉(太湖創(chuàng)意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宜興手工刻紙藝術保護與傳承
許佳偉
(太湖創(chuàng)意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宜興手工刻紙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藝術表現(xiàn)內容豐富,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使用價值在逐漸退化,面臨失傳的境地。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宜興手工刻紙藝術進行保護與傳承。
宜興手工刻紙;保護與傳承;產業(yè)化;品牌形象
太湖的靈秀使宜興人杰地靈,藝事興盛。宜興手工刻紙在當?shù)販Y源流傳,一百多年前,宜興就有了職業(yè)和半職業(yè)的刻紙藝人,直到宜興刻紙大師芮金富的師公吳順生這一代,宜興刻紙才開始被世人所熟知。芮金富就是近年來宜興刻紙傳承藝人中優(yōu)秀的接班人,在他從事刻紙藝術的五十多年當中刻畫了許許多多名作。他尤其擅長刻制人物,善于表現(xiàn)各類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細節(jié)和微妙動作,他刻制的肖像作品,尤為細膩。
2002年芮老先生仙逝,給宜興刻紙行業(yè)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芮柏芝作為大師的女兒開始挑起了宜興手工刻紙的傳承任務。在她的努力下,2009年“宜興手工刻紙”入選為江蘇省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江蘇省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手工刻紙”項目傳承人,芮柏芝從來不忘父親刻紙技藝的傳承,一方面培養(yǎng)兒子的刻紙興趣,讓他練好基本功,另一方面,她計劃面向社會招收一兩名徒弟,重點培養(yǎng)。
如何將宜興手工刻紙藝術保護與傳承好需要有科學的策略。
長期以來,宜興當?shù)卣畬τ谝伺d手工刻紙的保護也開展了一定的工作,很早就確立宜興手工刻紙為宜興市地方特色文化項目,2009年更是使其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由于宜興紫砂茶壺文化的強勢,使得刻紙在宜興顯得很弱勢,傳承困難,官方宣傳渠道不暢。宜興手工刻紙雖然在全國、全省、市比賽中也奪得很多獎項,美譽度很高,但這是行業(yè)內的認知,社會民眾對其認知度很低,媒體的宣傳不夠。所以要多與媒體合作相關方面的宣傳和訪談介紹。
1986年至2006年,民間收藏家蔣洪標花費20年、投入50多萬元用于收藏芮金富大師的刻紙,為宜興手工刻紙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持。但這小型收藏博物館畢竟屬于私人收藏,資金投入少、內容單一、運營困難,很難成為公眾性的展示平臺。宜興手工刻紙需要政府和刻紙傳承人合作建立一個面向公眾宣傳展示的免費的官方博物館,讓當?shù)睾屯獾孛癖妬淼揭伺d有一個了解這門非遺文化藝術的平臺,并且由傳承人牽頭、政府輔助,定期開展宜興手工刻紙文化藝術交流,讓更多人認識學習這門非遺技藝。
(一)高端收藏鑒賞市場。針對高端收藏市場,由傳承藝術家親自設計創(chuàng)作刻紙精品。
(二)個性創(chuàng)意定制市場。消費者買入產品前提出自己的需求,包括尺寸、內容、紙張用料、刻紙藝術家等要求,接到訂單后可以根據(jù)要求進行產品定制。
(三)大眾消費裝飾品市場。針對普通消費市場的需求,過年過節(jié)家中張貼、婚慶喜事、旅游紀念品等大眾消費,使用激光刻紙批量生產刻紙藝術裝飾品。
通過與當?shù)厮囆:献鳎度胧脚囵B(yǎng)宜興手工刻紙技術人員。在當?shù)仄胀▽W校嵌入宜興手工刻紙文化教育,使廣大青少年認識這門非遺藝術,充分發(fā)展手工刻紙作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豐富性和互補性。
可以開展三種課程設計方式:第一種是穿插模式課程教育。在現(xiàn)有文化教育課程中,穿插地介紹一些宜興手工刻紙的內容和歷史文化,以刻紙歷史中的傳承人、歷史故事、刻紙作品作為核心,介紹宜興手工刻紙的相關內容。第二種是附加模式課程教育。在課余時間,以一本教課書、一張光盤、一個單元或一堂課的方式,附加有關宜興手工刻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觀念、主題于其中。第三種是滲透模式課程教育。課程不再是僅在既有結構上進行調整、附加,而是對課程的每一個方面進行重新思考和設計,將與宜興手工刻紙文化遺產相關的內容融入到學校、家庭和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當中。
在當今經濟文化快速變化發(fā)展的時代,品牌化是每個產品必須走的道路。宜興手工刻紙要走向市場必須打出自己的“名片”,走品牌化道路。設計一個大眾認可的標志,并將宜興手工刻紙品牌進行注冊,將自身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融入品牌文化中。品牌的建立可防止仿冒品的沖擊,品牌的建立也是作為對民眾宣傳的“門面”,增強識別度,只有將刻紙品牌化才能走向市場化發(fā)展的道路。
[1]江蘇省美術工作室.芮金富刻紙集[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55.
[2]趙輝.樂清細紋刻紙現(xiàn)狀及對策[J].浙江工藝美術,2008(04).
J528.1
A
1007-0125(2015)01-0198-01